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器官保存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器官保存学
  • 郑军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0112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器官保存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和有关法规1

第一章 生命和死亡的伦理学问题3

第一节 生命的含义3

一、生命开始的认识标准3

二、完整的人的生命与生物学生命的区别3

三、完整的人的生命定义4

第二节 死亡的确认4

一、死亡的形式4

二、心脏死亡和肺脏死亡5

三、脑死亡5

第三节 死亡的宣布5

一、死亡的分期5

二、假死6

三、医生的职责7

第四节 安乐死8

一、安乐死的概念8

二、安乐死的实施及意义8

第二章 脑死亡的标准及意义9

第一节 脑死亡的标准9

一、脑死亡概念的由来9

二、脑死亡的病因9

三、脑死亡的病理9

四、脑死亡的判别要素10

五、脑死亡的诊断标准11

六、小儿脑死亡的诊断标准13

七、脑死亡诊断的辅助检查14

二、脑死亡诊断的实际意义15

第二节 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性15

一、脑死亡与停止复苏15

[附]医生和公众对脑死亡的看法17

第三章 器官移植与伦理学问题18

一、概述18

二、供移植的自然器官的获取方式18

三、与活体供者相关的问题21

四、确定死亡的特殊问题22

五、人工器官和其他身体部分23

第四章 供体来源问题及相关法规24

第一节 供体的来源及有关法规24

一、活供体24

二、有心跳的脑死亡供体25

五、异种供体27

第二节 供体移植器官严重短缺27

三、无心跳的尸体供体27

四、非传统的特殊供体27

一、供体移植器官短缺的原因28

二、现有的对策28

第五章 器官移植的协调组织机构30

一、尸体器官移植工作程序30

二、欧洲的移植协调组织30

三、西班牙的国家移植机构31

四、美国有关移植的组织机构和法规32

第六章 我国器官移植法的酝酿36

一、器官移植需要全社会的支持36

二、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法律问题专家研讨会纪要37

三、人大代表的呼吁40

四、器官资源的共享42

第二篇 器官保存的基础理论与实践43

第一节 细胞存活的基本原理45

一、细胞在体外存活的基本条件45

二、局部缺血和低温保存对组织细胞的影响48

三、细胞低温保存后的修复与衰亡54

第二节 低温保存的生物学问题55

一、低温保存的生物学基础55

二、器官特有的低温生物学问题69

三、器官热缺血、冷缺血及再灌注的病理学71

第八章 单纯冷却灌洗保存74

第一节 低温保存的特点74

一、生理系统中的低温74

二、低温与细胞结构75

三、低温与能量传导75

四、低温对体外器官的影响76

五、缺氧状态下的低温保存76

六、低温下提高移植物功能的方法77

第二节 器官灌洗及灌洗保存液78

一、器官灌洗78

三、仿细胞外液型溶液79

四、仿细胞内液型溶液79

二、灌洗保存液的组成要求79

五、高渗性溶液80

六、UW液81

七、HTK液88

八、其他灌洗保存液88

九、国内器官保存液的研究现状89

十、低温保存液的不足之处92

第九章 机器持续灌注保存93

一、灌注机器93

二、灌注保存液94

三、灌注条件95

第十章 深低温保存97

一、概述97

二、冻-融损害的机制98

三、低温保护剂的导入和洗脱方法98

四、降温100

五、复温与融化101

六、实验结果102

七、评价104

第一节 保存器官的活性测定108

一、非损伤性测定指标及方法108

第十一章 保存器官的活性测定及能量代谢108

二、损伤性测定方法109

三、最新进展109

一、能量代谢的研究方法110

二、常温及低温缺氧器官的能量代谢110

第二节 保存器官的能量代谢与生存能力110

三、能量代谢与保存器官生存能力的关系111

一、器官库的概念113

第一节 现代医学中的器官库113

二、器官保存的基本方法113

第十二章 器官库及其临床应用113

一、国外综合性器官库工作情况114

第二节 器官移植与人体器官库114

二、国内移植器官保存现状116

第三节 器官库所需的降温冷冻设备117

一、程序降温冷冻装置117

二、简易降温冷冻方法118

三、相变和冷冻循环118

四、几个典型的生物材料冷冻程序119

第四节 美国器官库管理方式简介119

一、器官库的社会原则120

二、相对独立的器官库122

三、移植接受者123

四、展望123

第三篇 器官保存与移植中的损伤机制125

第十三章 器官保存基础研究的新进展127

一、氧自由基损伤的理论127

二、器官保存与移植过程中自由基产生的机制及作用129

三、氧自由基损伤的防治对策129

第二节 钙及钙拮抗剂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131

一、钙对肾组织及细胞的损伤131

二、钙拮抗剂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134

第三节 铁离子和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136

一、氧自由基和再灌注损伤136

二、铁离子在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137

三、铁与再灌注损伤138

四、铁螯合剂的治疗作用138

第四节 肝细胞钙超载与肝细胞损伤139

一、正常肝细胞钙稳态139

二、钙超载与肝细胞损伤140

第一节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142

一、应激和基因表达142

第十四章 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42

二、凋亡酶基因143

三、炎症反应144

四、补体系统145

五、肾脏转运蛋白基因145

第二节 线粒体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146

一、肝移植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46

六、基因表达下降146

二、线粒体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活性氧产生的主要器官149

三、线粒体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器官150

四、线粒体的保护剂151

第三节 粘附分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151

一、粘附分子的分类152

二、粘附分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152

三、选凝素家族与缺血-再灌注损伤153

四、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56

五、P选凝素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157

六、ICAM-1表达的基因调控和影响因素158

第四节 白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161

一、中性粒细胞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证据161

二、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62

三、抗粘附治疗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162

第五节 内皮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163

一、内皮细胞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部位163

三、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细胞Ca2+浓度的影响164

四、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164

二、内皮细胞抗氧化系统的损伤164

五、缺血-再灌注对内皮细胞粘附性的影响165

六、内皮细胞凝血、抗凝性质的改变166

第六节 内皮素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166

一、ET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167

二、ET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167

第七节 细胞因子与胶原基因调控168

一、胶原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69

二、细胞因子169

四、细胞因子的自分泌调控机制171

五、细胞因子调控胶原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171

三、细胞因子对胶原基因表达的网络调控171

[附]国内有关器官保存领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72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176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与特征176

二、细胞凋亡的特征176

第十五章 细胞凋亡与器官保存176

一、凋亡与器官保存177

二、凋亡与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177

第二节 细胞凋亡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177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检测手段178

一、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179

二、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术分析179

三、细胞凋亡的DNA降解分析方法180

四、生化指标测定181

五、核酸内切酶的分析181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基因调控182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182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183

三、抑制细胞凋亡、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183

一、NO的发现185

第一节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185

二、NO的代谢185

第十六章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与器官保存185

三、NO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186

四、NO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作用186

五、N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187

六、NO的神经毒性作用189

七、NO的免疫功能190

第二节 一氧化氮合酶的种类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91

一、NOS的种类191

八、NO双重作用机制的探讨191

二、NOS的蛋白质结构192

三、NOS辅助因子和功能调节192

四、NOS基因克隆和染色体定位193

一、NO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194

二、NO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194

第三节 一氧化氮与缺血-再灌注损伤194

三、NO在新型器官保存液中的作用195

四、NOS抑制剂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196

五、NO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196

第四节 一氧化氮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临床研究方向197

一、基本问题197

二、临床研究方向198

一、局部免疫抑制治疗有效性的可能机制199

第一节 局部免疫抑制治疗研究的新进展199

第十七章 器官保存与免疫反应199

二、局部用药的药代动力学优点200

三、局部免疫抑制的效果及给药方法201

四、结论201

第二节 器官冻存与移植排斥反应202

一、胰岛冻存与移植排斥反应202

二、心脏瓣膜冻存与移植排斥反应203

三、皮肤冻存与移植排斥反应204

四、小结204

第三节 移植肾慢性排斥的非免疫性因素204

一、供肾本身的损伤205

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05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肾的影响205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DGF对移植肾的影响206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急性排斥反应207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慢性排斥反应209

四、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210

五、展望212

第四篇 器官的切取和保存213

第一节 器官移植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15

一、发展的历程215

第十八章 器官移植的发展概况215

二、现状217

第二节 我国移植外科的发展与特点218

一、发展概述218

二、现状219

三、展望225

第十九章 肾脏的切取与保存技术227

第一节 肾脏移植的历史227

一、动物实验的启蒙阶段227

二、移植成功-免疫进展阶段227

三、临床蓬勃发展时期228

第二节 供肾选择及切取228

一、供肾选择228

二、供肾切取230

第三节 供肾灌注与肾脏灌注保存液234

一、供肾灌注234

二、肾脏灌注保存液235

第二十章 肝脏的切取与保存技术236

第一节 肝脏移植的历史和进展236

一、肝脏移植的历史236

二、肝脏移植的重大进展237

一、肝移植供受体的选择和移植术前准备238

二、非活体供肝切取技术238

第二节 供体肝脏的选择与切取238

三、亲属(活体)供肝切取技术240

四、供肝修整技术240

五、供肝的快速降温与保存技术241

第七章 器官保存的低温生物学问题245

第二十一章 心脏的切取与保存技术247

第一节 心脏移植的历史和现状247

一、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247

二、心脏移植的临床开端与第一次高潮247

三、心脏移植的持续深入研究与第二次高潮248

四、国外心脏移植的发展现状249

五、我国心脏移植的现状251

第二节 供体心脏的选择、获取和保护252

一、供心的选择252

二、供心采集的组织结构254

第三节 供心切取方法257

一、原位心脏移植的供心单独切取方法257

二、多器官联合采集的心脏切取方法259

第四节 供心保护260

一、供心的保护原理260

二、心肌保护液的种类及现状261

三、原位心脏移植供心保护的具体方法262

第二十二章 心肺联合移植264

第一节 历史回顾264

一、供体选择标准266

第二节 心肺供体的切取和保存266

二、供体准备和治疗267

三、供体心肺切取267

四、供体的保护269

第二十三章 供肺的切取与保存技术271

第一节 肺移植的发展简史和现状271

一、发展简史271

二、现状271

第二节 供肺的选择、切取与保存272

一、供肺的选择272

二、供肺的切取272

三、供肺的保存273

第二十四章 胰腺的切取与保存技术275

第一节 胰腺移植的历史275

一、供者的选择276

第二节 胰腺移植供者选择及供胰切取276

二、供胰的切取277

第二十五章 小肠移植280

第一节 小肠的切取与保存280

一、历史与现状280

二、无心跳尸体供肠的快速获取281

三、小肠移植物的保存282

第二节 肝肠联合移植283

一、肝肠联合移植的免疫耐受283

二、肝肠联合移植供体的选择与获取284

第二十六章 多器官联合移植285

一、概述285

二、切取方法286

一、肾上腺的解剖289

第一节 肾上腺的解剖及生理289

第二十七章 肾上腺移植289

二、肾上腺的生理290

第二节 肾上腺移植291

一、肾上腺热缺血损害与皮质再生291

二、肾上腺移植的分类292

三、自体肾上腺移植292

四、同种异体肾上腺移植292

第二十八章 甲状旁腺移植295

第一节 甲状旁腺移植的历史295

一、动物实验研究295

二、甲状旁腺组织移植295

一、胚胎带血管甲状腺-甲状旁腺移植296

第二节 甲状旁腺移植方法296

四、实验性甲状旁腺冷冻保存296

三、带血管的甲状旁腺移植296

二、甲状旁腺组织移植298

三、甲状旁腺细胞悬液输注移植299

第二十九章 睾丸移植与卵巢移植300

第一节 睾丸移植300

一、同种睾丸移植300

二、睾丸保存实验与尸体睾丸移植301

三、睾丸间质细胞同种移植的实验与临床观察302

第二节 国外卵巢移植发展近况303

一、异种卵巢移植303

二、同种异体卵巢移植及自体移植303

第三节 国内卵巢移植发展状况304

一、动物实验研究304

二、卵巢移植在人体的应用305

第三十章 细胞移植307

第一节 细胞移植的分类308

一、自体、同种异体和异种细胞移植308

二、原代与培养的细胞移植308

三、修饰性与非修饰性细胞移植308

四、成人与胎儿细胞移植309

第二节 细胞的制备、培养和保存309

一、细胞的制备和培养309

二、细胞保存313

第五篇 器官保存研究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315

第三十一章 基因工程317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317

一、基因工程的产生背景317

第二节 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系318

二、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318

一、质粒载体319

二、Lambda噬菌体载体321

三、粘粒324

四、更大容量载体325

五、单链噬菌体载体326

六、病毒载体327

七、报告基因表达载体329

第三节 目的基因的获得330

一、从基因组DNA中分离330

二、通过RNA合成cDNA330

一、基因的剪切与限制性内切酶331

第四节 基因的剪切和重组331

四、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331

三、基因的化学合成331

二、基因的体外重组334

第五节 重组体DNA引入宿主细胞335

一、重组质粒的转化335

二、重组噬菌体的转染336

三、重组DNA引入哺乳动物细胞336

第六节 重组克隆的筛选338

一、根据重组子遗传表型改变的筛选法338

二、根据重组子结构特征的筛选法339

第七节 基因表达340

一、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体系中的表达340

二、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体系中的表达342

一、基因工程疫苗与多肽类药物344

第一节 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344

第三十二章 基因工程产品开发与临床应用344

二、动物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347

三、植物基因工程--转基因植物348

第二节 基因工程在医药学中的应用348

一、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开发与生产349

二、疫苗的研制349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349

四、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349

第三节 生物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350

一、生物技术产业结构350

二、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状况350

三、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的研制发展方向350

第三十三章 人的体细胞基因治疗351

二、基因转导系统352

一、目的基因的选择与克隆352

三、用于基因治疗的体细胞355

第三十四章 基因工程抗体与抗体库技术357

第一节 基因工程抗体357

一、嵌合抗体357

二、改形抗体360

三、单链抗体、双价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及抗体融合蛋白361

第二节 抗体库技术与基因工程抗体技术366

一、抗体库技术366

二、基因工程抗体技术369

三、小结374

[附]介绍一种人同源化单克隆抗体和另一种嵌合性单克隆抗体375

一、单克隆抗体是移植领域的一个治疗设想375

三、单克隆抗体设计的改进376

二、在器官移植临床应用鼠类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376

一、转基因动物的原理、应用及发展前景378

第三十五章 转基因动物技术378

二、转基因动物技术和转基因动物的建立379

三、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382

四、小结388

第三十六章 蛋白质工程389

第一节 概述389

一、蛋白质工程的概念389

二、蛋白质工程的产生及主要内容389

第二节 蛋白质工程的基础学科390

一、蛋白质化学390

二、分子遗传学390

一、蛋白质工程成果391

二、蛋白质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391

三、蛋白质晶体学391

第三节 蛋白质工程成果及在医学上的应用391

四、蛋白质动力学391

第三十七章 组织和器官克隆393

一、克隆的定义393

二、克隆技术发展的各个时期393

三、克隆技术是组织和器官移植发展的方向395

[附]器官移檀的学术机构及信息交流398

一、移植学术团体398

二、主要的移植学术刊物399

三、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移植的信息400

参考文献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