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执政观探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执政观探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2998192.jpg)
- 陈惠珍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08346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执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观探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指导理论1
一、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1
二、全面实现理论创新7
三、 “三个代表”及其贡献13
四、科学发展观与执政新理念1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演化逻辑25
一、关于科学发展的内涵25
(一)毛泽东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26
(二)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28
(三)江泽民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31
(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2
二、关于科学发展的主体36
(一)毛泽东从群体本位出发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36
(二)邓小平肯定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并提出对个体利益进行保护37
(三)江泽民提出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的“类主体”的理念39
(四)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个体、群体和类主体的有机结合40
三、关于科学发展的动力42
(一)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43
(二)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44
(三)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47
(四)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动力论49
四、关于科学发展的目的52
(一)毛泽东以实现人民民主为目标52
(二)邓小平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56
(三)江泽民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58
(四)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61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在基础68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与群众基础68
(一)执政党先进性的阶级基础68
(二)执政党先进性的群众基础71
(三)两个先锋队的历史演绎72
(四)两个先锋队与党的阶级、群众基础的关系74
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77
(一)党的纲领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先进性的标志77
(二)实现执政党先进性的途径83
第四章 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素90
一、执政党的与时俱进90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源泉90
(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特质92
(三)我们党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94
(四)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95
二、抓好党风建设101
(一)党风建设十分重要101
(二)党风建设与党性、党纪和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106
(三)党风建设的主要任务108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13
(一)真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层面114
(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项基本要求116
(三)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政党119
四、善于总结经验122
(一)总结出新时期的旗帜、道路和理论123
(二)总结出新时期的主要特征125
(三)总结出新时期的宝贵经验125
(四)总结出新时期的“四个坚定不移”,把握新阶段新起点127
(五)总结出新时期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128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130
一、科学执政130
(一)科学执政是我们党执政成功的前提130
(二)科学执政就要始终体现执政目的132
二、人民利益及其基本特性137
(一)人民利益的基本内涵137
(二)人民利益的主要内容140
(三)人民利益的基本特性143
三、 “三个代表”与发展好人民利益147
(一)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贯通点147
(二)实践“三个代表”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150
(三)实践“三个代表”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152
四、实践“三个代表”与扶助困难群体155
(一)正确认识现阶段的困难群体155
(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当务之急是解决困难群体的问题158
(三)扶助困难群体的途径161
五、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64
(一)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践行“三个代表”的根本着眼点166
(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互为映证167
(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不开积极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168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创新170
一、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170
二、中国共产党完善执政方式的逻辑起点175
三、执政的根本方式184
(一) “依法治国”的意义184
(二)依法治国是党执政的基本方略189
(三) “依法治国”思想是伟大创新196
四、德治与法治相结合200
(一)“以德治国”新视界200
(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206
(三)实现“以德治国”的基本层面208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目标214
一、把握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214
(一)紧密维护中国形象与把握稳定214
(二)稳定、发展、改革三位一体216
(三)“两手一起抓”把握稳定实现218
(四)积极构建和谐社会220
二、把握好可持续发展战略225
(一)可持续发展对发展内涵的新拓展226
(二)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227
(三)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229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里程碑232
(一)统揽全局的总概念232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236
(三)中华民族发展新里程碑的标识240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世界眼光245
一、执政党的世界眼光245
(一)善于站在历史高度,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洞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发展趋势245
(二)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能敏锐地捕捉世界新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47
(三)显现出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折射出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249
(四)顺应时代潮流,摈弃冷战思维,从建设的角度,谋求共同发展252
二、构建新国家安全观254
(一)新国家安全观的提出254
(二)新国家安全观的特色256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合理利用资本主义260
(一)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60
(二)合理利用资本主义268
四、提高国家形象277
(一)国际形象的基础277
(二)积极提高国家形象283
(三)维护好国家利益286
主要参考资料289
后记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