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政府与政治=COMPARATIVE GOVERNMENTS AND POLITICS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政府与政治=COMPARATIVE GOVERNMENTS AND POLITICS](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2577671.jpg)
- 李国雄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政府与政治=COMPARATIVE GOVERNMENTS AND POLITICS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民主稳定与不稳定的来源2
第二节 比较政治的发展5
第三节 后行为革命与新制度主义7
第四节 结语10
第一篇 英国政府与政治13
第一章 英国政治中的非制度性因素15
第一节 历史背景15
第二节 联合王国的意涵18
第三节 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政治文化20
第四节 英国的宪政价值23
第二章 英国的选举制度与投票26
第一节 英国选举权扩张的意义26
第二节 英国选举制度及其影响29
第三节 英国选民对两党支持的衰退33
第四节 选举的种类及趋势35
第三章 英国的利益团体37
第一节 英国利益团体的特征37
第二节 英国重要的利益团体40
第三节 利益团体地位之变化42
第四章 英国的政党46
第一节 英国的政党体系46
第二节 英国主要政党的政策49
第三节 英国两大政党的支持基础与权力结构53
第五章 英国的政治经济与公共政策58
第一节 资本主义模式与国家角色58
第二节 英国国家角色的扩张59
第三节 战后集体共识的建立61
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共识的终止62
第五节 新共识之后的第三条路65
第六节 英国外交政策中的难题66
第六章 英国的统治机关:英王、内阁及首相69
第一节 英国政府的组织原则及其变迁69
第二节 内阁的组成及性质之变迁71
第三节 首相风格与内阁地位的关系73
第四节 首相与内阁阁员间的权力竞争75
第五节 英国的司法制度77
第七章 英国的国会78
第一节 巴力门主权:原则与实际之差距78
第二节 贵族院地位之变迁80
第三节 平民院的组织82
第四节 平民院的党纪与弹性86
第二篇 法国政府与政治87
第八章 法国政治中的非制度性因素88
第一节 地理及社会经济纷歧88
第二节 从历史看法国的宪政变迁90
第三节 宪政制度的纷歧92
第四节 变化中的法国国家角色94
第九章 法国选举制度的政治影响97
第一节 第五共和的国会选举制度97
第二节 两阶段投票制的政治影响99
第三节 法国总统的选举制度101
第十章 法国的利益团体105
第一节 利益团体积弱不振的原因105
第二节 影响力殊异的利益团体107
第三节 浮现中的法国新统合主义109
第四节 法国重要的利益团体111
第十一章 法国的政党114
第一节 第四共和的政党114
第二节 第五共和的政党体系转型116
第三节 社会分裂程度增加与政党的关系118
第四节 法国主要政党120
第十二章 法国的政治经济123
第一节 法国僵止性社会与国家角色(1791-1945)123
第二节 国家与法国经济现代化(1946-1969)124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政党轮替(1970-2006)127
第四节 国际政治经济与法国130
第十三章 法国的行政决策机关132
第一节 半总统制的意义132
第二节 总统权力的性质与内容134
第三节 内阁及总理与总统的关系137
第四节 左右共治139
第十四章 法国的立法机关141
第一节 第五共和对国会权力之限制141
第二节 宪法委员会的角色及功能146
第三节 第五共和权力的新平衡147
第四节 政党多极化对法国的危机148
第三篇 德国政府与政治151
第十五章 德国政治中的非制度性因素152
第一节 自然环境153
第二节 政治经济因素155
第三节 德国形成的历史背景156
第四节 政治文化的重塑与民主巩固159
第十六章 德国的利益团体164
第一节 德国利益团体的渊源及其地位165
第二节 德国新统合主义的运作167
第三节 德国主要的利益团体170
第十七章 德国的选举制度174
第一节 混合两票制的意义及其内涵174
第二节 混合两票制的影响178
第三节 竞选资金之补助与竞选活动180
第十八章 德国的政党制度183
第一节 德国政党制度的发展183
第二节 德国政党的演变187
第三节 德国的主要政党188
第四节 德国战后的政治变迁193
第十九章 德国的政治经济196
第一节 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197
第二节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200
第三节 德国的社会福利202
第四节 德国与国际政治经济204
第二十章 德国的行政决策机关206
第一节 历史经验对1949年基本法的影响207
第二节 联邦制度208
第三节 联邦总统210
第四节 联邦总理及其内阁212
第五节 建设性不信任投票的意涵214
第二十一章 德国的联邦国会218
第一节 德国立法机关的性质218
第二节 德国众议院220
第三节 联邦参议院224
第四节 德国司法体系225
第四篇 欧洲联盟227
第二十二章 欧洲联盟的发展进程228
第一节 欧洲联盟成立的背景因素229
第二节 欧洲联盟的成长与扩张232
第三节 欧盟的成立与挑战234
第二十三章 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其架构237
第一节 欧盟的制度性支柱238
第二节 欧盟的行政组织239
第三节 欧盟的立法及司法机构243
第二十四章 欧盟发展的难题247
第一节 欧盟东扩及各国考量248
第二节 欧盟民主赤字的危机251
第三节 欧盟宪法与批准的挑战253
第五篇 日本政府与政治257
第二十五章 日本政治中的非制度性因素258
第一节 日本的历史发展259
第二节 从明治宪法到军国主义261
第三节 同盟国占领与日本民主巩固263
第二十六章 日本政治的基础267
第一节 领土与人民268
第二节 日本的政治文化270
第三节 一党长期执政的民主273
第四节 有组织的犯罪集团276
第二十七章 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发展278
第一节 日本战前的经济发展279
第二节 日本战后的经济复甦281
第三节 日本经济发展及其争议284
第二十八章 日本的利益团体287
第一节 日本利益团体的特征287
第二节 利益团体的影响力291
第三节 日本重要的利益团体294
第二十九章 日本的选举制度与政党297
第一节SNTV的选举制度及其影响297
第二节 新的选举制度:两票制300
第三节 日本新选举制度的评估303
第三十章 日本的行政决策机关306
第一节 战后天皇地位与新的宪政制度307
第二节19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309
第三节 日本的政党体系:特征与变化312
第四节 日本议会内阁制下的首相权力315
第五节 日本自民党的失败与民主党的执政318
第三十一章 日本的立法与司法机关321
第一节 日本的立法机关321
第二节 日本的司法机关325
第六篇 俄罗斯政府与政治327
第三十二章 俄罗斯政治中的非制度性因素328
第一节 历史发展因素:从帝俄到共产苏联329
第二节 俄罗斯的地理及人文环境333
第三节 俄罗斯的政治文化335
第三十三章 戈巴契夫的改革与俄罗斯338
第一节 戈巴契夫的改革338
第二节 戈巴契夫改革的败因及影响341
第三节 俄罗斯的利益团体344
第三十四章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347
第一节 前苏联经济制度下的国家与社会347
第二节 俄罗斯的改革措施350
第三节 俄罗斯市场经济的成效及前景352
第三十五章 俄国的选举制度356
第一节 俄国政党的弱点357
第二节 相关制度性因素与政党发展359
第三节 政党弱势的政治影响363
第三十六章 俄罗斯的政党制度365
第一节 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发展366
第二节 普丁与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369
第三节 俄罗斯政党的特征372
第三十七章 俄罗斯的统治机关375
第一节 俄罗斯政治制度的选择与冲突376
第二节 两极冲突与1993年宪法379
第三节 俄罗斯双首长制中的总统与总理380
第四节 变化中的俄罗斯联邦制度382
第三十八章 俄罗斯立法及司法机关384
第一节 俄罗斯立法机关之变迁384
第二节 联邦国会的组成及其权力386
第三节 行政与立法关系389
第四节 俄罗斯的宪法法庭392
第七篇 中国政府与政治393
第三十九章 中国政治中的非制度性因素394
第一节 中国的历史传统394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兴起397
第三节 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399
第四十章 中国的政治变迁与发展403
第一节 菁英共识与极化政治的出现404
第二节 大跃进的灾难与菁英冲突40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408
第四节 后毛时代的改革与冲突410
第四十一章 邓小平的经济改革412
第一节 毛泽东的集体经济:内容与影响413
第二节1978年以后的农村经济改革415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改革417
第四十二章 改革过程中的菁英冲突421
第一节 农村经济改革的影响422
第二节 改革中的政治经济争论424
第三节 菁英冲突的升高(1984-1989)427
第四十三章 中国的政治经济与发展430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之变化431
第二节 经济改革与社会变迁434
第三节 经济改革与政治变迁436
第四十四章 中共的国家统治机构43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440
第二节 中共军事委员会442
第三节 国家机关445
第四十五章 代议立法机关与人民参与448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与地位44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改革451
第三节 市场经济改革与中国的民主化454
第八篇 美国政府与政治459
第四十六章 美国宪政制度之设计460
第一节 美国的历史与人民460
第二节 美国宪政制度的架构463
第三节 美国宪政制度的影响467
第四十七章 美国的政治文化与政治经济469
第一节 自由主义传统的内涵469
第二节 政治文化对美国政治的影响471
第三节 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发展474
第四十八章 美国的利益团体479
第一节 美国利益团体与政治环境480
第二节 美国利益团体的性质482
第三节 利益团体的游说及其他策略485
第四十九章 美国的政党:式微与再兴489
第一节 干部型政党的原貌489
第二节 美国政党的式微492
第三节 美国政党的再兴496
第五十章 美国的立法机关500
第一节 国会的选举制度501
第二节 国会权限与争议503
第三节 国会改革与政党角色506
第五十一章 美国总统509
第一节 美国总统产生的方式510
第二节 美国总统职位的性质与演变512
第三节 总统在宪法上的权力516
第四节 总统的幕僚顾问机构519
第五节 总统职位之继承520
第五十二章 联邦司法制度与司法审查522
第一节 联邦最高法院的发展(1800-1969)524
第二节 联邦最高法院的巩固期(1969-2004)527
第三节 司法审核——建国时期到重建时期529
第四节 罗斯福的新政自由派时期534
索引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