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列宁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姚润皋,尚庆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1204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列宁著作研究-高等学校-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研究-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列宁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捍卫和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
1.教学目的和要求1
2.历史背景1
3.篇章结构3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4
文本节选Ⅰ4
观点解读Ⅰ:唯物史观科学性的基础及其证明9
文本节选Ⅱ11
观点解读Ⅱ:两个“归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现象的客观基础12
文本节选Ⅲ13
观点解读Ⅲ:批判英雄史观,阐发个人和群众的关系15
文本节选Ⅳ17
观点解读Ⅳ: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经济唯物主义”,也不是虚幻的信仰18
文本节选Ⅴ20
观点解读Ⅴ: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三段式”的区别23
5.阅读与思考26
进一步阅读书目26
思考题26
第二章 在反对马赫主义的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27
1.教学目的和要求27
2.历史背景27
3.篇章结构30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30
文本节选Ⅰ30
观点解读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31
文本节选Ⅱ36
观点解读Ⅱ:实践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37
文本节选Ⅲ42
观点解读Ⅲ: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43
文本节选Ⅳ46
观点解读Ⅳ:“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48
文本节选Ⅴ49
观点解读Ⅴ: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50
5.阅读与思考52
进一步阅读书目52
思考题52
第三章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建——《哲学笔记》54
1.教学目的和要求54
2.历史背景54
3.篇章结构5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59
文本节选Ⅰ59
观点解读Ⅰ: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概括60
文本节选Ⅱ62
观点解读Ⅱ: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者同一62
文本节选Ⅲ65
观点解读Ⅲ:辩证法的要素69
文本节选Ⅳ75
观点解读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78
5.阅读与思考81
进一步阅读书目81
思考题82
第四章 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83
1.教学目的和要求83
2.历史背景83
3.篇章结构8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85
文本节选Ⅰ85
观点解读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88
文本节选Ⅱ89
观点解读Ⅱ:对“超帝国主义论”和新康德主义错误哲学方法论的批判97
文本节选Ⅲ101
观点解读Ⅲ: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新的表现形式105
文本节选Ⅳ106
观点解读Ⅳ: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解决矛盾的途径109
5.阅读与思考113
进一步阅读书目113
思考题114
第五章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115
1.教学目的和要求115
2.历史背景115
3.篇章结构119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19
文本节选Ⅰ119
观点解读Ⅰ:哲学家必须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120
文本节选Ⅱ122
观点解读Ⅱ:坚持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结成联盟,实现唯物主义与辨证法的紧密结合124
文本节选Ⅲ127
观点解读Ⅲ:充分发挥唯物主义的作用批判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130
5.阅读与思考133
进一步阅读书目133
思考题133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中国实际的最初结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34
1.教学目的和要求134
2.历史背景134
3.篇章结构13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37
文本节选Ⅰ137
观点解读Ⅰ:在阶级分析问题上坚持抽象与具体的统137
文本节选Ⅱ139
观点解读Ⅱ:经济地位分析与政治态度考察相结合140
文本节选Ⅲ143
观点解读Ⅲ:阶级分析方法与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144
文本节选Ⅳ146
观点解读Ⅳ: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坚持和发展149
5.阅读与思考151
进一步阅读书目151
思考题152
第七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反对本本主义》153
1.教学目的和要求153
2.历史背景153
3.篇章结构155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55
文本节选Ⅰ155
观点解读Ⅰ: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58
文本节选Ⅱ159
观点解读Ⅱ: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60
5.阅读与思考161
进一步阅读书目161
思考题161
第八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阐发——《实践论》163
1.教学目的和要求163
2.历史背景163
3.篇章结构16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66
文本节选Ⅰ166
观点解读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68
文本节选Ⅱ170
观点解读Ⅱ: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实践175
文本节选Ⅲ176
观点解读Ⅲ: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以及主观主义认识论的根源178
文本节选Ⅳ182
观点解读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阶级基础、目的与全部内容184
5.阅读与思考185
进一步阅读书目185
思考题185
第九章 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说明与发挥——《矛盾论》186
1.教学目的和要求186
2.历史背景186
3.篇章结构18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188
文本节选Ⅰ188
观点解读Ⅰ: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191
文本节选Ⅱ193
观点解读Ⅱ: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199
文本节选Ⅲ200
观点解读Ⅲ:正确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205
5.阅读与思考207
进一步阅读书目207
思考题207
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新民主主义论》208
1.教学目的和要求208
2.历史背景208
3.篇章结构210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10
文本节选Ⅰ210
观点解读Ⅰ: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是辩证统一的213
文本节选Ⅱ217
观点解读Ⅱ:科学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论220
5.阅读与思考224
进一步阅读书目224
思考题225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唯物辩证法——《论十大关系》226
1.教学目的和要求226
2.历史背景226
3.篇章结构227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28
文本节选Ⅰ228
观点解读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28
文本节选Ⅱ230
观点解读Ⅱ: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32
文本节选Ⅲ233
观点解读Ⅲ: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独立性、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关系239
文本节选Ⅳ240
观点解读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处理党和非党关系的基本方针243
5.阅读与思考244
进一步阅读书目244
思考题24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系统阐发——《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46
1.教学目的和要求246
2.历史背景246
3.篇章结构24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49
文本节选Ⅰ249
观点解读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250
文本节选Ⅱ251
观点解读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252
文本节选Ⅲ255
观点解读Ⅲ: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58
文本节选Ⅳ260
观点解读Ⅳ: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科学真理262
文本节选Ⅴ263
观点解读Ⅴ: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264
5.阅读与思考266
进一步阅读书目266
思考题266
第十三章 加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学习和教育——《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67
1.教学目的和要求267
2.历史背景267
3.篇章结构26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68
文本节选268
观点解读269
5.阅读与思考272
进一步阅读书目272
思考题272
第十四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74
1.教学目的和要求274
2.历史背景274
3.篇章结构27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77
文本节选Ⅰ277
观点解读Ⅰ: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279
文本节选Ⅱ281
观点解读Ⅱ: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283
文本节选Ⅲ284
观点解读Ⅲ:改革基本思路的初步构想286
文本节选Ⅳ289
观点解读Ⅳ: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289
5.阅读与思考291
进一步阅读书目291
思考题291
第十五章 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层思考——《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92
1.教学目的和要求292
2.历史背景292
3.篇章结构29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294
文本节选:294
观点解读:302
5.阅读与思考307
进一步阅读书目307
思考题308
第十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309
1.教学目的和要求309
2.历史背景309
3.篇章结构312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312
文本节选Ⅰ312
观点解读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314
文本节选Ⅱ317
观点解读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18
文本节选Ⅲ324
观点解读Ⅲ: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与本质327
5.阅读与思考330
进一步阅读书目330
思考题330
第十七章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七大报告331
1.教学目的和要求331
2.历史背景331
3.篇章结构33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334
文本节选Ⅰ334
观点解读Ⅰ: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37
文本节选Ⅱ341
观点解读Ⅱ: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344
5.阅读与思考350
进一步阅读书目350
思考题350
后记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