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通信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通信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999954.jpg)
- 铁道部通信信号总公司研究设计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10199
- 出版时间:1978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 通信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篇 长途通信明线路1
第一章 杆线建筑1
第一节 一般要求1
一、长途明线路的等级和类型1
二、径路选择2
三、最小间距3
四、电特性指标4
第二节 电杆6
一、锥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6
二、木电杆8
三、钢筋混凝土接腿杆8
四、电杆埋深11
五、接杆11
六、试线杆、分歧杆、终端杆14
第三节 线担、绝缘子15
一、线担规格15
二、线担运用原则16
三、绝缘子规格17
第四节 导线17
一、导线线种线径17
二、导线的物理及机械性质18
三、导线垂度标准20
第五节 跨越装置24
一、跨越铁路、公路的加强装置24
二、长杆距跨越装置25
三、桥上支架装置26
第六节 电杆加固27
一、一般要求27
二、角杆加固29
三、抗风及防凌杆加固31
四、特殊地点的加固32
五、坡上电杆及仰俯角电杆加固33
第七节 避雷装置33
一、装设要求33
二、避雷地线34
三、分级保护装置34
四、架空地线37
五、通信架空明线新的防雷系统37
第八节 明线路附属主要配件41
一、绝缘子穿钉41
二、单钩及双钩42
三、交叉钢板42
四、穿钉、螺母及U型穿钉42
五、镀锌钢撑脚及拉板44
六、镀锌五孔钢板及坡度钢板45
七、拉线配件45
八、各种钢箍46
九、钢筋混凝土地锚及钢柄49
十、镀锌试线螺絲、步杆钉及工作台50
十一、配件选用表52
第二章 回线交叉53
第一节 杆面型式和架线位置53
一、基本杆面型式53
二、回线架设位置和要求54
第二节 近端串音衰耗及远端串音防卫度55
一、串音衰耗及串音防卫度55
二、音频回线间的近端串音衰耗55
三、载波回线的制际可懂串音防卫度55
四、回线间近端串音衰耗55
五、回线间远端串音防卫度56
六、有色金属回线与钢线载波回线间近端和远端串音衰耗56
七、通信回线与广播回线间的串音衰耗57
第三节 交叉制式59
一、74-8交叉制式59
二、53-8交叉制式59
三、64-8交叉制式60
四、64-4交叉制式62
五、交叉间隔和交叉区63
六、交叉区的连接64
七、回线分歧及附挂短距离音频回线的交叉64
八、交叉构造及杆面构造的允许偏差64
九、介入电缆的影响和允许长度64
十、交叉设计示意图67
第四节 明线增开高12路载波设备67
一、明线增开高12路载波设备的技术要求67
二、高频用户环路载波系统的线路传输67
第三章 回线引入68
第一节 基本要求68
一、进局方式68
二、同杆架设原则68
三、进局回线间的串音标准69
四、进局杆线间的允许距离69
五、交越时的串音衰耗和线间距离73
六、车站回线引入73
第二节 阻抗匹配和进局保护设备73
一、阻抗匹配73
二、进局保护设备75
第三节 线路终端装置77
一、明线终端及设备安装方法77
二、电缆成端80
三、进局电缆型式的选择81
附件 架空通信明线的传输参数82
一、导线的直流电阻值82
二、双线回线的传输参数(线距a=20cm,t=20℃)82
三、双线回线的传输参数(线距a=20cm,在潮湿和挂冰霜情况下)88
四、钢芯铝绞线的传输参数(线距a=20cm,t=20℃)92
第七篇 长途通信电缆和光缆线路95
第一章 电缆线路建筑95
第一节 电缆径路95
一、一般要求95
二、电缆径路选择95
三、电缆埋深95
四、电缆余留和曲率半径95
第二节 线路防护97
一、电缆穿越铁路、公路、水渠等97
二、电缆沿铁路路基敷设97
三、电缆穿越断沟99
四、电缆穿越石质地带和爬坡99
五、电缆敷设在桥梁上100
六、隧道内电缆槽100
七、电缆用砂砖防护和接头保护109
八、电缆防震115
九、电缆槽和接头保护槽结构115
第三节 电缆线路的标志115
一、电缆线路标石115
二、气门标桩117
三、区间电话柱117
第二章 长途通信电缆的特性及结构122
第一节 铁路长途通信电缆的类型和结构122
一、电缆类型122
二、电缆结构122
三、电缆线序和端别126
第二节 小同轴综合通信电缆127
一、电缆分类、型号和规格127
二、电缆结构及电性能129
三、常用电缆外径、重量和截面133
第三节 长途对称通信电缆136
一、长途综合对称通信电缆136
二、低频对称通信电缆136
第四节 长途通信电缆增音段电特性144
一、无人增音段电特性144
二、有人增音段电特性146
第五节 各种电缆的传输参数147
一、小同轴对传输参数147
二、高频四线组传输参数147
三、非加感低频回线传输参数147
第三章 电缆引入、运用、接续和加感152
第一节 电缆引入和回线运用152
一、电缆引入152
二、电缆回线运用152
第二节 电缆接续154
一、接头坑154
二、电缆芯线接续154
三、电缆护套封焊156
四、气闭套管和气闭绝缘套管156
五、电缆分歧头157
六、电缆加感头158
第三节 电缆音频回线加感160
一、电缆音频回线加感的应用160
二、加感回线的传输参数160
三、加感箱简介165
第四章 无人增音站165
第一节 无人增音站选址和选型165
一、无人增音站的分布165
二、站址选择要求165
三、无人增音站类型165
第二节 无人增音站建筑168
一、砖砌式和钢筋混凝土式无人增音站168
二、复合材料(玻璃钢)式人孔171
三、隧道内无人增音站173
第三节 无人增音站设备174
一、主要设备174
二、附属设备175
第四节 无人增音站安装175
一、设备及电缆安装175
二、人孔内主要部件安装175
三、无人增音站安装举例175
四、无人增音站安装设备及主要材料表178
第五章 水底电缆184
第一节 水底电缆径路的选择184
一、径路选择原则184
二、敷设备用水底电缆的条件和要求185
三、收集有关资料185
第二节 水底电缆类型的选择及张力强度的计算186
一、水底电缆铠装类型186
二、水底电缆承受张力计算186
三、水底电缆抗张强度计算186
四、深水电缆金属护套耐压强度计算187
第三节 水底电缆长度确定和敷设187
一、水底电缆的长度确定187
二、水底电缆的敷设188
第四节 水底电缆的保护和标志牌193
一、水底电缆上岸处的河堤保护193
二、水底电缆穿越河堤的保护措施193
三、水底电缆的终端固定195
四、水底电缆充气197
五、水底电缆标志牌197
六、水线房202
第六章 充气维护204
第一节 充气维护方式和技术要求204
一、充气维护方式204
二、充气维护的技术要求204
第二节 充气段和充气设备207
一、充气段207
二、气门208
三、气压遥测系统208
四、充气设备209
第七章 电缆防雷与防蚀218
第一节 地下通信电缆防雷218
一、一般情况218
二、防雷要求219
三、防雷措施221
第二节 地下通信电缆防蚀224
一、一般情况224
二、防蚀要求225
三、防蚀措施226
第八章 长途通信电缆数字线路231
第一节 一般情况231
一、组成与分类231
二、一般要求231
三、数字传输用的电缆线对和电缆截面232
第二节 对称电缆数字线路233
一、用于一次群的对称电缆数字线路233
二、用于二次群的对称电缆数字线路235
第三节 小同轴电缆数字线路237
一、数字线路特性237
二、数字线路设备特性237
第九章 光缆数字线路设计239
第一节 光缆线路设计原则239
一、光缆线路衰耗设计239
二、直埋光缆线路设计239
三、管道光缆线路设计240
四、架空光缆线路设计241
五、光缆设计长度的确定241
第二节 光缆接续242
一、光缆接头布放方式242
二、光纤接续及收容242
三、加强芯连接244
四、光缆护套接续246
第三节 光缆入局及终端247
一、光缆入局设计247
二、光缆局内终端249
第四节 光缆防雷、防蚀及接地250
一、光缆线路防雷措施250
二、光缆防蚀250
三、光缆接地250
第五节 光中继站设计250
一、光中继站建筑250
二、光中继站引入终端250
三、光中继器251
第十章 长途通信光缆的特性及结构252
第一节 长途通信光缆的结构252
一、光缆型号编制方法252
二、光纤结构253
三、光缆的基本结构254
四、加强构件255
五、光缆护套256
第二节 光纤光缆特性257
一、光纤特性257
二、光缆机械性能要求259
第三节 通信光缆简介259
一、光缆259
二、综合光缆263
三、局用光缆265
第八篇 地区(站场)通信线路267
第一章 线路网和传输设计267
第一节 线路网267
一、地区线路的回线运用267
二、线路建设方式的选择267
三、电缆的类型和容量268
四、线路网中心269
五、配线方式270
六、防止危险电压和电流的保护装置271
七、气压维护及其他272
第二节 传输设计276
一、一般标准276
二、环路电阻276
三、传输衰耗277
四、线径的确定277
第三节 加感线路279
一、一般要求279
二、加感节距279
三、设计举例282
四、加感箱的安装283
五、地区线路用加感箱简介283
第四节 铅包市话电缆常用数据284
一、一般数据284
二、电缆的电气参数及有关数据290
三、市话电缆接续用铅套管294
第二章 地区(站场)通信地下电缆线路296
第一节 直埋电缆线路296
一、一般要求296
二、电缆埋深和沟宽297
三、电缆余留量297
四、保护措施297
第二节 管道电缆线路301
一、一般要求301
二、管道埋深和挖沟302
三、管道的弯曲与容许段长306
四、管道电缆敷设308
五、电缆余留量308
六、管道施工图308
第三节 人孔和管道建筑311
一、管道组成311
二、人孔类型和设置地点318
三、基础建筑323
四、人孔挖沟324
五、管道加固324
六、其他管材324
第三章 地区通信架空线路326
第一节 地区通信明线路326
一、一般要求326
二、杆线建设327
第二节 架空电缆线路327
一、一般要求327
二、吊线和挂钩的装设327
三、长杆距吊线的装设332
四、分线设备和工作台的装设339
五、线路加固339
六、防雷保护343
第三节 墙壁电缆线路343
一、一般要求343
二、卡子式墙壁电缆敷设343
三、吊挂式墙壁电缆敷设346
第四章 广播线路347
第一节 设计要求347
一、一般要求347
二、传输设计347
第二节 广播线路及通话柱线路的敷设350
、广播线路350
二、通话柱线路350
三、室外常用广播电缆、电线351
第五章 引入及室内配线352
第一节 线路引入352
一、引入方式352
二、地下电缆引入的室内布置352
第二节 室内配线设计357
一、室内配线方式357
二、暗配线管路设计357
三、壁龛、出线盒和管路装设方式360
四、明配线和混合配线365
五、导线和管材的选用368
第三节 设备简介371
一、落地式室外交接箱371
二、分线盒、室内交接箱、分线箱371
第六章 地区电缆数字线路377
第一节 线对选择及其运用377
一、一般要求377
二、电缆和线对选择377
三、线对数量及其运用380
第二节 数字系统再生段381
一、一般要求381
二、再生段长度计算382
第三节 远供电源和监测线路385
一、远供电源385
二、监测线路386
第四节 数字线路设备的安装387
一、设计内容387
二、主要要求387
第五节 地区电缆数字线路设备简介388
一、类型和主要技术性能388
二、机箱及其组成390
第七章 地区塑料通信电缆391
第一节 地区塑料通信电缆概况391
一、地区塑料通信电缆的特点和用途391
二、聚氯乙烯护套电缆391
三、铝塑综合护层电缆392
四、其他类型的塑料电缆400
第二节 地区塑料通信电缆线路401
一、一般要求401
二、塑料电缆的充气和防鼠防蚁401
三、塑料电缆的接续402
第九篇 交流电气化铁路对铁路通信的影响及防护415
第一章 电气化铁路对铁路通信的影响计算415
第一节 电气化铁路概况415
一、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组成415
二、接触网415
三、牵引电流分布417
第二节 电气化铁路对铁路通信影响容许值418
一、危险影响容许值418
二、干扰影响容许值419
第三节 危险影响计算419
一、磁感应危险影响计算419
二、电感应危险影响计算419
三、地电流危险影响计算420
第四节 干扰影响计算421
一、双线电话回路杂音干扰影响计算421
二、音响电报回路干扰电流影响计算423
第二章 危险及干扰影响参数计算423
第一节 通信线路与接触网相对位置及常用符号423
一、通信线路与接触网的相对位置423
二、常用影响参数计算符号423
第二节 互感系数及互感阻抗计算427
一、公式计算法427
二、列线图算法427
第三节 轨道及回流线参数计算428
一、电气化铁路轨道及回流线的基本参数428
二、轨道参数计算428
三、回流线自阻抗及自感系数计算433
第四节 电缆金属护套屏蔽系数计算434
一、单缆固有屏蔽系数434
二、单缆实效屏蔽系数438
三、多缆屏蔽系数441
第五节 等效干扰电流和杂音敏感系数计算442
一、等效干扰电流计算442
二、杂音敏感系数计算443
第三章 电气化铁路对通信影响的防护与设计444
第一节 电气化铁路供电方面的防护444
一、单设回流线444
二、吸流变压器(BT)一回流线446
三、自耦变压器(AT)451
第二节 通信方面的防护453
一、绝缘变压器453
二、中和变压器453
三、幻通谐振变压器455
四、屏蔽变压器455
五、电缆护套集中加感装置456
六、音频杂音抑制线圈456
七、杂音抑制器458
八、远供回路的防护措施458
九、绝缘防护措施458
十、引入变电所通信电缆的防护458
第三节 常用测试方法459
一、危险影响的测量459
二、杂音干扰影响的测量459
三、视在大地电导率的测量460
第四节 电气化铁路通信防护设计466
一、一般要求466
二、防护设计举例467
第十篇 常用资料474
第一章 常用电缆、电线474
第一节 一般资料474
一、型号命名方法474
二、线径与截面换算474
第二节 局内常用通信电缆、电线476
一、型号、名称和用途476
二、常用电缆476
三、常用电线479
四、漆包圆铜线479
第三节 常用电力电缆、电线483
一、型号、名称和用途483
二、电力电线483
三、电力电缆485
第二章 常用钢材、管材和钢筋混凝土制品用料488
第一节 常用钢材488
一、圆钢488
二、扁钢489
三、角钢490
四、槽钢493
五、钢板493
六、紧固件494
第二节 常用管材499
一、钢管499
二、塑料管501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制品用料503
一、水泥、砂、石503
二、砂浆和混凝土506
第三章 计量单位、计算图表509
第一节 计量单位509
一、国际单位制(SI)509
二、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511
三、暂时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512
第二节 计算图表512
一、常用电信传输单位512
二、传输单位及换算表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