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老年人中医针灸按摩保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老年人中医针灸按摩保健
  • 冯淑兰,王启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421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中年人-疾病-针灸疗法;中年人-疾病-按摩疗法(中医);老年人-疾病-针灸疗法;老年人-疾病-按摩疗法(中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老年人中医针灸按摩保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针灸基础理论1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1

第一节 中医学基本特点1

一、整体观念1

二、辨证论治4

第二节 阴阳五行4

一、阴阳学说5

二、五行学说8

第三节 脏腑12

一、五脏12

二、六腑19

三、形体与官窍20

第四节 病因23

一、六淫23

二、内伤病因26

三、水湿痰饮27

四、瘀血28

第二章 针灸基础理论29

第一节 经络总论29

一、经络的概念2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29

三、经络生理功能33

四、经络的临床应用34

第二节 腧穴总论35

一、腧穴的定义35

二、腧穴的形成和发展35

三、腧穴的命名35

四、腧穴的分类36

五、腧穴的作用36

六、特定穴位37

七、腧穴的定位方法41

一、任脉43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43

二、督脉49

三、手太阴肺经57

四、手阳明大肠经60

五、足阳明胃经66

六、足太阴脾经77

七、手少阴心经83

八、手太阳小肠经86

九、足太阳膀胱经91

十、足少阴肾经106

十一、手厥阴心包经114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117

十三、足少阳胆经124

十四、足厥阴肝经135

十五、经外奇穴139

附:经络、腧穴歌149

中篇 常用针灸按摩保健方法159

第三章 中老年保健按摩疗法159

第一节 概述159

第二节 中老年期生理、病理变化特点160

一、生理变化特点160

二、病理变化特点161

第三节 中老年保健按摩原理162

三、调和脏腑气血163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63

第四节 中老年保健按摩治疗原则163

二、扶正祛邪163

一、治病求本,治本兼标163

第五节 中老年保健按摩的作用164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164

二、理筋散结、整复错缝、滑利关节164

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164

第六节 中老年保健按摩基础手法164

一、手法分类164

二、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165

三、手法操作注意事项166

四、手法治疗的禁忌症167

五、异常情况的处理168

六、手法训练的注意事项168

七、常用保健手法169

第七节 保健按摩手法的补泻177

第八节 保健按摩选穴的原则及配穴规律178

一、处方组成规律178

第九节 自我保健按摩的要求179

一、三心179

二、常用配穴法179

二、二避180

三、四配合180

四、自我保健按摩的操作要求180

第四章 常用针灸方法181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181

一、调和阴阳181

二、扶正祛邪181

三、疏通经络182

第二节 毫针刺法182

一、毫针的构造和规格182

二、针刺法的练习183

三、针刺前的准备184

四、进针法185

五、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187

六、行针与得气189

七、针刺补泻192

八、留针与出针193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193

十、针刺的注意事项195

第三节 灸法196

一、灸法的材料196

二、灸法的作用196

三、灸法的种类及其运用197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202

第四节 拔罐法203

一、拔罐法的起源和发展203

二、罐的种类203

三、吸罐的方法204

四、拔罐法的应用206

五、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207

六、起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07

第五节 三棱针疗法208

一、操作方法208

二、适应范围209

第六节 皮肤针疗法210

一、操作方法210

三、注意事项210

二、适应范围211

三、注意事项212

第七节 皮内针疗法212

一、操作方法213

二、适应范围213

三、注意事项213

第八节 耳针疗法213

二、耳廓表面解剖214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214

三、耳穴的分布特点215

四、耳穴部位和主治215

五、临床应用225

第九节 刮痧疗法228

一、刮痧疗法的特点228

二、刮痧疗法的原理229

三、刮痧疗法的适应症229

四、刮痧用具及介质229

五、刮痧的操作程序和方法230

八、刮痧的禁忌231

七、刮痧的注意事项231

六、不同痧象的意义231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232

第五章 保健灸法233

第一节 保健灸法主要穴位的临床应用233

一、灸足三里233

二、灸关元、气海234

三、灸神阙234

四、灸大椎、风门234

八、灸涌泉235

第二节 灸法秘方验方精选235

九、灸绝骨235

七、灸膏肓235

六、灸肾俞、命门235

五、灸身柱235

一、保命延寿方236

二、补气益血方236

三、强肾壮腰方236

四、壮阳方236

五、程氏安神方237

六、二中腰痛方237

七、腰脊痹痛方237

十一、胁痛方238

十、膝痛方238

八、程氏腰痛方238

九、治痹方238

十二、项强方239

十三、伤寒无汗方239

十四、解表清热方239

十五、泻胃热方239

十六、泻心方240

十七、五心烦热方240

十八、伤风头痛方240

十九、伤寒头痛方240

二十二、理肺化痰方241

二十三、消食和胃方241

二十、祛风止痛方241

二十一、止嗽方241

二十四、胃痛方242

二十五、呕吐方242

二十六、呃逆方242

二十七、腹痛方242

二十八、通便方243

二十九、利水方243

四、脑三针244

三、颞三针244

五、手智针244

一、四神针244

第六章 靳三针疗法244

二、智三针244

六、足智针245

七、手三针245

八、足三针245

九、肩三针245

十、颈三针245

十一、背三针245

十五、坐骨针246

十六、眼三针246

十三、膝三针246

十四、踝三针246

十二、腰三针246

十七、鼻三针247

十八、舌三针247

十九、耳三针247

二十、面肌针247

二十一、胃三针247

二十七、脂三针248

二十六、阳三针248

二十五、阴三针248

二十三、胆三针248

二十二、肠三针248

二十四、尿三针248

二十八、突三针249

二十九、肥三针249

三十、叉三针249

三十一、痫三针249

三十二、痿三针249

三十五、乳三针250

三十六、褐三针250

三十四、面瘫针250

三十三、晕痛针250

三十七、定神针251

三十八、闭三针251

三十九、脱三针251

下篇 常见疾病的针灸按摩保健253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253

第一节 感冒253

一、疾病概述253

二、点穴疗法255

三、饮食疗法256

第二节 咳嗽260

一、疾病概述260

二、点穴按摩261

三、饮食疗法262

第三节 哮喘265

一、疾病概述265

二、点穴按摩267

三、饮食疗法268

第八章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274

第一节 心悸274

一、疾病概述274

二、点穴按摩276

三、饮食疗法277

一、疾病概述279

第二节 冠心病279

二、点穴按摩282

三、饮食疗法283

第三节 高血压287

一、概述287

二、点穴按摩290

三、饮食疗法290

第四节 脑血管意外(中风)295

一、疾病概述295

二、点穴按摩305

三、饮食疗法306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310

第一节 胃痛310

一、疾病概述310

二、点穴按摩311

三、饮食疗法312

第二节 呕吐314

一、疾病概述314

二、点穴按摩316

三、饮食疗法316

一、疾病概述321

第三节 泄泻321

二、点穴按摩323

三、饮食疗法323

第四节 肝脏疾病328

一、疾病概述328

二、点穴按摩331

三、饮食疗法331

第五节 便秘334

一、疾病概述334

二、点穴按摩335

三、饮食疗法335

一、疾病概述339

第六节 痔疮339

二、点穴按摩345

三、饮食疗法346

第十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53

第一节 慢性肾炎353

一、疾病概述353

二、点穴按摩355

三、饮食疗法356

第二节 前列腺增生症364

一、疾病概述364

三、饮食疗法366

二、点穴按摩366

第十一章 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疾病373

第一节 糖尿病373

一、疾病概述373

二、点穴按摩376

三、饮食疗法377

第二节 肥胖症381

一、疾病概述381

二、点穴与按摩384

三、饮食疗法385

一、疾病概述391

第三节 高脂血症391

二、点穴按摩396

三、饮食疗法396

第四节 痛风400

一、疾病概述400

二、点穴按摩403

三、饮食疗法404

第五节 更年期综合征409

一、疾病概述409

二、点穴按摩413

三、饮食疗法414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420

第一节 头痛420

一、疾病概述420

二、点穴按摩425

三、饮食疗法427

第二节 失眠428

一、疾病概述428

二、点穴按摩430

三、饮食疗法431

第三节 面瘫434

一、疾病概述434

二、点穴按摩436

三、饮食疗法437

第四节 老年性痴呆440

一、疾病概述440

二、点穴按摩444

三、饮食疗法445

第十三章 骨关节疾病448

第一节 颈椎病448

一、疾病概述448

二、点穴按摩451

三、饮食疗法452

一、疾病概述454

第二节 肩周炎454

二、点穴按摩460

三、饮食疗法460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463

一、疾病概述463

二、点穴按摩467

三、饮食疗法468

第四节 膝关节骨关节炎472

一、疾病概述472

二、点穴按摩474

三、饮食疗法475

一、疾病概述477

第五节 风湿性关节炎477

二、点穴按摩481

三、饮食疗法483

第六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486

一、疾病概述486

二、点穴按摩492

三、饮食疗法493

第七节 骨质疏松497

一、疾病概述497

三、饮食疗法500

二、点穴按摩500

第十四章 五官科疾病505

第一节 白内障505

一、疾病概述505

二、点穴按摩507

三、饮食疗法507

第二节 鼻炎511

一、疾病概述511

二、点穴按摩517

三、饮食疗法517

附:主要参考书目5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