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甲骨学发展12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甲骨学发展120年](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423354.jpg)
- 王宇信,(韩)具隆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43459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743页
- 文件大小:215MB
- 文件页数:765页
- 主题词:甲骨学-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甲骨学发展12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1
一 商朝灭亡,甲骨深埋地下三千多年1
二 甲骨文的第一个发现者王懿荣和早期购藏家3
三 甲骨文与中国近代史料“四大发现”5
四 甲骨文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6
第一章 甲骨文与甲骨学8
一 殷墟甲骨文基本知识8
(一)片数和字数8
(二)甲骨文字是表意文字8
(三)甲骨的整治与占卜13
二 甲骨文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弘扬41
(一)“文献不足”的商代历史文化研究41
(二)甲骨文保存了丰富的商代历史文化信息42
(三)甲骨文为中国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契机43
(四)甲骨文与商代社会历史的复原53
(五)甲骨文与汉语史和语言学研究56
(六)甲骨文与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弘扬77
(七)商代的医学成就111
(八)甲骨文与中国青铜时代124
(九)甲骨文与商代气象、天文历法的复原128
第二章 120年来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150
一 1899年以来甲骨文发现和发掘的几个时期概述150
二 甲骨文的埋藏时期(公元前1046—1881年)151
三 甲骨文的“药材时期”(清咸丰年间—1899年)155
(一)小屯村民售“药材”,批量“龙骨”发“北路”155
(二)动物遗骨成化石,“龙骨”疗效见《本草》156
(三)“龙骨”药房煎汤剂,“刀尖”野药摆小摊157
(四)人吃(或涂)“龙骨”知多少,痛心盲毁识君(文)晚158
四 甲骨文的私人挖掘时期(1899—1928年)158
(一)历年“私挖”甲骨情形159
(二)国内收藏家的甲骨购藏163
(三)国外购藏家的甲骨购藏171
(四)“私人挖掘”时期甲骨出土小结174
五 甲骨文“科学发掘”时期(1928—1937年)175
(一)董作宾赴安阳调查殷墟地下还有没有可能继续出土甲骨175
(二)中央研究院决定发掘殷墟177
(三)殷墟科学发掘甲骨文(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和中国考古新纪元178
(四)整体迁台史语所,师友分离隔海天235
六 新中国殷墟考古持续的进行与甲骨文的不断出土(1949年至今)236
(一)1950年春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出土237
(二)甲骨历年屡发现,屯南数量为“亚军”237
(三)花东甲骨整一坑,百年巨现第三次241
(四)1949年以后殷墟出土甲骨小计:七十年来屡出土,地不爱宝迎辉煌242
七 安阳殷墟以外地区出土的商代有字甲骨243
八 国内外殷墟甲骨文收藏概况244
(一)两岸三地崇甲骨,十三万片焕文明——甲骨文收藏在中国245
(二)甲骨文化传世界,日加骨多冠列国——甲骨文收藏在国外245
(三)十五万骨五洲珍,优秀文明四海传——国内外收藏殷墟甲骨小结247
九 西周甲骨的发现247
第三章 120年来甲骨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53
一 甲骨学研究的草创时期(1899—1928年)253
(一)甲骨文的著录254
(二)甲骨文研究264
(三)王国维“两考”“一论”,甲骨商史攀高峰283
二 甲骨学研究的发展时期(1928—1937年)288
(一)甲骨文的著录取得新成就288
(二)甲骨文研究312
(三)甲骨文字考释的深入352
(四)商代史的复原研究359
三 甲骨学的深入发展时期(1949—1978年)368
(一)甲骨文著录的不断出版368
(二)甲骨学研究的深入发展379
(三)甲骨文字考释的深入388
(四)甲骨学研究的全面总结性著作399
(五)甲骨学研究与考古学成果403
(六)商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413
四 甲骨学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433
(一)甲骨文的著录取得新成就433
(二)甲骨断代研究的细化与“两系说”的构筑484
(三)西周甲骨的著录与研究的发展493
(四)殷墟考古发掘与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504
(五)甲骨学商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527
第四章 120年来甲骨学发展史上有贡献的甲骨学家544
一 甲骨学发展史上的四个第一人544
(一)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1845—1900年)544
(二)甲骨文著录第一人——刘鹗(1857—1909年)545
(三)甲骨文研究第一人——孙诒让(1848—1908年)546
(四)甲骨文字典编纂第一人——王襄(1876—1965年)546
二 甲骨“四堂”开山功547
(一)“导夫先路”的雪堂——罗振玉(1866—1940年)547
(二)“继以考史”的观堂——王国维(1877—1927年)548
(三)“区其时代”的彦堂——董作宾(1895—1963年)550
(四)“发其辞例”的鼎堂——郭沫若(1892—1978年)550
三 甲骨学“八老”权威大师552
(一)容庚(1894—1983年)552
(二)于省吾(1896—1984年)553
(三)唐兰(1901—1979年)554
(四)商承祚(1902—1991年)555
(五)陈梦家(1911—1966年)556
(六)胡厚宣(1911—1995年)557
(七)严一萍(1912—1987年)559
(八)饶宗颐(1917年至2018年2月5日)560
四 甲骨学“六外国权威”学者561
(一)明义士(1885—1957年)561
(二)岛邦男(1908—1977年)562
(三)雷焕章(1922—2010年)563
(四)伊藤道治(1925—2017年)564
(五)吉德炜(1932—2017年)564
(六)松丸道雄(1934年至今)565
五 甲骨学“五资深”学者566
(一)李学勤(1933年至今)566
(二)裘锡圭(1935年至今)567
(三)王宇信(1940年至今)568
(四)刘一曼(1940年至今)570
(五)许进雄(1941年至今)571
六 甲骨学“七领军”学者572
(一)葛英会(1943年至今)572
(二)朱凤瀚(1947年至今)572
(三)宋镇豪(1949年至今)573
(四)黄天树(1949年至今)575
(五)蔡哲茂(1951年至今)575
(六)朱歧祥(1958年至今)576
(七)吴振武(1957年至今)577
七 甲骨学“九新秀”学者578
(一)唐际根(1964年至今)578
(二)朱彦民(1964年至今)579
(三)韩江苏(1964年至今)580
(四)林宏明(1971年至今)581
(五)徐义华(1972年至今)581
(六)赵鹏(1976年至今)582
(七)孙亚冰(1978年至今)583
(八)铃木敦(1959年至今)584
(九)河永三(1962年至今)584
八 群星灿烂585
(一)喻遂生(1948年至今)585
(二)沈建华(1953年至今)585
(三)黄德宽(1954年至今)586
(四)王蕴智(1955年至今)587
(五)宫长为(1957年至今)587
(六)张玉金(1958年至今)588
(七)刘钊(1959年至今)589
(八)李宗焜(1960年至今)589
(九)常耀华(1960年至今)590
(十)马季凡(1960年至今)591
(十一)江林昌(1961年至今)591
(十二)陈年福(1961年至今)592
(十三)具隆会(1962年至今)593
(十四)李雪山(1963年至今)594
(十五)方辉(1964年至今)595
(十六)赵平安(1964年至今)596
(十七)郭旭东(1965年至今)596
(十八)陈爱民(1965年至今)597
(十九)李立新(1967年至今)598
(二十)岳洪彬(1968年至今)599
(二十一)刘凤华(1971年至今)600
(二十二)刘源(1973年至今)600
(二十三)章秀霞(1974年至今)601
(二十四)李发(1974年至今)602
(二十五)齐航福(1975年至今)602
(二十六)周忠兵(1977年至今)603
(二十七)蒋玉斌(1978年至今)604
(二十八)门艺(1979年至今)604
(二十九)王子杨(1979年至今)605
第五章 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606
一 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606
(一)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历次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606
(二)海外召开的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616
二 甲骨文书刻艺术的弘扬620
(一)甲骨书法的组织:各地甲骨文书法学会的成立620
(二)甲骨书法研讨会的召开和甲骨书法622
(三)甲骨书法大展的举办625
(四)甲骨书法研究著作627
(五)甲骨文走出象牙之塔631
三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639
(一)“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召开639
(二)甲骨文出土地安阳召开“庆祝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座谈会”643
(三)“甲骨文收藏与绝学振兴高峰论坛”在故宫举行644
第六章 迎接甲骨学研究新世纪的再辉煌——开始了政府推动下的甲骨学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新阶段646
一 冷门甲骨,代有传承646
(一)甲骨文与“中国历史之开幕时期”的商代647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650
二 一个甲骨学重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长653
(一)涌现出一批引领甲骨学发展方向的标志性著作654
(二)一支高素质研究队伍代有传人657
三 甲骨文中传承的中华基因——以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文为例662
(一)商代历史档案第一库662
(二)片片甲骨震天下664
(三)让刻(或写)在甲骨上的文字活起来666
四 殷墟的保护与弘扬无竟时——向殷墟博物苑·世界文化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砥砺前行667
五 鼓励·互动·再辉煌670
(一)鼓励与肯定670
(二)互动与互补674
(三)开始了政府推动下的甲骨学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新阶段675
120年来甲骨学大事记677
附录一 甲骨著录书目及简称表710
附录二 插图及配文717
参考目录719
后记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