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 (修订版)
  • 李光灿 吕世伦主编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8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9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修订版前言1

初版前言1

绪论1

第一编 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1835年—1848年)29

引言29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律思想(1835年—1842年)36

第一节 马克思由康德主义转向黑格尔主义36

一、先验的法哲学体系37

二、卢梭—康德的影响40

三、精神世界的风暴43

四、转向黑格尔47

第二节 《博士论文》中的法哲学观50

第三节 马克思《莱茵报》前期的法律思想56

一、法典应是人民自由的“圣经”56

二、惩罚思想方式的法律是“恐怖主义的法律”63

三、出版法与检查法、法官与检查官66

四、历史法学派是十八世纪的“轻佻精神”69

五、法的“引力定律”72

第四节 恩格斯的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律观74

一、“走上了通向黑格尔主义的阳关大道”75

二、专制法律是对人类理性的涂炭80

三、自由理性、法制与人民主权87

第二章 从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学向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1842年下半年—1844年初)98

第一节 马克思《莱茵报》后期的法律思想98

一、利益总是占法的上风99

二、犯罪的现实是刑罚的标尺102

三、谴责普鲁士封建贵族的重刑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法律106

四、为穷人阶级争得权利111

五、实体法与程序法具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17

六、婚姻关系的本质是摆脱夫妻双方主观任性的客观伦理理性120

七、法律是“事物的法的本质”之反映124

第二节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中初步指明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基本方向127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法律观的影响128

二、市民社会决定法130

三、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统一性136

四、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141

五、评黑格尔对立法权与国家制度、立法权与行政权这两个“二律背反”的调和主义态度145

六、唯物一元论的法学认识论和法学辩证法152

第三节 恩格斯法律观中的新因素156

一、评废除谷物法运动157

二、现代法制的危机159

三、物质利益与工人阶级的社会革命162

第四节 《德法年鉴》时期的法律思想165

一、资产阶级人权的矛盾性166

二、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争取人的“普遍权利”171

三、思辨法哲学与现代国家制度175

四、在私有制下,犯罪按照特殊规律增长178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形成(1844年初—1846年)183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入口处183

一、经济异化是法律异化的基础184

二、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的人性188

三、科学法律观的认识方法193

四、在剥削者国家,行政具有消极职能197

第二节 恩格斯法律思想的重大进展201

一、英国宪法中的深刻矛盾201

二、资产阶级镇压人民的刑事法律204

三、资产阶级“法治国”的虚伪性207

四、推翻资产阶级法制的工人革命是不可避免的209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进一步发展213

一、法律是“宣告”,还是“规定”213

二、现代“公法”的基础217

三、评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犯罪观223

四、评资产阶级的刑罚论225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理论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231

一、法的运动的一般规律232

二、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238

三、法的价值分析244

四、私法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251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6年—1848年)257

第一节 在反对蒲鲁东主义、“真正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257

一、立法“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258

二、近代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历史意义262

三、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关系”266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是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系统的纲领性文件269

一、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与法270

二、资产阶级法是“被奉为法律”的资产阶级意志272

三、工人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74

第二编 欧洲1848年革命至巴黎公社前夕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发展(1848年—1871年)引言281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1848年德国革命中的民主法制问题285

第一节 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法权要求。《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285

一、对德国政治和经济制度实行民主改革的纲领性要求285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人民主权288

三、应当用法律固定已经由人民实现的废除封建义务的事实291

四、革命是人民权利的法律根据294

第二节 在两个政治审判案上的发言297

一、侮辱罪与诽谤罪297

二、出版自由与革命报刊的任务301

三、革命对陈腐的法律上层建筑的态度304

四、拒绝纳税是人民合法的自卫手段308

第三节 评普鲁士的几个反动法案310

一、评《出版法案》310

二、评《市民自卫团法案》313

三、评“三个新法案”316

四、评“钦定宪法”319

第六章 1848年法国革命的尝试。马克思主义关于打碎旧国家机器学说的完成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进一步发展322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国家与法权要求必须经过阶级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322

一、对法国1848年革命过程的分析322

二、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330

三、论共和国和宪法问题333

第二节 打碎旧国家机器和废除旧法体系学说的完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341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理解政治斗争341

二、论法国农民的“拿破仑观念”344

三、对1848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批判346

四、打碎资产阶级旧国家机器和废除旧法体系的学说349

一、西班牙精神生活的独特产物:1812年西班牙宪法353

第三节 1848年革命后对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批判353

二、资产阶级司法和陪审法庭358

三、资产阶级惩罚制度的野蛮性及其刑罚哲学理论360

第四节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精辟概括。1852年3月5日马克思致约·魏德迈的信362

一、问题的提出362

二、发现现代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是杰出的资产阶级学者的功劳363

三、马克思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新贡献364

第一节 1815年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怪诞的国际法虚构物之一366

一、维也纳会议是反雅各宾战争的自然产物366

第七章 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民族解放运动经验和研究国际问题时所阐述的国际法思想366

二、《维也纳条约》是欧洲反动势力在15年复辟时期进行统治的典型形式369

第二节 战争的性质371

一、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战争具有强盗性质371

二、赶走外国征服者是殖民地人民的合法权利373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与国际法原则375

一、压迫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要给毗邻民族以自由375

二、私人关系间必须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准则应该成为国际关系中至高无上的准则377

三、和平——社会主义社会的国际原则378

第八章 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在同改良主义、机会主义斗争中的发展382

一、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383

第一节 马克思论权利和义务383

二、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384

三、实现人权的前提是消灭一切阶级压迫386

第二节 10小时工作日法案与工人阶级的解放387

一、10小时工作日法案的通过是工人阶级一个重大387

的实际成功387

二、10小时工作日立法意味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的破产389

三、工人阶级通过普遍的立法行为能够得到靠许多分散的个人努力所无法得到的东西390

第三节 继承权的消亡是废除私有制的社会改造的自然结果。《总委员会关于继承权的报告》392

一、继承权的社会意义392

二、消灭私有制是继承权消亡的惟一途径393

第三编 《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中的法律思想397

引言397

第九章 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401

第一节 生产形式孵化法的关系402

一、法的关系是一种意志关系402

二、意志关系的内容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410

三、法的物质制约性的内在矛盾417

第二节 法的关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神圣化424

一、统治阶级总要把现状作为法律加以神圣化424

二、资本主义的立法者只考虑剥削者的私人利益428

三、剥削阶级法之间的继承和变异431

四、剥削阶级法的有限的历史意义433

第三节 法同样执行社会公共职能435

一、社会职能的存在和职业活动根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436

二、法“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440

第十章 资产阶级的法的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雇佣劳动立法的前期历史446

第一节 血腥的立法以血和火的文字载入编年史446

一、直接的掠夺吓住了政府原有的立法446

二、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和创立新法进行原始积累449

三、用暴力确立新法律的权威451

第二节 古怪恐怖的法律造成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须的纪律453

一、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453

二、剥夺者阶级惩治被剥夺者的恐怖立法455

三、资本主义积累和资产阶级立法的历史趋势459

第三节 统治阶级不得不用法律来防止资本主义剥削的过火现象461

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人状况461

二、英国工厂立法的历史467

三、英国建立“现行工厂法”的必然性474

四、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478

一、工厂立法根本不想触犯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自由479

第四节 英国工厂法的实质及其结果479

二、工人争得的让步有名无实、不兑现482

三、英国工厂法的意义487

第十一章 自由、平等和法492

第一节 以法的形式出现的自由和平等,是交换价值493

再生产的必然要求493

一、决定自由的法的界限是交换的内容和社会性,而不是意志 .493

二、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495

三、关于自由发展阶段的学说498

一、问题的提出502

第二节 自由的自身限制和外在限制502

二、生产方式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界限503

三、自由只应受自己的生活条件的限制507

第三节 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的实质509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工人的“人身自由”之上的509

二、资本主义的自由和平等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界限之内510

三、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513

第十二章 法律:建立在所有权的基础上并表现所有权516

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的历史发展形式516

一、劳动的个人对其劳动的自然条件的原始所有制517

二、奴隶制和农奴制的所有制形式527

三、财产的产生和历史形式528

第二节 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所有权531

一、所有权根源于社会本身531

二、剥削者社会中劳动者的所有权问题532

三、法律保护一定的所有权关系533

第三节 土地所有权535

一、土地所有权的内容和前提536

二、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形式538

三、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地租形式541

四、资本发展的第一个条件是土地所有权同劳动分离545

五、在较高级的社会,土地所有权是荒谬的546

第四节 资本所有权547

一、资产阶级所有权的两条规律547

二、资本主义私有制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549

三、资本的权能分离551

四、货币——商品所有权证书553

第五节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英国银行法554

一、问题的提出554

二、银行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精巧和最发达的产物555

三、狡猾的1844年银行法558

第四编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续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反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法学(1871年—1883年)引言565

第十三章 巴黎公社的经验。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型。《法兰西内战》569

第一节 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废除旧法体系的第572

一次实践572

一、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国家机器572

二、巴黎公社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具体措施574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型576

第二节 公社的民主制度和法制582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582

二、公社的法制589

第十四章 在同“左”倾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蒲鲁东主义的“永恒公平”论和巴枯宁主义的无政府主义及法律虚无主义592

一、“永恒公平”论的实质是抹煞阶级关系593

第一节 评蒲鲁东的“永恒公平”。法与法学的产生。《论住宅问题》593

二、公平始终是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和神圣化的表现597

三、法与法学的历史起源602

四、资产阶级法律解决住宅问题总是有利于资产者606

五、法律只有操在工人支配的政府手中才能成为强有力的武器610

第二节 批判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612

一、无产阶级必须进行政治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613

二、权威与自治、国家强制与个人自由617

第十五章 在批判拉萨尔主义的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和法。《哥达纲领批判》621

一、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国家形态的特点6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平等”、“自由”的天然王国622

二、剖析拉萨尔主义的“自由国家”观626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平等仍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632

四、实现事实平等的条件6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639

一、社会主义法的产生639

二、社会主义国家和法的新职能6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法思想647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所有权问题647

二、土地国有化制度651

三、社会主义法是国家组织生产的工具655

四、经济组织的规律比法律和法庭更有力量658

第十六章 在同杜林的论战中恩格斯阐发科学的平等观、自由观和暴力观。《反杜林论》66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661

一、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661

二、科学评价卢梭的平等学说665

三、系统论述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阶级内容669

第二节 法、自由和规律675

一、揭露和批判杜林在法学上的狂妄无知675

二、法律责任的哲学基础682

三、自由意志和客观必然性685

四、自由是一定历史发展的产物692

第三节 暴力和经济基础694

一、暴力虽然可以改变占有状况,但是不能创造私有财产本身695

二、暴力的历史作用699

第十七章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法律思想707

第一节 法权关系从野蛮到文明的变迁708

一、法的现象起源的一般轨迹708

二、东方问题的历史独特性711

一、风俗习惯在法律调整机制中的重要功用713

第二节 东方法律文化的固有逻辑713

二、村社高于个人的法律价值取向716

三、以专制国家为基点生长出来的行政体系721

四、农村公社对司法活动的广泛参与725

第三节 西方法律文化对东方的冲击729

一、一个重要的思想论题729

二、公社体制的急剧转型732

三、西方殖民者对待东方法律的态度734

四、东方法律发展的特殊意义736

第一节 法哲学的研究方法742

第十八章 马克思的法哲学方法论思想742

一、“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743

二、历史辩证的方法745

三、系统研究的方法747

四、比较分析方法751

第二节 法哲学的叙述方法754

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754

二、确定逻辑起点法755

三、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759

四、概念中介法762

引言769

第五编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捍卫和发展(1883年—1895年)769

第十九章 系统研究史前社会,科学地分析国家和法的起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774

第一节 家庭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阶级社会中婚姻家庭的矛盾和实质776

一、“两种生产”在一切原始社会制度中起着决定作用776

二、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没有家庭781

三、婚姻家庭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变化自己的形式788

四、资本主义婚姻关系的实质。对资产阶级婚姻立法原则的批判792

五、婚姻自由和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只有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后才能充分实现795

第二节 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和社会规范797

一、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单位798

二、氏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原始公有制经济800

三、原始社会没有法,习俗是基本的社会调整规范801

四、氏族习俗的内容803

第三节 国家与法的产生807

一、氏族制度被社会分工及其后果所炸毁。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807

二、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法是氏族习俗的延续和变革813

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816

四、国家和法产生的形式818

五、国家和法的消亡822

第二十章 第二国际成立前后恩格斯在批判唯心主义和同机会主义斗争中所阐发的法律思想824

第一节 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法哲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825

一、对黑格尔法哲学中一个著名命题的剖析826

二、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是唯心主义的国家观828

三、国家与法决定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基础830

四、评费尔巴哈的伦理观和权利平等论834

第二节 揭露所谓“社会主义法学改造”的实质。《法学家的社会主义》837

一、门格尔用法哲学来解释社会主义是妄说838

二、现代资产阶级法学世界观是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世俗化842

三、无产阶级最初的理论代表是站在法学的“权利基础”之上的845

四、社会主义者并不拒绝提出一定的法权要求848

第三节 《〈法兰西内战〉导言》和《〈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的法律思想849

一、打碎旧国家机器和铲除旧法850

二、合法斗争与非合法斗争相结合853

第四节 对《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判。无产阶级国家的性质和形式860

一、平等义务是对资产阶级平等权利的重要补充861

二、德意志帝国国会是专制制度的遮羞布。要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之手864

三、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866

四、无产阶级应当采取单一而不可分的国家结构形式869

第二十一章 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通信完成的法相对独立性学说873

第一节 恩格斯关于法相对独立性学说的形成及特征873

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874

一、同历史唯心主义者进行激烈论战的产物874

三、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最高峰875

第二节 法相对独立性学说的主要内容875

一、法对社会经济基础具有强大的反作用876

二、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877

三、法有自己内部的和谐一致性879

四、法有继承性880

五、国家和法比其他上层建筑现象更接近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更大881

第三节 法相对独立性学说及其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883

一、法理论方面的意义883

二、法学方法论方面的意义8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