图书介绍

哲学的魅力 思想探索的快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哲学的魅力 思想探索的快乐
  • 谢维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611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哲学的魅力 思想探索的快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引言:哲学美在思想1

一、哲学的魅力:哲学也是美的1

二、叙事结构:博大的境界美2

三、穷根究底:深沉的思辨美5

四、理论真实:高雅的抽象美7

五、哲学美的终极:超越的人性美10

第一章 哲学的解放——给哲学犯错误的机会13

第一节 哲学的本性13

一、哲学与时代14

二、改革开放年代的观念变革17

三、哲学研究的类型及其评价标准25

第二节 思想的原则33

一、“思想”与“原则”33

二、思想的内在原则和外在原则35

三、思想原则的特性38

四、正确坚持思想原则39

第三节 犯错误是哲学的权利42

一、哲学能不犯错误吗42

二、宽容哲学的错误44

第二章 哲学的“爱智”——关于哲学的哲学探索48

第一节 哲学的境界48

一、人文精神:哲学境界的核心50

二、哲学与生活世界53

三、哲学的逻辑55

四、哲学的无用与大用57

第二节 哲学的语言60

一、哲学话语的历史流变60

二、语义分析何以成为哲学方法69

三、哲学的解释79

第三节 哲学的问题84

一、哲学的问题系统84

二、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的根本问题85

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90

第三章 哲学的根基——本体论探索94

第一节 本体论的含义与历史94

一、本体与本体论94

二、本体论演化的历史考察97

三、本体论的现代意义107

第二节 意识问题在本体论中的地位109

一、意识的内容109

二、意识的三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112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误区116

第三节 本体论的兴衰与哲学时代主题的转换124

一、古代本体论的兴盛:探讨世界“本原”的“形而上”追索是哲学的主题125

二、近代哲学:认识论的兴盛与本体论的衰落使哲学成为所谓的“科学之科学”129

三、当代本体论的勃兴:哲学重归人的精神家园132

第四章 哲学的祭坛——真理论探索136

第一节 真理的形式136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137

二、真理的形式是什么139

三、真理的形式有哪些属性143

第二节 真理内容面面观145

一、“真理内容客观论”的矛盾146

二、语言形式中的真理内容是信息146

三、反映形式中的真理内容是对象148

四、作为事物形式的真理内容是矛盾149

第三节 绝对真理:一个应当摒弃的概念150

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字面意义辨析151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解释意义辨析153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意义辨析157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摒弃绝对真理的提法158

第四节 恩格斯和列宁论绝对真理160

一、恩格斯是如何看待绝对真理的160

二、列宁关于绝对真理的论述163

三、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绝对真理论述的差异原因探析165

四、几点启示169

第五章 哲学的头颅——历史哲学探索171

第一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新解171

一、教科书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解释的疑点171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特定含义174

三、正确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概念的意义177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界中的生产力179

一、两种意义的生产力179

二、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180

三、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182

第三节 生产关系新论185

一、生产关系的定义185

二、生产关系的形式和内容186

三、生产关系理论的现代意义192

第四节 知识阶级的出现194

一、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194

二、知识经济产生知识阶级198

三、知识阶级出现的历史必然性200

四、知识阶级的特征202

第五节 论社会合作实践203

一、关于“合作”的概念203

二、关于“合作”的分类205

三、自觉树立合作意识209

第六节 “阶级本性”质疑211

一、“阶级本性”说溯源211

二、“阶级本性”说的逻辑悖论212

三、“阶级本性”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的歪曲213

四、“阶级本性”说的历史危害性和现实危害性215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阶级本性”说的超越218

第七节 关于国家职能的辩证理解222

一、问题的提出222

二、阶级镇压是国家的首要职能吗224

三、应该如何看待国家职能的统一与分化225

四、常态时期和危机时期的国家职能是相同的吗228

五、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229

六、我们应当如何看待革命导师关于国家职能的论述230

第八节 论社会利益形态231

一、社会利益形态是一种客观存在232

二、社会利益形态的构成234

三、社会利益形态的功能和作用240

四、社会利益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243

第六章 批判武器的批判——中国政治哲学探索245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实质之我见245

一、准确理解“革命”与“建设”的涵义246

二、邓小平理论“重在建设”的内容体现247

三、邓小平理论以“建设”作为核心和实质的原因251

第二节 如何科学地理解“改革是动力”253

第三节 理论与历史的背反——对“人民内部矛盾”提法的反思256

一、问题的提出256

二、“人民内部矛盾”提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实质259

三、“人民内部矛盾”提法的理论缺陷263

四、“人民内部矛盾”提法的实践困惑266

五、简短的结论268

第四节 政治文明与政治批评270

一、关于政治文明270

二、关于政治批评的含义和内容272

三、政治批评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77

四、克服政治批评的误区,开展积极而正常的政治批评280

第五节 政治和谐与善待不同政见282

一、建设和谐社会对执政党的要求是善待不同政见282

二、多种不同政见并存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正常现象284

三、共产党应该善待不同政见的理论根据287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世纪课题——关于和平时期党的领袖产生机制和宣传机制的思考289

一、领袖人物对政党的意义289

二、和平时期领袖人物的产生机制291

三、和平时期政党对自己的领袖人物的宣传问题295

主要参考文献298

后记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