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商务游戏规则 英国合约法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商务游戏规则 英国合约法 修订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314805.jpg)
- 杨良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1639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8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8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商务游戏规则 英国合约法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言4
目录4
序4
第一章 前言4
1.1 合约一经订立,无法脱身4
第二章 合约的订立4
1.2 合约是否已订立的三个基本要求5
§2 发盘(offer)7
2.1 发盘必须明确7
2.2 发盘与邀盘(invitation to treat)的区别8
2.3 发盘的终止,时效与撤回9
3.1 受盘与还盘不同之处,应为谈判之终10
§3 受盘(acceptance)10
3.2 对有否受盘,合约已否订定的证据保留重要性11
3.3 双方受约束条款要看受盘前的协议或行为13
§4 条件条款尚不完整的“合约”15
4.1 英国法律原则上要求双方同意每一条款才有合约15
4.2 双方已明确有合约订立,但事实上仍有条款未同意的情况17
4.4 合约有否订立的重要分水线每次按客观事实的实例19
4.3 合约一经订立,以后要求的条文必须双方同意才能修改(vary)19
§5 关于“以合约细节谈定为准”(subject details)21
5.1 “subject details”在租船业务的使用21
5.2 美国法律对“subject details”的不同解释23
§6 英国法律下subjects的一般性解释26
§7 总结28
第三章 约因(consideration)32
§1 大陆法国家地位32
§2 什么是约因?32
§3 没有约因的承诺等合约33
§4 约因只要存在,不必足够或相称(adequacy of consideration)34
4.1 约因不相称的原因34
4.2 名义上的约因(nominal consideration)35
5.1 虚拟的约因(illusory consideration)36
§5 约因存在的真存性36
5.2 已过时约因(past consideration)37
5.3 道义责任的约因39
5.4 自愿者的地位39
§6 放弃起诉的约因41
6.2 放弃起诉是不知站不住脚的索赔41
6.1 放弃起诉是明知站不住脚的索赔41
§7 公民责任的约因(public duty)43
§8 履行现有合约责任的约因43
8.2 反对与赞成是有效约因的原因44
8.1 船员雇用合约44
8.3 目前法律地位45
§9 履行对第三人的责任作为约因46
§10 总结的实例介绍46
1.1 概念的来由51
§1 绪言51
第四章 合约相互关系(privity of contract)51
1.2 英国法律的发展52
§2 相互关系概念带来外贸航运的困难53
2.2 货物保险54
2.1 提单54
2.5 经纪人佣金55
2.4 分租或分售情况55
2.3 合并仲裁55
2.7 受害方直接控告互保协会56
2.6 造船厂的保证56
2.9 保险商代位57
2.8 替船东服务的小工,船员等面对第三者责任57
2.11 撕破公司结构58
2.10 二程船运输58
§3 困难的可能解决方法之一:请原订约方借出名义起诉63
2.12 代理安排加油63
3.1 货损索赔例子之一:The“Sanix Ace”64
3.2 货损索赔例子之二65
3.3 会遇到的困难66
3.5 只能获得名义损失例子之一:Beswick v.Beswick67
3.4 原订约方能去获得的金额赔偿67
3.7 转让(assignment)不解决问题68
3.6 只能获得名义损失例子之二:Woodar Investment v.Wimpey Construction68
没有金钱损失的货物卖方控告船东69
3.8 原订约方能为第三者追偿实际损失的例外之一:69
3.9 原订约方能为第三者追偿实际损失的例外之二:信托关系70
3.11 原订约方能为第三者追偿实际损失的例外之四:Linden Gardens的先例71
3.10 原订约方能为第三者追偿实际损失的例外之三:未透露委托人(undisclosed principal)71
3.12 总结请求原订约方借出名义起诉的解决方法73
3.13 请原订约方申请“履约指令”(specific performance)或禁止令(injunction)75
4.1 1855年提单法不足之处77
§4 困难的可能解决方法之二:立法77
4.1.1 The“Aliakmon”先例78
4.3 Privity of Contract:Contracts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ies:Law Com.No.242,31.7.199679
4.2 1992年的海上运输法79
4.1.2 其他同类情况79
4.3.1 第三者能要求合约权利的分界80
4.3.2 订约双方能去取消或改变合约权力的局限81
4.3.5 1999年的Contracts(Rights of Third Parties)Act的立法82
4.3.4 其他方面82
4.3.3 合约下有的抗辩与反索赔82
4.3.5.1 第一条:第三者可去直接强制执行合约条款83
4.3.5.2 第二条:原订约方能去取消或改变合约权力的局限87
4.3.5.3 合约承诺方被第三者起诉时能享有的抗辩90
4.3.5.4 第四条:原合约方相互执行不受影响93
4.3.5.6 适用例子之一:租约的经纪人佣金94
4.3.5.5 第五条:豁免的合约种类94
4.3.5.7 适用例子之二:多式联运的货方直接起诉转包承包方95
5.1 喜马拉雅条款的作用98
§5 困难的可能解决方法之三:喜马拉雅条款与分托管98
5.2 喜马拉雅条款的用字99
5.3 喜马拉雅条款的有效性101
5.4 喜马拉雅条款用字不广泛的危险102
5.6 托管与分托管(bailment and sub-bailment)103
5.5 海牙——威斯比规则的情况103
5.7 有条件的分托管(sub-bailment on terms)104
6.1 法律上能构成的代理107
§6 代理(agency)107
6.2.1 三种不同的授权108
6.2 授权108
6.2.2 构成表面授权的条件109
6.2.3 有怀疑不能去依赖表面授权110
6.3.1 紧急代理人的构成条件113
6.3 没有授权的紧急代理人(agent of necessity)113
6.3.3 紧急代理人的实例114
6.3.2 紧急代理人有的权利114
6.5 代理人与非委托人的合约关系115
6.4 没有授权的追认(ratification)115
代理人或是定约方?116
6.5.1 如何解释合约去确定身份:116
6.5.2 合约说明是代理人仍被判作为订约方的先例117
6.5.3 委托人被命名或未命名(named or unnamed principal)118
6.5.4 从未透露委托人(undisclosed principal)119
§7 转让(assignment)120
7.1 合约责任不能转让121
7.2 普通法不准转让合约利益122
7.3 揽讼或助讼的法律(law of maintenance or champerty)123
7.4.1 衡平法转让必需在诉讼中加入作为原订约方的转让方124
7.4 允许的转让之一:衡平法转让(equitable assignment)124
7.4.3 特殊情况下法院可免除加入转让方126
7.4.2 作为原订约方的转让方(assignor)倒闭的情况126
7.5.1 成文法转让:要绝对转让(absolute assignment)128
7.5 允许的转让之二:成文法转让(statutory assignment)128
7.5.2 成文法转让:书面通知债务方130
7.5.3 成文法转让:要基于总的公平(subject to equities)131
7.5.4 转让会对债权方做成不利情况133
7.5.5 成文法转让:在通知一天财产债权转移给受让方136
7.7 转让在文书上的做法介绍137
7.6 衡平法转让与成文法转让137
7.8.1 合约说明不准或限制转让139
7.8 不容许去转让的权利或利益139
7.8.3 纯是一个诉讼(mere rights of action)140
7.8.2 个人合约不能转让140
7.9.1 后来的改变143
7.9 仲裁协议的转让143
7.8.4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143
7.9.2 仲裁半途才转让的困优144
7.9.3 总结仲裁协议的转让149
7.10 对转让的总结150
7.9.4 1996年仲裁法不去针对转让150
1.1 误述在法律上的演变153
§1 误述导致一个合约的产生153
第五章 误述(misrepresentation)153
1.2 现实中对误述的预防155
1.3 法律对误述的轻重掌握156
2.1 信托关系(fiduciary relationship)158
§2 误述不去导致一个合约的产生158
2.2 其他关系下的误述责任159
2.4 疏忽误述的责任应去多远?160
2.3 Hedley Byrne v.Heller(1963)160
2.5 控告船级社的案例162
2.5.1 the“Morning Watch”(1990)一案163
2.5.2 the“Nicholas H”(1992)一案163
2.5.3 1997年Ramsgate死亡案例165
2.5.4 美国案例与针对船级社责任的结论165
§3 实是违约的误述166
2.6 控告经纪人的案例166
§4 误述的案例167
§5 误述导致一个合约的理论182
5.1 意见的表述(statement of opinion)182
5.2 对将来意图的表述(statement of future intention)183
5.3 对将来保证的表述(statement of promise)185
5.4 对法律的陈述(statement of law)186
5.5 不去自动披露(non-disclosure)或沉默(silence)186
5.6 行为表示的陈述(representation by conduct)187
5.7 持续性的陈述(continuity of representation)187
6.1 受害方不知有误述189
§6 有否诱导合约(inducement)189
6.2 受害方不受误述影响190
6.3 受害方完全知悉误述192
6.4 保险合约对诱导的要求192
§7 实质重要(material)195
§8 诱导程度(degree of inducement)196
§9 误述种类之一:无辜与疏忽的误述197
§10 误述种类之二:欺诈性的误述198
10.2.1 订约日为准计算办法(date of transaction rule)199
10.2 在索赔损失方面199
10.1 在取消合约方面199
10.2.2 不同计算办法的先例200
10.2.3 对欺诈性误述的政策203
10.2.4 与疏忽误述索赔损失比较203
§11 否定取消合约的权利(bars to rescission)204
1.11 取消(rescission)与中断(termination)的分别204
11.2 取消须要通知误述方205
11.3 否定取消之一:不可能恢复原状206
11.4 否定取消之二:伤害无辜第三方207
11.5 否定取消之三:对合约追认207
§12 对误述总结208
11.6 否定取消之四:时隔太久208
§13 1967年误述法附录211
§1 概述214
第六章 胁迫(duress)214
§2 判断有否胁迫存在的标准217
2.1 胁迫条件之一:胁迫的非法性(illegitimacy)219
2.2 胁迫条件之二:被威胁方缺乏其他合理的选择224
§4 对提出胁迫诉讼、废止合约时间上的限制231
§3 协迫有否产生作用231
§5 总结232
第七章 非法(illegality)233
§1 非法合约的例子233
2.2.2 单方面知道237
2.2.1 双方都知道237
2.2 合约履行非法(illegality as to performance)237
§2 非法的两种情况237
2.1 合约本身非法(illegality as to formation)237
2.2.3 单方面非法履行能否起诉获利?238
3.1 对英国法律的无知239
3.2 对外国法律的非法/违法239
§3 对法律无知的抗辨239
3.2.1 外国法律非法的其他种类240
3.2.2 对外国法律的无知241
4.1 犯刑法(crime)243
4.2 逃避立法(evasion of statute)243
§4 英国法律:何谓非法?243
4.3 欺诈(fraud)244
4.4 故意去侵权246
§5 同一合约如何分开合约非法部分?(severance)248
§6 总结的例子249
第八章 错误(mistake)250
§1 错误一般不能是回避合约的理由250
§2 能去回避合约的错误252
§3 构成普通法错误的大原则253
§4 双方/共同错误(common or mutual mistake)256
4.1 合约标的物的消失257
4.2 对主权的错误258
4.3 货物或标的本质搅错了259
4.4 双方对一重大事实的假设错误(wrong assumption)260
§5 一方错误(unilateral mistake)264
§6 non est factum268
§7 衡平法下的错误(mistake in equity)269
1.1 条件条款与保证条款的分别271
§1 绪言271
第九章 条件条款,保证条款和中间条款(condition,warranty,intermediate terms)271
1.2 违反条件条款允许取消合约的原旨:273
1.3 市场转向来钻取消合约的空子274
1.4 货物买卖法对条款的分类275
§2 条件条款276
2.1 “条件”(condition)一字的多种用途276
2.2 三大类条件条款之一:成文法规规定278
2.3 三大类条件条款之二:普通法(案例法)规定:283
2.3.1 货物买卖针对时间条款会是条件条款284
2.3.2 合约不针对时间亦会是条件条款287
2.3.3 “Hong Kong Fir”的先例与中间条款的兴起288
2.4 三大类条件条款之三:合同中规定291
2.4.1 写明是“条件”(condition)的后果292
2.4.2 写明是“保证”(guarantee)的后果293
2.4.3 其他方法写明条款的重要性294
§3 能去中断合约的重要(right to cancel contract)296
§4 保证条款(warranties)与中间条款(intermediate terms)298
4.1 今天太多中间条款带来的不稳定299
§1 绪论302
第十章 合约的解释302
§2 依合约文件本身进行解释305
2.1 有关原则的主要先例及原因306
2.3 准则的例外情况308
2.4 有关准则的主要先例及原因310
§3 按通常语义解释合约文字311
3.1 有关原则的主要先例及原因313
3.2 订约时的语境(The matrix of fact)314
3.3 历史原因315
§4 整体地解释合约317
4.1 局部的、范围较窄的条文超越普遍的、范围较广的条文318
4.2 手写打字条款优于印就条款(written,typed clauses prevail over printed clauses)320
4.3 并入条款328
4.4 被删除部分(deletion)331
§5 解释尽量支持合约文件335
5.1 合约条文、文字无效、无法解释的情况342
5.1.1 条文文字与合约的宗旨完全违背/相悖理论342
5.1.2 条文间明显冲突346
5.1.3 条文、文字过于空泛、含糊347
5.1.4 国际惯例352
§6 合约条文、文字的明确性353
6.1 违反(或改变)法律的条文356
6.2 有违一般做法、不寻常的条文361
6.3 免责条款368
6.3.1 针对规则369
6.3.2 同类规则379
§7 默示条款381
7.1 构成默示条款的两项条件382
7.2 租约下默示条款的例子385
§8 小结391
7.4 法律默示条款391
§1 概述393
第十一章 弃权(waiver)与禁止翻供(estoppel)393
§2 弃权的形式396
7.3 买卖合约下默示条款的例子:买方拒开信用证,卖方要否付运货物?398
3.1 习惯引致的禁止翻供(estoppel by convention)400
§3 禁止翻供的种类400
3.2 误述引致的禁止翻供(estoppel by misrepresentation)402
3.3 承诺性禁止翻供(promissory estoppel)403
3.3.1 “High Trees”的先例406
3.3.2 支付部分债务来了结全部债务的情况408
4.1 买方对拒受货物的弃权及禁止翻供409
§4 弃权及禁止翻供的例子409
4.2 在商务仲裁的弃权及禁止翻供410
4.3 租约中弃权及禁止翻供的例子412
4.4 定案(Res judicata)及一事不理(Issue estoppel)原则416
4.5 曾经认错的弃权及禁止翻供419
§5 弃权和禁止翻供的构成条件420
5.1 公道(equity)421
5.2 诱导(inducement)435
5.3 沉默(silence)和不作为(inaction)441
5.4 依赖(reliance)448
5.4.1 依赖的合理性(reasonableness to rely)450
5.4.2 损害性依赖(detrimental reliance)455
§6 弃权和禁止翻供的法律特征460
6.1 暂止性(suspensive nature)460
6.1.1 合理通知后才能恢复权力例子之一:买方不开信用证461
6.1.2 合理通知后才能恢复权力例子之二:航运租船463
6.1.3 判断何时发出合理通知的重要性465
6.1.4 合理通知何谓“合理”?466
6.1.5 永久性,不能以合理通知恢复权力的例外467
6.1.6 对恢复行使合约权利前必须先给合理通知的再次警告470
6.2 抗辩性471
§7 小结475
第十二章 合约受阻(frustration of contract)477
§1 合约下的严格或绝对责任477
§2 对订约后无法预见意外的例外479
§3 合约受阻的著名注释480
§4 可以构成合约受阻的大原则482
4.1 受阻是法律问题,但裁定事实仍是仲裁员的工作482
4.3 受阻事件如果在合约订明,但订得不完整,足够(sufficient)与明确,仍不能阻止合约受阻的理论483
4.2 受阻的事件(frustrating event)必须在订约后发生,这事件照说应该是双方订约时不能预见的483
4.4 这受阻事件必须是非常严重(radical),外来的突发事件(supervening)令整个合约无法履行(impos-sible of performance)或是合约的共同意愿被毁(common purpose of contract destroyed)486
4.5 多花钱,多花时间,赚变亏都不足令合约受阻486
4.6 外来的突发事件并不严重影响合约不构成受阻488
4.7 产生受阻情况任何一方没有责任过错489
4.9 受阻后合约被杀死,受阻前已付应付的钱可被保留,以后才要付的钱也不必再履行491
4.10 合约可以分开而一部分受阻491
4.8 受阻令合约自动中断491
§5 租约受阻实例之一:运费的支付492
5.1 普通法下运费支付地位与Frustrated Contracts Act 1943不适用492
5.2 Frustrated Contracts Act立法的缘由493
5.3 Frustrated Contracts Act的简介495
5.4 TCT(Time Charter Trip)的地位497
5.5 预付运费(prepaid or advance freight)498
5.5.1 The“Lorna 1”500
4.2 重申条件条款的肯定性先例:Bunge v.Tradax500
5.5.2 The“Karin Vatis”501
5.5.3 The“Dominique”501
5.6 总结503
§6 租约受阻实例之二:延误(delay)504
6.1 政府征用船舶的情况504
6.2 罢工的情况505
6.3 战争的情况506
6.3.1 延误情况下决定受阻一天的不易507
6.3.2 延误情况下决定受阻一天的准则508
7.1 具体货物(specific goods)的消失509
§7 实例之三:货物买卖合约受阻509
7.2.1 货物被毁510
7.2 “非具体”货物(unascertained goods)的情况510
7.2.2 来源发生意外511
7.2.2.1 来源明确规定511
7.2.2.2 来源只是卖方自己的意图512
7.2.3 多个合约下部分货物来源发生意外513
7.2.2.3 来源是双方意图,但没有写在合约513
§8 Force majeure条款515
8.1 作用515
8.2 这种条款的例子516
8.3.1 “阻止”与“妨碍”的分别519
8.3 条款的解释519
8.3.2 force majeure一词的解释520
8.3.3 条款是否免责条款的争议522
8.4.1 简单的force majeure条款523
8.4.2 force majeure条款应有内容523
8.4 条款的结构523
§9 合约受阻的总结525
第十三章 毁约(repudiatory breach)526
§1 毁约的定义526
1.1 “拒绝”(renunciation)527
1.2 “不可能”(impossibility)。529
§2 多预期毁约情况的原因532
1.3 “不履约”(failure to perform)532
2.1 话说过了火533
2.2 毁约方的对方有错也不影响是毁约533
§3 预期毁约的后果534
3.2 选择的行使:“接受”毁约535
3.1 无辜方有选择的理由535
3.4 选择“接受”毁约要合理的快537
3.3 “接受”毁约可以是行动表达537
3.5.1 无辜方选择的准则538
3.5 无辜方如果选择肯定(affirm)合约存在的后果538
3.5.2 选择准则之实例一:租船下没有货可装540
3.5.3 选择准则之实例二:卖方不交货541
3.6 先去肯定合约又去中断合约的危险做法542
3.6.1 危险做法例子之一542
3.5.4 选择“肯定”合约后遇上受阻等情况542
3.6.2 危险做法例子之二543
3.6.3 明确的电文545
3.6.4 这方面的总结与警告545
3.7 “接受”毁约并可去马上计算损失的问题546
3.7.1 索赔估计将来因不履约造成的损失所带来的争议547
3.7.2 毁约同时另有合法中断合约的理由会如何影响损失计算547
3.7.3 不是同时,而是将来,但肯定会发生可合法中断合约理由的情况548
3.7.4 不是同时,而是已经过去了的合法中断合约理由情况550
3.7.5 其他计算损失的问题551
3.8 不“接受”毁约与要减少损失责任的矛盾552
4.2 毁约方有一个“诚实的误解”(honest misapprehension)553
§4 预期毁约的构成553
4.1 毁约方内心善意553
4.3 构成毁约的拒绝用字要明确决绝558
4.4 拒绝是否要是合约重要部份才构成毁约?560
§5 毁约的总结与著名案例562
§1 履行指令(specific performance)566
第十四章 损害赔偿566
1.2 履行指令的考虑因素567
1.1 履行指令的局限567
§2 损害赔偿的大原则568
2.1 “复原”的大原则569
2.2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570
§3 违约与侵权在损害赔偿上的分别571
3.1 有何主要分别?571
3.2 告违约?告侵权?573
3.3 告违约同时可告侵权的例外574
§4 “复原”详论之一:以破坏合约方最低合约责任为准575
4.1 有选择权(option)的情况576
4.3 合约有两种以上的履行方法577
4.2 已行使了选择权577
4.4 例外情况581
§5 “复原”详论之二:象征性赔偿(nominal damage)581
§6 “复原”详论之三:惩罚性赔偿(exemplary or punitive damages)583
6.1 侵权:英国法律地位584
6.2 合约:英国法律地位585
6.2.1 目前地位不公平之例586
§7 “复原”详论之四:期望损失(expectation loss)与依赖损失(reliance loss)的分别587
6.2.2 应对方法587
7.1 期望损失588
7.2 依赖损失589
7.2.1 依赖损失只要合理,不须是合约内必要去花费590
7.2.2 合约订立前受害方的花费(pre-contract expenditure)590
7.3 允许索赔“依赖损失”的例外591
7.3.2 成功索赔“依赖损失”例子592
7.3.1 证明“期望损失”只要有合理的肯定(reasonable certainty)592
7.3.3 “依赖损失”不能用来补救蚀本生意(a bad bargain)593
7.4 对期望损失与依赖损失混乱的例子595
7.5 归还(restitution)与期望损失的分别597
§8 “复原”详论之五:损失难以计算597
8.1 估计利润要依赖其他“变数”(contingency)598
8.2 没有市场价格601
8.3 受害方对第三者的责任与未付出费用602
8.4 损失难以计算的例子603
§9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一:精神痛苦(mental distress)等非金钱损失(non-pecuniary loss)604
9.1 不赔原则的例外情况之一604
9.2 不赔原则的例外情况之二605
9.4 不赔原则的再度放松606
9.3 不赔原则的探讨606
9.5 不赔原则会否再放松?609
§10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二:因果关系(causation)611
10.1 因果关系原则的例子612
10.2.1 无责任也没有选择的行为617
10.2 新介入因素之一:第三方的行为617
10.2.3 第三方既是错误,也是自由选择行为618
10.2.2 无责任但有选择的行为618
10.2.4 严重第三方错误可中断因果链例子619
10.2.5 严重第二方错误不能中断因果链的例外情况620
10.3 新介入因素之二:外来事件621
10.4.1 受害方没有错的行为623
10.4 新介入因素之三:受害方的行为623
10.4.2 受害方选择有错或有疏忽的行为624
§11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三:损失遥远性(remoteness of damage)627
11.1 要去局限那一种损失可被赔偿的原因628
11.2.1 Re Polemis的先例630
11.2 侵权的损失被局限的情况630
11.2.2 The“Wagon Mound”先例631
11.2.3 侵权以合理预见的损失为局限带来的不肯定631
11.3.1 Hadley v.Baxendale的先例633
11.3 违约的损失被局限的情况633
11.3.2 Hadley v.Baxendale的两条规则之一634
11.3.3 Hadley v.Baxendale的两条规则之二637
11.3.4 Victoria Laundry的先例638
11.3.5 对分售(subsale)分租(sub-charter)利润丧失的启示640
11.4 侵权与违约在合理预见与合理考虑到上的分别643
11.5.1 通知应是在订约时或前645
11.5 Hadley v.Baxendale第二条规则通知要求的探讨645
11.5.2 通知的形式647
11.5.3 对特别情况通知的足够程度647
11.5.4 订约时通知可去索偿特别损失例子648
11.7 损失遥远性(remoteness)不稳定之处与总结649
11.6 损失类别有考虑到,则不理会严重程度649
11.7.1 迟交货损失索赔的各种变化650
11.8 对损失遥远性很可能错误裁决一例652
§12 “复原”局限详论之四:减少损失(mitigation)658
12.2 减少损失的三重含义或要求659
12.1 减少损失作为限制赔偿责任659
12.3 采取合理行动来减少损失660
12.3.1 预期毁约后应另找替代的日期661
12.3.2 毁约方重又提出新要约(re-offer)的情况663
12.3.3 对待新要约合理与否的不稳定裁决666
12.3.4 其他方面的行动合理与否668
12.3.5 解释合理与否减少损失要宽松669
12.3.6 解释合理与否减少损失要较严格的说法671
12.3.7 法律要求减少损失的原意672
12.4 减少损失引起的费用673
12.5 已实际避免或减少了的损失不可获赔674
12.6 预期毁约的情况675
12.6.1 不接受对方预期毁约不必去减少损失的先例676
12.6.2 合法利益(legitimate interest)理论的出现677
12.6.3 何谓“合法利益”?678
12.6.4 这方面不稳定的案例679
12.6.6 受害方可以合理不接受毁约的情况682
12.6.5 适当情况应去毁约迫对方减少损失682
12.6.7 其他在这方面灵活运用的例子683
12.6.8 这方面的总结684
12.7 减少损失原则在经济上的意义685
12.7.1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一686
12.7.2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二686
12.7.3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三687
12.7.5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五688
12.7.4 “有效益违约”例子之四688
12.7.6 “有效益违约”的总结689
§13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五:受害方本人有一部分错690
13.1 侵权的地位:1945年的立法691
13.2 1945年立法能否针对合约?692
13.2.1 De Meza的先例692
13.2.2 The“Shinjitsu Maru No.5”的先例693
13.2.3 Vesta v.Butcher的先例694
13.3 违约依照双方错误去分摊损失的总结695
§14 “复原”的局限(limit of recovery)之六:混合原则696
14.1 混合原则的先例696
14.2 租船下小工损坏未修理索赔的例子698
15.1 议定赔偿与罚款的作用700
§15 议定赔偿(liquidated damages)与罚款(penalty)700
15.2 议定赔偿与罚款的区分701
15.3 先例对议定赔偿金与罚款的具体区别702
15.4 近年对具体区别的收紧709
15.5 议定赔偿也是一种赔偿责任限制711
15.6 对罚款无效规则的规避712
15.7.1 定金(deposit)714
15.7 定金(deposit),分期付款(instalment payment)与没收(forfeiture)714
15.7.2 分期付款(instalment payment)与没收(forfeiture)716
§16 计算损失的实例718
16.1.1 计算损失案例之一719
16.1 租船人/货方毁约不提供货物(failure to load)719
16.1.2 计算损失案例之二721
16.1.3 The“Noel Bay”对几个疑难的解答724
16.1.5 计算损失案例之四726
16.1.4 计算损失案例之三726
16.1.6 计算损失案例之五727
16.1.7 计算损失案例之六728
16.1.8 计算损失案例之七729
16.1.9 总结730
16.2 在装港船舱不清洁730
16.3 期租下还船地点不正确731
16.3.1 计算损失案例之一732
16.3.2 计算损失案例之二732
16.4 期租租期被超越(overlap)733
16.4.1 计算损失案例之一733
16.4.2 计算损失案例之二734
第十五章 结论736
§1 一份对自己有保障的合约的重要性736
§2 中国一部份人对合约订定的态度737
§3 合约条款的优劣主因739
4.1 两个假设742
§4 订约自由的假设742
4.2 假设不能成立下的立法743
4.3 1977年不公平合约法743
4.4 欧共体的Unfair Terms in Consumer Contracts Regulation 1994年745
§5 订约自由游戏规则下对中国青年的前瞻751
案例索引756
1.4 租船常见误述的情况1571
2.2 谈判中证据的准则(parol evidence rule)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