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学教义 总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学教义 总论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2722883.jpg)
- 林亚刚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86MB
- 文件页数:6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学教义 总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刑法序说3
第一章刑法概述3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渊源3
一、刑法的概念3
二、刑法的渊源5
三、刑法的类型和表述6
四、刑法规范的不足8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9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界定9
二、罪刑法定原则9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14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6
第三节 近代刑法与刑罚的近代合理化19
一、近代刑法的概念19
二、刑法的发展20
第四节 刑法的解释24
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24
二、刑法解释的分类28
第五节 刑法的用语33
一、立法规定的用语33
二、学理上个别用语37
第二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41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41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41
二、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43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50
一、刑法时间效力的概念50
二、刑法的生效和失效50
三、刑法的溯及力51
第二编 犯罪构成论57
第三章犯罪及其要件57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57
一、犯罪观与犯罪概念57
二、犯罪的概念57
第二节 犯罪构成65
一、犯罪构成概说65
二、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69
三、犯罪构成的结构和类型72
四、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76
五、犯罪构成的体系81
第四章 构成客观必备要件83
第一节 客体83
一、客体的概念和意义83
二、客体的分类87
三、直接客体的理解和把握89
第二节 对象91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91
二、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93
第三节 危害行为94
一、行为的学说94
二、危害行为99
三、危害行为的形式105
四、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范围116
五、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在刑法中的规定118
六、“持有”的法律属性120
七、危害行为与思想的界限121
第四节 犯罪主体122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122
二、自然人主体123
三、单位主体125
第五节 危害结果136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及种类136
二、危害结果的地位与意义144
第六节 因果关系147
一、因果关系概说147
二、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的学说150
三、我国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165
第七节 时间、地点和方法180
一、时间180
二、地点180
三、方法181
第五章构成主观必备要件183
第一节 责任能力183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183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和划分184
第二节 罪过186
一、罪过界定及其要素186
二、罪过的认定190
第三节 故意190
一、犯罪故意的学说190
二、犯罪故意的概念191
三、犯罪故意的心理结构192
四、犯罪故意的法定类型207
五、刑法理论上犯罪故意的其他分类217
六、犯罪故意的认定219
第四节 过失221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221
二、犯罪过失的构造225
三、注意义务228
四、注意能力231
五、注意义务与注意能力的关系235
六、过失的法定类型236
七、过失的理论分类239
八、允许的危险和危险的分配243
九、信赖原则在过失犯罪中的应用245
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248
第五节 动机与目的251
一、犯罪目的252
二、犯罪动机253
三、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257
第六章 违法阻却事由259
第一节 违法阻却事由概述259
一、违法阻却事由的概念259
二、违法阻却事由的理论依据260
第二节 正当防卫265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265
二、一般正当防卫265
三、特殊防卫283
四、警察正当防卫287
第三节 紧急避险288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288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290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99
四、避险失败的责任299
第四节 其他违法阻却事由300
一、不可抗力300
二、义务冲突300
三、被害人承诺302
四、推定承诺303
五、法令行为304
六、正当业务行为305
七、自救行为与自我冒险305
八、自损行为307
九、劳资争议308
第七章 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309
第一节 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概述309
一、责任阻却和减轻事由的概念309
二、责任的本质310
三、责任原则与责任阻却与减轻315
第二节 年龄323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323
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规定323
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的范围329
第三节 精神障碍及重要生理功能缺陷332
一、精神障碍的概念332
二、精神障碍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332
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生理功能缺陷334
第四节 认识错误335
一、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及存在的范围335
二、法律认识错误336
三、事实认识错误336
第五节 期待可能性346
一、期待可能性的意义346
二、期待可能性的标准347
三、意外事件350
四、不可非难的社会行为351
第六节 原因自由行为355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意义355
二、醉酒人的责任能力357
第三编 犯罪形态论361
第八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361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犯罪形态361
一、概述361
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364
第二节 犯罪既遂368
一、犯罪既遂标准的考察368
二、既遂犯的形式374
第三节 犯罪预备382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382
二、预备行为的形式386
三、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387
四、预备犯的刑事责任389
第四节 犯罪未遂390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390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391
三、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403
四、未遂犯的刑事责任411
第五节 犯罪中止413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413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中止的类型413
三、犯罪中止的特征414
四、中止犯的刑事责任424
第九章共同犯罪430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430
一、犯罪的参与体系430
二、共同犯罪成立的学说435
三、我国刑法理论有关共同犯罪的观点438
第二节 正犯与共犯443
一、正犯与共同正犯443
二、正犯与狭义共犯445
第三节 狭义共犯452
一、共犯处罚根据452
二、狭义共犯的法律属性456
第四节 共同正犯中的争议461
一、共谋的共同正犯461
二、继承共同正犯467
三、片面共犯470
四、间接正犯476
五、亲手犯484
六、对向犯489
七、过失共同正犯492
第五节 基于我国立法共同犯罪的分析495
一、共同犯罪的条件495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500
第六节 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参与者及其刑事责任504
一、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分类标准504
二、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刑事责任506
第七节 共犯与身份521
一、主犯犯罪性质说的争议522
二、不真正身份犯与共犯的定罪处罚525
三、无身份者能否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526
第八节 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及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528
一、共同犯罪中的认识错误528
二、共同犯罪关系的脱离530
第十章 罪数形态533
第一节 罪数形态概述533
一、罪数区分的意义和区分标准533
二、罪数的种类534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535
一、想象竞合犯535
二、继续犯541
三、结果加重犯544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551
一、集合犯551
二、结合犯554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558
一、连续犯558
二、牵连犯562
三、吸收犯565
第四编 刑 罚论571
第十一章 刑罚及其裁量571
第一节 刑罚理论571
一、刑罚的概念571
二、刑罚的目的572
第二节 刑罚种类573
一、主刑573
二、附加刑577
三、非刑罚处理方法581
第三节 刑罚适用原则584
一、量刑的原则584
二、量刑情节586
第四节 累犯588
一、累犯的概念和分类588
二、一般累犯及成立条件589
三、特别累犯及成立条件590
四、累犯的刑事责任590
第五节 自首与立功591
一、自首的概念和类型591
二、自首与坦白的关系598
三、立功599
第六节 数罪并罚603
一、数罪并罚概述603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604
三、不同情况下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607
四、数罪并罚的其他问题609
第七节 缓刑611
一、缓刑的概念611
二、一般缓刑612
三、战时缓刑616
第十二章刑罚执行制度617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617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617
二、刑罚执行的原则617
第二节 刑罚的执行619
一、死刑的执行619
二、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执行622
三、拘役、管制刑的执行624
四、财产刑的执行625
五、剥夺政治权利刑的执行630
第三节 减刑630
一、减刑的概念630
二、减刑的适用条件631
三、减刑的程序和减刑后的刑期计算635
第四节 假释636
一、假释的概念636
二、假释适用的条件637
三、假释的程序、考验和撤销639
第十三章刑罚的消灭641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641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641
二、刑罚消灭原因641
第二节 时效642
一、时效概述642
二、追诉时效642
第三节 赦免646
一、赦免的概念和种类646
二、我国赦免制度的特点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