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法评论 第34卷=CRIMINAL LAW REVIEW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法评论 第34卷=CRIMINAL LAW REVIEW](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2737332.jpg)
- 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办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68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法评论 第34卷=CRIMINAL LAW REVIEW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
理论前沿1
宪法视野下的刑事立法权及其限制&李怀胜1
一、我国刑事立法权的立法规定与实践现状2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修改权的应然含义6
三、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界限23
四、结论26
行为功利主义的逻辑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困境&马乐27
引言27
一、行为功利主义的内涵与逻辑29
二、结果无价值论的理论困境36
三、关联性命题与违法和有责的界限44
四、结论48
S=kIZ犯罪论体系的诠释&黄得说50
一、S=kIZ犯罪论体系基本原理51
二、刑事不法的构造52
三、期待可能性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57
四、排除犯罪性事由在我国犯罪论体系中的归属61
余论63
刑事诉讼法研究65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吕升运65
一、问题的提出65
二、庭前会议的程序定位66
三、庭前会议的价值导向69
四、庭前会议的主持主体73
五、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76
六、庭前会议记录的法律效力78
论我国检警关系之改革——兼评新刑事诉讼法对检警关系之修改&宋维彬83
一、检警关系改革的目标定位83
二、我国现行检警关系存在的问题88
三、新刑事诉讼法对检警关系修改之进步91
四、新刑事诉讼法对检警关系修改之不足97
五、我国检警关系之改革——构建混合式检警关系100
域外视域104
现代新刑事古典主义在英美国家的兴起——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地位变迁&冀莹104
一、现代新古典主义的兴起105
二、晚期现代化社会的现实危机与刑事实证主义的衰落110
三、现代新古典主义的隐忧114
四、现代新古典主义的启示117
特拉伊宁之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的嬗变&龙长海120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路径120
二、犯罪构成的事实论125
三、犯罪构成的规范论130
四、犯罪构成的否定论135
五、比较评析138
从当事人诉讼程序到职权诉讼程序——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历史考察(上篇)&刘家汝140
一、关于德国历史上的三种刑事诉讼程序140
二、当事人诉讼程序144
三、当事人诉讼程序向职权诉讼程序的过渡:从13世纪到16世纪166
四、职权诉讼程序177
五、结语201
“经验型”的程序正义——蒂博特的程序主义理论研究&陈盛202
一、研究背景:社会交换理论与程序正义203
二、纠纷当事人的程序选择偏好205
三、两类诉讼程序与程序正义的实现208
四、完美的程序215
五、蒂博特程序正义理论的贡献与启示217
域外传译220
论所谓“不被容许的”风险&〔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文 陈璇译220
一、目标的设定220
二、“被容许的”风险的功能222
三、规范与归责224
四、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227
五、被害人的行为231
六、结论235
论德国刑法中的紧急防卫过当&〔德〕亨宁·罗泽瑙 文 蔡桂生译236
一、导论236
二、《刑法典》第33条问题的不完全概览238
三、意义和目标240
四、疑难问题的解决243
五、《刑法典》第33条的法律性质246
“通过组织实行犯罪”研究——一个德国法理论出人意料的拓展&〔德〕托马斯·维根特 文 姜敏译248
一、引言248
二、预审法庭在Katanga与Chui案判决中适用的间接正犯249
三、预审分庭适用学说的德国法渊源250
四、对Roxin理论的批判255
五、“通过组织实行犯罪”理论是否有存在必要?257
六、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25条(3)规定的“通过他人实行犯罪”分析260
七、“通过他人实行犯罪”的各种解释262
八、结语:间接共同正犯265
刑法与文学267
神秘、冰冷而邪恶的异己力量——漫谈卡夫卡文学作品中的司法异化现象&刘春园267
一、《审判》解读268
二、《城堡》解读273
三、《在流刑营》解读276
四、结语278
刑法学人281
韩忠谟先生行状&韩其珍281
一、毕生以读书自娱以授业为乐281
二、鹣鲽情深牵手相伴终身285
三、奖掖两岸法律学子、毕生积蓄遗爱人间286
四、门生贤达杏坛春暖共为佳话286
五、生命必然结束却以另一种形式永存——韩忠谟主要学术成就287
六、韩忠谟教授主要论著291
序跋294
《逐日——项明检察长司法理念及实践集萃》序&陈兴良294
专题研究301
论先行行为不作为犯的边界&吴雨豪301
一、问题的提出301
二、先行行为不作为犯的理论脉络303
三、先行行为的范围确定义务来源316
四、犯罪事实支配理论证成等价性321
五、结语327
实质法义务论的检视与构架&徐万龙329
一、形式法义务论之拒绝330
二、实质法义务论基础理论的反思与修正333
三、学说诸相——亟待沉淀的实质法义务论335
四、实质法义务论乱象探疑340
五、实质法义务论的重新架构343
六、一个争议案例的再咀嚼346
结语347
论监督过失犯罪责任主体的认定&蓝娴348
引言348
一、监督过失责任概况350
二、不作为监督过失的义务来源357
三、监督过失的预见可能性366
四、监督过失的因果关系371
五、结论376
违法性认知的结构模型分析&王超378
一、违法性认知模型建构的理论与现实基础379
二、违法性认知模型的建构过程381
三、一般违法性认知的结构分析385
四、结论与建议394
论具体打击错误的处理方法——从错误论与故意论的关系切入&郑勋勋396
一、打击错误及其解决原理396
二、法定符合说评述398
三、具体符合说评述404
四、(泛)打击错误的综合解决409
五、结语414
论我国预备犯处罚范围之限制——以犯罪类型的限制为落脚点&蔡仙415
一、预备犯处罚范围问题的提出415
二、我国预备犯处罚之立法现状与弊端421
三、预备犯可罚性依据之探究427
四、各国预备犯处罚范围的立法考察及启示447
五、再论我国预备犯普遍处罚原则困境之突围460
结语466
论虚拟空间刑事法网之扩张与克制——以《网络诽谤解释》为背景的分析&庄乾龙467
一、虚拟空间刑事法网扩张之必要性467
二、虚拟空间刑事法网扩张之路径471
三、虚拟空间刑事法网扩张之边界475
四、虚拟空间刑事法网扩张之克制(代结语)482
刑(性)法的宪法制约——法教义学视野内外的聚众淫乱案分析&郭晓飞484
一、法教义学视野下刑法的张扬——“聚众淫乱”话语的生产485
二、法教义学视野下宪法的缺席——隐私权的沉默491
三、性政治还是政治性——性越轨的理由和性道德的阶序498
“风险社会”语境下妨害公务罪的存在根据与合理解读——以我国《人民警察法》第35条与《刑法》第277条之衔接为切入点&李立丰506
一、“风险社会的刑法”与“风险刑法”之应然界分507
二、“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刑法改革的司法属性511
三、行政刑法缺位前提下妨害公务罪的司法认定标准513
四、结论528
论基层法院疑罪处理的双重视角与内在逻辑&王彪530
一、引言530
二、基层法院疑罪处理的双重视角531
三、基层法院疑罪处理的内在逻辑539
四、现有模式的危害与实现疑罪从无的条件547
五、结语552
被害人报案与控告&兰跃军554
一、被害人不报案、不控告的原因与后果555
二、被害人报案、控告的内容与期限562
三、对被害人报案、控告的处理566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述评&王燕飞570
引言570
一、整体层面:进程、主题以及特色570
二、个体层面:内容、特点以及贡献586
三、整体-个体:评价、出路及前景594
清代监守自盗罪刑罚体系研究&秦化真613
一、监守自盗刑罚体系演变史613
二、赃银追赔制度618
三、监守自盗刑罚体系的司法考察623
四、逐步轻缓化是清代监守自盗刑罚体系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630
第三代囚犯&张晶636
一、“代”与囚犯的“代”636
二、第三代囚犯的证成639
三、对策:社会与监狱653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