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及其基础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及其基础的研究
  • 廖加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274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社会公德-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及其基础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公共道德的研究视域1

一 现代性问题域中的公德心问题1

二 公共道德研究的理论范式与视域转换3

三 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17

第一章 公共道德观念的历史源流与理论维度22

第一节 公私观念与公共道德观念的历史源流22

一 中国文化中公私观念的历史演变23

二 西方文化中的公私观念及公共哲学26

三 近代“公德”观念的出现及含义32

第二节 公共领域及其伦理意义38

一 公共领域的界限39

二 公共领域的性质与结构41

三 公共领域的伦理意义48

第三节 公共道德的理论维度53

一 公共道德研究的理论维度54

二 公民道德的政治维度与社会维度57

三 公民道德行为的消极性与积极性62

第二章 公共道德的价值基础与价值诉求68

第一节 公共道德的哲学基础——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68

一 近代哲学与人的主体性69

二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73

三 主体间性与公共道德76

第二节 公共道德的价值基础——自由与平等81

一 市场经济关系是自由与平等价值的载体82

二 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与平等84

三 自由与平等是公共道德的价值基石92

第三节 公共道德的价值诉求——尊重、宽容、信任和参与95

一 尊重96

二 宽容101

三 信任107

四 参与111

第三章 市场经济:公共道德的经济基础117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道德影响117

一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及其道德蕴含118

二 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121

三 中国社会转型及面临的道德问题127

第二节 公共道德的人伦关系结构基础132

一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对人的影响132

二 市场经济与公共性组织的发展136

三 从私人性交往到公共性交往140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公共道德维度144

一 市场秩序的自发演进及其规则基础145

二 市场经济的伦理特质149

三 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公共性156

第四章 民主政治:公共道德的政治基础163

第一节 民主政治的道德意蕴164

一 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及其道德性质164

二 民主政治的道德合理性170

三 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问题及其现代重构175

第二节 公共道德的政治权力基础179

一 公共权力的公共性179

二 政府公共性的理想与现实184

三 行政人员的自主性与德性188

第三节 公民责任与政治参与的道德影响193

一 国家与社会中的个人及自由194

二 公民责任及其合理性基础198

三 公民政治参与的道德影响203

第五章 公民社会:公共道德的社会基础209

第一节 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210

一 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理论210

二 公民与公民身份217

第二节 市场、政府和公民社会的有效互动223

一 市场经济改革与中国公民社会现状224

二 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及其政治意蕴228

三 协同市场与政府的公民社会233

第三节 公民社会与公共道德的培育239

一 公民社会是公共道德培育的真正场域239

二 社会各领域的相对分离与人性设定246

三 公民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52

第六章 志愿者行为:社会维度的公共道德行为模式261

第一节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262

一 人格与道德人格262

二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及其依附性质264

三 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理论缺陷及对实践的影响267

第二节 现代社会公共道德人格的基本特征272

一 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特征273

二 基于契约精神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特征280

三 个人道德自我实现的公共性特征285

第三节 志愿者行为模式的公共性道德特质288

一 追求社会正义——非营利组织使命的道德理想性290

二 自愿奉献——志愿者利他行为彰显人格的高尚性293

三 组织化——志愿者道德实践有效性的保障297

主要参考文献301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