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旦博学 社会语言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复旦博学 社会语言学教程
  • 游汝杰,邹嘉彦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1700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社会语言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复旦博学 社会语言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社会语言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1

一、描写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2

二、社会语言学与唯理语法、生成语法3

三、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4

四、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8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经典研究成果9

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9

二、城市方言学10

三、小城镇社会方言研究12

四、言语民俗学13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4

一、多人次抽样调查14

二、快速隐秘调查法15

三、定量分析16

四、社会网络的调查研究20

五、配对变法22

六、“真实时间”(real time)和“显象时间”(apparent time)调查法23

七、自我评测法23

八、访谈法24

第四节 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25

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28

第一节 语言变异28

第二节 语言变体、语言变项、社会变项30

一、语言变体30

二、语言变项31

三、社会变项31

第三节 社会方言32

一、阶层变体和性别变体32

二、城乡差异和年龄变体37

三、语域变体和职业变体40

四、地方戏曲语言变体43

第四节 语言分化与语言转用47

一、语言分化47

二、方言的系属层次和地理层次48

三、方言岛及其成因49

四、语言转用50

第五节 语言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53

一、人口变迁和语言的宏观演变53

二、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布类型的关系56

三、方言历史演变的宏观取向57

四、权威方言变易的社会文化原因58

五、语言微观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59

第三章 双重语言和语言忠诚63

第一节 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63

一、双重语言现象63

二、双层语言现象64

三、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的关系66

四、双重语言的成因和发展趋势68

五、多语现象和多语社区的共同语71

第二节 民系、方言与地方文化72

一、民系、方言和地方文化的层级性72

二、语言使用场域的地理层级性74

三、语言社会功能的层级性74

四、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81

五、语言与身份认同82

第三节 语言忠诚和语言态度——中国香港个案分析83

一、中国香港华人各民系概况84

二、少数民系的语言忠诚89

三、影响语言忠诚的因素90

四、结语93

第四章 言语交际94

第一节 言语社区和言语交际能力94

一、言语社区94

二、言语交际能力95

三、礼貌语言97

四、社区词99

第二节 会话和语码转换100

一、会话结构和会话分析100

二、精密语码和有限语码102

三、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103

第三节 语言或方言的可懂度研究105

一、方言间词汇接近率的计量研究方法106

二、两个新的课题和新的研究方法108

三、关于可懂度的两点思考114

第五章 汉语的形成、发展和华人社会116

第一节 汉语的历史源头和地理扩散116

一、南方各大方言的形成及其历史层次116

二、域外方言120

第二节 语言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关系122

一、方言的据点式传播和蔓延式扩散122

二、历史行政地理与方言地理的关系123

三、文白异读和科举制度124

四、方言扩散和语言融合126

第三节 海外汉语分布和华人社会127

一、海外汉语形成的原因127

二、海外汉语方言和华人社区的共同特征128

三、海外汉语方言社区的由来和分布130

四、官话和粤语在海外的地位135

五、方言社区的语言标志136

六、语言接触和文化同化138

第六章 基于语料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140

第一节 各地中文异同比较和共时语料库140

第二节 中日及沪港语言互懂度研究142

一、中文和日文新词的衍生与词汇重整143

二、中国香港方言词和上海方言词的互懂度对比分析155

三、各地中文词汇重整的几个特点156

第三节 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158

一、新词地区分布的统计159

二、各地新生外来词的竞争和发展趋势159

三、华语各地区新词接近率比较165

第四节 报刊词汇和社会文化演变166

一、新闻媒体与社会文化166

二、地名词见报率的变化171

三、复合地名的演变174

四、结语175

第七章 语言接触177

第一节 语言同化和文化同化178

一、语言同化的五个阶段178

二、海外华人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同化185

三、方言趋同191

四、柯因内语191

五、结语192

第二节 语言接触和词汇传播193

一、词汇的借用和文化的散播193

二、文化对“词汇输入”的兼容和制约196

三、音义混译词和音译义注词的结构制约201

四、词汇输入的原因206

五、外来词的本土化206

六、结语207

第三节 语言融合208

一、合璧词208

二、洋泾浜语209

三、混合语和混合型方言212

四、语言接触和句法结构的输入214

五、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傍层语言215

第八章 社会发展与语言竞争219

第一节 中国香港的语言竞争220

一、中国香港语言历史背景述略220

二、语言转移和身份认同223

三、英语的社会地位229

四、结语232

第二节 中国台湾的语言竞争232

一、中国台湾各民系和方言232

二、高层语言之间的竞争236

三、低层语言之间的竞争238

第三节 中国内地的语言竞争240

一、顶层语言240

二、粤语、吴语和闽语的竞争力比较242

三、地区性强势方言的竞争248

第四节 新加坡的语言竞争250

一、新加坡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概况250

二、顶层语言的竞争253

三、华人社会高层语言的竞争255

第九章 语言与文化260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260

一、语言与文化共生260

二、语言与文化共存262

三、语言发展滞后于文化264

四、语言结构与文学体裁265

五、汉语和汉字文化268

六、简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269

第二节 亲属称谓的文化背景271

一、亲属称谓的分类271

二、亲属称谓与民间忌讳心理272

三、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273

四、亲属称谓与宗法观念274

五、亲属称谓的演变及其文化原因275

第三节 语言与民间心理276

一、语言禁忌276

二、语言巫术278

三、语言迷信280

四、语言和民俗280

第四节 人名和地名的文化内涵282

一、人名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282

二、地名的文化特征287

三、地名演变的文化原因290

第十章 社会语言学的应用293

第一节 语言计划293

一、语言地位计划293

二、语言本体计划297

第二节 语言教育和教学语言308

一、语言教育308

二、双语教育308

三、第二语言习得314

推荐阅读书目316

附录:英汉对照社会语言学术语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