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义务教育阶段 就近入学政策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 就近入学政策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2/30249502.jpg)
- 李军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978780730938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义务教育-教育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义务教育阶段 就近入学政策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的背景1
(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转型1
(二)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择校”风的兴起3
(三)国外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动向4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7
三、概念、范围厘定8
四、文献综述12
(一)文献来源与收集范围12
(二)对论文相关主要文献的综述13
五、研究方法26
六、研究内容和结构28
第一章 国内外就近入学政策历史渊源及价值分析30
一、国外关于就近入学的相关政策规定30
二、我国就近入学政策的历史渊源40
三、建国后就近入学政策的基本发展轨迹43
(一)1949年建国至“文革”末期43
(二)“文革”结束至1993年48
(三)1993年至今51
四、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的主要价值59
(一)就近入学政策体现了教育平等的基本理念61
(二)就近入学有利于区域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63
(三)就近入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良性发展,形成良性的青少年非组织性群落64
(四)就近入学有利于学校与社区的合作65
第二章 我国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67
一、调查目的和内容67
(一)调查目的67
(二)调查内容68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68
三、访谈及预调查68
四、编制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68
五、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结构与内容68
(一)家长卷69
(二)校长卷71
六、正式施测71
七、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71
(一)关于家长人群归类72
(二)关于问卷题目的赋值72
(三)关于问卷信度73
八、调查结果及其分析73
(一)有效样本的基本情况73
(二)问卷具体结果及分析76
九、调查结论及问题描述103
第三章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择校及流动人员子女的就近入学问题106
一、择校问题106
(一)择校现象的产生与发展106
(二)不可否认,选择适合的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109
(三)毋庸置疑,择校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112
(四)辨明视听,中外择校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行为118
(五)结论122
二、流动人口子女的就近入学问题123
(一)流动人口子女及其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基本状况123
(二)流动人口子女就近接受教育权益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危害126
(三)流动人口子女就近接受教育权益缺失的原因分析133
(四)结论141
第四章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及原因分析(二)——就近入学政策自身的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及社会环境的影响143
一、就近入学政策自身的问题143
(一)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基本状况——基于地方个案的访谈144
(二)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问题表现146
(三)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问题的产生原因154
(四)结论165
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165
(一)教育投入总体不足166
(二)教育经费内部分配不合理171
(三)在基础教育经费比例偏低的情况下,其内部资源配置也极不公平171
三、社会环境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影响173
(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成为职业选择中的重要筹码173
(二)“望子成龙”的思想依然强大,传统观念对人们仍有较强影响175
(三)家长对其独生子女教育日益关注,教育需求不断提高176
第五章 完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的建议177
一、恰当进行政策思想定位调整,将就近入学政策看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最低保障”177
二、改善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环境,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179
(一)依法增加经费投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181
(二)统一学校建设标准,实施中小学标准化政策185
(三)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间的差距187
(四)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教师轮换制度191
(五)进行制度创新,合理引导当前的择校行为194
(六)变革原有招生制度,推行招生方式改革197
三、完善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与流程,保障政策的有效运行198
(一)提高就近入学政策的法律地位,完整界定政策的含义与内容198
(二)增强政策决策者的研究意识,促使其承担相应的政策研究责任200
(三)保障公众参与政策过程,构建“协商”型政府治理机制201
(四)加强政策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保证政策实施渠道的通畅205
(五)健全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监督机制,实现政策运行中的责任追究206
(六)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形成二者新型的权利义务关系209
尾声——从就近入学政策到教育政策学212
一、教育政策往往是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212
二、教育政策本身的能力是有限的213
三、要关注教育领域政策行为的“超域效应”214
附录217
参考文献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