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时效制度的理论反思与案例研究=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case study on the prescription in civil law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法时效制度的理论反思与案例研究=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case study on the prescription in civil law](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2766094.jpg)
- 杨巍著;徐涤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11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时效制度的理论反思与案例研究=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case study on the prescription in civil law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编 时效概论5
第一章 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5
第一节 外国法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5
一、取得时效在外国法上的历史考察5
二、消灭时效在外国法上的历史考察17
第二节 中国法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26
一、取得时效在中国法上的历史考察26
二、消灭时效在中国法上的历史考察32
第二章 时效的涵义及立法例39
第一节 时效的语源和涵义39
一、时效的语源39
二、时效的涵义40
三、诉讼时效概念之争41
第二节 时效的立法例47
一、模式一:统一主义47
二、模式二:分立主义48
三、模式三:单一主义49
第三节 时效立法的新发展50
一、统一时效法国际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时效期限公约》50
二、有关国际条约中的时效规范53
三、德国新债法对时效法的修改54
第三章 时效与其他部门法时限(时效)之比较58
第一节 诉讼时效与刑法上追诉时效58
一、诉讼时效与追诉时效的关联58
二、诉讼时效与追诉时效的区别66
第二节 诉讼时效与民事诉讼法上申请执行期间68
一、诉讼时效与申请执行期间的关联68
二、诉讼时效与申请执行期间的区别81
第三节 诉讼时效与行政诉讼法上起诉期限84
一、诉讼时效与起诉期限的关联84
二、诉讼时效与起诉期限的区别97
第二编 诉讼时效103
第四章 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103
第一节 诉讼时效制度价值之国外学说104
一、德国学界的观点104
二、日本学界的观点108
三、英美学界的观点111
四、苏联学界的观点112
第二节 诉讼时效价值之我国学说114
一、通说——“三目的说”114
二、新近学说116
第三节 诉讼时效制度价值之反思121
一、对几个基本问题的澄清121
二、通说“三目的说”之反思130
第四节 诉讼时效制度价值之重构138
一、诉讼时效制度的基本价值是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138
二、诉讼时效制度的另一重要价值是确立公权力对私权利提供救济的界限140
三、诉讼时效制度的又一重要价值是平衡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142
第五章 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145
第一节 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的涵义145
一、概念之取舍145
二、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的涵义147
三、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研究的意义149
第二节 “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之反思151
一、请求权涵义之辨151
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在我国现行法框架下之解读159
第三节 诉讼时效适用对象之现行法规定167
一、现行法规定适用诉讼时效的权利范围167
二、现行法规定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权利范围175
第四节 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现行法之检讨193
一、《诉讼时效规定》未将诉讼时效适用对象规定为救济权或民事责任请求权,将其规定为债权请求权是不准确的193
二、现行法未明确规定物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在理论和实务上易生误解194
三、对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的有关规定尚有商榷余地195
四、《诉讼时效规定》的有关条文表述存在立法技术瑕疵195
第五节 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196
一、境外立法模式197
二、学说争议198
三、现行法疑似条文之释疑203
四、我国应否承认返还原物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之检讨210
第六章 诉讼时效的效力215
第一节 诉讼时效效力现有学说之反思215
一、诉讼时效效力之现有学说215
二、诉讼时效效力现有学说之反思218
三、诉讼时效效力之新近学说226
第二节 诉讼时效效力立法模式之共性分析228
一、诉讼时效效力与时效援引规则的三种立法模式228
二、三种立法模式法律效果之共性分析230
第三节 诉讼时效效力现行法之规定235
一、《诉讼时效规定》明确采用了抗辩权发生主义235
二、《诉讼时效规定》规定了法院不得主动援引时效规则236
三、《诉讼时效规定》规定了法院不得主动释明诉讼时效规则237
四、《诉讼时效规定》将时效抗辩权的主体限定为当事人,并对时效抗辩权在各审级的行使作出了规定239
五、《诉讼时效规定》规定了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以及义务人自愿履行的法律后果240
第四节 诉讼时效效力现行法之检讨243
一、《诉讼时效规定》的有关条文存在立法技术瑕疵244
二、《诉讼时效规定》对于诉讼时效释明的规定不尽合理245
三、对于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自愿履行或承认的法律后果,《诉讼时效规定》的规定不尽合理246
四、对于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债权能否适用于抵销,《诉讼时效规定》未作规定247
五、对于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对从权利的效力,《诉讼时效规定》的规定存在欠缺和不合理之处251
第七章 诉讼时效期间255
第一节 诉讼时效期间之立法例255
一、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之立法例255
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之立法例258
三、诉讼时效期间法定性之立法例259
第二节 诉讼时效期间现行法之规定261
一、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261
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261
三、最长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268
四、诉讼时效期间法定性的规定272
第三节 诉讼时效期间现行法之检讨275
一、两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过短,不能有效实现诉讼时效制度应有的制度价值276
二、现行法未区分规定适用于合同请求权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适用于侵权请求权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281
三、对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现行法规定的检讨285
四、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请求权适用何种诉讼时效期间,现行法未作规定288
第四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案例统计研究289
一、立法上确定诉讼时效期间应考虑的因素289
二、诉讼时效期间案例统计研究的意义294
三、法律实施效果定量评价的几种基本方法297
四、诉讼时效期间的案例统计研究——以《人民法院案例选》为素材299
第八章 诉讼时效的起算306
第一节 诉讼时效起算之立法例306
一、合同请求权之诉讼时效的起算306
二、侵权请求权之诉讼时效的起算307
第二节 诉讼时效起算现行法之规定310
一、《民法通则》和《民法通则意见》对于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规定310
二、《诉讼时效规定》对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规定313
三、其他单行法及司法解释对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规定333
第三节 诉讼时效起算现行法之检讨338
一、应否区分合同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分别规定不同的起算标准338
二、对于不作为债权等特殊债权诉讼时效的起算标准现行法未作规定,属立法漏洞341
三、对于诉讼时效期间具体起算日的确定,现行法规定尚有商榷余地341
四、现行法规定20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适用客观标准,该规定应予坚持342
五、现行法在立法技术上存在若干瑕疵343
第九章 诉讼时效的中止344
第一节 诉讼时效中止之立法例344
一、模式一:仅规定诉讼时效中止,不规定诉讼时效不完成344
二、模式二:仅规定诉讼时效不完成,不规定诉讼时效中止345
三、模式三:既规定诉讼时效中止,也规定诉讼时效不完成345
四、模式四:既不规定诉讼时效中止,也不规定诉讼时效不完成,而是将中止包含于中断346
第二节 诉讼时效中止现行法之规定346
一、《民法通则》和《民法通则意见》对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346
二、《诉讼时效规定》对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350
三、其他单行法及司法解释对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356
第三节 诉讼时效中止现行法之检讨356
一、我国应否规定诉讼时效不完成,代替诉讼时效中止制度356
二、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应如何界定358
三、诉讼中止事由消灭后,剩余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否补足6个月359
第十章 诉讼时效的中断362
第一节 诉讼时效中断之立法例362
一、模式一:诉讼外请求不构成中断事由362
二、模式二:诉讼外请求构成相对中断事由363
三、模式三:混合模式364
第二节 诉讼时效中断现行法之规定365
一、《民法通则》和《民法通则意见》对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365
二、《诉讼时效规定》对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372
三、其他单行法及司法解释对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418
第三节 诉讼时效中断现行法之检讨420
一、诉讼外请求应否作为中断事由420
二、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范围应当扩大还是缩小421
第十一章 诉讼时效的延长424
第一节 诉讼时效延长之立法例424
一、模式一:对适用范围未作限定的诉讼时效延长制度424
二、模式二:适用于特定侵权案件的诉讼时效延长制度425
三、模式三:未规定诉讼时效延长制度426
第二节 诉讼时效延长现行法之规定426
一、《民法通则》和《民法通则意见》对于诉讼时效延长的规定426
二、有关司法解释对于诉讼时效延长的规定428
第三节 诉讼时效延长现行法之检讨435
一、诉讼时效延长制度存废之争435
二、笔者观点:我国未来民法典不应规定诉讼时效延长制度438
第三编 取得时效445
第十二章 取得时效概述445
第一节 取得时效的立法例445
一、关于取得时效的立法模式445
二、关于取得时效的适用对象447
三、关于“善意”449
四、关于取得时效期间450
第二节 取得时效的适用对象451
一、已登记的不动产是否适用取得时效452
二、哪些他物权可适用取得时效453
三、知识产权是否适用取得时效454
四、国有财产是否适用取得时效456
五、人身权领域是否适用取得时效458
第十三章 取得时效制度立法设计之反思461
第一节 取得时效存废之争461
一、取得时效肯定说462
二、取得时效否定说467
三、取得时效折中说471
第二节 我国应否规定取得时效之检讨473
一、肯定说着眼于取得时效制度的原始价值,但对于发挥这些价值的社会基础的变动关注不够473
二、肯定说着眼于取得时效制度规定于各国或地区民法典的表面现象,但对于该制度适用的实际效果关注不够475
三、肯定说着眼于取得时效制度形式上的合理性,但对于该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协调关注不够477
四、肯定说着眼于取得时效制度在各国或地区立法的普遍性,但对于我国自身的国情、民情关注不够478
五、肯定说着眼于取得时效制度在学理上的论证、分析,但对于立法及司法对该制度的态度关注不够480
第三节 疑似判例之释疑482
一、“国营老山林场与渭昔屯林木、土地纠纷案”之解读482
二、“安怀村村委会与三家二队土地纠纷案”之解读486
三、“胡德开等人申请确认房屋所有权案”之解读488
四、“王选胜诉王选其相邻通行损害引起房屋产权争议案”之解读491
附表一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涉及诉讼时效案例495
附表二 《人民法院案例选》涉及诉讼时效案例500
附表三 《人民司法》涉及诉讼时效的司法意见537
后记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