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MOS VLSI设计原理 系统上的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顾宁编译 著
- 出版社: 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76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CMOS VLSI设计原理 系统上的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CMOS技术的简介3
第1章 CMOS电路的简介3
1.1 绪论3
1.2 MOS电晶体4
1.3 MOS电晶体开关6
1.4 CMOS逻辑7
1.4-1 反相器7
1.4-2 组合逻辑8
1.4-3 NAND闸10
1.4-4 NOR闸11
1.4-5 复合闸13
1.4-6 多工器15
1.4-7 记忆体16
1.5 不同的电路描述法17
1.5-1 操作方式描述法17
1.5-2 结构性描述法18
1.5-3 实体性描述法22
1.6 CMOS-nMOS的比较26
1.8 习题27
1.7 摘要27
第2章 MOS电晶体理论29
2.1 绪论29
2.1-1 nMOS增强式电晶体31
2.1-2 pMOS电晶体34
2.1-3 临界电压35
2.1-4 临界电压的调整35
2.1-5 体效应35
2.2 MOS元件的设计方程式36
2.2-1 V-I特性39
2.3 互补式CMOS反相器——DC特性41
2.3-1 βn/βp比值对转移特性曲线的影响48
2.3-2 杂讯边界50
2.4 各种不同的CMOS反相器52
2.5 传送闸——DC特性55
2.6 锁定58
2.7 习题61
3.1 矽半导体技术:概观而言62
第3章 CMOS制程技术62
3.1-1 晶片制程63
3.1-2 氧化64
3.1-3 选择性的扩散65
3.1-4 矽闸极制程66
3.2 CMOS技术68
3.2-1 p-well制程69
3.2-2 n-well制程77
3.2-3 双井制程84
3.2-4 绝缘层上的矽(SOI)87
3.2-5 CMOS制程的改进92
3.3 布局设计规范96
3.3-1 各层面表示法98
3.3-2 λ-基底的p-well规范100
3.3-3 λ-基底的SOI规范108
3.3-4 双层金属的设计规范111
3.3-5 设计规范——摘要111
3.4-2 间隔规范112
3.4-1 抽象层112
3.4 制程参数化112
3.4-3 建立的规范113
3.5 摘要114
3.6 习题116
第4章 电路特性与性能的预估117
4.1 绪论117
4.2 电阻的估计118
4.2-1 非四方形的电阻119
4.3 电容的估计121
4.3-1 MOS电容的特性122
4.3-2 MOS元件的电容值124
4.3-3 扩散电容128
4.3-4 途径电容130
4.3-5 分布RC的效应131
4.3-6 电容设计须知134
4.3-7 接线长度的设计须知135
4.4 交换的特性137
4.4-1 下降时间的求值138
4.4-2 上升时间140
4.4-3 延迟时间141
4.5 CMOS闸电晶体的尺寸大小141
4.5-1 相似级的负载141
4.5-2 似-nMOS反相器的交换特性143
4.5-3 串接级的负载143
4.6 导体尺寸的决定144
4.7-1 静态散逸145
4.7 功率消耗145
4.7-2 动态散逸147
4.8 电荷共享149
4.9 MOS电晶体尺寸的缩小化150
4.9-1 缩小的原则151
4.9-2 交互连接层的缩小化154
4.10 产能156
4.11 摘要157
4.12 习题157
5.2 CMOS逻辑结构159
第5章 CMOS电路与逻辑设计159
5.1 绪论159
5.2-1 CMOS互补式逻辑160
5.2-2 似-nMOS逻辑161
5.2-3 动态的CMOS逻辑162
5.2-4 时序的CMOS逻辑(C2MOS)167
5.2-5 CMOS domino逻辑168
5.2-6 串接电压开关逻辑(CVSL)169
5.2-7 修正的domino逻辑171
5.2-8 通行电晶体逻辑172
5.3 逻辑闸在电性与实体上的设计175
5.3-1 反相器175
5.3-2 NAND与NOR闸179
5.3-3 串联与并联电晶体的连接180
5.3-4 体效益184
5.3-5 源极——汲极电容185
5.3-6 电荷重新分布(电荷共用)186
5.3-7 逻辑型样的比较188
5.3-8 逻辑闸的实体布局190
5.3-9 CMOS标准单元的设计194
5.3-10 一般逻辑闸布局的指引195
5.3-11 闸的最佳化196
5.3-12 传送闸布局的考虑201
5.3-13 2-输入的多工器202
5.4 时序讯号的策略203
5.4-1 似2-相时序讯号204
5.4-2 似2-相记忆体结构205
5.4-3 似2-相逻辑结构211
5.4-4 2-相的时序212
5.4-5 2-相的记忆体结构212
5.4-6 2-相的逻辑结构218
5.4-7 4-相时序讯号221
5.4-8 4-相记忆体结构221
5.4-9 4-相逻辑结构222
5.4-10 似4-相时序讯号223
5.4-11 推荐的方法223
5.5-1 整体的架构224
5.5 输入/输出(I/O)结构224
5.5-2 VDD与Vss基底226
5.5-3 输出基座226
5.5-4 输入基座227
5.5-5 3-态基座229
5.5-6 双向性基座230
5.6 摘要230
5.7 习题230
6.1 绪论235
第6章 系统的设计与设计的方法235
2 系统的设计与设计的方法235
6.2 各种型别的设计237
6.2-1 绪论237
6.2-2 结构化设计的策略238
6.2-3 手绘的面罩布局240
6.2-4 闸阵列设计240
6.2-5 标准单元设计245
6.3-1 程序化模组的定义247
6.2-6 符号布局的方法247
6.3 自动合成247
6.3-2 矽编译器248
6.4 客用设计的工具盒子253
6.4-1 绪论253
6.4-2 电容阶段的模拟254
6.4-3 时序的模拟器254
6.4-4 逻辑阶段的模拟254
6.4-6 时序验证器255
6.4-5 开关阶段的模拟255
6.4-7 概图编校器256
6.4-8 网状串列的比较256
6.4-9 布局编校器257
6.4-10 设计规范检验器257
6.4-11 电路分离器257
6.5 测试258
6.5-1 绪论258
6.5-2 故障的模型259
6.5-3 测试方面的设计261
6.5-4 Ad hoc测试262
6.5-5 测试方面的结构化设计263
6.5-6 自我测试与内建的测试265
6.5-7 用布局来改善其可测试性267
6.5-8 摘要——测试方面268
6.6 摘要268
6.7 习题268
7.1 绪论269
第7章 符号布局系统269
7.2 粗略栅栏的符号布局270
7.3 闸矩阵的布局272
7.4 Stick布局276
7.5 虚栅栏的符号布局276
7.5-1 语言278
7.5-2 元件279
7.5-3 接点281
7.5-4 接线282
7.5-5 接脚284
7.5-6 Instances287
7.5-7 表示法288
7.6 符号的设计工具288
7.6-1 总体结构288
7.6-2 档案结构288
7.6-3 软体结构289
7.6-4 晶片设计程序290
7.6-5 基元设计程序291
7.6-6 交谈式图形编校器291
7.6-7 电路解译器293
7.6-8 虚栅栏的压缩295
7.6-9 图形基底的压缩299
7.6-10 面罩的制作300
7.6-11 单元的确证301
7.6-12 模组的组合303
7.7 将来的方向303
7.7-1 Flexi——基元303
7.7-2 专家系统304
7.9 习题305
7.8 摘要305
第8章 CMOS副系统的设计306
8.1 绪论306
8.2 加法器与相关的函数306
8.2-1 组合式的加法器307
8.2-2 动态组合式加法器312
8.2-3 传送闸的加法器313
8.2-4 进位预测加法器316
8.2-5 Manchester进位加法器319
8.2-6 二位元预测进位加法器323
8.2-7 进位选择加法器328
8.2-8 同位产生器330
8.2-9 比较器331
8.3 二位元计数器332
8.3-1 非同步计数器332
8.3-2 同步计数器333
8.4 乘法器336
8.4-2 串联/并联式乘法器337
8.4-1 串联式的乘法器337
8.4-3 并联式乘法器341
8.4-4 其它的乘法器结构345
8.5 随机存取记忆345
8.5-1 静态RAM单元346
8.5-2 CMOS静态RAM单元的设计349
8.5-3 动态的RAM单元351
8.5-4 ROM单元353
8.5-5 列解码器354
8.5-6 行解码器360
8.5-7 读/写电路361
8.5-8 後进,先出的堆垒364
8.6 资料路径365
8.6-1 暂存器365
8.6-2 算术逻辑单元366
8.6-3 桶状的移位器366
8.7 可程式化逻辑阵列367
8.7-1 绪论367
8.7-2 CMOS RLA在电性与实体上的设计369
8.7-3 似-nMOS NOR闸371
8.7-4 动态的CMOS——2-相时序372
8.7-5 动态的CMOS——4-相374
8.7-6 PLA其它要项的插入375
8.7-7 详细的PLA布局375
8.7-8 PLA的设计要点377
8.7-9 可程式化的通道逻辑(PPL)378
8.8 习题379
9.2 动态的时间弯曲处理器383
9.2-1 绪论383
3 CMOS系统的个案研讨383
9.1 绪论383
第9章 系统个案研讨383
9.2-2 问题384
9.2-3 演绎法386
9.2-4 功能上的概观387
9.2-5 详细的函数规格392
9.2-6 结构化的底部计划399
9.2-7 实体的设计403
9.2-8 制造406
9.3 及时视频动差产生器晶片407
9.3-1 绪论407
9.3-2 回顾:视频的格式化408
9.3-3 晶片的架构410
9.3-4 底部计划415
9.3-5 元件单元的范例417
9.3-8 设计测试性421
9.3-6 晶片组合421
9.3-7 最佳化421
9.3-9 实际晶片的测试422
9.3-10 结论423
9.4 自我-布线的开关网路423
9.4-1 绪论423
9.4-2 排序与扩充器网路的细分426
9.4-3 晶片布局437
9.4-5 对个别函数的晶片测试444
9.4-4 晶片电路的模拟444
9.4-6 摘要448
9.5 像点-平面图形的机器448
9.5-1 绪论448
9.5-2 试映图——扫描图形的原理449
9.5-3 像点-平面系统的概观451
9.5-4 晶片电性上的设计460
9.5-5 晶片的结构与布局475
9.5-6 时序的分布477
9.6 层次化的布局与一个单晶片32位元CPU的设计478
9.6-1 绪论478
9.6-2 设计方法论480
9.6-3 技术的可更新性与布局的验证495
9.6-4 结果500
9.6-5 结论500
9.7 结论501
附录 CMOS与nMOS反相器之杂讯边界的计算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