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关于平等的五个追问:社群主义的社会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关于平等的五个追问:社群主义的社会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何霜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646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平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关于平等的五个追问:社群主义的社会平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10

三 关于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的简介18

四 关于“社群”等基本概念的简析23

第一章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产生及理论来源50

第一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50

一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50

二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54

第二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基本观点、方法论特征及主要代表人物57

一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基本观点58

二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方法论特征64

三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68

第三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理论来源:亚里士多德论公正与平等76

一 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思想77

二 亚里士多德的平等思想81

三 亚里士多德公正和平等思想对社群主义产生的影响及现实意义98

本章结语108

第二章 自我与社群:谁的平等,为什么平等109

第一节 谁的平等110

一 自由主义视角下的自我110

二 社群主义对个人主义自我观的反思与批判119

三 整体主义视角下的自我126

第二节 为什么而平等133

一 社群本身就意味着平等133

二 人必须依赖于社群集体才能生存134

三 社会物品是社群成员共同创造的结果135

本章结语138

第三章 善与平等:平等为了什么142

第一节 平等内在于善143

一 平等从来不能脱离“善”143

二 追求平等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善145

第二节 社群主义平等追寻的是社群良善生活和美德共同体149

一 实现社群良善生活与构建美德共同体的内在统一149

二 推进社会平等是实现美德共同体的必要条件152

第三节 构建美德共同体是时代的主题155

一 如何应对信仰危机带来的挑战155

二 构建美德共同体157

本章结语160

第四章 复合的与简单的:什么的平等161

第一节 平等是复合的162

一 复合平等反对支配性162

二 复合平等承认差异性163

第二节 复合平等的实质是社会平等165

一 反对极端的平等166

二 反对极端的不平等166

本章结语169

第五章 制度正义与道德教育:如何实现平等171

第一节 完善制度正义,约束公权力171

一 加强法治建设172

二 加强民主建设177

第二节 重建道德社群,塑造公共精神181

一 重新认识自己181

二 找回社群感183

三 培养积极权利观和公民责任意识185

第三节 扩大公民参与,实现善治191

一 强化国家职能,支持国家积极作为191

二 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193

三 搭建民主协商议事平台194

四 注重发挥小社群在民主生活中的作用197

本章结语202

第六章 适度与平等:多大程度的平等204

第一节 家庭存在对个人未来前景的影响205

一 “强机会平等”与“弱机会平等”205

二 家庭存在对个人未来前景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207

第二节 家庭存在背景下平等主义者的三种抉择210

一 放弃机会平等210

二 承认“受损的机会平等”211

三 坚持“最大化的机会平等”213

第三节 对平等主义选择的一种超越215

一 不应过分夸大家庭存在对机会平等的影响215

二 适度把握机会平等216

三 以复合平等代替简单平等218

第四节 对米勒超越平等主义初步尝试的反思220

一 关于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划分221

二 关于简单平等与复合平等222

三 关于社会平等与机会平等222

本章结语224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2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226

一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主要内容227

二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23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236

一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合理性237

二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局限性240

本章结语243

第八章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的当代价值244

第一节 社群主义注重从道德视角分析平等问题给当代中国的启示244

一 充分认识限制社会不平等对于拯救社会道德危机的重要性245

二 推进社会平等,要坚持制度正义与道德教育二者并重246

第二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强调的公民参与理念对当代中国的有益启示252

一 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是实现社会平等的必然要求252

二 实现政府、社会与公民间良性互动的善治是推进社会平等的必经路径254

三 扩大公民有序参与要求政府必须创新行政理念256

第三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思想中基于小社群文化的协商民主理念对当代中国的启示261

一 发扬小社群的平等与包容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262

二 尊重小社群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264

三 鼓励小社群的参与精神,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264

四 保护好乡村小社群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基层协商265

第四节 社群主义社会平等视角下的公共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启示267

一 实现社会平等有赖于公共精神的养成267

二 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平等要塑造当代中国的公共精神269

第五节 实现社会平等,须着眼于实现国家整体繁荣和社会良善生活272

一 坚持个体善与共同善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国家整体繁荣272

二 实现全面发展,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和满意的良善生活273

本章结语275

结束语276

参考文献279

后记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