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全科医师培训教程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全科医师培训教程 上
  • 牛阳,徐武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 ISBN:978755250852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中医师-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全科医师培训教程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部分 全科医学概论1

第一章 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3

第一节 医学的目标是促进人类健康3

第二节 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5

第二章 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师11

第一节 全科医学11

第二节 全科医疗13

第三节 全科医师14

第四节 全科医师的学术组织18

第三章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19

第一节 基层医疗保健19

第二节 人性化照顾20

第三节 综合性照顾23

第四节 持续性照顾23

第五节 协调性照顾26

第六节 可及性照顾27

第七节 个体—群体一体化照顾28

第八节 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44

第九节 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45

第十节 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48

第四章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50

第一节 医患关系及其基础50

第二节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52

第三节 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53

第五章 中医全科医学概述57

第一节 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的关系57

第二节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的思维方式与基本原则59

第三节 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要素63

第二部分 预防医学65

第一章 流行病学67

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述67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69

第二章 医学研究资料的统计处理72

第一节 SPSS快速入门72

第二节 数据文件的管理80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94

第四节 均数间的比较102

第五节 SPSS统计绘图114

第三章 预防医学120

第一节 预防医学概论120

第二节 人和环境122

第三节 环境污染124

第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129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及特点129

第二节 健康教育130

第三部分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133

第一章 医学心理学135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135

第二节 主要理论137

第三节 人的心理142

第四节 健康心理问题166

第二章 常见精神障碍171

第一节 精神障碍分类简介171

第二节 常见精神障碍诊断及常用处理方法172

第三章 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技术195

第一节 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概述195

第二节 常用心理治疗技术简介203

第四章 中医药治疗情志病210

第一节 中医心理治疗210

第二节 中医方药治疗212

第三节 针灸疗法214

第四部分 社区基本中医诊查技能217

第一章 绪论219

第二章 四诊221

第一节 望诊221

第二节 闻诊226

第三节 问诊228

第四节 切诊232

第三章 八纲238

第一节 表里238

第二节 寒热239

第三节 虚实240

第四节 阴阳240

第四章 辨证242

第一节 病因辨证242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245

第三节 脏腑辨证249

第五部分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259

第一章 针灸疗法261

第一节 针灸学的基本理论261

第二节 针灸的基本技能286

第三节 针灸临床应用298

第二章 推拿疗法307

第一节 推拿概述307

第二节 推拿功法310

第三节 推拿手法310

第六部分 中医养生保健学327

第一章 绪论329

第一节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329

第二节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理论330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335

第二章 一般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338

第一节 精神养生338

第二节 睡眠养生342

第三节 饮食养生348

第四节 保健针、灸、按摩349

第五节 运动养生353

第六节 药物养生358

第七节 四时养生368

第三章 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375

第一节 老年人中医药保健375

第二节 妇女中医药保健376

第三节 儿童中医药保健379

第七部分 中医康复学381

第一章 中医康复学概论383

第一节 中医康复学的概念383

第二节 中医康复学的发展概况383

第三节 中医康复学的对象385

第二章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386

第一节 整体观386

第二节 辨证观389

第三节 正气为主390

第四节 杂合而治390

第三章 中医康复学基本理论392

第一节 阴阳论392

第二节 五行论393

第三节 藏象经络论394

第四节 精气神论396

第五节 体质论397

第六节 摄生论399

第四章 康复评定401

第一节 中医康复评定概述401

第二节 现代康复评定技术405

第五章 残疾评定409

第一节 视力残疾标准409

第二节 听力残疾标准410

第三节 言语残疾标准410

第四节 智力残疾标准411

第五节 肢体残疾标准411

第六节 精神残疾标准412

第六章 社区康复414

第一节 社区康复的定义414

第二节 社区康复的主要目标414

第三节 社区康复的特点415

第四节 社区康复基本原则415

第七章 康复方法419

第一节 水疗法419

第二节 泥疗法421

第三节 音乐疗法425

第四节 情志疗法429

第五节 熏蒸疗法430

第六节 天灸疗法432

第七节 作业疗法435

第八节 物理疗法438

第九节 气功疗法441

第八章 偏瘫康复443

第一节 偏瘫康复治疗的目标及训练原则443

第二节 治疗的分期443

第三节 方法4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