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策研究
  • 王大超,赵慧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843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辽宁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下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意义1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概述1

一、经济发展理论的演进轨迹1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9

三、经济发展方式概述10

第二节 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回顾13

一、计划经济时期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13

二、改革开放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前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22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28

第三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3

一、经济发展需要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均衡拉动33

二、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各种约束36

第四节 转变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44

一、选择经济发展方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4

二、实现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46

第二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辽宁经济发展方式51

第一节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52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52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转变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55

三、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概述57

第二节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69

一、辽宁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69

二、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4

第三节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76

一、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76

二、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对辽宁省的启示80

第四节 推进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81

一、推进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81

二、推进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设重点85

三、推进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89

四、推进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95

第三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100

第一节 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00

一、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经济中的地位100

二、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01

第二节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绩效的国内比较106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绩效的国内比较108

二、分析与结论114

第三节 转变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式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118

一、转变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心118

二、转变装备制造业全面振兴思路118

三、转变装备制造业的再造策略119

四、转变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观念122

五、构建产业集群,全方位推进产业“经济生态圈”的整合128

第四章 加快都市经济圈发展,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38

第一节 都市经济圈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38

一、都市经济圈的定义和功能138

二、都市经济圈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142

三、都市经济圈是生产要素密集地区143

四、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要素生产率144

五、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有利于发挥集群效应145

第二节 国内外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态势145

一、国外都市经济圈发展态势145

二、我国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态势150

第三节 辽宁都市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分析——以沈阳为例156

一、地理位置优势157

二、海陆空立体交通的优势158

三、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159

四、人力资本优势160

五、市场潜力的优势161

六、振兴东北政策的优势162

七、沿海开放机遇的优势162

第四节 沈阳经济区发展的SWOT分析164

一、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164

二、沈阳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68

第五节 辽宁经济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与建议171

一、都市经济圈建设中的原则172

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和建议178

第五章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186

第一节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辽宁经济中的地位186

第二节 企业竞争力理论188

一、竞争力测算与企业经营水平的量化监控189

二、竞争力监测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190

三、企业竞争力指标191

四、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192

第三节 辽宁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在38个行业竞争力分析193

一、行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成193

二、行业竞争力的测算方法194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196

四、行业竞争力系数测算的启示199

第四节 辽宁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199

一、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199

二、计算方法201

三、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201

四、企业竞争力系数测算的启示203

第五节 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分析204

一、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比重204

二、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资产在全国的比重205

三、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与全国的对比206

四、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在行业同全国行业指标的对比206

第六节 辽宁工业产业链战略211

一、石化工业产业链211

二、装备制造工业产业链212

三、冶金工业产业链214

四、其他产业216

第七节 提升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策略219

一、扩大资源整合,提升企业规模竞争力220

二、引领科技创新,奠定企业增长竞争力221

三、强化精细管理,形成企业效率竞争力222

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辽宁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223

第六章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61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与文化产业262

一、解析现代经济发展262

二、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文化产业力量269

第二节 国际视野比较272

一、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272

二、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日韩形态与欧美模式273

第三节 文化产业与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279

一、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79

二、制约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284

三、文化产业发展与辽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互动机理分析286

第四节 辽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288

一、文化产业规制动因分析288

二、辽宁省政府文化产业政策的市场增进作用290

第五节 增进文化产业在辽宁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的对策291

一、辽宁省文化企业产权改革291

二、辽宁省政府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295

第七章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00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00

一、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00

二、推动科技、产业、教育、就业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01

三、利于提高全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301

四、利于培育产业集群和名牌产品,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302

五、利于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303

六、利于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303

第二节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概述304

一、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论与实践304

二、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07

第三节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310

一、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310

二、存在的问题316

三、制约因素320

第四节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324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25

二、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327

三、提升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思路330

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及功能提升336

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44

六、提升辽宁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对策346

七、风险投资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互动发展分析352

八、政府职能与政府规制353

九、网络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战略性思考358

第八章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辽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63

第一节 辽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364

一、辽宁农业自然资源状况364

二、辽宁农业发展状况评述366

第二节 辽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371

一、自然资源因素的制约371

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372

三、农业技术因素的制约374

第三节 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376

一、模型和数据说明376

二、回归结果及说明378

三、有关研究方法的几点说明381

四、主要结论381

第四节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辽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382

一、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农业发展新阶段383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385

三、发展现代农业是走出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战略举措387

第五节 辽宁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388

一、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389

二、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392

三、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拓展农业的功能和效用395

四、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注重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401

五、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404

六、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407

七、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409

八、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415

第九章 以城市化和第三产业推动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17

第一节 城市化和第三产业推动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因由417

一、城市化是后发现代化国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必经之路417

二、城市化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422

三、城市化过程也是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424

四、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425

第二节 辽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30

一、我国理论界在城市化方面的争论430

二、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435

三、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38

第三节 辽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43

一、辽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443

二、辽宁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48

第四节 加快辽宁城市化进程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建议452

一、加快辽宁城市化进程的对策建议452

二、加快辽宁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55

第十章 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人力资本战略467

第一节 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的人力资本需求468

一、从产权结构看辽宁人力资本需求的变化469

二、从产业结构看辽宁人力资本需求的变化474

三、从微观的行业分布看辽宁省人力资本需求的变化481

第二节 辽宁人力资本供求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485

一、辽宁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问题485

二、辽宁人力资本使用低效率问题的经济解释493

第三节 为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力资本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505

一、深化产权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人力资本需求505

二、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以需求为硬约束形成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508

三、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要素市场中的引导、保障和补充作用511

四、拓宽教育的融资渠道,防止因教致贫及收入分配差距加大516

参考文献525

后记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