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郏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郏县志
  • 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1510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72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7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郏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序一1

序二2

序三3

序四5

大事记7

第一编 行政区域55

第一章 境域55

第二章 建置沿革55

第三章 行政区划56

第四章 县城 村庄62

第一节 县城62

第二节 村庄63

二、中元古界汝阳群67

一、下元古界嵩山群67

三、寒武系67

第二编 自然环境67

第一节 地层67

第一章 地质67

四、奥陶系68

五、石炭系68

六、二叠系68

七、第三系69

八、第四系69

第二节 构造69

一、不整合69

二、向斜69

一、煤矿70

第三节 矿产70

三、断裂70

二、石灰岩71

三、铝土矿72

四、粘土矿72

五、铁矿73

六、白云岩矿73

七、石英岩73

八、石英砂岩73

第二章 地貌74

第一节 山地 山峰74

第二节 丘陵76

第三节 平原76

第三章 河流76

一、时数79

二、太阳辐射量79

第一节 日照79

第四章 气候79

第二节 气温80

第三节 降水80

第四节 风82

第五章 水文82

第一节 地表水82

一、地表径流水82

二、入境水83

第二节 地下水83

一、碎屑岩裂隙水83

二、碳酸岩溶洞水84

三、松散岩孔隙水84

一、褐土类85

第二节 土壤85

第六章 土地85

第一节 面积85

二、潮土类86

三、砂姜黑土类86

第七章 动物 植物89

第一节 动物89

一、养殖动物89

二、野生动物89

第二节 植物90

一、栽培植物90

二、野生植物91

第八章 自然灾害91

一、户口96

第一节 人口变动96

第一章 人口状况96

第三编 人口 民族96

二、密度98

第二节 人口构成98

一、性别构成98

二、年龄构成99

三、文化构成103

四、行业职业构成104

五、婚姻状况106

第二章 人口控制106

第一节 节育106

第二节 晚婚 优生108

一、晚婚108

二、优生108

第二节 姓氏109

第三章 民族 姓氏109

第一节 民族109

第四编 政党 群团11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113

第一节 县级委员会113

一、中国共产党郏县工作委员会113

二、中国共产党禹郏县委员会113

三、中国共产党郏县委员会114

第二节 基层组织及党员117

一、基层委员会117

二、党组117

三、党员118

第三节 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119

一、代表会议119

二、代表大会120

第四节 组织建设122

一、整党建党122

二、领导班子建设123

第五节 宣传教育124

一、社会宣传124

二、党员教育125

三、理论学习126

第六节 统一战线126

一、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126

二、民族宗教127

三、对台事务128

四、侨务工作128

一、机构设置129

二、党纪教育 违纪查处129

第七节 纪律检查129

第八节 重大活动纪略130

一、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130

二、土地改革132

三、抗美援朝132

四、镇压反革命133

五、“三反”、“五反”133

六、社会主义改造134

七、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135

八、“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136

九、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37

十、“文化大革命”137

十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138

十二、改革开放139

一、组织机构140

第二章 人民团体140

第一节 工会140

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141

三、主要活动142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144

一、组织机构144

二、代表大会145

三、主要活动147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148

一、组织机构148

二、妇女代表大会149

三、主要活动150

第四节 农民组织151

一、农民协会151

一、组织15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152

二、贫下中农协会152

第三章 民国党派团体152

二、主要活动15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155

一、组织155

二、主要活动155

第三节 农会 妇女会 商务会156

一、农会156

二、妇女会156

三、商务会156

一、代表产生157

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57

二、常务委员会15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5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157

第五编 政权 政协157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161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163

一、机构设置163

二、主要工作163

第四节 人民代表165

一、代表选举165

二、代表视察166

第二章 人民政府166

第一节 县级人民政府166

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府172

第三节 民政173

一、优待173

二、抚恤174

三、烈士褒扬175

四、救济176

五、社会福利178

六、复员退伍军人安置178

七、婚姻登记179

八、殡葬改革179

九、移民支边179

十、收容遣送179

第四节 人事180

一、干部队伍180

二、干部管理180

三、干部退休离休182

一、侨务183

二、外事183

第五节 侨务 外事183

第六节 信访184

第三章 人民政协184

第一节 政协全体委员会议184

一、历届全体委员会议184

二、委员会组成185

第二节 常设机构186

一、常务委员会186

二、工作机构186

第三节 工作组187

第四节 参政议政187

一、协商 监督187

二、提案办理188

第四章 旧政权机构189

第一节 清朝县衙189

一、县知事公署 县政府190

第二节 民国政府190

三、主要活动193

二、基层政权193

第六编 司法196

第一章 公安196

第一节 刑事侦查196

一、反革命案件侦查196

二、普通刑事案件侦查196

第二节 社会治安198

一、镇压反革命198

二、反动党团登记198

三、取缔反动道会门198

四、监督改造四类分子201

五、禁赌 禁娼 禁烟毒202

六、户籍管理202

九、枪械及危险物品管理203

七、特种行业管理203

八、公共场所管理203

十、内保204

第三节 消防204

第四节 看守 劳改204

一、监所看守204

二、劳动改造205

第二章 检察205

第一节 刑事检察205

第二节 法纪检察207

第三节 经济检察207

第四节 监所检察208

第三章 审判208

第二节 民事审判209

第一节 刑事审判209

第三节 经济审判210

第四节 案件复查210

第四章 司法行政211

第一节 法制教育211

第二节 人民调解211

第三节 律师事务212

第四节 公证212

第五章 民国治安司法概况212

第一节 治安212

第二节 司法213

二、延褒陷郏城215

一、邓说、章邯郏之战215

第一节 古代战事215

第一章 兵事活动215

第七编 军事215

三、哥舒曜、李克诚扈涧之战216

四、王仙芝、黄巢陷城216

五、金、元城东之战216

六、刘惠、赵燧围攻县城216

七、师尚诏军抵郏216

八、李自成军始攻县城216

九、登封农民军攻打县城217

十、杨同锦、武岗破县城217

十一、李自成四次战于郏县217

第二节 近现代战事218

一、捻军在郏县218

十三、白莲教在郏县218

十二、王化龙破西关218

二、白朗义军在郏县219

三、吴三元造反219

四、胡、憨郏县之战220

五、寇、樊郏宝之战220

六、吉鸿昌在郏县220

七、孙魁元、樊钟秀截击四十八师221

八、日军侵占郏县221

九、民众抗日222

十、河南人民抗日军抗击日、伪、顽223

十一、郏县围歼战226

十五、剿灭红枪会227

十四、二次收复县城227

十三、打掉朱洼地主武装227

十二、解放堂街寨227

十六、围歼高恕股匪229

十七、五区歼匪战229

十八、舍击侯岳229

十九、镇压徐魁山叛乱229

第二章 驻军 过境部队230

第一节 驻军230

一、楚军230

二、东汉军230

三、北洋陆军230

四、建国豫军230

五、国民革命军230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231

第二节 过境部队232

一、清政府武装233

二、民国政府武装233

第一节 政府武装233

第三章 地方武装233

三、人民政府武装234

第二节 民间武装235

一、会社武装235

二、城防队236

三、商团236

第三节 农民杆子武装236

一、主要杆子简介236

二、杆子在郏主要活动239

三、官军清剿243

第四章 兵役243

第一节 募兵制243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244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244

第二节 征兵制244

第五节 预备役245

第五章 民兵245

第一节 组织建设245

第二节 军政训练247

一、军事训练247

二、政治教育247

第三节 重大活动248

一、参战 执勤 维护治安248

二、抗洪抢险 突击大型 建设工程248

三、检阅 演习249

四、民兵代表会249

第六章 机构 设施249

第一节 军事机关249

一、工事251

第二节 军事设施251

二、训练场252

三、飞机场252

四、军工252

第八编 农业253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253

一、土地改革253

二、农业合作化254

三、农村人民公社255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55

第二章 农业布局256

第三章 种植业258

第一节 主要作物258

一、粮食作物258

二、经济作物261

三、作物结构262

第二节 品种改良263

一、小麦263

二、玉米263

三、红薯264

四、大豆264

五、谷子264

六、稻谷264

七、芝麻264

八、花生265

九、棉花265

第三节 农技农艺265

一、耕作制度265

二、耕作技术265

二、病虫害防治267

一、主要病虫害267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267

第五节 农机具268

一、农具268

二、机械268

第六节 国营农场270

第四章 林业270

第一节 林业资源270

一、林地270

二、树种271

第二节 林业生产271

一、育苗271

二、植树造林271

四、病虫害防治272

三、封山育林272

第三节 林木管护274

第四节 国营林场275

第五章 畜牧业276

第一节 畜禽饲养276

一、种类与分布276

二、饲养277

第二节 良种繁育279

第三节 疫病防治279

第六章 副业 渔业280

第一节 副业280

第二节 渔业281

一、水面资源281

二、鱼类品种281

第一节 产业结构282

第七章 农业经营282

三、放养捕捞282

第二节 经济效益284

第三节 收入分配284

第九编 烟草287

第一章 烟草生产287

第一节 面积与分布287

一、面积 产量287

二、分布288

三、烟叶品质288

第二节 品种与种植技术290

一、耕作制度290

二、品种290

四、移栽291

三、育苗291

五、施肥292

六、灌溉292

七、病虫害防治292

八、采收293

第三节 烘烤293

一、炕房293

二、烘烤技术294

第二章 烟草工业295

第一节 烟丝加工295

第二节 卷烟296

一、手工卷烟296

二、机械卷烟296

第三节 烟叶复烤298

第一节 原烟购销299

一、收购299

第三章 产品经营299

二、销售304

第二节 卷烟购销305

第十编 水利306

第一章 灌溉设施306

第一节 水井306

第二节 机电灌站308

一、国营士庄机灌站308

二、乡级站308

三、村及村以下站309

第三节 自流灌渠310

一、济蓝渠310

二、青龙渠310

第四节 喷灌站311

一、千亩烟草喷灌站311

四、红石崖截潜流311

五、牛村截潜流311

三、陆浑灌区干河支渠311

二、龙王庙沟自压喷灌试点312

三、恒压喷灌试验工程312

第二章 蓄水工程313

第一节 水库313

一、中型老虎洞水库313

二、小型一类水库314

三、小型二类水库314

第二节 水力自控翻板闸315

第三章 水害治理316

第一节 河道治理316

一、北汝河治理316

四、叶犟河治理318

二、青龙河治理318

三、二十里铺河治理318

五、肖河治理319

六、蓝河治理319

七、吕梁河治理319

八、柳杨河治理319

第二节 洼地除涝320

第三节 水土保持320

第十一编 工业324

第一章 原煤324

第二章 电力326

第一节 发电厂326

第二节 输电图327

第三节 电力供应328

第三章 机械329

第一节 水泥 水泥制品330

第四章 建材工业330

第二节 耐火材料 磨料331

第三节 砖瓦 石灰 陶瓷332

第五章 食品333

第一节 磨粉 榨油333

第二节 糕点 糖果334

第三节 白酒 饮料335

第四节 调料335

第六章 造纸 印刷335

第一节 造纸335

第二节 印刷336

第七章 化工336

第一节 化肥336

第八章 缝纫 制革337

第一节 缝纫337

第二节 塑料337

第二节 皮革338

第九章 家具 工艺338

第一节 家具338

第二节 工艺338

第十章 工业管理339

第一节 国营企业339

第二节 集体企业340

第三节 人体 联合体企业340

第十二编 乡镇企业342

第一章 体制演变342

第一节 工业企业344

第二节 农业企业344

第二章 行业分类344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345

第四节 建筑业345

第五节 商业 服务业345

第六节 其它行业346

第七节 重点企业简介346

第三章 经营管理348

第十三编 商业350

第一章 经营组织形式350

第一节 国营公司350

第二节 公私合营353

第三节 集体353

一、供销合作社353

二、综合公司354

第四节 私营与个体355

三、其它集体商户355

第五节 集市 庙会 物交会356

一、集市356

二、庙会 物交会357

第二章 粮油购销359

第一节 自由交易359

第二节 统购统销361

一、农村统购统销361

二、城镇居民粮油供应364

第三节 议购议销366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366

第一节 百货 纺织品366

一、百货366

二、针棉织品366

二、食糖368

三、卷烟368

第二节 盐糖烟酒368

一、食盐368

四、酒369

第三节 五金 交电 化工370

第四节 中西药370

一、中药材370

二、西药371

第四章 生产资料供应371

第一节 原材料371

第二节 机电设备373

第三节 燃料373

第四节 化肥 农药 塑料薄膜373

一、耕畜375

二、农机具375

第五节 耕畜 农机具375

第五章 农副产品购销376

第一节 畜产品 鲜蛋376

第二节 棉麻377

第三节 桑杈 苇席378

第六章 对外贸易378

一、土产品378

二、矿产品379

三、工艺美术品379

第七章 饮食服务379

第一节 饮食业379

第二节 服务业380

一、理发380

二、浴池380

五、洗染381

三、旅馆381

四、照像381

第八章 经营管理382

一、国营商业382

二、集体商业382

第十四编 交通 邮电383

第一章 交通383

第一节 公路交通383

一、道路383

二、桥梁385

三、运输387

第二节 内河航运388

一、码头388

二、航线388

四、渡口389

三、航运389

第四节 交通管理390

一、公路管理390

第三节 铁路390

二、运输管理391

三、安全监理391

第二章 邮电391

第一节 机构 人员391

一、驿铺391

二、局所392

第二节 邮政392

一、邮路392

二、邮具393

三、邮务394

四、发行394

二、长途电话396

第三节 电信396

一、电报396

三、县内电话397

第十五编 城乡建设400

第一章 县城建设400

第一节 街巷 桥梁400

一、街巷400

二、桥梁404

第二节 给水 供电404

一、给水404

二、排水404

三、供电404

第三节 公共建筑405

第一节 住宅408

第四节 居民住宅408

第二章 乡村建设408

第二节 道路409

第三节 用水409

第四节 新村选介410

第三章 建设管理411

第一节 土地管理411

一、农业用地管理411

二、非农业用地管理411

第二节 房产管理412

一、私房管理412

二、非生产性公房管理412

第四章 环境保护413

第一节 环境污染413

二、污染源控制414

三、污染费征收414

第二节 环境治理414

一、污染源治理414

第十六编 财税 金融415

第一章 财政415

第一节 清及民国政府财政415

一、管理体制415

二、钱粮收支415

三、财务管理416

第二节 人民政府财政416

一、管理体制416

二、预算内收支417

四、财务管理422

五、债券发行422

三、预算外资金422

第二章 税收423

第一节 清及民国政府赋税423

一、田赋423

二、契税425

三、工商费税425

四、地方杂捐426

第二节 人民政府税收426

一、工商税426

二、农业税431

第三章 金融436

第一节 金融组织436

一、银行436

第二节 货币437

一、流通币种437

三、保险公司437

二、信用社437

二、投放与回笼439

第三节 信贷441

一、存款441

二、货款441

第四节 金银管理446

第五节 保险446

第十七编 经济管理447

第一章 计划447

第一节 计划编制447

第二节 长期计划447

第三节 中期计划447

一、“一五”计划447

第四节 年度计划448

四、“六五”计划448

二、“二五”计划448

三、“三五”计划448

第二章 统计 审计449

第一节 统计449

一、期报449

二、专项调查450

三、统计资料整理450

第二节 审计450

第三章 物价 计量451

第一节 物价451

一、物价演变451

二、物价检查453

第二节 计量454

第一节 企业登记455

第四章 工商管理455

第二节 市场管理456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457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458

一、商标管理458

二、广告管理458

第五章 劳动459

第一节 用工制度459

一、固定工459

二、临时工 季节工459

三、长期合同工459

四、亦工亦农459

五、劳动合同制459

第三节 劳力调配460

第二节 就业安置460

第六章 工资461

第一节 工资制度461

第二节 工资调整461

第七章 劳保福利463

第一节 劳动保护463

一、安全检查463

二、女工照顾464

第二节 退职退休465

一、退职465

二、退休465

第三节 遗属补助465

第四节 公费医疗465

第二节 收入与消费466

一、收入466

第一章 农民生活466

第一节 家庭状况466

第十八编 人民生活466

二、消费467

第三节 银行存款469

第四节 居住条件469

第二章 城镇居民生活470

第一节 家庭状况470

第二节 收入与消费470

一、收入470

二、消费470

第三节 银行存款472

第四节 居住条件472

一、幼儿园474

第一节 幼儿教育474

二、学前班474

第十九编 教育 科技474

第一章 教育474

第二节 普通教育475

一、小学475

二、中学491

三、教学方法496

四、教学研究497

第三节 职业教育498

一、师范学校498

二、专业技术学校499

三、财会学校499

第四节 成人教育500

一、政治学校500

二、识字班500

第五节 教师501

六、农民技术学校501

一、队伍501

三、干部业余学校501

五、广阔正确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501

四、县职工学校501

二、师资502

三、培训503

四、待遇503

五、社会地位504

第六节 教育行政504

一、管理504

二、经费504

三、集资办学505

一、科学技术普及协会506

第一节 机构 人员506

第二章 科技506

二、科研所508

三、科技人员508

第二节 科技活动509

一、科学普及509

二、科技情报510

三、学术交流511

四、气象观测511

第三节 科研成果512

一、省级科研成果512

二、地(市)级科技成果513

第四节 科技经费515

二、文化馆(站)516

一、文学艺术界联合会516

第一节 文艺团体516

第一章 团体 设施516

第二十编 文化516

三、剧团517

四、曲艺队519

五、杂技团519

六、电影队519

第二节 设施520

一、图书馆(室)520

二、档案馆(室)520

三、书店521

四、剧院521

五、影剧院522

第二章 文艺523

第一节 文学创作523

一、戏剧525

第二节 戏剧 曲艺525

二、曲艺526

第三节 音乐 舞蹈526

一、音乐526

二、舞蹈527

第四节 美术528

一、绘画528

二、书法529

三、雕塑529

四、工艺美术529

第五节 摄影530

第六节 电影530

一、放映530

第二节 通讯报道531

第一节 报刊531

第三章 新闻531

二、发行531

第三节 广播532

一、土广播532

二、有线广播532

第四节 电视533

第四章 图书 档案533

第一节 图书533

一、发行533

二、借阅534

三、收藏534

第二节 档案534

一、整理535

二、利用535

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6

第一节 文化遗迹536

第五章 文物胜迹536

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40

三、其它543

第二节 馆藏珍品545

第三节 烈士陵园546

第六章 方言546

第一节 语音546

一、声母546

二、韵母547

三、声韵配合关系547

四、声调548

五、方言语音音节548

六、声韵配合语音变化550

七、变调、轻声和儿化550

一、词法552

八、郏县话的韵、辙和押韵552

第二节 语法552

二、句法553

第三节 词汇553

一、自然现象553

二、时令 节令554

三、人品555

四、家属556

五、婚丧 生育556

六、人体 人体动作557

七、疾病 医药558

八、器皿558

九、饮食 起居559

十二、植物 动物560

十一、服饰560

十、房舍560

十三、商业 交际561

十四、其它561

十五、标音举例562

第七章 歌谣 谚语 歇后语563

一、歌谣563

二、谚语564

三、歇后语566

第二十一编 卫生 体育568

第一章 卫生568

第一节 防疫568

一、爱国卫生运动568

二、卫生监督569

三、疫病防治570

一、医务人员573

第二节 医疗573

二、医疗机构574

三、医疗技术577

第三节 妇幼保健580

一、妇女病防治580

二、婴幼儿保健580

第四节 医药581

一、药品581

二、药政581

第五节 医务团体582

一、红十字会582

二、卫生工作者协会582

三、医药卫生协会582

三、公共体育场583

二、学校体育设施设备583

第一节 设施583

第二章 体育583

一、群众体育设施583

第二节 群众体育584

一、武术584

二、气功585

三、球类585

四、棋类586

第三节 学校体育586

第四节 体育比赛587

一、县级比赛587

二、参加地(市)级以上比赛587

第一节 社会新风594

一、学雷锋594

第一章 新风美德594

第二十二编 民俗 宗教594

二、创五好家庭595

三、创文明单位文明村595

四、军民共建双文明596

第二节 传统美德596

一、敬老爱幼596

二、舍己救人597

三、拾金不昧598

四、热心公益事业598

第二章 生活习俗598

第一节 称谓598

第二节 衣食住行599

一、服饰599

二、饮食600

一、婚嫁601

第三节 礼仪601

三、住宅601

四、行旅601

二、丧葬602

三、祭典602

四、寿诞602

五、禁忌603

第四节 岁时603

第五节 节日604

一、公历节日604

二、农历节日605

第六节 陋习606

第三章 婚姻 家庭607

第一节 婚姻607

一、婚姻制度改革607

一、家庭结构608

二、婚姻状况608

第二节 家庭608

二、家庭成员关系609

第四章 宗教610

第一节 道教610

第二节 佛教610

第三节 伊斯兰教611

第四节 天主教611

第五节 基督教612

第二十三编 人物613

第一章 传记613

第二章 简介628

第三章 名表642

一、烈士名表录642

二、历届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表650

三、郏县籍在外地工作县团级以上党政军干部名表651

四、高级技术职称人员表654

五、省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656

六、民国师级以上人员名表658

七、进士录658

第二十四编 乡镇概况660

城关镇660

茨芭乡661

薛店乡663

渣园乡664

黄道乡665

大李庄乡667

白庙乡668

安良乡669

王集乡671

冢头乡672

长桥乡673

堂街乡675

李口乡676

姚庄回族乡677

附录679

一、文献辑存679

二、边界水利协议685

三、古代诗文选690

四、旧志综录699

五、旧志序跋700

六、新编《郏县志》文存710

七、修志始末714

八、县志编纂机构人员名录7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