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制度和汉语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制度和汉语史
  • (日)平田昌司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制度和汉语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陈平原1

前 言1

第一章 阅读韵书1

第一节 支撑“中国、中华”观念的语言制度1

第二节 韵书研究与语言制度史3

第二章 《切韵》与唐代功令7

第一节 产生韵书的技术、文化背景7

第二节 陆法言《切韵》10

第三节 唐代功令考13

第四节 贡举对韵学的影响22

第五节 唐代口语正音标准和《切韵》的地位25

附录一 隋唐五代韵学年表27

第三章 《广韵》与《集韵》36

第一节 《广韵》与景德科举改革36

第二节 《集韵》与古文复兴44

第三节 《广韵》在南宋的复兴51

本章小结53

第四章 唐宋科举制度转变的方言背景55

第一节 李涪《刊误》与乾符三年进士试57

第二节 北方方言入声韵尾的弱化与五代北宋进士试63

第三节 进士科功令与方言分歧67

第四节 从骈文到古文78

本章小结80

第五章 “韵略”的蜕化83

第一节 宋代“韵略”与进士科诗赋试83

第二节 毛晃、毛居正《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宋代道学的韵书88

第三节 附释音本的流行和《押韵释疑》100

本章小结108

第六章 “中原雅音”与宋元明江南儒学——“土中”观念、文化正统意识对中国正音理论的影响110

第一节 “中原雅音”的思想背景110

第二节 “中原雅音”和宋元明江南道统117

第三节 所谓“中原雅音”的性质127

第七章 音起八代之衰——复古诗论与元明清古音学131

第一节 宋代诗学中的古诗用韵问题131

第二节 朱熹“叶音”说及其影响135

第三节 元代科举与“古韵”的制度化139

第四节 明代复古诗论和古音学140

第五节 诗学和韵学的乖离——清代古音学的质变145

第八章 胡蓝党案、靖难之变与《洪武正韵》148

第一节 “今来科举既开,未审用何本为主”——元代韵书的南北差异148

第二节 “学士大夫束之高阁,不复省视”的韵书150

第三节 《洪武正韵》七十六韵本、八十韵本的废兴153

第四节 元明浙学与《洪武正韵》的编纂166

第五节 胡蓝党案与《洪武正韵》171

第六节 金华宋氏在建文年间的复起174

第七节 靖难之变、解缙狱与《永乐大典》176

第八节 应制与正字——《洪武正韵》的用途180

第九节 明朝遗民和四库馆臣对《洪武正韵》的态度190

附录二 陈天祥《四书辨疑》所引元代初期南北韵书异文考196

附录三 《洪武正韵》同一小韵“重出切语”试释199

附录四 明太祖诗韵谱201

第九章 韵严“华夷”之辨209

第一节 胡虏王制与华夏文物209

第二节 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试与韵书的编纂216

第三节 御定《音韵阐微》220

第四节 似曾相识燕归来224

第十章 清代鸿胪寺正音考228

引言——有关明清时期汉语共同语的讨论228

第一节 清朝宗室、旗人的汉语230

第二节 鸿胪寺的正音——朝会唱赞和直隶音233

第三节 北音强势化的原因236

本章小结242

第十一章 清代官话的制度化历程243

第一节 “改土归流”和官话245

第二节 地方官僚与官话247

第三节 方言抵抗官话——闽粤的正音书院249

第四节 官话词汇、文体的规范化——《圣谕广训直解》255

第五节 官话作为语言资本的局限性256

第十二章 光绪二十四年的古文261

第一节 端午上谕261

第二节 《马氏文通》与古文267

第三节 严译的古文270

第四节 光绪二十七年以后的古文272

附录五 助字·篇章·“时文”276

第十三章 眼睛的文学革命·耳朵的文学革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听觉媒体的发展和“国语”的实验279

第一节 从1917年开始——眼睛的文学革命280

第二节 “国语”前史简论283

第三节 1926年前后——耳朵的文学革命284

第四节 赵元任和“耳朵”的国语287

第五节 国语、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289

终章 回望中原夕霭时——失陷汴洛后的“雅音”想象292

第一节 南宋音韵学与“中国”意识292

第二节 韵书的理学化——“中原雅音”的产生296

第三节 “后中原雅音”时代的汴洛音300

参考书目304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