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保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保障
  • 冯杰,韩树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5049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保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社会保障概述1

1.1 社会保障的含义1

1.1.1 社会保障的概念1

前言1

1.1.2 社会保障建立的原则4

1.1.3 社会保障的分类5

1.2 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7

1.2.1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7

1.2.2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思想和实践13

1.2.3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保障制度14

1.2.4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6

1.3 社会保障的功能20

1.3.1 社会保障有利于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21

1.3.2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22

1.3.3 保证社会的公平23

2.1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概述24

2.1.1 社会保险的含义24

2. 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24

2.1.2 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25

2.1.3 社会保险的作用26

2.2 社会保险的内容27

2.2.1 养老保险27

2.2.2 失业保险28

2.2.3 医疗保险29

2.2.4 工伤保险29

2.3.1 过分强调了社会保险30

2.2.5 其他社会保险30

2.3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30

2.3.2 社会保险企业本位化31

2.3.3 社会保险过分依赖国家32

2.3.4 社会保险管理的社会化程度低32

2.4 改革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33

2.4.1 社会保险水平要与实际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33

2.4.2 社会保险要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结合34

2.4.3 社会保险服务和管理上的社会化34

2.4.5 发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险35

2.4.4 实现社会保险管理的法制化35

3.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37

3.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7

3.1.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阶段37

3.1.2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和曲折发展时期38

3.1.3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遭到破坏的时期38

3.1.4 中国养老保险的改革时期38

3.1.5 养老保险改革的深化阶段39

3.2 养老保险的模式40

3.2.1 普遍保障的养老保险模式41

3.2.2 强制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41

3.2.3 投保资助的养老保险模式42

3.2.4 国家统筹的养老保险模式43

3.2.5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43

3.3 养老保险金的发放44

3.3.1 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条件44

3.3.3 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标准45

3.4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45

3.3.2 养老保险待遇发放项目45

3.4.1 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较窄46

3.4.2 养老基金收缴困难、养老金拖欠严重46

3.4.3 国家关于养老基金的管理规定不到位47

3.4.4 养老保险的法制不健全47

3.4.5 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效果不佳48

3.5 改革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48

3.5.1 养老保险改革的必要性48

3.5.2 改革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和原则49

3.5.3 改革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方法53

4.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56

4.1 中国现阶段失业存在的原因56

4.1.1 失业存在的可能性分析56

4.1.2 中国失业存在的原因57

4.2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58

4.2.1 失业保险制度的萌芽时期58

4.2.2 失业保险制度的创建时期58

4.2.3 失业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时期60

4.3.2 建立失业保险的意义64

4.3.1 失业保险的基本功能64

4.3 失业保险的作用和意义64

4.4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66

4.4.1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取得的成就66

4.4.2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67

4.5 改革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68

4.5.1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68

4.5.2 改革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措施70

4.5.3 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72

5.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75

5.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75

5.1.1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75

5.1.2 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时期76

5.1.3 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时期77

5.2 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78

5.2.3 保障被保险者及其家庭的经济生活79

5.2.4 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79

5.2.1 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9

5.2.2 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79

5.2.5 有利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80

5.2.6 保障社会公平80

5.3 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80

5.3.1 国家医疗保险型80

5.3.2 社会医疗保险型81

5.3.3 私营医疗保险型81

5.3.4 储蓄医疗保险型81

5.4.2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82

5.4 对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82

5.4.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取得的成就82

5.5 改革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84

5.5.1 改革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和原则84

5.5.2 改革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措施85

5.5.3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探索87

5.5.4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92

6. 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94

6.1 工伤保险的概念和原则94

6.1.1 工伤保险的概念94

6.1.2 实行工伤保险应遵循的原则95

6.2.1 工伤的含义96

6.2.2 造成工伤事故的原因96

6.2 工伤的含义、原因及认定96

6.2.3 工伤的认定97

6.3 工伤职工的待遇100

6.3.1 职工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工伤医疗待遇101

6.3.2 工伤职工的护理待遇101

6.3.3 工伤死亡待遇103

6.4.1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105

6.4.2 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105

6.4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构成105

6.3.4 工伤职工的康复待遇105

6.5 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06

6.5.1 保险范围不广106

6.5.2 “企业保险方式”难以分散劳动风险106

6.5.3 工伤保险的待遇低107

6.5.4 缺乏科学统一的工伤评残标准和程序107

6.5.5 工伤保险的法制不健全107

6.6.3 改革工伤保险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108

6.6.2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108

6.6 改革工伤保险制度108

6.6.1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108

6.6.4 改革工伤保险制度的措施109

7. 中国的生育保险制度111

7.1 生育社会保险制度的含义和特征111

7.1.1 生育保险的含义111

7.1.2 生育保险的特征111

7.2 建立生育保险制度的意义及待遇给付112

7.2.1 建立生育保险制度的意义112

7.2.2 生育保险的待遇给付114

7.3 中国生育保险改革试点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115

7.3.1 生育保险改革试点的做法与成效115

7.3.2 生育保险存在的问题116

7.4 改革中国的生育保险制度118

7.4.1 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118

7.4.2 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119

8.1.1 社会福利的概念120

8.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120

8.1 社会福利概述120

8.1.2 社会福利的特征122

8.2 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123

8.2.1 集体福利123

8.2.2 特殊福利123

8.2.3 教育福利126

8.2.4 社区服务126

8.2.5 其他社会福利127

8.3.1 社会福利制度创建和发展时期128

8.3 中国社会福利的产生和发展128

8.3.2 社会福利制度受冲击时期130

8.3.3 社会福利制度的恢复和改革时期130

8.3.4 社会福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时期131

8.4 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132

8.4.1 社会福利体制的严重滞后132

8.4.2 社会成员和职工缺少责任感133

8.4.5 社会福利的地区发展不平衡134

8.4.4 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低134

8.4.3 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134

8.4.6 社会福利的管理水平低135

8.5 积极改革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136

8.5.1 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36

8.5.2 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议138

9. 中国的社会救济制度141

9.1 社会救济概述141

9.1.1 社会救济的含义141

9.1.2 社会救济的特征142

9.1.3 社会救济的对象143

9.2 社会救济的内容144

9.2.1 自然灾害救济144

9.2.2 贫困救济145

9.2.3 扶贫146

9.3 中国社会救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47

9.3.1 社会救济制度的产生阶段147

9.3.2 社会救济制度的发展阶段148

9.3.3 社会救济制度的挫折阶段149

9.3.4 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发展阶段150

9.4 中国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51

9.4.1 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151

9.4.2 积极改革社会救济制度153

10. 中国的社会优抚制度156

10.1 社会优抚概述156

10.1.1 社会优抚的含义156

10.1.3 社会优抚制度的主要内容157

10.1.2 社会优抚的特征157

10.2 中国社会优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59

10.2.1 社会优抚制度的萌芽发展阶段159

10.2.2 社会优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60

10.2.3 社会优抚制度的挫折阶段161

10.2.4 社会优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阶段161

10.2.5 社会优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阶段162

10.3 中国社会优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63

10.3.1 社会优抚制度存在的问题163

10.3.2 积极改革社会优抚制度165

1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68

11.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68

11.1.1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169

11.1.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169

11.1.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170

11.1.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加入WTO的迫切要求171

11.1.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执行171

11.2.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立与形成时期172

11.2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72

11.2.2 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与探索时期176

11.2.3 农村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时期178

11.3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179

11.3.1 自然就业制度180

11.3.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81

11.3.3 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186

11.3.4 农村社会救济制度189

11.4.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195

11.4 积极改革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95

11.3.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5

11.3.6 农村社会优抚195

11.4.2 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98

11.5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202

11.5.1 普遍保障与分类实施之间的关系202

11.5.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203

11.5.3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统与分之间的关系204

11.5.4 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之间的关系205

12.1.1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07

12.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207

12.1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207

12.1.2 德国社会保障的内容209

12.1.3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17

12.1.4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218

12.1.5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20

12.2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221

12.2.1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21

12.2.2 瑞典社会保障取得成功的原因222

12.2.3 瑞典社会保障的内容223

12.2.4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26

12.2.5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227

12.2.6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28

12.3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229

12.3.1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29

12.3.2 英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232

12.3.3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236

12.3.4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37

12.4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239

12.4.1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39

12.4.2 美国社会保障的内容241

12.4.3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45

12.4.4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246

12.4.5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47

12.5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248

12.5.1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248

12.5.2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存在的共同性问题249

12.5.3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的措施250

12.5.4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251

13. 中国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255

13.1 社会保障法概述255

13.1.1 社会保障法的含义255

13.1.2 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257

13.1.3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容258

13.1.4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260

13.1.5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260

13.2 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设历程261

13.2.1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萌芽阶段262

13.2.2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创建阶段264

13.2.3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阶段266

13.2.4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曲折和停滞阶段267

13.2.5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改革阶段268

13.2.6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阶段268

13.3 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273

13.3.1 社会保障立法的层次较低273

13.3.4 相关配套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274

13.3.3 社会保障的法律监控薄弱274

13.3.2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274

13.4 积极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275

13.4.1 改革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必要性275

13.4.2 改革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277

13.4.3 改革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278

13.4.4 改革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措施280

14.1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性特点282

14.1.1 社会保障费用的增长速度由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向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转变282

1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展望282

14.1.2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将继续呈现较大的差异283

14.1.3 二元经济结构决定社会保障二元化格局,是相当长时期内的社会事实284

14.1.4 经济发展的市场导向,决定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失业保险必须先行285

14.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未来走向286

14.2.1 走向市场化的社会保障制度286

14.2.2 走向法制化的社会保障303

14.2.3 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308

14.2.4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313

主要参考文献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