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完全自学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完全自学手册
  • 周京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012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635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3.0-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3.0完全自学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Pro/E三维设计入门1

1.1 Pro/E主要功能介绍1

1.1.1 Pro/E设计模块1

1.1.2 Pro/E分析模块4

1.1.3 Pro/E仿真模块4

1.1.4 Pro/E制造模块4

1.1.5 Pro/E布线系统模块5

1.2 Pro/E参数化技术6

1.2.1 基于特征6

1.2.2 基于全尺寸约束7

1.2.3 基于尺寸驱动7

1.2.4 基于单一数据库的全相关数据8

1.3 Pro/E工作环境8

1.3.1 标题栏9

1.3.2 菜单栏9

1.3.3 工具栏10

1.3.4 主工作区12

1.3.5 导航选项卡12

1.3.6 操控板13

1.3.7 状态栏14

1.3.8 消息区14

1.3.9 过滤器15

1.4 Pro/E基本操作15

1.4.1 Pro/E文件操作15

1.4.2 Pro/E鼠标操作16

1.4.3 Pro/E帮助系统17

第2章 草绘器18

2.1 草图概述18

2.1.1 草绘基本概念18

2.1.2 设置草绘环境19

2.1.3 草图的放置20

2.2 绘制草图21

2.2.1 基本图元22

2.2.2 高级图元23

2.3 编辑草图26

2.3.1 移动图元27

2.3.2 复制图元27

2.3.3 镜像图元27

2.3.4 修剪图元27

2.3.5 缩放和旋转图元28

2.4 标注草图29

2.4.1 标注线性尺寸29

2.4.2 标注圆和圆弧31

2.4.3 标注样条曲线32

2.4.4 标注角度32

2.4.5 标注周长尺寸33

2.5 修改标注34

2.5.1 修改尺寸值34

2.5.2 加强和锁定尺寸34

2.5.3 控制尺寸显示35

2.5.4 修改尺寸显示精度35

2.6 设置几何约束35

2.6.1 几何约束概述35

2.6.2 创建和删除约束36

2.6.3 加强几何约束37

2.7 综合实例37

2.7.1 连接件37

2.7.2 扳手40

2.7.3 挂轮42

第3章 基本建模特征44

3.1 特征概述44

3.1.1 特征的属性44

3.1.2 模型树45

3.2 基础特征47

3.2.1 拉伸特征47

3.2.2 旋转特征50

3.3 基准特征52

3.3.1 基准平面52

3.3.2 基准轴56

3.3.3 基准曲线60

3.3.4 基准坐标系73

3.4 综合实例75

3.4.1 摩托车挡显75

3.4.2 机匣盖79

第4章 特征操作与编辑83

4.1 特征成组83

4.2 特征镜像86

4.3 特征阵列88

4.3.1 尺寸阵列90

4.3.2 方向阵列96

4.3.3 轴阵列97

4.3.4 参照阵列99

4.3.5 填充阵列100

4.3.6 表阵列102

4.3.7 曲线阵列104

4.4 特征复制107

4.5 特征编辑110

4.5.1 编辑110

4.5.2 编辑定义111

4.5.3 隐含与恢复113

4.5.4 排序与插入115

4.5.5 编辑参照119

4.6 特征生成失败及解决121

4.6.1 特征生成失败出现122

4.6.2 特征生成失败解决123

4.7 共享数据特征125

4.7.1 从其他模型复制几何126

4.7.2 从其他模型合并(切口)132

4.8 综合实例133

4.8.1 置物箱133

4.8.2 透气面板138

第5章 工程建模特征141

5.1 工程特征概述141

5.2 孔特征141

5.2.1 简单孔143

5.2.2 草绘孔144

5.2.3 标准孔145

5.3 圆角特征149

5.3.1 创建一般圆角149

5.3.2 创建完全圆角151

5.3.3 创建可变圆角153

5.3.4 创建高级圆角155

5.4 倒角特征163

5.4.1 边倒角163

5.4.2 拐角倒角165

5.5 抽壳特征165

5.6 筋特征168

5.6.1 直筋168

5.6.2 旋转筋170

5.7 拔模特征172

5.7.1 单枢轴平面-不分离拔模172

5.7.2 单枢轴平面-分离拔模173

5.7.3 草绘分割拔模174

5.7.4 创建枢轴曲线拔模175

5.8 综合实例177

5.8.1 轴流盘177

5.8.2 连接件182

第6章 扫描混合类特征186

6.1 扫描特征186

6.1.1 扫描特征介绍186

6.1.2 扫描特征应用187

6.2 混合特征189

6.2.1 混合特征介绍189

6.2.2 混合特征应用191

6.3 扫描混合特征194

6.3.1 扫描混合特征介绍195

6.3.2 扫描混合特征应用195

6.4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198

6.4.1 可变剖面扫描介绍199

6.4.2 可变剖面扫描应用206

6.5 螺旋扫描特征207

6.5.1 螺旋扫描特征介绍207

6.5.2 螺旋扫描特征应用208

6.6 综合实例210

6.6.1 花瓶210

6.6.2 弧形盖212

第7章 程序和族表设计217

7.1 关系与参数217

7.1.1 参数218

7.1.2 关系219

7.2 程序229

7.2.1 程序的组成231

7.2.2 程序的使用232

7.3 族表233

7.3.1 族表的组成233

7.3.2 族表的生成234

7.4 综合实例235

7.4.1 扭转弹簧235

7.4.2 模具导柱238

第8章 创建装配体244

8.1 装配体设计概述244

8.1.1 装配体设计思路244

8.1.2 创建装配体文件246

8.2 添加装配体元件247

8.2.1 元件放置操控板247

8.2.2 添加装配约束248

8.3 元件的放置252

8.3.1 封装元件252

8.3.2 包括元件253

8.3.3 挠性元件253

8.4 元件编辑253

8.4.1 元件操作254

8.4.2 元件替换256

8.4.3 元件阵列256

8.5 装配体视图管理261

8.5.1 分解视图261

8.5.2 定向视图262

8.5.3 简化表示265

8.5.4 样式视图267

8.5.5 剖面视图268

8.5.6 组合视图269

8.6 装配体测量与分析273

8.6.1 测量工具273

8.6.2 分析工具274

8.7 综合实例277

8.7.1 换向阀组件277

8.7.2 可调整三头钻组件284

第9章 Top-Down设计296

9.1 自顶向下设计296

9.2 主控件(Master Part)296

9.2.1 主控件概述297

9.2.2 主控件应用297

9.3 布局(Layout)307

9.3.1 布局概述307

9.3.2 2D布局308

9.3.3 布局其他元素310

9.3.4 布局关联313

9.4 骨架模型(Skeleton)314

9.4.1 骨架模型优点与属性315

9.4.2 骨架模型创建方法315

9.5 定义产品结构316

9.5.1 创建产品组成元件317

9.5.2 新建零部件的方法317

9.5.3 新建零部件的放置318

9.6 传递设计数据321

9.6.1 布局传递322

9.6.2 几何传递323

9.7 参照控制326

9.7.1 外部参照产生与消除326

9.7.2 参照控制的设置与处理327

9.7.3 查看外部参照329

9.8 互换性设计329

9.9 综合实例330

9.9.1 同轴连接器组件330

9.9.2 微动调节镗排组件343

第10章 工程图视图设计360

10.1 工程图概述360

10.1.1 零件图360

10.1.2 装配图361

10.2 Pro/DETAIL模块362

10.2.1 设计环境介绍362

10.2.2 工程图设置文件363

10.2.3 工程图制作步骤365

10.3 创建工程图视图367

10.3.1 绘图视图概述367

10.3.2 一般视图370

10.3.3 投影视图376

10.3.4 辅助视图377

10.3.5 详细视图378

10.3.6 旋转视图380

10.3.7 剖截视图381

10.3.8 组件视图398

10.3.9 多模型视图400

10.4 编辑工程图视图402

10.4.1 移动与对齐视图402

10.4.2 拭除与恢复视图404

10.4.3 转换为草绘图元405

10.5 综合实例405

10.5.1 底座405

10.5.2 面板408

第11章 工程图标注及注释416

11.1 工程图字体设置416

11.1.1 字体设置方法416

11.1.2 字体设置技巧418

11.2 尺寸标注与编辑419

11.2.1 自动尺寸标注419

11.2.2 手动尺寸标注422

11.2.3 尺寸编辑与修改425

11.3 公差标注432

11.3.1 公差设置系统变量432

11.3.2 尺寸公差标注432

11.3.3 形位公差标注434

11.4 一般注释标注440

11.4.1 创建注释440

11.4.2 显示、拭除和删除注释443

11.4.3 编辑注释443

11.5 特殊符号标注448

11.5.1 球标448

11.5.2 粗糙度449

11.6 综合实例450

11.6.1 机虎钳451

11.6.2 曲轴453

第12章 钣金零件设计456

12.1 Pro/E钣金设计介绍456

12.1.1 钣金设计方法456

12.1.2 钣金设计环境457

12.1.3 钣金设计流程458

12.1.4 钣金显示操作458

12.2 钣金壁458

12.2.1 主要壁特征459

12.2.2 额外壁特征463

12.3 钣金实体特征471

12.3.1 实体零件转换为钣金件471

12.3.2 钣金切割特征471

12.3.3 钣金凹槽与冲孔472

12.4 钣金折弯474

12.4.1 一般折弯474

12.4.2 边折弯476

12.5 钣金展平与折回480

12.5.1 钣金展平特征481

12.5.2 钣金平展形态特征482

12.5.3 钣金折回特征482

12.5.4 缝特征483

12.5.5 钣金变形区域特征484

12.6 钣金成形487

12.6.1 钣金成形特征488

12.6.2 平整成形特征488

12.7 综合实例493

12.7.1 接触端子接触端子493

12.7.2 制动簧片496

第13章 机构设计扩展503

13.1 机构设计概述503

13.1.1 机构设计界面503

13.1.2 机构仿真体验504

13.2 建立运动模型507

13.2.1 连接类型508

13.2.2 连接轴设置509

13.2.3 拖动和快照510

13.2.4 伺服电动机510

13.3 设置运动副512

13.3.1 槽运动副512

13.3.2 凸轮运动副512

13.3.3 齿轮运动副513

13.4 设置运动环境518

13.4.1 重力518

13.4.2 执行电动机519

13.4.3 弹簧519

13.4.4 阻尼器520

13.4.5 力/扭矩520

13.4.6 初始条件521

13.4.7 质量属性521

13.5 定义分析522

13.5.1 位置、运动学523

13.5.2 动态524

13.5.3 静态527

13.5.4 力平衡529

13.6 获取分析结果531

13.6.1 回放531

13.6.2 测量533

13.6.3 轨迹曲线533

13.7 综合实例534

13.7.1 真空阀运动仿真534

13.7.2 手压阀运动仿真548

第14章 注塑模具设计557

14.1 Pro/MoldDesign界面介绍557

14.2 Pro/E模具设计术语558

14.3 产品模型预处理560

14.3.1 模具设计预处理560

14.3.2 可模塑性分析566

14.4 模具型腔设计574

14.4.1 装配参照模型574

14.4.2 定位参照零件576

14.4.3 添加模具工件577

14.4.4 模具收缩率578

14.5 分型面设计581

14.5.1 分型面要点581

14.5.2 创建分型面582

14.6 型腔组件特征587

14.6.1 创建浇注系统587

14.6.2 创建冷却系统588

14.7 模具分割与抽取596

14.7.1 抽取模具元件596

14.7.2 模拟模具填充598

14.7.3 模具打开598

14.8 综合实例604

14.8.1 电吹风盖604

14.8.2 握持塑柄6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