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事社会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亚平,祁永信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03786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事社会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军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一、军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二、军事社会学的研究内容6
第二节 军事社会学的地位9
一、军事社会学与社会学9
二、军事社会学与军事心理学10
三、军事社会学与军事社会心理学10
四、军事社会学与军事管理学11
五、军事社会学与军队政治工作学12
第三节 军事社会学的特征和功能14
一、军事社会学的特征14
二、军事社会学的功能16
第四节 军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9
一、军事社会学的方法论和理论原则19
二、军事社会学的一般研究方法22
三、军事社会学的特殊研究方法27
第二章 军事社会学的发展概要30
第一节 美国军事社会学的发展30
第二节 苏联军事社会学的发展32
第三节 中国军事社会学的发展33
一、古代军事社会学思想34
二、现代军事社会学思想38
三、军事社会学研究现状45
第三章 军队与社会47
第一节 军队的社会地位47
一、军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47
二、军队是阶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49
三、军队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局51
第二节 军队的社会基础51
一、军队的社会本质决定于社会的生产方式52
二、军队的战斗能力决定于社会的经济状况53
三、军队的发展决定于社会的科技水平57
第三节 军队的社会作用60
一、军队对社会政治的作用60
二、军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3
三、军队对社会文明的影响65
第四章 战争与社会68
第一节 战争及其战争社会学的分析原则68
一、战争作为社会现象的出现68
二、战争社会学的分析原则70
第二节 战争的社会根源70
一、资产阶级理论家关于战争恨源的观点71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社会根源的学说74
第三节 战争的社会基础75
一、战争与社会政治76
二、战争与社会经济77
三、战争与社会民众79
四、战争与社会科技82
第四节 战争的社会功能84
一、战争对社会革命的功能84
二、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功能85
三、战争对社会科技的功能86
第五章 军人社会化88
第一节 军人社会化的基本概念88
一、军人社会化的概念及其过程88
二、军人社会化的特征91
第二节 军人社会化的内容和目标体系92
一、军人社会化的主要内容92
二、军人社会化的目标体系97
第三节 军人社会化的媒介98
一、社会文化98
二、军人集体100
三、同辈群体100
四,军人家庭101
五、传播工具101
六、军事社区101
第四节 军人社会化与军人个性102
一、研究军人个性的意义102
二、军人个性的形成与发展103
三、军人个性形成,发展的一般特征103
第五节 军人的再社会化105
一、关于再社会化的涵义105
二、军人再社会化的原因106
三、军人再社会化的内容107
四、军人再社会化的特点109
五、犯罪军人的再社会化110
第六章 军人角色111
第一节 军人角色的涵义和特点111
一、军人角色的基本涵义111
二,军人角色的主要特点114
三、军人角色理论的功能116
第二节 军人角色的分类117
一、限定性角色与非限定性角色117
二、现实角色与预备角色119
三、主角色与次角色121
四、正角色与负角色122
第三节 军人的角色扮演122
一、军人角色扮演的意义122
二、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123
三、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125
四、角色扮演的阶段划分128
第四节 军人的角色差距与调适130
一、角色差距客观性130
二、认识差距与学习132
三、角色环境与改造133
四、角色紧张与调适134
五、角色冲突与调控136
六、角色规范的调整138
第七章 军人群体140
第一节 军人群体的基本理论140
一、军人群体的特征140
二、军人群体的功能141
三、军人群体的分类143
第二节 军人群体对军人的影响规律145
一、社会促进规律145
二、社会标准倾向146
三、社会从众行为147
第三节 军人集体148
一、军人集体的形式148
二、军人集体的特点150
三、军人集体凝聚力151
第四节 军人的非正式群体153
一、军人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53
二、军人非正式群体的成因155
三、老乡观念及其老乡群体156
四、军人非正式群体的作用161
五、处理非正式群体的对策163
第八章 军事组织167
第一节 军事组织的基本理论167
一、军事组织的涵义167
二、军事组织的类型169
三、军事组织的目标172
四、军事组织的章程174
第二节 军事组织结构176
一、军事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176
二、军事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177
三、我军组织结构的持殊形式180
四、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182
第三节 军事组织管理183
一、军事组织管理的基本涵义183
二、军事组织管理的历史变迁184
三、军事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186
四、军事组织管理的原则方法188
第九章 军队人际关系191
第一节 军队人际关系的基本范畴191
一、军队人际关系的基本涵义191
二、研究军队人际关系的目的意义192
三、军队人际关系的社会本质193
四、我军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194
第二节 军队人际关系的基本类型196
一、个体关系196
二、群体关系206
第三节 军队中的社会互动213
一、冲突213
二、调适214
三、竞争215
四、合作216
第十章 军队控制218
第一节 军队控制的涵义218
一、军队控制的基本概念218
二、军队控制与军队秩序219
三、军队控制与军人自由220
第二节 军队控制的基本形式222
一、政权控制222
二、教育控制223
三、艺术控制224
四、群体控制225
五、自我控制225
第三节 军人犯罪与军队控制227
一、越轨行为与犯罪227
二、军人犯罪的种类228
三、军人犯罪的成因232
四、军人犯罪的控制237
第十一章 军队中的社会流动241
第一节 军队中社会流动的基本涵义241
一、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241
二、社会流动和军队发展244
三、外军社会流动简介245
第二节 军队中社会流动的类型249
一、个体流动249
二、整体流动251
三、终止流动253
第三节 军队中社会流动的特点和意义254
一、军队中社会流动的特点254
二、军队中社会流动的意义258
第十二章 军人生活方式262
第一节 军人生活方式的涵义和特点262
一、军人生活方式的涵义262
二、军人生活方式的特点263
三、研究军人生活方式的意义265
第二节 军人生活方式的内容和结构266
一、军人生活方式的内容266
二、军人生活方式的结构270
第三节 军人生活方式的演变及其原因272
一、军人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273
二、军人生活方式变革因素276
三、我军军人生活方式的透视278
第四节 军人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280
一、脑力劳动者比例增大280
二、消费方式趋于多样化283
三、精神生活趋向高层化285
第十三章 军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289
第一节 军人的恋爱289
一、军人择偶的基本特点289
二、女性和军人恋爱的心理291
三、姑娘热爱解放军的原因292
第二节 军人的婚姻294
一、对军人妻子的要求294
二、几种心理调适方法297
三、夫妻间的感情交流299
四、军人婚姻的解体302
第三节 军人的家庭304
一、军人家庭的特征304
二、军人家庭的职能306
三、军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作用309
第十四章 军队中的社会问题312
第一节 军队社会问题的涵义312
一、何为军队社会问题312
二、我军社会问题的特征314
三、研究军队社会问题的意义315
第二节 军队的编制体制问题316
一、编制体制的现状316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318
三、编制体制科学化的要求319
第三节 军队干部制度问题320
一、干部制度的现状320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322
第四节 军队转业干部的社会安置问题325
一、问题的严重性326
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327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329
第十五章 国防现代化333
第一节 国防现代化的基本理论333
一、国防现代化的涵义333
二、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337
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意义339
第二节 国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341
一、国防观念的现代化341
二、军人素质的现代化342
三、武器装备的现代化344
四、编制体制的现代化345
五、科学研究的现代化345
六、后备力量的现代化346
七、战场建设的现代化347
八、民防体系的现代化348
第三节 国防现代化的方针原则349
一、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349
二、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350
三、符合人民战争的要求351
四、服从经济建设大局352
五、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