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心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冠心病](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88455.jpg)
- 石毓澍,张鸿修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212·28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冠心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冠脉循环及其影响因素1
第一节 冠状动脉1
第二节 冠脉循环的静脉4
第三节 毛细血管4
第四节 影响冠脉循环的因素5
第二章 心肌纤维的结构与代谢7
第一节 心肌纤维的结构………………………………………………………………(7 )第二节 正常心肌的代谢9
第三节 冠心病的心肌代谢12
第三章 心肌的生理学特点14
第一节 心脏的五大生理特点14
第二节 心肌的电生理学特点15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机制21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与发病学说26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26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原理28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说29
第五章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及易患因素31
第一节 冠心病的流行情况31
第二节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37
第六章 血清脂质与高脂蛋白血症41
第一节 脂质的一般介绍41
第二节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43
第三节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和诊断45
第四节 脂质与冠心病47
第五节 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48
第七章 营养与冠心病51
第一节 营养与冠心病51
第二节 营养与血脂52
第三节 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53
第八章 高血压与冠心病57
第一节 血压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57
第二节 高血压病与冠心病具有相同特征58
第三节 血压增高促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60
第四节 控制高血压防治冠心病60
第二节 水的硬度与冠心病62
第三节 无机盐与冠心病62
第一节 概述62
第九章 无机盐与冠心病62
第四节 水质与冠心病研究存在的问题66
第十章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68
第一节 心肌缺血型心电图改变68
第二节 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限度70
第三节 心肌缺血的其它原因71
第四节 引起ST-T改变的其它原因72
第十一章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其它方法74
第一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74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检查81
第三节 排除假阳性的试验82
第一节 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与病理的关系84
第十二章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84
第二节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分期86
第三节 不同部位梗塞的心电图诊断91
第四节 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93
第五节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塞的评价99
第十三章 心向量图在冠心病临床上的应用105
第一节 正常心向量图105
第二节 心肌梗塞心向量图的改变105
第三节 心肌损伤与缺血时心向量图的改变118
第十四章 冠心病的收缩间期和心尖搏动图122
第一节 概述122
第二节 心脏收缩间期124
第三节 心尖搏动图127
第十五章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上的应用131
第一节 仪器工作原理及其类型131
第二节 检查方法与图像命名132
第三节 隐性冠心病与心绞痛135
第四节 心肌硬化型冠心病138
第五节 心肌梗塞139
第六节 冠心病的并发症143
第七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47
第八节 临床价值与发展方向149
第十六章 放射性核素在冠心病临床上的应用152
第一节 心肌显像152
第二节 心脏功能158
第一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64
第十七章 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164
第二节 病人的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165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员安排165
第四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165
第五节 阅片的注意事项172
第十八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酶学诊断179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酶活性的改变180
第二节 血清酶学测定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评价182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塞血清酶活力改变与预后的关系184
第十九章 乳头肌功能失调188
第一节 解剖与生理188
第二节 发生的原理188
第三节 心电图的改变191
第四节 临床193
第二十章 隐性冠心病194
第一节 定义194
第二节 发生率194
第三节 临床意义195
第四节 防治196
第二十一章 冠心病心绞痛201
第一节 心绞痛的病理生理201
第二节 心绞痛的分类及临床特点203
第三节 心绞痛的诊断207
第四节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208
第五节 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213
第二节 临床症状217
第一节 梗塞先兆及诱因217
第二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塞217
第三节 心脏体征218
第四节 化验检查219
第五节 诊断问题219
第六节 住院后的一般治疗220
第七节 预后及影响因素220
第二十三章 冠心病监护病室的设置与基本治疗223
第一节 冠心病监护病室的设计与设备223
第二节 冠心病监护病室中的医务人员224
第三节 冠心病监护病室中治疗的基本原则225
第二节 血液动力学的基础229
第三节 正常心血管各部压力和压力曲线229
第一节 血液动力学的研究史229
第二十四章 心肌梗塞的血液动力学监测229
第四节 血液动力学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233
第五节 心肌梗塞时的血液动力学改变236
第二十五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代谢反应237
第一节 正常心脏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237
第二节 心肌梗塞时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238
第三节 游离脂肪酸238
第四节 葡萄糖239
第五节 儿茶酚胺240
第二十六章 实验性心肌缺血244
第一节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244
第二节 心肌梗塞的形成与发展248
第三节 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的病理生理学250
第二十七章 积极控制和缩小梗塞范围252
第一节 梗塞范围的演变与预后的关系252
第二节 缩小梗塞范围治疗的指导原则253
第三节 具体治疗措施254
第二十八章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256
第一节 概述256
第二节 电生理学机制257
第三节 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259
第二十九章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268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改变268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病因素269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270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治疗270
第三十章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271
第一节 定义与标准271
第二节 病理生理276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鉴别277
第四节 治疗278
第三十一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其它重要并发症282
第一节 心脏破裂282
第二节 心室壁膨胀瘤283
第三节 血栓形成与栓塞283
第四节 梗塞后综合征284
第一节 病理生理285
第三十二章 冠心病心力衰竭型285
第二节 临床表现287
第三节 检查289
第四节 治疗289
第三十三章 冠心病心律失常型295
第一节 期前收缩295
第二节 心房颤动297
第三节 房室传导阻滞298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99
第三十四章 冠心病猝死302
第一节 概述302
第二节 冠心病猝死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303
第三节 冠心病猝死与心室颤动304
第四节 冠心病猝死的诱因与易患因素304
第五节 冠心病猝死前的症状305
第六节 防治305
第七节 心脏复苏308
第三十五章 冠心病患者的电起搏治疗312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时起搏312
第二节 慢性冠心病的永久起搏317
第三十六章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324
第一节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24
第二节 心肌梗塞后并发症外科治疗332
第一节 概述334
第二节 受心者的选择334
第三十七章 终末期冠心病的治疗——心脏移植334
第三节 供心者的条件335
第四节 手术335
第五节 免疫抑制337
第六节 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338
第七节 疗效及前景339
第三十八章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40
第一节 技术原理340
第二节 适应症及并发症340
第三节 导管系统341
第四节 具体操作341
第五节 并发症343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治疗344
第三十九章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344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345
第三节 抗血小板凝集剂的防治作用346
第四十章 急性心肌梗塞后冠状动脉内溶血栓疗法347
第一节 药理学依据347
第二节 实验研究347
第三节 冠脉内溶血栓的治疗方法347
第四节 改善心功能,挽救濒坏死心肌的作用348
第五节 防止冠脉复流后再闭塞350
第六节 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合并症350
第四十一章 冠心病的人群防治352
第一节 概述352
第二节 冠心病的预防353
第三节 防治措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