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原理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经济学原理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004422.jpg)
- 罗宾·巴德(Robin Bade),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著;张弘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5657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原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经济学预览1
本章要点1
第1篇 导论1
1.1 定义与问题2
1.1.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3
1.1.2 宏观经济学3
1.1.1 微观经济学3
检查站1.16
1.2 经济学:一门社会科学7
1.2.2 建立模型8
1.2.1 观察与测量8
亚当·斯密与现代经济学的诞生9
回顾历史9
1.2.3 检验模型9
1.2.4 揭示因果关系10
检查站1.211
1.3 宏观经济思想12
1.3.1 理性选择与激励12
1.3.2 生活水平与生产率14
1.3.3 生活成本与货币数量14
1.3.4 支出波动与生产率波动14
检查站1.315
1.4 学习经济学的必要性16
1.4.1 理解事物17
1.4.2 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17
1.4.3 学习经济学的成本18
1.4.4 收益与成本18
检查站1.419
本章检查站19
附录:绘制和使用图形22
基本知识22
解释数据图23
解释经济学模型所使用的图形24
相关关系的斜率27
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27
附录检查站29
2.1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31
本章要点31
第2章 美国与全球经济31
2.1.1 生产什么32
2.1.2 如何生产33
回顾历史34
人力资本的变化34
2.1.3 为谁生产34
检查站2.136
2.2 循环流动36
2.2.1 家庭与企业37
2.2.2 市场37
2.2.3 实物流动与货币流动38
2.2.4 政府38
2.2.5 循环流动中的政府39
2.2.6 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与收入40
2.2.7 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支出与收入40
当今世界的产出与人口41
观察世界经济41
2.3 宏观经济表现42
2.3.1 生活水平42
检查站2.242
2.3.2 生活成本44
2.3.3 经济波动46
检查站2.346
本章检查站47
3.1 生产可能性51
本章要点51
第3章 经济学问题51
3.1.1 生产可能性边界52
检查站3.156
3.2.1 一瓶水的机会成本57
3.2 机会成本57
3.2.3 机会成本是一个比率58
3.2.2 一张光盘的机会成本58
3.2.4 递增的机会成本59
检查站3.260
3.2.5 递增的机会成本无处不在60
3.3.1 比较优势61
3.3 专业化与贸易61
3.3.2 从贸易中获益63
检查站3.364
3.3.3 绝对优势64
3.4.1 产业中的经济增长65
3.4 生产可能性的扩张65
检查站3.466
美国与中国香港的经济增长67
观察世界经济67
本章检查站68
市场72
本章要点72
第4章 需求与供给72
4.1 需求73
4.1.2 需求表与需求曲线74
4.1.1 需求法则74
4.1.3 需求的变化75
检查站4.177
4.2.1 供给法则78
4.2 供给78
4.2.3 供给的变化79
4.2.2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79
检查站4.281
4.3 市场均衡82
4.3.1 价格:市场的自动调节器83
4.3.2 需求变化的影响84
4.3.3 供给变化的影响85
玫瑰需求的变化86
观察世界经济86
观察世界经济86
小麦供给的变化86
4.3.4 需求与供给的同时变化87
检查站4.388
4.4 价格刚性90
4.4.1 最高限价90
4.4.2 最低限价92
4.4.3 黏性价格93
联邦最低工资94
检查站4.494
观察美国经济94
本章检查站96
本章要点100
第5章 GDP与生活水平100
第2篇 监测宏观经济100
5.1.1 GDP的定义101
5.1 GDP、收入与支出101
5.1.2 美国经济中的循环流动102
5.1.3 支出等于收入103
检查站5.1104
5.2.1 支出法105
5.2 测量美国的GDP105
计算机程序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106
观察美国经济106
5.2.2 不包括在GDP中的支出106
5.2.3 收入法107
5.2.4 衡量产业的产出109
检查站5.2110
5.3 名义GDP与实际GDP111
5.3.1 计算实际GDP111
观察美国经济113
给GDP气球放气113
5.3.2 计算GDP平减指数114
检查站5.3114
5.4.1 未体现在GDP中的产品与服务116
5.4 实际GDP与生活水平116
5.4.2 影响生活水平的其他因素117
人文发展指数118
检查站5.4118
观察世界经济118
本章检查站119
6.1 劳动力市场指标124
本章要点124
第6章 工作与失业124
6.1.2 人口调查的标准125
6.1.1 人口状况调查125
6.1.5 非全时工人126
6.1.4 “丧失信心的工人”126
6.1.3 劳动力市场的两项主要指标126
人口状况调查127
观察美国经济127
6.1.6 总劳动时间127
检查站6.1128
6.2 劳动力市场趋势与波动129
6.2.1 失业129
6.2.2 劳动力加入率130
大萧条时期的劳动力市场130
观察美国经济130
国家间的失业率比较131
观察世界经济131
6.2.3 非全时工人132
6.2.4 总劳动时间和平均劳动时间132
女性劳动力133
观察世界经济133
6.3 失业的原因与类型134
检查站6.2134
6.3.2 失业状态如何结束135
6.3.1 失业的原因135
6.3.3 劳动力市场流动:小结136
6.3.4 失业的类型137
6.3.5 失业状态持续的时间与人口分布138
6.3.6 充分就业139
6.3.7 失业与实际GDP139
检查站6.3140
本章检查站141
7.1 消费者价格指数145
本章要点145
第7章 CPI与生活成本145
7.1.3 CPI的“篮子”产品146
7.1.2 编制CPI146
7.1.1 理解CPI数据146
7.1.5 计算CPI147
7.1.4 月度价格调查147
7.1.6 衡量通货膨胀148
回顾历史149
700年来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49
检查站7.1150
7.2 CPI与生活成本151
7.2.1 CPI的偏差问题151
7.2.2 偏差的程度152
7.2.3 偏差的两个后果153
7.2.4 GDP平减指数是更好的指标吗153
检查站7.2154
7.3 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156
7.3.1 不同时期的美元与美分156
7.3.2 宏观经济学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156
7.3.3 名义工资率与实际工资率157
回顾历史157
普通邮件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157
美国总统的名义工资率与实际工资率159
回顾历史159
7.3.4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160
检查站7.3161
本章检查站162
本章要点166
第8章 AS-AD与潜在GDP166
第3篇 实物经济166
8.1 AS-AD模型167
透视宏观经济表现167
8.1.1 总供给168
8.1.2 总需求169
8.1.3 宏观经济均衡170
实际GDP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171
观察美国经济171
检查站8.1172
8.2 潜在GDP173
8.2.1 生产函数174
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潜在GDP174
观察美国经济174
8.2.2 劳动市场176
8.2.3 收入的功能分配179
观察美国经济179
解释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经济差异179
检查站8.2180
8.3 自然失业率181
50年来的平均失业率182
回顾历史182
观察世界经济183
8.3.1 寻找工作183
失业救济与自然失业率183
8.3.2 工作配给184
失业与最低工资186
观察美国经济186
检查站8.3187
本章检查站188
9.1 资本、投资、财富与储蓄192
本章要点192
第9章 投资与储蓄192
观察美国经济193
1971—2001年的投资与资本193
9.1.1 资本与投资193
9.1.2 财富与储蓄194
9.1.3 金融市场195
9.1.4 全球金融市场195
检查站9.1196
9.2 投资、储蓄与利息197
9.2.1 投资需求198
9.2.2 储蓄供给200
9.2.3 金融市场均衡201
检查站9.2203
1973—2002年储蓄、投资与实际利率的反复变化205
观察世界经济205
9.3.1 政府预算与政府储蓄206
9.3 金融市场中的政府206
9.3.2 政府储蓄的影响207
9.3.3 政府赤字与挤出效应208
检查站9.3209
本章检查站210
10.1 经济增长的基础知识214
本章要点214
第10章 经济增长214
10.1.2 持续增长的魔力215
10.1.1 计算增长率215
回顾历史216
人均实际GDP增长得有多快216
检查站10.1217
10.2 经济增长的源泉218
10.2.1 总劳动时间219
10.2.2 劳动生产率219
10.2.3 增长的源泉:小结221
10.2.4 生产率曲线221
观察美国经济223
1962年以来的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223
检查站10.2224
10.3 经济增长的理论225
10.3.1 古典增长理论225
10.3.2 新古典增长理论226
10.3.3 新增长理论228
观察美国经济230
1960—2001年的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时间的资本230
持续性的收入差距还是趋向同231
10.3.4 全球的经济增长231
观察世界经济231
10.4 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233
检查站10.3233
10.4.1 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234
10.4.2 使经济增长更快的政策235
10.4.3 政策的影响有多大236
检查站10.4236
本章检查站237
本章要点240
第11章 货币与货币系统240
第4篇 货币经济240
11.1.1 货币的定义241
11.1 什么是货币241
11.1.4 价值储藏242
11.1.3 计价单位242
11.1.2 交易媒介242
11.1.5 今天的货币243
11.1.6 信用卡、借记卡、电子支票和电子货币244
11.1.7 测定货币量的官方指标:M1与M2245
观察世界经济246
美国境外的美元246
检查站11.1247
11.2 货币系统248
11.2.1 商业银行249
11.2.2 储蓄机构250
11.2.3 货币市场基金250
11.2.4 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251
11.2.5 金融机构的经济功能251
大银行252
观察世界经济252
检查站11.2253
11.3 联邦储备系统254
11.3.1 美联储的结构255
11.3.2 美联储的权力中心256
11.3.3 美联储的政策工具256
11.3.4 基础货币257
检查站11.3258
11.3.5 美联储的政策工具怎样发生作用:简述258
本章检查站259
第12章 货币创造与控制263
本章要点263
12.1.1 建立银行264
12.1 银行怎样创造货币264
回顾历史265
银行的“发明”265
12.1.2 货币创造的极限270
12.1.3 存款乘数271
检查站12.1272
12.2 影响货币数量273
12.2.1 法定准备金比率如何影响货币量273
12.2.2 贴现率如何影响货币量273
12.2.3 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货币量273
12.2.4 公开市场业务的乘数效应276
12.2.5 货币乘数277
货币乘数278
观察美国经济278
检查站12.2279
本章检查站280
已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285
本章要点285
第13章 货币、利息与通货膨胀285
13.1.1 货币需求286
13.1 货币与利率286
实物经济286
货币经济286
13.1.2 货币需求的变化288
13.1.4 名义利率289
13.1.3 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289
观察美国经济290
货币与信用卡290
13.1.5 改变利率291
检查站13.1292
13.2 货币、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293
13.2.1 长期货币市场293
13.2.2 货币量的变化295
13.2.3 货币数量论296
13.2.4 通货膨胀与货币数量论298
13.2.5 超速通货膨胀299
观察美国经济299
货币数量论与经济现实299
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超速通货膨胀300
回顾历史300
检查站13.2300
13.3.1 “通货膨胀税”的成本301
13.3 通货膨胀的成本301
13.3.2 “皮鞋成本”302
13.3.3 混乱成本303
13.3.4 不确定性的成本303
13.3.5 通货膨胀成本有多大304
检查站13.3304
本章检查站305
本章要点308
第14章 AS-AD与经济周期308
第5篇 经济波动308
14.1.2 美国经济周期的历史309
14.1.1 确定经济周期转折点的时间309
14.1 有关经济周期的术语与事实309
14.1.3 最近的经济周期310
检查站14.1311
14.2.1 总供给的基础知识312
14.2 总供给312
14.2.2 总供给与潜在GDP313
14.2.3 总供给的变化315
检查站14.2316
14.3.2 总需求与AD曲线318
14.3.1 总需求的基础知识318
14.3 总需求318
14.3.3 总需求的变化320
检查站11.3321
14.3.4 总需求乘数321
14.4.1 总需求波动323
14.4 透视经济周期323
14.4.2 总供给波动324
回顾历史325
美国与全球经济中的原油价格周期325
14.4.3 经济向充分就业状态的调整326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宣布新的衰退开始327
观察美国经济327
检查站14.4328
本章检查站330
简要复习和新知识预览334
本章要点334
第15章 总支出334
15.1 支出计划与实际GDP335
价格水平固定335
充分就业时的经济335
偏离充分就业状态335
15.1.2 自发性支出与引致支出336
15.1.1 计划支出与非计划支出336
15.1.3 消费函数337
美国的消费函数339
观察美国经济339
15.1.4 进口与GDP340
检查站15.1340
15.2 均衡支出341
15.2.1 计划总支出与实际GDP342
15.2.2 均衡支出343
15.2.3 趋向均衡343
萨伊定律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345
回顾历史345
检查站15.2346
15.3 支出乘数347
15.3.1 乘数的基本思想347
15.3.2 乘数的大小348
15.3.3 乘数为什么大于1349
15.3.4 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349
15.3.5 进口与所得税349
15.3.6 经济周期转折点351
检查站15.3351
15.4.1 从均衡支出导出AD曲线352
15.4 AD曲线与均衡支出352
检查站15.4353
本章检查站354
16.1 联邦预算与财政政策358
本章要点358
第16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358
回顾历史359
联邦收入与支出359
16.1.1 联邦预算359
观察世界经济360
美国财政预算与各国比较360
16.1.2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需求效应362
16.1.3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供给效应364
2003年的刺激经济计划366
观察美国经济366
16.1.4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局限性367
检查站16.1368
16.1.5 自动性财政政策368
16.2 美联储与货币政策369
16.2.2 影响利率370
16.2.1 货币政策实施过程370
16.2.3 美联储行动的涟漪效应372
16.2.4 用AS-AD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稳定作用373
美联储的行动375
16.2.5 货币政策稳定作用的局限性375
观察美国经济375
检查站16.2376
本章检查站377
17.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381
本章要点381
第17章 短期政策取舍抉择381
17.1.1 总供给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382
美国的菲利普斯曲线384
回顾历史384
通货膨胀与失业385
观察世界经济385
17.1.2 我们为什么关心菲利普斯曲线386
检查站17.1386
17.2.1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388
17.2 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388
17.2.3 预期通货膨胀389
17.2.2 AS-AD模型的长期调整389
17.2.4 自然率假说390
事实对自然率假说的检验391
回顾历史391
17.2.5 自然失业率的变化392
17.2.6 自然失业率是否发生变化392
短期取舍关系的变化393
观察美国经济393
检查站17.2395
17.3 预期通货膨胀396
17.3.1 哪些因素决定了预期通货膨胀率396
17.3.2 短期取舍关系对预期通货膨胀变化的反应速度如何397
17.3.3 政策如何使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397
检查站17.3398
本章检查站400
本章要点403
第18章 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争论403
18.1.1 政策效应404
18.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优劣404
18.1.2 政策目标间的矛盾406
18.1.3 政策的时机选择与灵活性407
检查站18.1408
18.1.4 哪种政策更好408
18.2.3 反馈原则政策409
18.2.2 固定原则政策409
18.2 原则与相机抉择409
18.2.1 相机抉择的政策409
18.2.4 在总需求冲击下保持经济稳定410
18.2.5 在总供给冲击下保持经济稳定413
检查站18.2414
18.3 以通货膨胀为目标415
18.3.1 实际GDP与价格水平416
回顾历史418
以价格水平为目标418
18.3.2 零通货膨胀与正通货膨胀的优劣419
美联储的调控目标与泰勒法则、麦克伦法则420
观察美国经济420
检查站18.3421
本章检查站422
本章要点426
第19章 国际贸易426
第6篇 世界经济426
19.1.3 贸易量的变化趋势427
19.1.2 服务贸易427
19.1 贸易模式与趋势427
19.1.1 产品贸易427
观察世界经济428
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主要贸易项目428
19.1.4 贸易伙伴与贸易集团428
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贸易额429
观察世界经济429
检查站19.1430
19.2 从国际贸易中获益430
19.1.5 贸易余额与国际借贷430
19.2.1 美国为什么出口飞机431
19.2.2 美国为什么进口T恤衫432
19.2.3 从贸易中获益与PPF433
检查站19.2436
19.3 国际贸易限制437
回顾历史437
美国关税的历史437
19.3.1 关税437
19.3.2 非关税壁垒439
检查站19.3441
19.4 关于贸易保护的争论442
19.4.1 主张贸易保护的三个理论442
19.4.2 有致命缺陷的贸易保护理论443
19.4.3 国际贸易为何受到限制446
与低工资国家竞争447
检查站19.4447
观察世界经济447
本章检查站448
20.1 为国际贸易融资452
本章要点452
第20章 国际金融452
20.1.1 国际收支账户453
美国的国际收支454
回顾历史454
20.1.2 借入国与借出国、债务国与债权国455
20.1.3 经常项目结余456
20.1.4 净出口456
观察世界经济457
全球经常项目结余457
检查站20.1458
1982年以来的美元与日元459
20.2 汇率459
回顾历史459
20.2.2 外汇的需求法则460
20.2.1 外汇市场中的需求460
20.2.3 美元需求的变化462
20.2.4 外汇市场中的供给463
20.2.5 外汇的供给法则463
20.2.6 美元供给的变化464
20.2.8 汇率的变化465
20.2.7 市场均衡465
20.2.9 对汇率的预期467
观察世界经济468
购买力平价468
20.2.10 美联储在外汇市场中的作用469
欧元的回升470
观察世界经济470
检查站20.2470
本章检查站471
术语表475
译后记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