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诉讼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2353820.jpg)
- 江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479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79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学科: 法学 地点: 中国) 民事诉讼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3
第一章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3
第一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述3
一、什么是民事纠纷3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和分类4
第二节 自力救济和社会救济5
一、自力救济5
二、社会救济6
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11
第三节 民事诉讼15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15
二、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18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22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22
一、民事诉讼法的涵义22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24
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25
四、民事诉讼法的发展27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与宪法30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31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相关法律34
一、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34
二、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36
三、民事诉讼法与公证法37
四、民事诉讼法与破产法38
第一节 概述41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41
第二节 民事诉讼价值论42
一、民事诉讼价值概说42
二、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43
第三节 民事诉讼目的论45
一、民事诉讼目的概说45
二、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45
三、本书的看法47
一、诉48
第四节 民事诉权论48
二、民事诉权52
第五节 诉讼标的论59
一、诉讼标的概述59
二、诉讼标的之涵义与识别60
第六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论64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涵义64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65
三、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67
第七节 既判力论70
一、既判力的概念70
二、既判力的本质72
三、既判力的范围73
第二编 总则79
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79
第一节 外国民事诉讼立法主义概略79
一、处分权主义79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80
三、言辞主义与书面主义83
四、直接审理主义与间接审理主义84
五、公开主义与不公开主义85
六、并行审理主义与继续审理主义86
七、自由顺序主义与法定顺序主义86
八、本人诉讼主义与律师诉讼主义87
九、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88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89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89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立法体例和体系93
第三节 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97
一、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97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97
第四节 辩论原则98
一、辩论原则的含义和内容98
二、我国辩论原则与大陆法系辩论主义的区别100
第五节 处分原则101
一、处分原则的含义与内容101
二、处分权与国家干预的关系102
第六节 法院调解原则105
一、法院调解原则的变迁105
二、调解原则的适用107
第七节 诚实信用原则109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109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111
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后果113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直接言辞原则的适用障碍和克服114
一、直接言辞原则的含义114
第八节 直接言辞原则114
第五章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118
第一节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118
一、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含义118
二、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基本原则的区别118
第二节 合议制度119
一、合议制度的含义119
二、合议庭的组成120
三、合议庭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原则121
四、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122
第三节 陪审制度123
一、陪审制度的含义123
二、陪审制度的内容124
三、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124
第四节 回避制度125
一、回避制度的含义125
二、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125
三、回避的适用程序127
第五节 公开审判制度128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含义128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129
三、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130
第六节 两审终审制度131
第六章 法院138
第一节 法院概述138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种类和设置138
二、民事诉讼中法院的职权139
第二节 法院民事主管权140
一、主管的含义140
二、主管的确定标准和范围141
三、法院主管与其他机关和组织主管的关系142
四、法院内部主管关系及协调原则144
第三节 法院民事管辖概述145
一、管辖的含义145
二、确立管辖的原则145
三、管辖恒定146
四、管辖的种类147
第四节 级别管辖148
一、级别管辖的含义148
二、级别管辖确定的标准149
三、级别管辖的具体内容149
第五节 地域管辖152
一、地域管辖概述152
二、一般地域管辖152
三、特殊地域管辖154
四、专属管辖158
五、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159
六、协议管辖160
第六节 裁定管辖161
一、移送管辖161
二、指定管辖162
三、管辖权转移163
二、管辖权异议的条件与适用程序165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165
第七节 管辖权异议165
第七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170
第一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概述170
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概念170
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构造172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173
四、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176
二、当事人适格的基础180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180
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180
三、当事人变更183
第三节 共同诉讼184
一、共同诉讼的涵义184
二、必要共同诉讼185
三、普通共同诉讼187
第四节 代表人诉讼189
一、群体诉讼制度概述189
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190
第五节 诉讼第三人192
一、诉讼第三人概述192
二、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193
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194
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196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196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197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199
一、期间的概念204
第八章 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204
第一节 期间204
二、期间的种类205
三、期间的计算206
四、期间的耽误及后果207
五、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监督、检查207
第二节 送达208
一、送达的概念和特征208
二、送达的方式208
三、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211
第三节 诉讼费用212
一、诉讼费用概述212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及收费标准214
三、诉讼费用的预交和管理217
四、诉讼费用的负担220
五、司法救助222
六、诉讼费用的免交224
一、保全制度概述226
第九章 诉讼保障制度226
第一节 民事诉讼保全制度226
二、我国的财产保全制度228
三、我国的行为保全制度232
第二节 先予执行制度233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条件233
二、先予执行的程序235
三、先予执行错误的补救236
第三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236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概述236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237
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239
四、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序241
第三编 民事诉讼证明245
第十章 民事诉讼证明概述245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245
一、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245
二、诉讼证明的特征246
三、证明的绝对性与相对性248
四、证明的环节与证明要素250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251
一、证据的概念251
二、证据资格与证明力252
三、裁判证据的属性252
四、证据的分类255
一、书证259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种类259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论259
二、物证261
三、视听资料262
四、证人证言263
五、当事人陈述265
六、鉴定结论266
七、勘验笔录268
一、证据规则概述269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269
二、可采性规则271
三、排除规则272
四、优先证据规则273
五、传闻规则274
六、证言豁免规则276
七、预防规则277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对象281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281
第十二章 民事诉讼证明论281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282
三、不要证事实284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288
一、证明责任概述288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290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292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296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296
二、证明标准的分类297
三、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300
第四节 民事诉讼证明过程301
一、证据的收集和提出301
二、证据审查307
三、证据的认定与采信308
第一节 第一审普通诉讼程序概述315
一、第一审普通诉讼程序的概念315
第十三章 第一审普通诉讼程序315
第四编 通常程序315
二、普通程序的特点316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317
一、起诉317
二、受理320
第三节 诉的合并和变更324
一、诉的合并324
二、诉的变更329
一、审理前准备的含义及内容331
第四节 审理前的准备331
二、国外审前准备程序概况334
三、我国审理前准备的现状及其完善336
第五节 开庭审理338
一、庭审准备338
二、审理开始339
三、法庭调查339
四、法庭辩论341
五、评议宣判阶段341
六、审理期限342
第六节 撤诉与诉讼和解343
一、撤诉343
二、诉讼和解345
第七节 缺席判决347
一、缺席判决的概念与适用347
二、缺席判决的立法模式348
三、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完善349
一、延期审理350
第八节 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350
二、诉讼中止351
三、诉讼终结353
第九节 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354
一、民事判决354
二、民事裁定362
三、民事决定365
第十四章 第一审简易程序367
第一节 简易程序的概念和分类367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367
二、简易程序的分类369
第二节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373
一、简易程序的确立和意义373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374
三、简易程序的特点375
四、对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现状的评述377
一、改革和完善普通意义上的简易程序380
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380
二、建构独立的小额案件诉讼程序383
第十五章 第二审程序389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389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389
二、第二审程序的性质390
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391
一、上诉的概念和种类392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和受理392
二、上诉的提起394
三、上诉的受理396
四、上诉的撤回396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397
一、上诉案件的审理前准备397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398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399
四、上诉案件的审理地点400
六、上诉案件的审理401
五、上诉案件的调解401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402
一、驳回上诉,维持原判402
二、自行改判402
三、撤销原判,发回重审402
四、对第一审裁定提起上诉的裁定404
第十六章 再审程序406
第一节 再审程序概述406
一、再审程序的概念406
二、再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关系407
三、再审程序的意义408
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409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概念和条件409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410
第三节 法院决定再审411
一、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条件411
二、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程序412
二、提起民事抗诉的条件413
第四节 检察院抗诉413
一、民事抗诉的概念413
三、民事抗诉的提出414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判415
一、立案415
二、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415
三、另行组成合议庭416
四、分别适用第一、第二审程序审理416
五、可以进行调解416
第六节 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417
一、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分析417
二、再审程序发动主体之重构421
三、废除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的程序423
四、限制人民检察院发动再审程序的范围424
五、建立再审之诉428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433
一、特别程序的概念与分类433
第五编 特别程序433
第十七章 特别程序433
二、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435
三、我国立法上特别程序的共同规则437
四、非讼程序的法理研究438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的审判程序441
一、选民资格案件的概念441
二、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意义442
三、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特别规定442
二、审理和判决443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审判程序443
一、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概念和意义443
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445
四、宣告失踪判决的撤销445
第四节 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判程序446
一、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概念和意义446
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成立条件446
三、审理和判决447
五、宣告公民死亡判决的撤销448
四、宣告公民死亡的法律后果448
第五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判程序449
一、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和意义449
二、审理和判决449
三、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判决的撤销451
第六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判程序451
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和意义451
二、审理和判决452
三、认定财产无主判决的撤销452
第十八章 督促程序454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454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454
二、督促程序的意义456
第二节 适用督促程序的要件457
一、债权人的请求必须是以金钱、有价证券为标的物的给付请求457
二、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457
一、支付令的申请458
第三节 支付令的申请及其受理458
四、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458
三、债权人与被申请的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458
二、支付令申请的受理459
第四节 支付令的发出和效力460
一、支付令的发出460
二、支付令的效力461
第五节 支付令的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462
一、支付令的异议462
二、督促程序的终结463
第十九章 公示催告程序466
第一节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466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466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467
三、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467
第二节 公示催告的申请与受理469
一、公示催告的申请469
二、公示催告的受理470
一、公告471
第三节 公示催告471
二、申报权利472
第四节 除权判决(宣告票据等无效)473
一、除权判决的概念和条件473
二、除权判决的法律效力473
三、除权判决的撤销474
第二十章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477
第一节 破产还债程序概述477
一、破产还债程序的概念477
二、破产还债程序的特征和性质478
三、破产还债程序的作用479
第二节 破产案件的申请、受理和债权人会议480
一、破产申请的要件480
二、破产案件的受理481
三、债权人会议484
第三节 和解与整顿485
一、和解、整顿的概念485
二、和解协议的成立要件和效力486
三、企业整顿的终结487
第四节 破产宣告和破产清算488
一、破产宣告488
二、破产清算489
三、破产程序的终结495
第二十一章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498
第一节 海事诉讼概述499
一、海事诉讼与民事诉讼499
二、海事诉讼的特点500
第二节 海事诉讼管辖501
一、海事特殊地域管辖501
二、海事专属管辖504
三、海事协议管辖505
四、海事执行管辖505
第三节 海事请求保全506
一、海事请求保全概述506
二、扣押船舶510
三、强制拍卖船舶513
四、扣押与拍卖船载货物515
第四节 海事强制令517
一、海事强制令的概念517
二、海事强制令的管辖517
三、海事强制令的条件518
四、海事强制令的程序519
第五节 海事证据保全520
一、海事证据保全的概念520
三、海事证据保全的条件521
二、海事证据保全的管辖521
四、海事证据保全的程序522
第六节 海事担保523
一、海事担保的特点524
二、海事担保的方式524
三、海事担保的提供525
四、海事担保数额的确定526
五、海事担保提供后的补救措施526
一、留置送达的条件更为宽松527
六、海事担保过高承担的责任527
第七节 送达527
二、对在我国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文书的条件更为宽松528
三、扣押船舶的法律文书可以向当事船舶的船长送达528
四、通过能够确认收悉的其他适当方式送达528
第八节 海事审判程序529
一、船舶碰撞案件诉讼程序529
二、共同海损案件诉讼程序531
三、海上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程序532
四、简易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533
第九节 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程序534
一、申请设立基金程序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的关系534
二、设立基金案件的类型535
三、设立基金的管辖535
四、设立基金的条件536
五、设立基金的程序537
一、债权登记的条件539
第十节 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539
六、申请设立基金错误的后果539
二、债权登记的程序540
三、债权分配程序541
第十一节 船舶优先权催告程序542
一、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的条件543
二、船舶优先权催告的程序544
一、民事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549
第一节 民事强制执行及其程序549
第二十二章 民事强制执行概述549
第六编 民事强制执行549
二、民事强制执行权的性质550
三、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和民事审判程序的关系551
四、民事强制执行的立法体例552
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基本原则552
一、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原则553
二、西方国家执行主义554
一、执行根据557
第一节 执行根据和执行标的557
第二十三章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557
二、执行标的560
第二节 执行主体、执行管辖和委托执行561
一、执行主体561
二、执行管辖565
三、委托执行567
第三节 执行和解和执行担保570
一、执行和解570
二、执行担保572
第四节 执行救济573
一、执行救济的概念573
二、外国执行救济574
三、我国执行救济的有关规定575
第二十四章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580
第一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580
一、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启动的概述580
二、申请执行581
三、移送执行582
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进行583
一、执行时间和执行准备583
二、参与分配584
三、执行竞合588
四、执行中止590
第三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终结592
一、执行结案592
二、执行终结593
三、不予执行594
第二十五章 民事强制执行措施597
第一节 执行措施概述597
一、执行措施的概念和特性597
二、执行措施的分类598
第二节 对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598
一、对金钱债权执行的涵义598
二、对金钱的执行措施599
三、对非金钱财产的执行措施600
一、对交付物的执行措施606
第三节 对非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606
第四节 保障性的执行措施608
一、法院搜查608
二、对行为的执行措施608
二、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609
三、强制交付迟延利息或迟延履行金609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613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涵义613
第二十六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613
第七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613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614
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体例和法律渊源615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616
一、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616
二、诉讼权利同等和对等原则617
三、司法豁免原则617
四、尊重国际条约的原则618
六、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必须委托中国律师的原则619
五、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原则619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620
一、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概念和意义620
二、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622
三、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特别规定624
四、诉讼竞合及其管辖626
第四节 涉外送达、期间和财产保全628
一、涉外送达628
二、涉外期间630
三、涉外财产保全631
第五节 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仲裁的关系632
一、涉外仲裁概述632
二、涉外仲裁与涉外民事诉讼的关系634
第六节 司法协助636
一、司法协助的概念636
二、一般司法协助637
三、特殊司法协助638
一、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641
第二十七章 区际民事司法协助641
第一节 区际民事司法协助概述641
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647
三、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根据或基础650
第二节 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适用、管辖权和公共秩序保留652
一、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适用652
二、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管辖权655
三、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公共秩序保留659
第三节 中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666
一、“一国两制”原则666
二、各法域平等原则667
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668
四、程序审查原则669
第四节 中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现行规定669
一、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规定670
二、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规定674
三、内地与台湾地区之间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规定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