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
  • 南京大学地理系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0·1015
  • 出版时间:1961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土壤及其肥力的概念1

目录1

二、土壤在农业生产上和其他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

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

四、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4

五、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的任务和内容15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20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20

第一篇 土壤学基础20

二、土壤矿物质的粒级和土壤质地25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32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性质32

二、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转化34

三、土壤腐殖质50

四、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54

五、土壤有机质的调节57

第三章 土壤的水分、空气和热量59

一、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和性质59

二、各类土壤水分的分布及其意义65

三、土壤的水分常数及其农业意义67

四、土壤水分平衡71

五、土壤水分的管理和调节72

六、土壤空气的组成和数量73

七、土壤的通气性75

八、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75

九、土壤空气的重要性77

十、土壤通气性的调节78

十一、土壤的热学性质78

十二、土壤中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状况81

十三、土壤热状况的调节与控制84

第四章 土壤的吸收性86

一、土壤吸收性的基本概念86

二、土壤胶体的构造和性质86

三、土壤吸收性的种类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95

第五章 土壤溶液103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103

二、影响土壤溶液组成变化的原因103

三、土壤溶液中的氧化还原作用105

四、土壤溶液的反应106

五、土壤溶液的缓冲性109

六、土壤反应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111

七、土壤溶液的调节和管理113

第六章 土壤结构性及物理性质115

一、土壤的结构115

二、土壤的一般物理性131

第七章 土壤养分139

一、土壤养分的来源及其存在状态139

二、土壤养分的转化140

三、土壤养分的损失和固定151

一、土壤肥力概念的发展156

第八章 土壤肥力156

二、土壤的自然肥力和有效肥力158

三、土壤肥力递减律”及其反动本质160

四、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163

第二篇 土壤地理学171

第九章 土壤形成因素171

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及其发展现状171

二、各自然成土因素与土壤发生发展的关系176

三、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200

第十章 土壤的发生和发展 ”207

一、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207

二、自然界主要的成土过程216

三、农业土壤的生成发育218

四、土壤剖面的发育222

第十一章 土壤分类225

一、土壤分类的目的225

二、土壤分类的发展和现状225

第十二章 土壤分布及土壤区划 ”241

一、土壤的地带性241

二、土壤区划246

第十三章 冰沼土255

一、冰沼土的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255

二、冰沼土及其形成过程256

三、冰沼土的改良和利用259

第十四章 灰化土类(附白浆土) ”261

一、灰化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261

二、灰化土和生草灰化土的形成过程263

三、灰化土的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269

四、土壤的分类273

五、生草灰化土的生产特征及利用改良274

附白浆土275

一、白浆土的分布和形成条件276

二、白浆土的形成过程和性态特征278

三、白浆土的利用和改良282

第十五章 棕壤及褐土283

棕壤283

一、棕壤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283

二、棕壤形成过程的特点284

三、棕壤的性态特征288

四、棕壤的利用改良291

褐土291

一、褐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特点292

二、褐土的分类和性态特征294

三、褐土的利用改良296

第十六章 黄褐土和黄棕壤298

黄褐土298

一、黄褐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298

二、土壤形成特点和性态特征298

三、黄褐土的分类及其利用301

黄棕壤303

第十七章 红壤、黄壤和砖红壤306

一、红壤、黄壤、砖红壤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306

二、砖红壤、红壤和黄壤的形成特点308

三、红壤、黄壤和砖红壤的分类和性态特征315

四、红壤、黄壤和砖红壤的利用改良320

第十八章 黑土324

一、黑土的地理分布及形成条件324

二、黑土的形成过程325

三、黑土的性状和分类328

四、黑土的农业利用335

第十九章 栗钙土337

一、栗钙土的地理分布337

二、栗钙土的形成条件337

三、栗钙土的形成过程338

四、栗钙土的性状和分类340

五、栗钙土的农业利用和改良347

第二十章 灰褐土(黑垆土)349

一、灰褐土的分布和自然地理特征349

二、灰褐土的成土过程、性态特征和分类351

三、灰褐土的农业生产特性357

第二十一章 棕钙土和灰钙土359

棕钙土359

一、棕钙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359

二、棕钙土的形成过程和性态特征360

一、灰钙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366

灰钙土366

三、棕钙土的利用和改良366

二、灰钙土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性质368

三、灰钙土的分类371

四、灰钙土的农业生产特性374

第二十二章 荒漠土壤376

一、荒漠土壤分布概况376

二、我国的荒漠土壤类型376

三、我国改造沙漠的经验382

一、盐渍土的地理分布与自然条件383

第二十三章 盐渍土383

二、盐渍土的形成过程385

三、盐渍土的性状和分类394

四、盐渍土的改良利用问题402

第二十四章 草甸土410

一、草甸土的地理分布和形成特点410

二、草甸土的利用问题415

第二十五章 沼泽土417

一、沼泽土的地理分布和自然条件417

二、沼泽土形成过程的特点419

三、沼泽土的性质421

四、沼泽土的类型422

五、沼泽土的排水和利用423

第二十六章 水稻土426

一、水稻土的地理分布426

二、水稻土是人类活动的产物427

三、水稻土的组成及性态特点428

四、水稻土的类型431

五、水稻土的利用问题433

六、肥沃水稻土的性状及其培育433

一、山地土壤的概念438

二、山地区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性438

第二十七章 山地土壤438

三、山地区土壤及其特征440

四、我国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443

五、山地区土壤的利用和管理447

第二十八章 土壤调查与制图449

一、土壤调查与制图的目的449

二、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449

三、 野外工作451

四、土壤图的测制方法458

五、室内工作466

主要参考书4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