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两课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两课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2550908.jpg)
- 王忠锋主编 李万鹏 张玉斌 王孔雀 郑安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两课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5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践基础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0
第三节 哲学的使命与现时代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2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26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30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3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33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5
第一节 物质及其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35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35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8
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43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46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6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49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证的方法论原则及其意义51
第三节 实践是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52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52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56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59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4
第二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64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64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67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70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71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73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77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79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能动性、主体性的实际发挥80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81
三、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83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辩证联系和发展85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85
一、联系的普遍性85
二、联系的客观性87
三、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87
四、普遍联系和系统论8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89
一、事物的联系与运动、发展的关系89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0
三、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92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94
一、质量互变规律94
二、对立统一规律98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03
四、辩证思维方法106
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110
第一节 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和途径110
一、实践及其特征与形式110
二、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113
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16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及规律120
一、由实践到认识120
二、由认识到实践124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26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和运行机制128
一、认识的系统结构128
二、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132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136
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41
第五章 真理和价值141
第一节 真理141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148
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150
第二节 价值153
一、价值及其特点153
二、价值的评价156
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法159
一、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61
第三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61
二、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关系164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165
第六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170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170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70
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172
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观察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174
一、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178
第二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178
二、社会的实践本质188
第三节 社会的基本结构191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191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194
三、社会的文化结构197
第七章 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结构200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200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200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202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203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形式204
一、社会意识的形式204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14
三、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216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功能219
一、社会意识的功能219
二、实践是社会意识功能实现的基础225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28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28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228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32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236
第二节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241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41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244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47
一、科学技术的含义和特征247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科教兴国战略249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53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253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55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256
第九章 文化与现代化260
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260
一、文化、文明及其分类260
二、文化的结构和功能266
第二节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269
一、文化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与社会的关系270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273
第十章 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本质、价值和全面发展281
第一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81
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探讨281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83
三、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284
第二节 人的价值287
一、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287
二、实践对人的价值的意义294
三、人的权利295
四、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实质298
五、马克思主义的人权学说299
六、人权学说的发展现状303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305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含义305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规定307
三、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308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人生观310
第一节 自由和必然310
一、人类对自由与必然的认识310
二、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312
三、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314
第二节 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316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317
二、人类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320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彻底实现322
第三节 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325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25
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人生观的最高境界326
三、自觉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328
后记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