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1卷 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1卷 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2748274.jpg)
- 顾海良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6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1卷 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7世纪中期前中西方经济思想的特点及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1
一、中西传统经济思想的特点与成因1
二、17世纪中期前中西方经济思想的主要成就与历史影响20
三、本卷的框架体系与分工31
上篇 中国先秦和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37
第一章 人类文化轴心时代的社会与经济37
第一节 中国先秦时期的两次制度变革及对经济思想的影响37
一、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与经济思想的变化38
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与经济思想的变化43
第二节 古希腊的商业文明46
一、古希腊的历史地理与商业文明47
二、古希腊与先秦社会制度的比较51
第三节 先秦与古希腊经济思想的比较57
一、先秦与古希腊拥有相近的文明与经济思想58
二、先秦与古希腊经济思想的不同63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上)68
第一节 儒家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68
一、先秦儒家的政治态度69
二、“惠而不费”的自由经济思想72
三、“藏富于民”的富民思想76
四、“以义统利”的义利论79
第二节 《易传》的经济思想83
一、《易传》与儒家之关系83
二、《易传》的经济思想85
三、《易传》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88
第三节 道家的经济思想90
一、道家的起源及政治态度90
二、从郭店楚简《老子》看老子的经济思想92
三、先秦儒道经济思想的比较与历史地位97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中)100
第一节 秦晋法家的经济思想100
一、秦晋法家的变法活动101
二、秦晋法家变法和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变易论与“利出一孔”说105
三、“事本禁末”的赋役政策109
第二节 齐国法家的经济思想112
一、《管子》与管仲学派112
二、“轻重之势”:经济干预的必要与目的114
三、“轻重之学”:经济干预的基本理论116
四、“轻重之术”:经济干预的具体手段120
第三节 秦晋法家与齐法家经济思想的异同126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下)132
第一节 代表小农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与许行的经济思想132
一、墨子经济思想的核心:“兼相爱,交相利”134
二、墨子经济思想的特点:节用论139
三、许行与他的农家学派140
第二节 兵家的经济思想141
一、富国强兵论142
二、富国富民论144
第三节 商家的经营管理理论148
一、先秦商家的形成及思想特点149
二、范蠡的“积著之理”152
三、白圭的治生之术156
第五章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159
第一节 苏格拉底与色诺芬160
一、苏格拉底:色诺芬经济思想之源161
二、色诺芬论财富价值与来源162
三、色诺芬论分工168
四、色诺芬论国家的收入和货币170
第二节 柏拉图的经济共和思想171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172
二、国家起源与理想国172
三、财产制度与家庭关系175
四、分工交换与商业贸易177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180
一、亚里士多德与吕克昂学园180
二、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批评182
三、论奴隶与国家185
四、论财富、交换、货币与价值188
第六章 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195
第一节 古罗马的历史与社会经济195
一、古罗马的历史沿革195
二、古罗马的经济198
第二节 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202
一、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203
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206
三、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211
第三节 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215
一、《圣经》的经济思想216
二、奥古斯丁的经济思想219
中篇 西方中世纪和中国秦汉至明清之际的经济思想225
第七章 西欧封建时代和中国秦汉至明清之际经济形态的演变225
第一节 西欧封建制度与经济形态的特点225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226
二、西欧封建制社会中教权与王权的冲突229
三、西欧城市市民经济的兴起与特点230
第二节 秦汉至明清之际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与演变234
一、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地方郡县制的形成234
二、封建地主经济的特点与土地赋役制度的演变237
三、封建时代城市与城市经济的特点240
第三节 中西方封建社会后期的分流242
一、东西方早期地理环境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243
二、中西方产权制度对中西方封建社会分流的影响246
三、中西方抑商与重商经济政策对中西方分流的影响250
第八章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256
第一节 托马斯·阿奎那调和宗教神学与世俗利益的经济观念256
一、阿奎那的财富观258
二、公平价格论261
三、货币与高利贷266
四、商业及商业欺诈268
第二节 中世纪经院学者及16世纪的货币金属论与实证化趋向271
一、奥雷斯姆对货币贬值的批判271
二、货币理论实证化的趋向276
三、公平价格理论的深化278
第三节 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的经济观念281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282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与经济观念284
三、加尔文教与资本主义精神290
第九章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思想293
第一节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的演化293
一、西汉时期经济思想的特点293
二、东汉时期经济思想的特点296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的特点299
第二节 陆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汉初经济政策的影响300
一、陆贾思想的儒家属性301
二、陆贾的经济思想303
三、陆贾经济思想对汉初经济政策的影响304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306
第三节 董仲舒的社会经济变革主张307
一、董仲舒变革思想的理论基础307
二、董仲舒的经济变革主张309
第四节 司马迁的自由经济思想及历史地位310
一、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儒家属性311
二、司马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容及历史地位312
第五节 汉初的“盐铁会议”与桑弘羊316
一、“盐铁会议”的缘由与争论316
二、桑弘羊余论320
第六节 王充社会史观中的经济唯物主义成分324
一、自然主义的历史观325
二、王充自然主义历史观的特点327
第十章 唐宋时期的经济思想331
第一节 唐宋时期经济思想的演化331
一、唐代经济思想的特点331
二、宋代经济思想的特点335
第二节 唐中叶国营理财与两税法的争议337
一、刘彤、刘晏理财改革的特点338
二、杨炎与陆贽两税法的论争342
第三节 李觏实学中的经济思想347
一、理财论348
二、“平土”与薄赋均役的经济改革主张350
三、“强本抑末”论352
第四节 王安石与司马光变法和反变法的争论353
一、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的争论354
二、争论的实质:国家主义?自由放任?358
第五节 南宋功利学派陈亮、叶适的经济思想361
一、反对“抑兼并”政策,公开为富人辩护362
二、批判传统的抑末政策,主张“扶持商贾”364
三、公开反对传统的讳言财利观,倡导要“善理财”367
第六节 朱熹理学的经济思想370
一、理性的特性370
二、经世致用的经济思想372
第十一章 元明时期的经济思想380
第一节 元明时期经济思想的演化380
一、元代经济思想的特点380
二、明代经济思想的特点385
第二节 理学家许衡和吕坤的经济思想386
一、许衡的经济思想386
二、吕坤的经济思想394
第三节 明中晚期“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405
一、“听民自为”的经济主张406
二、“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理论409
第四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411
一、“经商也圣学中事”的新观念413
二、“三言”、“二拍”中的重商思想418
三、明中晚期重商思想的历史影响420
第五节 明代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421
一、“以银为上币”的货币金属论422
二、“银之少而贵”的用银致贫论424
第十二章 明清之际救世启蒙思潮中的经济思想428
第一节 明末清初救世启蒙思潮总论428
一、关于思潮性质的讨论与定名428
二、救世启蒙思潮的渊源剖析431
三、救世启蒙思潮的历史地位434
第二节 《明经世文编》对晚明救世思想的总结437
一、陈子龙与《明经世文编》437
二、“重经济”的救世思想主张438
第三节 王夫之、顾炎武、陆世仪的救世经济思想443
一、救世思想家的思想渊源443
二、救世思想家的经济思想主张447
第四节 黄宗羲、唐甄、傅山启蒙思想家的经济思想457
一、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渊源457
二、启蒙思想家的经济思想主张459
下篇 中外经济思想专题比较471
第十三章 中西方财富观的比较471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财富观471
一、儒家“以义生利”的财富观472
二、法家“重利轻义”的财富观475
三、墨家“贵义尚利”的财富观477
四、西汉时期思想家的财富观478
五、宋代功利学派财富观482
六、明清启蒙思想家的财富观485
第二节 西方古代财富观488
一、古希腊思想家的财富观488
二、中世纪宗教神学对财富的压抑492
三、宗教改革与西方财富伦理的转变494
第三节 中西财富观比较497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特点及与西方的比较503
第一节 中国古代货币范畴的特点503
一、子母范畴503
二、轻重范畴506
三、虚实范畴508
四、称提范畴510
第二节 中国古代货币价值论的特点与形成原因512
一、中国古代货币价值理论相对薄弱512
二、中国古代货币价值论特点形成的原因516
第三节 中国古代货币拜物教思想与西方的比较518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拜物教思想519
二、西方17世纪中期前的拜物教思想及与中国的比较529
第四节 中国传统货币思想特点成因的分析531
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活跃531
二、“经学笺注”的表现形式532
三、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533
四、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534
第十五章 中西方人口经济思想的比较536
第一节 中西方的人口数量思想536
一、中国传统的人口增长思想537
二、西方的人口数量思想542
第二节 中西方人口结构的思想547
一、中国传统的人口结构思想547
二、西方的人口结构思想552
第三节 中西方人口迁移的思想554
一、中国传统的人口迁移思想554
二、西方的人口迁移思想560
第四节 中西方人口经济思想的比较561
一、中西方人口经济思想的同与异561
二、中西方人口经济思想转化为政策实践的比较565
三、中西方人口经济思想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比较568
第十六章 中西方乌托邦思想的比较570
第一节 先秦与古希腊罗马时期乌托邦思想的比较570
一、《诗经》的乐土与古希伯来先知者的“天堂”571
二、“黄金世界”与“小国寡民”573
三、“正义共和”政体与“尚同”社会575
四、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儒家“大同”社会577
第二节 西方中世纪的宗教乌托邦与汉至唐宋时期乌托邦思想不同形态的比较582
一、西方中世纪的宗教乌托邦582
二、农民起义表达的社会均平观584
三、士大夫阶层的“无君无臣”论588
四、进步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理想591
第三节 西方封建社会晚期的“乌托邦”与何心隐的理想社会595
主要参考文献599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