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 东方巨人的崛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 东方巨人的崛起](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2385648.jpg)
- 马敏,严昌洪等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5237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中国(学科: 概况)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 东方巨人的崛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几点思考1
第一编 经济3
第一章 民族资本主义的坎坷历程3
清末民初实业热中的民族资本主义3
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6
民族工业的萎缩与走向破产8
第二章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与中国经济命脉16
四大家族的搜刮与掠夺16
官僚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干预与垄断19
官僚资本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29
第三章 外国经济侵略32
外国经济侵略的几个阶段32
外国经济侵略的种种手段36
外国经济侵略对中国人民的掠夺41
外国经济侵略造成的严重危害44
第四章 所有制的变革50
所有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51
所有制变革的现实客观条件54
所有制变革的基本过程58
所有制变革的历史结论62
第五章 计划经济模式及其影响64
计划经济的理论渊源和传统模式65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过程69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及其弊端75
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台78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78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82
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85
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走向89
第二编 政治95
第一章 革命与政权更迭95
辛亥革命与民国政权的反复95
国民革命与军绅政权的瓦解101
国民党政权的败亡与新中国的建立105
清末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失败110
第二章 政治制度的嬗变110
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努力114
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逐步确定119
抗战时期专制与民主的较量124
国民党一党专制政体的破灭128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逐步完善133
第三章 政党及其活动142
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142
国共两党的两度合作及其破裂147
民主党派的出现及政治活动15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160
第四章 政治思想的演进168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16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73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17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82
第一章 当代中国民族关系189
清末民初的民族关系189
第三编 社会189
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193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96
新时期的民族工作203
第二章 人口及其流动205
人口数量增长与计划生育205
人口的构成与分布207
人口思想与人口政策的演变209
人口的流动与城市化213
世纪之交的觉醒218
第三章 妇女“半边天”218
从辛亥到“五四”的妇女运动223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227
撑起“半边天”231
全面走向社会的新时代234
第四章 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239
会党、土匪与黑社会239
社会问题与治理247
第一章 清末外交残局259
《辛丑条约》的恶劣影响259
第四编 外交259
日俄战争中的“中立”及其后果261
列强侵略东北与清政府“以夷制夷”外交264
抑制英国侵略西藏的外交努力268
第二章 民国的修约、废约外交273
修改税则与废约外交的初步成果273
国民革命时期的外交与收回英租界279
南京政府“改订新约”运动282
抗战初期争取外援的努力288
第三章 抗战时期的外交288
战时外交的新成就292
第四章 “一边倒”政策与中苏关系298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298
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302
第五章 重返联合国310
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310
重返联合国斗争的胜利312
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315
第六章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320
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基辛格秘密访华321
尼克松访华与中美上海《联合公报》324
中美建交与两国关系的新发展326
第七章 香港、澳门问题的和平解决331
“香港问题”的由来331
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332
“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336
澳门问题与澳门回归340
第五编 思想与文化345
第一章 社会思潮的演进345
民族主义345
民主主义352
现代化359
第二章 新文化与新文化运动368
“再造”新文化368
新文化运动的世俗化376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384
第三章 中国社会问题的大论战384
中国社会史论战391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检讨395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文学艺术401
文学401
艺术412
第五章 教育事业与科技新成就424
教育事业的发展424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438
清末军事改革与近代化新军的产生451
第六编 军队与战争451
第一章 军事组织的变革与发展451
黄埔建军与国民革命军的演变456
从工农革命军到人民解放军462
第二章 20世纪初叶的国内战争470
北洋时期的军阀混战470
国民革命与北代战争474
十年内战479
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大会战486
第三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486
战略相持阶段的艰苦斗争491
一雪国耻的伟大胜利496
第四章 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军事大较量501
从“中原突围”到“挺进中原”501
威震中外的三大战役507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510
第五章 抗美援朝与中印边境之战515
浴血朝鲜——一场标志新中国崛起的战争515
喜马拉雅山麓的中印之战524
第六章 中苏、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531
珍宝岛中苏之战531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535
“三一四”中越南沙之战540
第七章 军队建设与国防现代化543
军队建设与精兵之路543
科技强军与装备现代化548
着眼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551
后记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