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215445.jpg)
- 陈诗波,李崇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491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经济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文摘要1
第一章 导论4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4
二、基本概念与内涵的界定6
(一)循环经济6
(二)循环农业7
三、循环农业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10
(一)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0
(二)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7
四、研究内容与假设20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20
(二)研究假设21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2
(一)主要研究方法22
(二)研究技术路线25
六、调查地点选择及相关情况说明25
(一)调查地点选择25
(二)调查问卷和数据说明28
(三)调查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33
第二章 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38
一、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分析工具38
(一)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38
(二)循环农业的理论分析工具43
二、循环农业发展中的主体界定与职责分析49
(一)循环农业研究主体的界定49
(二)循环农业各主体的职责分析50
三、循环农业主体的角色定位与相互协同56
(一)循环农业主体的角色定位56
(二)循环农业各主体间的协同59
第三章 循环农业发展中的农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61
一、循环农业发展中农户行为的作用机理分析62
(一)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制约机理分析62
(二)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激励机理分析64
二、受访农户基本特征及其对循环农业发展的影响65
(一)受访农户家庭基本情况66
(二)受访农户家庭经济状况71
(三)受访农户类型划分81
三、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83
(一)农户对发展循环农业的认知及态度83
(二)农户的环保意识与相关行为分析88
(三)农户日常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92
(四)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采用行为102
四、循环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现状评价107
(一)循环农业发展软环境现状及农户评价107
(二)循环农业发展硬环境现状及农户评价109
五、循环农业产出效益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115
(一)结构方程模型及假设115
(二)模型指标和数据说明116
(三)信度及效度检验118
(四)模型拟合与假设验证125
(五)结论130
六、农户参与循环农业项目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131
(一)Logistic回归模型131
(二)研究样本和指标的选择132
(三)结果分析134
(四)结论与讨论137
七、本章小结138
第四章 循环农业发展中的企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40
一、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分析140
(一)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140
(二)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作用机理分析144
二、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行为分析152
(一)为更好实施内部管理,推行农业标准化152
(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开展循环农业技术创新153
(三)为减少污染,进行清洁生产155
(四)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对环境管理采取不同应对策略155
三、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模式分析157
(一)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159
(二)订单农业模式161
(三)涉农企业间的循环利用模式167
(四)“涉农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模式171
四、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影响因素分析173
(一)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激励因素分析173
(二)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分析183
五、本章小结187
第五章 循环农业发展中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9
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循环农业的情况介绍及模式分析190
(一)调查地点及方法190
(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循环农业的模式分析191
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循环农业的作用分析193
(一)小农进入市场和提高自身地位的需求193
(二)降低市场风险和提升组织效益的需求195
(三)取得循环农业规模化效益的内在需求198
(四)农户建立需求表达渠道的诉求202
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循环农业中的行为分析205
(一)由“逐利”而衍生“示范带动效应”205
(二)为适应“市场需求”而拓展“服务功能”207
(三)通过“联结农户和企业”来构建“平衡的市场主体”209
(四)通过“上联下引”延伸循环农业产业链210
(五)通过“外部经济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211
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分析212
(一)循环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不足212
(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治理结构不合理214
(三)运转资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215
(四)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与供给不足217
(五)循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218
五、本章小结219
第六章 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21
一、政府参与循环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与作用机理分析222
(一)石化农业生产模式对环境造成“负外部性”需求政府干预222
(二)循环农业的“正外部性”要求政府建立激励和约束制度223
(三)循环农业“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要求政府加强投资223
(四)循环农业初始投资的易沉淀性要求政府提供补偿224
(五)循环农业的“规模经济原则”需要政府的介入225
二、政府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226
(一)政府引导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行为226
(二)农户对政府行为的评价238
三、循环农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245
(一)经济因素246
(二)人文因素246
(三)地理因素247
(四)上级组织247
(五)基层干部素质与基层政府决策能力248
四、政府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250
(一)循环农业法律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250
(二)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250
(三)循环农业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与结构不合理并存251
(四)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252
(五)循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机制不够健全252
五、一个实证案例:中国双孢蘑菇之乡——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253
(一)政府在培植食用菌产业方面的具体举措254
(二)结论与启示258
六、本章小结258
第七章 循环农业发展中各行为主体间相互关系分析261
一、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析261
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析263
(一)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以企业治污为例263
(二)政府对企业实施监管措施的基本原则267
(三)政府影响企业参与循环经济活动的政策手段268
三、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分析272
(一)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以“禁烧秸秆”为例272
(二)政府引导和农户自我发展276
四、循环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外生性决定因素的计量研究——基于农户与企业、合作组织、政府之间相关性的分析276
(一)情况介绍与数据说明277
(二)模型构建279
(三)变量与指标选择280
(四)模型测算与检验282
(五)研究结果分析285
(六)基本结论288
五、本章小结289
第八章 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90
一、加强循环农业主体的培育290
二、健全和完善循环农业法律制度体系295
三、建立多元化的循环农业投入体系296
四、强化循环农业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297
五、建立严格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机制299
六、构建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300
附件Ⅰ 农户调查问卷302
附件Ⅱ 村级调查问卷322
主要参考文献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