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气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气象](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2393377.jpg)
- 北京农业大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16144·2035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气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农业气象要素1
第一章 太阳辐射1
第一节 热辐射的一般知识1
一、辐射的概念1
二、辐射的基本定律3
三、太阳辐射4
第二节 太阳辐射时间长短5
一、日地关系5
二、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6
三、昼夜形成与日照长短7
四、曙暮光和光照时间长短9
第三节 太阳辐射光谱10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0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1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散射11
四、太阳直接辐射的光谱成分12
五、天空散射辐射的光谱成分13
第四节 太阳辐射强度14
一、太阳直接辐射强度14
二、天空散射辐射强度18
三、太阳总辐射强度19
四、太阳辐射总量20
五、生理辐射21
六、光照强度22
第五节 辐射平衡23
一、地面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23
二、地面的有效辐射23
三、地面辐射平衡23
第六节 太阳辐射与作物25
一、太阳辐射强度与作物的生长发育25
二、太阳辐射时间长短与作物的生长发育26
三、太阳辐射光谱与作物的生长发育27
四、太阳辐射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28
第二章 气温与土温29
第一节 物质的热交换和热特性29
一、物质热量转移的方式29
二、物质的热特性30
第二节 地面热量收支32
第三节 土壤、水层和空气的温度变化34
一、土壤的温度变化34
二、水层的温度变化36
三、低层大气的温度变化37
第四节 空气的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40
一、空气的绝热变化40
二、大气的稳定度40
第五节 土壤的冻结与解冻42
一、土壤冻结42
二、土壤解冻42
第六节 温度与作物43
一、三基点温度44
二、周期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45
三、农业指标温度46
四、积温46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48
第一节 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湿度48
一、水的三态变化48
二、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49
三、空气湿度的变化50
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52
一、水面蒸发52
二、土壤蒸发53
三、植物蒸腾54
四、农田总蒸发54
第三节 云雾及大气降水55
一、云和雾55
二、降水57
三、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59
四、地球的水分循环59
第四节 水分与植物60
一、水分与作物产量、品质的关系60
二、作物的需水量和蒸腾系数61
第四章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62
第一节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62
一、大气的组成62
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64
第二节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67
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67
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变化71
三、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垂直变化73
第三节 二氧化碳与作物74
一、二氧化碳在增产上的意义74
二、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76
三、作物地上二氧化碳平衡78
第五章 风与乱流79
第一节 风的基本概念79
第二节 气压与风80
一、大气压力80
二、风与气压分布81
三、大气环流83
第三节 地方性风85
一、海陆风85
二、山谷风86
三、焚风87
第四节 近地面层空气的乱流88
一、层流与乱流88
二、乱流交换过程89
三、影响乱流强度的因素93
四、地形对气流的影响95
第五节 风与作物96
第二篇 农业天气97
第六章 天气学基本知识97
第一节 气压场的一般概念97
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97
二、气压场的基本型式98
三、气压系统垂直结构99
第二节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100
一、气团和锋100
二、气旋106
三、槽线和切变线109
四、反气旋110
第三节 天气预报113
一、天气图法113
二、群众测天经验114
三、数值预报方法简介117
第七章 我国几种主要的农业天气118
第一节 寒潮118
一、寒潮活动118
二、寒潮冷高压和寒潮冷锋119
三、寒潮天气和农业生产120
四、霜冻120
第二节 春播期间的晴暖天气和低温阴雨天气122
一、春播期间的天气与农业生产122
二、春播期间的晴暖天气122
三、春播期间的低温阴雨天气122
第三节 梅雨123
一、梅雨天气特点123
二、梅雨的形成和结束123
三、梅雨天气和农业生产124
第四节 干热风天气125
一、干热风天气特点与形成125
二、干热风天气对小麦的危害126
第五节 台风天气126
一、台风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26
二、台风的结构和天气127
三、台风源地和活动季节128
四、台风移动路径128
第六节 寒露风天气129
一、寒露风天气特点及其形成129
二、寒露风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30
三、寒露风的农业气象指标130
第七节 干旱天气和水涝天气131
一、干旱天气和农业生产131
二、干旱天气的形成131
三、水涝天气和农业生产132
四、水涝天气的形成132
第八节 冰雹天气132
一、我国降雹的特点133
二、形成冰雹的天气系统134
第九节 不利农业天气的防御134
一、抗御不利农业天气的农业技术措施134
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135
第三篇 农业气候138
第八章 气候通论138
第一节 气候形成因素138
一、辐射因素138
二、地理因素138
三、环流因素142
第二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142
一、气候带143
二、气候型145
第三节 气候的变迁147
一、历史时代气候的变迁148
二、近代气候的变迁149
三、现代(1900年以后)气候的变迁149
四、气候变迁的原因150
第四节 气候与农业生产151
一、气候与作物分布151
二、农业对气候资源的利用153
三、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154
第九章 中国农业气候154
第一节 中国气候的形成154
一、地理环境154
二、辐射条件155
三、大气环流160
第二节 中国气候的一般特征162
一、季风性明显163
二、大陆性很强165
三、温度差异大168
四、降水复杂化172
第三节 中国的季节与物候176
一、四季176
二、二十四节气178
三、物候178
第四节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180
一、光能资源180
二、热量资源181
三、水分资源184
第五节 中国气候区划186
一、气候区划指标187
二、气候带简介187
第十章 农田小气候190
第一节 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191
一、农田的辐射交换191
二、农田的乱流交换192
三、活动面的热量平衡194
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197
一、农田中光的分布198
二、农田中风的分布199
三、农田中的温度分布200
四、农田中的湿度分布202
五、农田中的二氧化碳分布202
第三节 地形和水域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203
一、地形小气候203
二、水域小气候207
第四节 农田小气候环境的改造208
一、耕作措施的气象效应209
二、栽植措施的气象效应213
三、灌溉措施的气象效应217
第五节 温室小气候220
一、温室内的光和辐射220
二、温室内的温度状况221
三、温室内的水气和蒸发223
四、温室的热量平衡和温室内外的热量交换223
第六节 保护地栽培措施的小气候224
一、不同覆盖的气象效应224
二、喷洒化学制剂的气象效应225
三、风障的气象效应227
第七节 护田林带的小时候229
一、林带结构和定向对防风效能的影响229
二、护田林带对小气候的响响231
第十一章 气候资料的整理232
第一节 气候资料的来源和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232
一、气候资料的来源232
二、气候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232
第二节 气候要素的一般表示方法233
一、特征数233
二、气候资料表239
三、气候图239
第三节 气候要素的整理243
一、太阳辐射及晴、阴天日数244
二、温度246
三、水分258
四、风259
五、霜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