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丛书 中国工农红军方面军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丛书 中国工农红军方面军史 上
  • 中国当代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7381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丛书 中国工农红军方面军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红军游击战争的开展,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1

第一节 北伐战争失败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1

第二节 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5

一、南昌起义5

二、起义军南下广东9

三、起义军余部转战到粤北13

第三节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6

一、起义的决定16

二、起义的经过17

三、向井冈山进军19

四、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第一次反“进剿”21

第四节 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和红军第4军的组成25

一、湘南起义25

二、井冈山会师28

三、红军第4军的组成30

第五节 红军第4军反“进剿”和反“会剿”,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32

一、第二、第三次反“进剿”32

二、根据地建设的深入和红军第四次反“进剿”34

三、第一次反“会剿”37

四、第二次反“会剿”40

五、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43

第六节 平江起义和红军第5军的诞生。井冈山根据地红军第三次反“会剿”45

一、平江起义和红军第5军的诞生45

二、红军第5军的作战行动和主力向井冈山根据地转移48

三、井冈山根据地红军第三次反“会剿”50

第七节 赣西、赣南、赣东北、闽西地区红军的诞生和游击战争的开展53

一、赣西、赣南农民起义和游击战争的开展53

二、江西红军独立第2、第4团的组成54

三、赣东北农民起义和游击战争的开展56

四、闽西农民起义和游击战争的开展58

本章小结60

第二章 红军和游击战争的发展,赣南、闽西、湘鄂赣边、赣东北、右江苏区的建立63

第一节 红军第4军游击战争的发展,赣南、闽西苏区的建立和发展63

一、红军第4军进入赣南、闽西的作战,争取江西战略计划的提出63

二、赣南、闽西苏区的初步建立66

三、红军第4军主力在闽中、东江地区的行动69

四、赣西南、闽西地方红军的发展,红军第6、第12军的组成72

五、红军第4军水南战斗。赣南、闽西苏区建设的深入74

第二节 红军第5军游击战争的发展,湘赣边、湘鄂赣边苏区的建立和发展78

一、湘赣边游击战争的坚持78

二、湘鄂赣边苏区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发展81

三、湘赣边游击战争和苏区的发展85

四、鄂南、鄂东和赣北游击战争的开展86

五、湘鄂赣边地区红军和苏区的大发展,红军第8军的组成89

第三节 赣东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区的发展。百色起义和红军第7军的诞生,右江苏区的建立91

一、赣东北红军游击战争和苏区的发展91

二、闽北红军独立团和苏区的建立93

三、百色起义和红军第7军的诞生,右江苏区的建立95

四、红军第7军黔桂边行动和右江苏区的恢复98

第四节 古田会议,红军建设基本原则的确立101

第五节 “十六字诀”的产生,红军游击战争作战原则的形成109

本章小结114

第三章 由游击战开始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成立119

第一节 1930年夏季的形势。中共中央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119

一、1930年夏季的形势119

二、中共中央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121

第二节 红军第1军团成立。文家市战斗124

一、红军第1军团成立124

二、红军第1军团奉命北上,夺取南昌、九江计划的改变128

三、文家市战斗131

第三节 红军第3军团成立。进攻长沙132

一、红军第3军团成立132

二、红军第3军团奉命切断武(昌)长(沙)铁路的作战133

三、红军第3军团进攻长沙135

第四节 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进攻长沙、吉安140

一、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140

二、进攻长沙141

三、吉安战斗145

本章小结149

第四章 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153

第一节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153

一、战前敌对双方的基本情况153

二、“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反“围剿”的准备155

三、国民党军开始进攻。红军实行退却157

四、红军转入反攻,打破国民党军“围剿”161

五、红军发起攻势作战,巩固和扩大苏区165

六、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中央苏区肃反扩大化和“富田事变”166

第二节 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170

一、战前敌对双方的基本情况170

二、国民党军开始进攻。红军“诱敌深入”方针的重新确定174

三、红军主力进至龙冈、东固地区,待机反攻176

四、红军转入反攻,打破国民党军“围剿”178

五、红军发起攻势作战,扩大和巩固苏区182

第三节 红军第7军由右江苏区转战至中央苏区185

一、奉命进攻柳州、桂林,转战桂黔湘边185

二、全州会议。转战湘粤边188

三、进入湘赣苏区,参加反“围剿”作战190

第四节 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

一、国民党军突然发起进攻。方面军主力仓促集中准备反攻193

二、红军实施反攻作战,打破国民党军“围剿”197

三、红军展开攻势作战,巩固和扩大苏区204

第五节 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208

第六节 红军第10军成立和反“围剿”作战212

一、红军第10军成立。开展进攻作战212

二、反“围剿”作战214

三、南渡信江,编入红军第一方面军建制221

第七节 宁都起义和红军第5军团成立223

一、宁都起义223

二、红军第5军团成立227

本章小结229

第五章 王明“左”倾路线及其在中央苏区的推行。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233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王明“左”倾路线及其在中央苏区的推行233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233

二、王明“左”倾路线及其在中央苏区的推行239

第二节 1932年的6次进攻战役宁都会议244

一、赣州战役244

二、漳州战役248

三、南雄、水口战役254

四、乐安、宜黄战役259

五、宁都会议262

六、建(宁)黎(川)泰(宁)战役265

七、金溪、资溪战役268

第三节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271

一、反“围剿”前敌对双方的基本情况271

二、红军攻南丰不克,实行战略退却275

三、黄陂战斗277

四、草台岗战斗281

第四节 红一方面军奉命实行“分离作战”286

一、“分离作战”方针的提出,部队的编成和任务286

二、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288

三、红军中央军在抚河、赣江间的作战295

第五节 反“围剿”期间的军队建设297

一、调整部队编制,适应战争需要297

二、加强军政训练,提高部队素质302

三、兴办红军学校,培养建军人才305

四、加强后勤建设,保障部队供给309

五、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发挥人民武装的整体效能311

六、加强政治工作,提高官兵阶级觉悟313

本章小结317

第六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第7军团北上和第6军团西征321

第一节 第五次反“围剿”前的形势和敌对双方的基本情况321

一、第五次反“围剿”前的形势321

二、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准备323

三、中央苏区反“围剿”前的基本情况327

四、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苏区的完全统治330

第二节 国民党军“围剿”开始,红军实行进攻作战。红军第7、第9军团的成立334

一、国民党军“围剿”开始。硝石、资溪桥战斗334

二、红军第7、第9军团的成立339

三、浒湾、八角亭战斗和云盖山、大雄关战斗340

第三节 中共临时中央处理“福建事变”中的错误。红军的作战行动343

一、“福建事变”和中共临时中央处理“福建事变”的错误343

二、“福建事变”期间红军的作战行动347

第四节 国民党军重新发起进攻,红军实行节节抵御352

一、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重新发起进攻,红军转战黎川、南丰、泰宁地区352

二、国民党军向广昌、建宁发动进攻,红军实行保卫战359

三、国民党军转兵东进,红军在建宁地区的作战364

第五节 国民党军向苏区中心区进攻,红军实行全线抵御。红军第8军团的成立366

一、国民党军向苏区中心区进攻,红军实行6路分兵抵御366

二、红军第8军团的成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375

第六节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赣皖边。红军第10军团的成立376

一、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编成和作战行动376

二、红军第10军团的成立及其作战行动381

第七节 红军第6军团配合红军第一方面军反“围剿”和西征386

一、红军第6军团成立和配合红一方面军反“围剿”作战386

二、红军第6军团西征,同红军第3军会师390

本章小结395

第七章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甘苏区401

第一节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401

一、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决策和部署401

二、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西渡桃江405

三、通过国民党军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407

四、湘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410

第二节 黎平转兵,占领遵义414

一、翻越老山界,占领黎平414

二、黎平会议,红军改向黔北进军416

三、突破乌江,占领遵义417

第三节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421

一、遵义会议421

二、一渡赤水,改向扎西425

三、二渡赤水,再占遵义429

四、三渡赤水,调动国民党军西进433

五、四渡赤水,威逼贵阳434

六、乘虚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436

第四节 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同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师440

一、中央红军一部围攻会理,主力进行休整440

二、正确执行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族区441

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445

四、翻越夹金山,同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师448

第五节 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的决定,胜利到达陕甘苏区451

一、两河口会议,中共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的确立451

二、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现,方面军主力经草地到达巴西地区455

三、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继续北进,突破腊子口到达甘南地区461

四、到达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468

第六节 红军第15军团的成立。红一方面军恢复番号和直罗镇战役469

一、西北红军的创建和陕甘苏区的形成469

二、红军第25军长征,到达陕甘苏区473

三、红军第15军团组成,劳山、榆林桥战斗476

四、红一方面军恢复番号,直罗镇战役478

第七节 红军第24师等部坚持游击战争,大力配合方面军主力的战略行动483

一、接替主力防务,坚持苏区斗争483

二、实行战略转变,分散开展游击战争486

三、各地区游击战争的坚持与发展488

本章小结494

第八章 发展与巩固陕甘苏区,准备直接对日作战499

第一节1935年冬季的形势和中共中央的军事战略499

一、1935年冬季的形势499

二、瓦窑堡会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和军事战略,红一方面军面临的任务502

第二节 东征战役506

一、战前敌对双方态势,方面军东征准备506

二、突破黄河防线,打退晋绥军第一次反击510

三、分兵南下北上,发展胜利515

四、抗击蒋阎军队“进剿”。方面军回师陕北519

第三节 西征战役526

一、战前敌对双方基本情况526

二、西征第一阶段作战529

三、西征第二阶段作战533

四、坚持东线游击战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536

第四节 方面军南下作战,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山城堡战役541

一、中共中央夺取宁夏战略计划的制定541

二、红一方面军同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544

三、山城堡战役553

第五节 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557

一、“西安事变”,红军支援抗日友军557

二、加强红军建设,准备直接对日作战562

三、方面军实行改编,开赴抗日前线569

四、南方红军游击队反对国民党军的总“清剿”,编入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572

本章小结574

基本总结579

后记6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