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农业领域环境会计的理念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农业领域环境会计的理念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2452660.jpg)
- 王晓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76363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农业会计-环境会计-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农业领域环境会计的理念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1.可持续性与可持续性会计1
2.研究目标4
2.1 模式设置:主流方法与三重折旧法4
2.1.1 世界银行模式4
2.1.2 三重底线法5
2.1.3 三重折旧法7
2.2 现实背景选定:中国农业领域9
2.3 在选定现实背景下模式的实施11
3.本书主论的篇章概要12
第二章 建立理论与方法论架构13
1.可持续性会计文献的综述13
1.1 可持续性会计的出现及其后续演化13
1.1.1 可持续性会计在西方的演变13
1.1.2 可持续会计在中国的演变16
1.1.3 小结17
1.2 关于会计与可持续性的多重研究方法17
2.本书关键概念的定义20
2.1 可持续性20
2.2 会计23
2.3 资本27
2.4 价值30
3.会计的政治经济学33
4.可选择的制度性政治经济学36
4.1 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36
4.2 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学的异端37
4.3 会计的制度主义经济学38
5.方法论框架43
5.1 方法与数据采集43
5.2 认识论基础46
6.总结49
第三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演变51
1.背景51
1.1 从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演变看三重折旧法的适用性51
1.2 中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演变的文献综述53
2.关于趋同的话语结构59
2.1 政府话语:走向趋同60
2.2 学术话语:毫不迟疑地向前迈进61
2.3 关于农业会计的论述(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64
3.构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现实背景67
3.1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一项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基础性制度架构67
3.2 政府与学术界的密切关系68
3.3 中国农业部门会计核算的特殊性70
4.重新考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72
4.1 中国语境下的趋同72
4.2 超越中国语境的趋同73
4.3 与三重折旧法的趋同及其适用性75
5.本章总结76
第四章 可持续性会计在中国的适用性78
1.背景:研究三重折旧法在中国语境中的适用性78
1.1 国家层面与可持续性会计有关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79
1.2 产业层面上与可持续性核算相关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82
2.从国家层面的可持续性核算制度:以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计划(NEAAS)为例84
2.1 设立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计划的方方面面85
2.1.1 政府观点85
2.1.2 媒体的观点88
2.1.3 学术界的观点93
2.1.4 三个关键角色各自实践的反思97
2.2 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计划的社会建构的语境化98
2.2.1 作为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计划/农业生态补偿计划(NEAAS/ECP)相关传播中体制背景的媒体审查98
2.2.2 中央对改善环境管理的几次尝试100
2.2.3 党的干部考核机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103
2.2.4 农业部门实施农业生态补偿计划(ECP)的特殊性106
2.2.5 本节小结109
2.3 中国语境下对国家生态会计与审计机制的再思考109
2.3.1 生态绩效激励干部,下一步怎么办?110
2.3.2 没有社会后果的“结构调整”?111
2.3.3 完全采用社会环境经济会计(SEEA),会不会有所遗漏?113
3.企业层面的可持续核算制度: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例117
3.1 企业社会责任的话语建构:两家农业综合企业的比较研究及其可持续性报告118
3.1.1 A集团118
3.1.1.1 简介118
3.1.1.2 报告构成119
3.1.2 B集团120
3.1.2.1 简介120
3.1.2.2 报告构成121
3.1.3 就所涉可持续性而言,比较两份系列报告122
3.1.3.1 产品质量124
3.1.3.2 自然环境和资源125
3.1.3.3 社会层面126
3.1.4 本节小结127
3.2 农业综合企业话语的制度化128
3.2.1 食品安全问题130
3.2.2 农业企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134
3.2.3 农业综合企业与农业活动从业者的关系137
3.2.4 农业综合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可能性139
4.通过两个事件对三重折旧法适用性的反思141
5.本章总结147
第五章 论我国可持续会计实施的演进149
1.解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9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虚拟商品市场过热现象151
1.1.1 土地152
1.1.1.1 1978年之前(改革开放之前)153
1.1.1.2 1978年土地改革154
1.1.1.3 改革的效果、副产品及其预后158
1.1.1.4 城市化161
1.1.2 劳动力167
1.1.2.1 1978年改革与人力资源再配置167
1.1.2.2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体系172
1.1.2.3 劳工权利、失业和工会176
1.1.3 货币180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关键角色”183
1.2.1 国家监管机构与异质性企业183
1.2.2 国家的职权与地方官员充当企业家角色187
2.在中国语境下采用可持续性会计框架的意识形态冲突189
2.1 反思中国的改革及其根本动机189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环境主义建构191
3.经济人类学与可持续性核算193
3.1 为在中国语境下实现三重折旧法匹配条件194
3.2 通过国家价值观促进强式可持续性的建议197
4.本章总结203
第六章 总结论205
参考文献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