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显示技术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显示技术基础
  • (日)大石严等主编;白玉林,王毓仁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1104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显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显示技术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显示概念1

1.2 显示技术的变革与广泛用途1

1.2.1 早期的显示器(~1970年)8

1.2.2 与半导体、计算机技术共同发展(1970~1990年)9

1.2.3 风靡一时的平板型显示器12

1.2.4 信息新时代与显示器15

1.3 显示系统的基本性能17

1.4 显示设备的基本功能与显示方式18

1.4.1 基本功能18

1.4.2 电-光信号转换方式19

1.4.3 寻址方式(地址方式)20

1.4.4 根据收视状态分类的显示方式22

1.5 作为人机界面的显示器的分类24

1.5.1 显示信息的种类25

1.5.2 显示器的使用目的26

1.5.3 典型的显示器用途27

第2章 图像系统与画面质量29

2.1 图像系统概论29

2.2 图像信息的电信号化32

2.2.1 图像信号的产生32

2.2.2 扫描与光栅扫描33

2.2.3 空间频率与图像(影像或视频)信号频率37

2.2.4 在图像垂直方向上利用扫描线获取的最高空间频率(实效垂直分辨率)38

2.2.5 隔行扫描的视觉干扰39

2.2.6 色调41

2.3 观看显示画面的环境条件46

2.3.1 电视图像显示的场合46

2.3.2 视频显示终端(VDT)的场合49

2.4 影响画面质量的因素及其特性51

2.4.1 概论51

2.4.2 有关明亮度、对比度及色调的特性52

2.4.3 色再现、色显示的满意度60

2.4.4 有关清晰度(图像分辨性能)、锐度的特性65

2.4.5 动态响应特性68

2.4.6 有关干扰的特性69

2.4.7 综合心理评价因素70

第3章 与显示器相关的视觉特性概述79

3.1 人类视觉系统的构造与视觉的基本功能79

3.1.1 视觉系统的构造80

3.1.2 视觉的基本功能84

3.2.1 亮度的感觉89

3.2 与显示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89

3.2.2 视觉的图像分辨特性97

3.2.3 视觉的时间特性104

3.2.4 色觉机制111

3.2.5 纵深感觉的机理118

3.2.6 运动的感觉122

第4章 测光与测色的基础130

4.1 测光量的定义与基本单位131

4.1.1 光通量131

4.1.2 发光强度131

4.1.3 亮度132

4.1.4 光出射度133

4.1.5 光照度134

4.1.6 测光量的基本单位136

4.2.2 知觉色与颜色的三种属性137

4.2.1 表色体系概要137

4.2 测色基础137

4.2.3 混色与等色函数138

4.3 芒塞尔(Munsell)表色体系142

4.4 CIE 表色体系145

4.4.1 RGB 表色体系145

4.4.2 XYZ 表色体系148

4.4.3 X10Y10Z10表色体系149

4.5 均等表色体系151

4.5.1 均等色度图152

4.5.2 均等色空间152

4.6 色温与相关色温155

第5章 显示器画面质量的客观测定与评价157

5.1 概述157

5.2.2 测定条件的概述158

5.2 客观的测定与评价158

5.2.1 客观的测定与评价的目的158

5.2.3 照明条件160

5.2.4 测光、测色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161

5.3 最大亮度与反差比167

5.3.1 直视型显示器168

5.3.2 投影型显示器173

5.3.3 反射型显示器174

5.4 色调特性177

5.5 有关颜色的测定180

5.5.1 基准白色色度180

5.5.2 色再现范围182

5.6 图像分辨率特性183

5.6.1 临界分辨率183

5.5.3 三原色色度的色调特性183

5.6.2 空间频率特性185

5.6.3 清晰度的评价公式186

5.7 时间响应性与余辉特性188

5.8 测定的标准与规范191

5.8.1 参考标准和规范192

5.8.2 标准化的现状193

第6章 显示器画面质量的主观测定与评价197

6.1 概述197

6.2 影响主观评价与画面质量的主要因素198

6.3 主观评价法200

6.3.1 主观评价实验的顺序201

6.3.2 判断的种类与感觉尺度203

6.3.3 心理学测定法205

6.4.1 推荐的评价语214

6.4 观测条件、评定者与标准图像214

6.4.2 评价对象的提示方法216

6.4.3 标准观视条件与评定者216

6.4.4 标准图像219

6.5 测定数据的分析220

6.5.1 平均值及其可靠范围220

6.5.2 二者择一的检定221

6.5.3 根据 t 分布的平均值的明显误差检定222

6.5.4 根据 X2分布的适合度检定224

6.5.5 方差分析225

6.6 综合画面质量与单个画面质量228

6.7 附录232

译者跋242

索引2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