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信技术概要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电信技术概要 上
  • 王静,常大年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0361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电信技术概要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篇1

第一章 电信系统1

第一节 电信系统1

一、电信系统1

二、电信系统的组成1

第二节 传输媒质及多路复用3

一、传输系统3

二、传输媒质3

三、多路复用6

第三节 增益、衰减与电平8

一、增益与衰减8

二、电平9

三、噪声与信噪比13

第二章 数字通信15

第一节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5

一、模拟信号与模拟通信15

二、数字信号与数字通信16

三、数据通信17

四、数字通信系统17

第二节 模拟信号数字化18

一、PCM 30/32系统19

二、PCM 30/32系统帧结构26

三、其他模数转换技术29

第三节 数字复接及数字倍增技术31

一、数字复接31

二、准同步数字系列中数字速率系列和数字复接等级33

三、同步数字系列34

四、数字倍数技术35

第四节 数字信号的传输与调制36

一、基带信号36

二、数字信号的传输及传输方式36

三、数字调制与解调37

一、数字通信机内工作码型41

第五节 数字通信机内工作码型与信道传输码型41

二、数字信道上传输码型43

交换技术篇47

第三章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47

第一节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组成47

一、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47

二、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组成47

三、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发展48

第二节 程控数字交换机硬件49

一、模拟用户接口49

二、远端模拟用户接口55

三、数字用户线接口56

四、接入网V5接口57

五、模拟中继器58

六、数字中继器58

七、信号部件60

八、处理机64

九、其他外围硬件68

第三节 数字交换网络68

一、数字交换网络用途68

二、数字交换网络构成69

三、T型接线器70

四、S型接线器75

五、T-S-T型数字交换网络78

六、复用器及分路器81

第四节 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83

一、程控交换机软件的构成83

二、数据83

三、程序84

第五节 呼叫接续原理89

一、用户线扫描监视及主叫摘机识别89

三、选号信息接收91

二、去话分析91

四、号码分析93

五、来话分析94

六、呼叫被叫94

七、被叫应答识别95

八、通话监视及话终释放96

第四章 分组交换技术98

一、分组交换的概念98

二、分组交换的技术特点100

三、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106

第五章 ATM技术109

第一节 信息传递方式109

一、信息传递性能要求109

二、信息传递方式比较112

第二节 ATM标准115

一、ATM的技术特点115

二、ATM基本原理118

三、B-ISDN的ATM协议参考模型122

第三节 ATM交换机125

一、ATM基本交换单元的构成125

二、ATM交换机的构成126

三、典型机介绍127

传输及接入技术篇130

第六章 光纤通信技术130

第一节 概述130

一、光纤通信发展简介130

二、光纤通信的优点131

三、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132

四、光纤通信的应用与展望133

第二节 光纤与光缆136

一、光纤136

二、光纤的传输特性142

三、实用光纤类型145

四、光缆147

第三节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151

一、系统概述151

二、光数字发送机155

三、光数字接收机161

四、光端机的主要指标164

五、系统辅助设备165

第四节 光纤通信系统的展望168

一、相干光通信系统168

二、光波分复用系统(OWDM)170

三、光时分复用系统(OTDM)171

第七章 数字微波通信176

第一节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概述176

一、系统模型176

三、数字微波通信的特点177

二、实际的系统设备组成177

四、数字微波通信发展简介178

五、数字微波通信的监控系统179

第二节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180

一、接口电路及码型变换181

二、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182

三、各种调制方式的信道频带利用率193

第三节 数字微波的收发信设备195

一、发信设备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195

二、收信设备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198

第四节 数字微波信道的假想参考电路201

一、数字信道的假想参考电路201

二、数字微波高级假想参考电路202

三、数字微波中级假想参考电路202

四、数字微波用户级假想参考电路203

一、卫星通信的含义204

第一节 卫星通信的一般概念204

第八章 卫星通信204

二、卫星通信系统概述206

第二节 同步通信卫星208

一、同步通信卫星208

二、同步卫星的覆盖区210

三、同步卫星的发射211

四、同步卫星的稳定性212

一、同步卫星的组成213

第三节 同步卫星通信设备213

二、地面设备216

第四节 卫星通信线路的多址连接方式217

一、多址连接方式218

二、频分多址方式(FDMA)219

三、时分多址方式(TDMA)221

四、空分多址方式(SDMA)222

五、码分多址方式(CDMA)223

二、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LEO)224

第五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224

一、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224

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问题226

第九章 SDH传送网227

第一节 概述227

一、SDH网产生的技术背景227

二、SDH基本概念和特点229

第二节 速率与帧结构230

一、网络节点接口(NNI)230

二、同步数字系列的速率231

三、帧结构232

第三节 SDH的复用结构和步骤233

一、SDH的复用结构233

二、复用单元234

三、复用过程237

一、概述238

四、我国的SDH复用路线238

第四节 SDH复用设备238

二、SDH复用设备239

三、一种典型同步分插复用器的介绍241

第五节 交叉连接设备248

一、DXC的概念和应用248

二、SDXC典型设备简介251

第六节 同步光缆数字线路系统的光接口253

一、参考配置253

二、传输媒质254

三、STM接口254

第七节 SDH传送网257

一、SDH传送网的功能和结构257

二、传送网的物理拓扑258

三、网络保护261

四、我国SDH网络结构268

一、接入网的定义271

第十章 接入网271

第一节 接入网的概念271

二、接入网的技术特性272

第二节 接入网的实现方式272

一、有线方式272

二、无线方式276

第三节 接入网模型278

一、城市接入网模型278

二、农村接入网模型282

第四节 接入网的V5接口285

一、V5接口的概念285

二、V5接口的功能286

三、V5接口所支持的业务287

第五节 光纤接入网的传输技术287

二、光纤接入网的应用288

一、光纤接入网传输技术的分类288

移动通信技术篇292

第十一章 公用移动通信网292

第一节 概述292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292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与应用293

三、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293

四、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方式294

五、频谱使用295

第二节 公众移动通信网297

第三节 GSM系统结构305

一、GSM系统的特点305

二、GSM系统结构与功能307

三、GSM系统的接口314

一、移动台号码、地址与识别318

第四节 GSM网络功能318

二、移动网络功能321

三、主要接续流程举例325

第五节 CDMA系统一般原理330

一、基本概念330

二、CDMA技术基本原理330

三、码分多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332

第六节 CDMA网络结构335

一、码分数字蜂窝网的网络结构335

二、码分数字蜂窝移动业务本地网结构337

三、码分数字蜂窝移动业务省内网结构338

四、全国码分数字蜂窝移动业务网结构339

五、码分蜂窝移动通信网与PSTN的连接结构340

六、码分数字蜂窝网与模拟蜂窝网的连接340

七、码分数字蜂窝移动网的信令网结构341

一、双模式概念343

二、CDMA系统特性343

第七节 CDMA系统特性343

三、CDMA系统蜂窝小区345

四、CDMA系统信道结构346

五、越区切换348

六、移动台、基站和交换局350

第十二章 移动数据通信353

第一节 移动数据业务概述353

一、移动数据的发展趋势353

二、GSM的数据业务功能简介354

第二节 电路型数据业务355

一、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SD)355

二、高速电路型数据业务(HSCSD)356

第三节 分组型数据业务357

一、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357

二、增强型数据业务(EDGE)362

一、一般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363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63

第四节 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363

二、IP旁路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364

三、GPRS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365

四、WAP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365

第十三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3G)368

第一节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368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368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工作频段369

第二节 第三代系统的技术与业务371

一、第三代系统主要技术371

二、IMT-2000的目标、技术要求和提供的业务376

第三节 移动通信向第三代过渡378

一、实施网络向第三代演进时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378

二、IMT-2000网络的实现方案378

三、我国的第三代演进方案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