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史
  • 谢名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231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自然科学史:思想史-世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数学与它独特的思想方法1

第一节 中国数学与世界数学2

一、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与停滞2

二、古希腊数学的兴衰4

三、西方近代数学的兴起8

四、19世纪以后的数学发展12

五、中国数学的复苏15

第二节 常量数学中的逻辑思维19

一、无理数的发现与第一次数学危机19

二、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20

三、公理体系与数学形式化24

四、函数与方程26

五、常量数学与逻辑思维30

第三节 变量数学中的辩证思维34

一、几何与代数的崭新结合——解析几何35

二、微积分的建立与第二次数学危机37

三、几何学史上的大革命——非欧几何39

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3

五、数论与猜想45

六、变量数学与辩证思维50

第四节 现代数学的发展53

一、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53

二、数学基础与数理逻辑55

三、“田忌赛马”与运筹学57

四、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59

五、计算机与数学61

六、数学教育与创新思维的训练63

第一节 物质结构和物质本原68

第二章 物理学与它在各新技术领域中的重大贡献68

一、“五行说”的思想精髓69

二、科学原子论的渊源——朴素原子论71

三、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的“气”73

四、原子、分子与基本粒子76

第二节 经典力学与现代力学83

一、对力与力的规律的认识83

二、经典力学的建立87

三、现代力学的发展95

第三节 分子运动与热的本质101

一、热及热的本质101

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105

三、热力学的建立110

四、分子运动论的发展112

五、统计物理学的创立115

第四节 光学基础与量子光学120

一、光的直射与小孔成像120

二、光的折射、色散与彩虹126

三、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130

四、量子理论与量子光学138

五、现代光学的发展143

第五节 电磁学与电磁应用144

一、对磁的本性的认识144

二、对电磁现象的认识150

三、巧夺天工的电磁学实验153

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磁应用157

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160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60

二、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162

三、信息化时代166

第七节 20世纪的物理学进展与百年重大新技术169

一、从“质能公式的提出”到核技术170

二、从“光量子假说”到激光技术172

三、从“量子力学的建立”到电子与信息技术174

第三章 化学与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178

第一节 化学元素与化学物质的发现178

一、波义耳的化学元素概念179

二、拉瓦锡的氧化学说180

三、稀有气体的发现183

四、稀土元素的发现和研究185

第二节 无机化学与无机物的组成186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187

二、化学键和量子化学203

三、配位化学理论207

四、晶体结构207

五、分子设计208

第三节 有机化学与有机化合物209

一、元素有机化学209

二、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212

三、高分子化学215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特殊地位与作用218

一、分析化学的形成和发展218

二、光谱分析的产生和发展220

三、电化学分析的发展222

四、色谱法的兴起222

第五节 物理化学中的物理方法224

一、化学热力学的研究225

二、溶液理论的多元化趋势226

三、对电化学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227

四、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成就228

五、催化理论230

六、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230

第六节 新材料技术与新能源技术231

一、新型金属材料与精细陶瓷232

二、新型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235

三、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238

四、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243

第四章 天文学与神奇的宇宙248

第一节 宇宙及宇宙的起源248

一、天体现象与日常生活249

二、奇妙的创世神话250

三、宇宙是什么251

第二节 天体测量学与星系253

一、星座的产生及发展254

二、太阳和太阳系258

三、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60

四、星系团和总星系262

第三节 天体演化理论及行星运动规律264

一、“日心说”的确立264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267

三、太阳系的演化理论272

四、行星运动规律的数学计算276

第四节 天体及其光谱研究278

一、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在天文学中的应用279

二、太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282

三、恒星和星云的本质285

一、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288

第五节 空间科学技术及星际探测288

二、载人太空飞行289

三、星际探测292

四、“第十行星”引爆的争议296

五、我国古代的航空和火箭技术301

第五章 地学与地球结构的演化303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系统303

一、宇宙中的地球304

二、地球的形成与演化307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309

第二节 地球的地质结构及其演变历史311

一、地球内部的物质构成312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313

三、地质年代划分及演变历史315

一、地球的外貌321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与生命321

二、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323

三、地球上的生命325

第四节 海洋、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学说328

一、海洋的各种作用328

二、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理论330

三、生物与海洋335

第五节 大气科学与气候变化336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336

二、大气的变化337

三、天气与气候338

第六章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新发展344

第一节 生命本质与生命起源344

一、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认识344

二、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347

三、生命的起源348

第二节 血液循环理论352

一、人体构造理论的产生352

二、血液循环的发现353

第三节 细胞学说与细胞分裂356

一、显微镜与细胞学说的创立356

二、细胞分裂358

第四节 遗传学理论发展中萌发的思想火花360

一、孟德尔遗传学说的建立360

二、摩尔根基因学说的创立364

三、基因本质的探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建立366

第五节 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中的智慧结晶370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370

二、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学说及《物种起源》370

三、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与补充373

四、分子进化中性学说375

第六节 生态学与人类的生存环境376

一、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376

二、生态系统的研究377

三、人与环境380

第七节 生物技术的新进展382

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83

二、生物技术研究的新领域386

三、生物技术的安全性386

第七章 农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388

第一节 与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的农业388

一、农业生产的本质389

二、农、林、牧、副、渔业的相互关系390

一、土壤形成与土壤肥力391

第二节 土肥基础与作物栽培391

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393

三、环境因素对植物栽培的影响394

第三节 我国的古代农学395

一、“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农业的思想源泉396

二、土地用养结合——人类需求与土壤肥力平衡的和谐统397

三、农业病虫害的生态学防治398

第四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99

一、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的早期模式399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确立与内涵400

三、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理念402

四、农业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思想402

五、中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403

第五节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生态农业404

一、生态农业405

二、我国生态农业的技术类型409

第六节 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409

一、原始农业科技与原始农业410

二、传统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410

三、近代农业科技与近代农业411

四、现代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413

第八章 医学与它博大精深的思想精华419

第一节 古代医学中的主要思想与观点419

一、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与祖国医学419

二、古希腊医学与“四元素说”420

三、古代医学思想的缺陷422

第二节 近代医学中的思想脉络423

一、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思想的回归与新科学思想的轮廓423

二、17世纪至18世纪——科学自由的曙光与科学思想的基础426

三、19世纪——医学科学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427

四、近代医学科学思想的局限性434

第三节 现代医学及其辨证过程436

一、现代医学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436

二、辨证的整体观和层次观——现代医学的科学思想方法437

第四节 对正常生命活动的科学认识438

一、人体与环境438

二、形态与机能439

三、平衡与运动440

第五节 疾病发生、发展的辨证过程441

一、损害与抗损害442

二、原因与结果443

三、内因与外因443

四、局部与整体444

一、分析与综合445

第六节 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辩证关系445

二、现象与本质446

三、主动与被动447

四、药物的利与弊448

五、动与静449

六、防与治450

七、可治与不可治451

第七节 中西医结合的辩证关系452

一、批判与继承452

二、调动内因与控制外因454

三、辨病与辨证455

四、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455

五、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456

主要参考文献458

后记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