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汉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623847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治理与监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2
1.1.1研究背景2
1.1.2研究意义5
1.2研究目标与内容7
1.2.1研究目标7
1.2.2研究内容8
1.3研究观点与方法12
1.3.1研究观点12
1.3.2研究方法14
1.4研究思路与架构14
1.4.1研究思路14
1.4.2体系架构15
上篇 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22
第2章 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22
2.1国内外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综述22
2.1.1国外建筑节能实施管理实践特点22
2.1.2国外建筑节能实施管理理论研究动态24
2.1.3我国建筑节能实施管理实践特征26
2.1.4我国建筑节能实施管理理论研究趋势27
2.1.5我国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现状29
2.2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理论30
2.2.1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30
2.2.2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概述31
2.3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实践分析34
2.3.1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35
2.3.2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38
2.3.3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问题特征分析40
2.3.4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42
第3章 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影响分析与全面质量管理探析44
3.1建筑外墙节能系统分类及技术要点44
3.1.1建筑外墙节能系统分类44
3.1.2建筑外墙节能系统的特点45
3.2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47
3.2.1人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影响48
3.2.2材料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影响49
3.2.3施工方法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影响49
3.2.4机械设备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影响50
3.2.5环境对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的影响51
3.3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理论概述51
3.3.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52
3.3.2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52
3.3.3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54
3.4建筑外墙节能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原理56
3.4.1建筑外墙节能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特点56
3.4.2建筑外墙节能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原则57
3.4.3建筑外墙节能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要求58
3.5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计划59
3.5.1提高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计划编制水平59
3.5.2全过程实施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责任制度60
3.6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有效控制61
3.6.1强化投入质量控制61
3.6.2加强过程控制62
3.6.3实施效果评价64
第4章 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架构与实证66
4.1实施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评价的意义66
4.2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67
4.2.1评价内容67
4.2.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68
4.3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评价方法68
4.3.1模糊综合评价法68
4.3.2评价结果处理74
4.4石家庄裕华万达广场住宅楼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实践74
4.4.1工程概况74
4.4.2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实践75
4.5石家庄裕华万达广场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管理综合评价研究78
4.6结果分析与改进对策83
4.6.1评价结果分析83
4.6.2改进对策83
中篇 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86
第5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分析86
5.1国内外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综述86
5.1.1国外工程质量管理实践总结86
5.1.2国外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研究动态88
5.1.3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实践91
5.1.4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概述93
5.1.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质量特性分析及管理要求97
5.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相关实践分析98
5.2.1既有建筑基本概念98
5.2.2节能改造工程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98
5.3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基础101
5.3.1风险管理发展历史101
5.3.2全面风险管理模式102
5.3.3 “3+X”风险管理模式102
第6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特征与风险识别104
6.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形成过程104
6.1.1工程决策104
6.1.2工程设计104
6.1.3工程施工105
6.1.4竣工验收105
6.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106
6.2.1工程质量影响因素4MIE分析106
6.2.2工程质量投入产出107
6.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特征分析108
6.3.1综合性108
6.3.2复杂性109
6.3.3多发性109
6.3.4潜在性110
6.3.5责任多元性110
6.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110
6.4.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主要质量问题110
6.4.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分析111
6.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内涵112
6.5.1风险产生不确定性112
6.5.2造成损失不确定性113
6.6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特征113
6.6.1风险的客观性113
6.6.2风险的普遍性114
6.6.3风险的可测定性114
6.6.4风险的发展性114
6.6.5风险的关联性115
6.7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识别115
6.7.1支持向量机简介115
6.7.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识别117
第7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与应对120
7.1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的意义120
7.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内容120
7.2.1投入管理121
7.2.2过程控制121
7.2.3效果评价122
7.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22
7.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评价过程122
7.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应对实施策略127
7.5.1风险规避127
7.5.2风险缓解128
7.5.3风险分散129
7.5.4风险自留130
7.5.5风险监控130
下篇 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运行机理与激励体系架构134
第8章 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综述与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134
8.1主要概念界定134
8.1.1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相关概念134
8.1.2信息化平台的概念135
8.1.3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内涵及特征135
8.2国内外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综述136
8.2.1国外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实践特点136
8.2.2国外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理论研究动态138
8.2.3国内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研究特点139
8.2.4国内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理论研究概述141
8.3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制与工作流程143
8.3.1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制143
8.3.2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流程143
8.4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动力机制144
8.5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动态控制机制145
8.6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技术支持架构146
第9章 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模型构建与设计147
9.1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体系结构分析147
9.2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模型构建148
9.2.1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总体模型构建148
9.2.2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内容模型构建149
9.2.3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功能与控制模型构建151
9.2.4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技术集成模型构建153
9.3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设计原则154
9.3.1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功能设计原则154
9.3.2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设计原则155
9.4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详细设计156
9.4.1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系统构成156
9.4.2监管决策指挥控制系统158
9.4.3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158
9.4.4工程质量监督业务系统160
9.4.5技术支持服务系统167
9.4.6后台管理系统169
9.4.7安全保障与系统维护172
第10章 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门户网站规划设计与信息化绩效评价175
10.1基于省(市)级工程质量监管信息门户网站分析175
10.1.1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门户网站下的建筑市场监管与信用信息平台175
10.1.2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网179
10.1.3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网180
10.2省(市)级工程质量信息门户网站问题分析与发展出路183
10.2.1省(市)级工程质量信息门户网站问题183
10.2.2省(市)级门户网站发展出路——标准化184
10.3政府监管门户网站规划原理与互动接口设计186
10.3.1政府监管门户网站规划原理186
10.3.2政府监管门户网站互动接口设计188
10.4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评价内容与框架190
10.4.1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评价内涵及意义190
10.4.2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选择191
10.4.3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集成评价模型总体框架192
10.5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集成评价体系设计与方法192
10.5.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92
10.5.2集成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说明194
10.5.3评价方法选择与评价过程195
10.6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绩效评价报告196
第11章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体系架构198
11.1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代理链分析与多层次激励机制198
11.1.1工程主体及其质量形成特征198
11.1.2工程质量政府监督链构成分析201
11.1.3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代理链博弈分析204
11.1.4完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策略209
11.2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多层次利益分配与激励协同机制210
11.2.1多方利益分配理论与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思路211
11.2.2模型描述与建立212
11.2.3博弈模型求解与分析216
11.2.4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调机制实施策略221
11.2.5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激励协调结论分析222
11.3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声誉激励机制223
11.3.1工程质量形成与产品交易特征决定了实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必要性224
11.3.2工程建设经济性与监督委托代理特征确立了声誉激励的有效性224
11.3.3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声誉模型的构建226
11.3.4完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声誉激励机制的策略230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233
12.1研究结论233
12.1.1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承包商治理研究结论233
12.1.2 ESCO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结论234
12.1.3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改善研究结论235
12.2研究展望238
12.2.1承包商建筑外墙节能工程质量治理视角238
12.2.2 ESCO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风险管理视角239
12.2.3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视角239
参考文献240
后记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