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泗门镇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泗门镇志
  • 陈新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715734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901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1011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余姚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泗门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

第一编 政区2

第一章 境域2

第一节 沿革2

第二节 变迁3

第二章 行政区划5

第一节 唐、宋时期5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6

第三节 民国时期6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10

第三章 行政村、社区21

第一节 行政村21

第二节 社区29

第二编 自然环境34

第一章 地质地貌34

第一节 地质34

第二节 地貌39

第三节 土壤41

第二章 气候44

第一节 四季44

第二节 日照45

第三节 温度46

第四节 降水47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50

第三章 资源60

第一节 土地60

第二节 森林61

第三节 水62

第四节 动物62

第五节 植物72

第三编 人口 姓氏80

第一章 人口变迁80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人口8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80

第三节 人口分布84

第四节 人口变动85

第二章 人口结构89

第一节 民族89

第二节 性别 年龄90

第三节 婚姻95

第四节 文化程度95

第五节 职业96

第三章 人口控制97

第一节 计划生育97

第二节 晚婚晚育100

第三节 节育101

第四节 优生优育102

第五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104

第六节 计划生育协会105

第四章 姓氏106

第一节 姓氏录106

第二节 部分姓氏来历107

第三节 宗祠108

第四编 经济总情112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11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12

第二节 土地改革114

第三节 互助合作115

第四节 人民公社117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8

第二章 工商业经济体制122

第一节 旧时工商业经济体制122

第二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23

第三节 工商业经济体制改革124

第三章 经济发展127

第一节 发展概况127

第二节 产业构成130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131

第四章 经济行政管理132

第一节 计划管理132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134

第三节 审计、统计管理141

第四节 国土资源管理142

第五章 人民生活146

第一节 收入147

第二节 消费149

第五编 农林渔牧154

第一章 主要农作物154

第一节 棉 稻 油料作物154

第二节 蔬菜164

第三节 榨菜167

第二章 种植培育169

第一节 耕作169

第二节 栽培170

第三节 良种推广172

第四节 肥料174

第五节 植保176

第六节 蔬菜基地178

第三章 养殖业179

第一节 家畜180

第二节 家禽184

第三节蜂186

第四节 畜禽疫病及防治187

第四章 渔业 盐业188

第一节 养殖 捕捞188

第二节 渔业组织与管理190

第三节 盐业190

第五章 农机具191

第一节 传统农机具191

第二节 现代农机具192

第三节 农机管理194

第六章 林业 特产195

第一节 绿化造林195

第二节 管理养护197

第三节 水果种植199

第四节 其他林业特产200

第六编 海塘204

第一章 海塘围筑204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海塘围筑20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海塘围筑207

第二章 海塘抢险加固210

第一节 海塘抢险210

第二节 海塘加固212

第三章 海塘管理214

第一节 民国前历代海塘管理21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海塘管理215

第七编 水利218

第一章 江河湖池水库218

第一节 江河218

第二节 湖池227

第三节 水库229

第二章 堰闸231

第一节 内河堰闸231

第二节 出海闸234

第三章 灌排235

第一节 灌溉235

第二节 排涝237

第八编 工业经济242

第一章 发展概况242

第一节 旧时工业、手工业2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工业、手工业243

第二章 管理体制245

第一节 二轻工业245

第二节 乡镇工业246

第三节 部门工业248

第三章 行业门类250

第一节 塑料制品250

第二节 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252

第三节 农副食品加工254

第四节 机械 五金 冶金261

第五节 纺织印染 服装服饰266

第六节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269

第七节 建材271

第八节 其他工业门类272

第四章 电力276

第一节 发电276

第二节 供电277

第三节 输变电工程278

第四节 管理机构279

第九编 水陆交通282

第一章 陆路282

第一节 公路282

第二节 拖拉机路287

第三节 古道288

第二章 水路291

第一节 航道291

第二节 桥梁292

第三章 运输299

第一节 运输工具299

第二节 客货运输302

第三节 交通管理307

第十编 邮政 电信310

第一章 邮政310

第一节 邮政沿革310

第二节 邮路312

第三节 投递313

第四节 业务313

第二章 电信316

第一节 电信机构316

第二节 电报 电话 无线通讯316

第三节 互联网318

第十一编 商业贸易320

第一章 经营机构320

第一节 国营机构320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321

第三节 粮食管理所323

第四节 合作商店324

第五节 个体商店325

第六节 现代商业326

第二章 集市贸易327

第一节 集市演变327

第二节 集市形式327

第三节 市场建设329

第三章 采购 销售331

第一节 粮油购销331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337

第三节 生活资料购销341

第四节 农副产品采购345

第四章 饮食服务349

第一节 饮食业349

第二节 服务业349

第五章 对外贸易351

第一节 发展概况351

第二节 出口商品352

第十二编 财政 税务354

第一章 财政354

第一节 体制354

第二节 财政收入355

第三节 财政支出356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357

第二章 税务358

第一节 经征机构358

第二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税种360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税种363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税种365

第五节 税务征收管理367

第十三编 金融 保险370

第一章 金融机构370

第一节 典当 钱庄370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371

第三节 银行372

第二章 货币374

第一节 银两 银元 铜币37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纸币375

第三节 人民币376

第四节 债券 侨汇378

第三章 金融业务380

第一节 存款380

第二节 贷款381

第三节 结算384

第四章 保险387

第一节 保险机构387

第二节 财产保险387

第三节 人身保险388

第十四编 村镇建设393

第一章 规划393

第一节 规划编制393

第二节 规划实施和管理394

第二章 建成区395

第一节 街道 巷弄395

第二节 居民住宅397

第三节 公共基础设施398

第四节 绿化399

第三章 村庄建设400

第一节 村庄规模400

第二节 中心村建设401

第三节 农村住宅402

第四节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402

第四章 建筑403

第一节 建筑队伍403

第二节 设计 施工 管理404

第五章 房产管理405

第一节 租售 维修405

第二节 拆迁407

第三节 普查407

第四节 建房管理407

第六章 环境保护409

第一节 污染409

第二节 管理 治理410

第十五编 党派团体41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1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党的组织与活动41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与工作415

第三节 党员大会与代表大会418

第四节 区、镇(乡)委员会421

第五节 纪检 宣传 统战 信访437

第二章 群众团体445

第一节 工人团体445

第二节 农民团体450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452

第四节 妇女团体455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459

第六节 劳动者协会461

第七节 老龄工作委员会461

第八节 科学技术协会462

第九节 “三胞”眷属联谊会462

第十节 残疾人联合会463

第十六编 政权与议政机构466

第一章 权力机构466

第一节 代表选举466

第二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467

第三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472

第二章 政府机构480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权480

第二节 镇人民政府(管理区、公社)482

第三节 泗门区公所491

第四节 基层行政自治组织492

第三章 议政机构495

第一节 乡自治会镇(乡)民代表会议495

第二节 政协泗门联络委员会的建立与发展496

第三节 政协泗门联络委员会活动498

第十七编 军事 公安 司法502

第一章 军事502

第一节 驻军 设施502

第二节 地方武装503

第三节 兵役508

第四节 兵事510

第二章 公安514

第一节 公安机构514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515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518

第四节 群防群治519

第五节 户籍管理521

第六节 治安管理521

第七节 消防522

第三章 审判525

第一节 审判机构525

第二节 民事、商事审判525

第四章 司法526

第一节 司法机构526

第二节 法制教育526

第三节 律师事务527

第四节 人民调解528

第十八编 民政 人事530

第一章 民政530

第一节 拥军优属530

第二节 社会救济535

第三节 福利事业538

第四节 婚姻管理542

第五节 殡葬改革544

第二章 干部人事545

第一节 干部队伍545

第二节 干部录用547

第三节 干部管理548

第四节 干部工资福利550

第五节 干部考核553

第六节 干部离休、退休553

第三章 职工554

第一节 职工构成554

第二节 劳务管理机构555

第三节 用工管理制度556

第四节 职工工资、福利及保障557

第十九编 教育562

第一章 书院 社学 义塾 私塾562

第一节 书院562

第二节 社学563

第三节 义塾563

第四节 私塾563

第二章 普通教育566

第一节 学前教育566

第二节 小学教育569

第三节 中学教育585

第三章 职业技术教育590

第一节 晚清及民国时期职业技术教育59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技术教育592

第四章 成人教育594

第一节 扫除文盲594

第二节 文化补习与技术培训596

第三节 函授 广播电视教育 自学考试596

第五章 教师597

第一节 教师队伍597

第二节 任用600

第三节 待遇601

第六章 教育管理603

第一节 管理体制603

第二节 教育方针604

第七章 经费 设施606

第一节 经费来源606

第二节 勤工俭学609

第三节 校舍611

第四节 教学设备612

第二十编 卫生616

第一章 医疗机构616

第一节 市级医院616

第二节区、乡镇级医院618

第三节 村卫生室620

第四节 其他医疗机构620

第二章 中西医疗622

第一节 中医622

第二节 西医623

第三章 保健 防疫624

第一节 保健624

第二节 防疫626

第四章 公共卫生632

第一节 饮水卫生632

第二节 食品卫生633

第三节 环境卫生634

第四节 劳动卫生635

第五节 学校卫生636

第五章 医药管理636

第一节 药政636

第二节 医疗制度637

第二十一编 文化 广电 体育642

第一章 群众文化642

第一节 机构设施642

第二节 传统民间艺术645

第二章 文学艺术650

第一节 文学650

第二节 戏剧 音乐 舞蹈652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摄影654

第三章 戏曲表演655

第一节 演出团体655

第二节 演出场地657

第四章 广播 电视658

第一节 广播658

第二节 电视660

第五章 体育660

第一节 群众体育660

第二节 学校体育663

第三节 体育设施665

第二十二编 方言668

第一章 泗门方言668

第二章 语音670

第一节 声 韵调670

第二节 同音字表673

第三章 词汇 语法698

第一节 词语札举698

第二节 语法举隅710

第四章 谚语 歇后语716

第一节 谚语716

第二节 歇后语723

第二十三编 习俗 宗教728

第一章 习俗728

第一节 生活习俗728

第二节 生产习俗731

第三节 岁时习俗733

第四节 礼仪习俗735

第五节 信仰习俗739

第六节 庙会习俗740

第二章 宗教743

第一节 佛教744

第二节 道教746

第三节 基督教749

第二十四编 文物古迹 文献752

第一章 文物古迹752

第一节 重要文物古迹752

第二节 其他文物古迹758

第三节 碑刻773

第四节 故址遗迹786

第二章 文献791

第一节 学术文献791

第二节 家谱793

第三节 民间收藏798

第二十五编 人物802

第一章 人物传略802

第二章 人物简介827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841

第四章 征辟、科举、职官名录844

第一节 历代征辟(征聘、制科)名录844

第二节 历代科举(进士、举人、贡生)名录845

第三节 历代职官名录848

第五章 近现代人物名录857

第一节 民国时期泗门籍职官名录8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泗门籍干部名录857

第三节 高级职称、学位名录860

丛录866

第一章 诗文选录866

第二章 杂志886

第三章 旧志序跋选896

后记9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