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2308351.jpg)
- (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 Sambrook),(美)D.W.拉塞尔(David W.Russell)著;黄培堂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338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79页
- 文件大小:200MB
- 文件页数:1974页
- 主题词:医用生物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中译本序译者的话第三版前言上 册第1章质粒及其在分子克隆中的应用导言2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方案1~3)26
方案1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小量制备27
方案2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中量制备30
方案3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大量制备32
煮沸裂解法制备质粒DNA(方案4和5)36
方案4 煮沸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36
方案5煮沸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DNA39
方案6牙签法小量制备质粒DNA42
方案7 SDS裂解法提取质粒DNA45
方案8聚乙二醇沉淀法纯化质粒DNA48
方案9层析法纯化质粒DNA50
方案10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法纯化闭环DNA:连续梯度法53
方案11 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法纯化闭环DNA:不连续梯度法56
方案12用有机溶剂抽提法从DNA中除去溴化乙锭59
方案13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从DNA中去除溴化乙锭61
方案14 NaCl离心法去除质粒DNA制备物中的小片段核酸63
方案15 Sephacryl S-1000层析法去除质粒DNA制备物中的小片段核酸65
方案16 氯化锂沉淀法去除质粒DNA制备物中的小片段核酸66
方案17在质粒载体中进行定向克隆68
方案18在凸出末端上连接接头71
方案19在质粒载体中进行平末端片段的克隆73
方案20质粒DNA的去磷酸化76
方案21 向平末端DNA连接合成接头80
方案22在低熔点琼脂糖中连接质粒和目的DNA85
方案23 制备和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Hanahan方法:高效的转化策略87
方案24 制备和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Inoue方法:制备超级感受态细胞93
方案25用氯化钙制备和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96
方案26大肠杆菌的电击转化99
方案27 用X-gal和IPTG筛选细菌菌落:α互补103
·替代方案:X-gal和IPTG直接用于琼脂板105
方案28小量细菌克隆的杂交法筛选105
方案29中等量细胞克隆的杂交法筛选107
·替代方案:菌落的快速裂解和DNA固定于尼龙膜109
方案30大量细菌克隆的杂交方法筛选110
方案31菌落的裂解和DNA与滤膜的结合112
方案32在滤膜上进行细菌DNA的杂交114
信息栏118
氯霉素118
卡那霉素120
pBR322121
四环素122
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123
X-gal124
α互补125
溴化乙锭126
缩合剂与聚合剂127
聚乙二醇沉淀法纯化质粒DNA128
溶菌酶128
聚乙二醇129
氯化铯和氯化铯平衡密度梯度130
DNA连接酶132
接头136
电击转化137
第2章λ噬菌体及其载体导言147
方案1λ噬菌体的铺平板培养170
·附加方案:表达β-半乳糖苷酶噬菌体的噬菌斑分析175
方案2λ噬菌体噬菌斑的挑取176
·附加方案:大噬菌斑176
方案3通过平板裂解和洗脱制备λ噬菌体原种177
·替代方案:通过平板裂解和刮取制备λ噬菌体原种180
方案4用小量液体培养物制备λ噬菌体原种181
方案5λ噬菌体的大规模培养:低倍数感染183
·替代方案:λ噬菌体的大规模培养:高倍数感染185
方案6从大规模裂解物中制备λ噬菌体颗粒185
方案7通过凝胶电泳测定λ噬菌体原种和裂解物中DNA的含量187
方案8通过CsC1等密度梯度离心纯化λ噬菌体颗粒189
·替代方案:通过CsCl平衡梯度等密度离心纯化λ噬菌体颗粒192
方案9通过甘油分级梯度离心纯化λ噬菌体颗粒193
方案10通过沉淀/离心纯化λ噬菌体颗粒194
方案11 用蛋白酶K和SDS从大规模培养物中提取λ噬菌体DNA195
方案12用甲酰胺从大规模培养物中提取λ噬菌体DNA198
方案13可被单一限制酶切割用作克隆载体的λ噬菌体DNA的制备200
方案14经双限制酶切割用作克隆载体的λ噬菌体DNA的制备202
方案15λ噬菌体载体DNA的碱性磷酸酶处理206
方案16λ噬菌体臂的纯化: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209
方案17用于基因组文库中的真核DNA的部分酶切:预反应213
方案18用于基因组文库的真核DNA的部分酶切:制备反应216
方案19λ噬菌体臂与外源基因组DNA片段的连接219
方案20基因组文库的扩增222
方案21噬菌体DNA从噬菌斑到膜的转移224
·替代方案:从噬菌斑到滤膜的快速转移229
方案22噬菌体DNA在滤膜上的杂交229
方案23λ噬菌体分离物的快速分析:从平板裂解物中纯化λDNA233
·附加方案:通过CTAB沉淀除去多糖238
方案24λ噬菌体分离物的快速分析:从液体培养物中纯化λDNA238
噬菌体:历史回顾241
信息栏241
将对DNA大分子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242
体外包装243
第3章M13噬菌体载体导言251
方案1 M13噬菌体铺平板266
方案2 M13噬菌体液体培养268
方案3 M13噬菌体双链(复制型)DNA的制备270
方案4 M13噬菌体单链DNA的制备273
方案5单链和双链M13噬菌体DNA的大规模制备276
方案6 M13噬菌体载体的克隆278
方案7重组M13噬菌体克隆分析284
·替代方案:杂交法筛选M13噬菌体噬菌斑286
方案8用噬菌粒载体制备单链DNA286
信息栏292
生长时间292
聚乙二醇293
第4章高容量载体的应用导言297
方案1应用黏粒载体构建基因组DNA文库307
方案2通过杂交筛选未扩增的黏粒文库:滤膜影印320
·附加方案:减少交叉杂交322
方案3黏粒文库的扩增和贮存:在液体培养基内扩增323
方案4黏粒文库的扩增和贮存:在滤膜上扩增325
·替代方案:在平板上扩增328
方案5 P1噬菌体及其克隆系统的应用328
·附加方案:用点滴透析法纯化高分子质量DNA337
·替代方案:用Qiagen树脂层析纯化高分子质量环状DNA337
方案6 P1噬菌体克隆在大肠杆菌宿主间的转移338
方案7细菌人工染色体的应用340
方案8从小量培养物中分离BAC DNA345
方案9从大量培养物中分离BAC DNA347
方案10酵母人工染色体的应用350
方案11酿酒酵母的生长及其DNA的制备359
方案12酵母DNA的小量制备361
方案13利用PCR分析酵母菌落361
方案14高容量载体中基因组DNA片段末端的分离:小载体PCR365
信息栏373
Cre-loxP373
大片段克隆产品及其服务377
第5章DNA凝胶电泳和脉冲场琼脂塘凝胶电泳导言385
方案1琼脂糖凝胶电泳387
方案2琼脂糖凝胶中DNA的检测396
方案3琼脂糖凝胶中DNA的回收:DEAE-纤维素膜电泳400
方案4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的回收:电洗脱至透析袋404
方案5 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从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回收的DNA406
方案6低熔点琼脂糖凝胶中DNA的回收:有机溶剂抽提408
·替代方案:用玻璃珠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411
方案7低熔点琼脂糖凝胶中DNA的回收:用琼脂糖酶消化412
方案8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414
·附加方案:碱性琼脂糖凝胶的放射自显影417
方案9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418
方案10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的染色检测424
方案11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的放射自显影检测425
方案12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片段的回收:压碎与浸泡法426
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案13~20)429
方案13脉冲场凝胶电泳制备DNA: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DNA的分离435
方案14脉冲场凝胶电泳制备DNA:酵母完整DNA的分离438
方案15琼脂糖凝胶栓中DNA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消化441
方案16脉冲场凝胶电泳的分子质量标准444
方案17横向交变场的脉冲场凝胶电泳446
·替代方案:PFGE凝胶的银染449
方案18箝位匀强电场的脉冲场凝胶电泳450
方案19脉冲场凝胶中DNA片段的直接回收454
方案20脉冲场凝胶中浓缩DNA片段的回收455
第6章真核基因组DNA的制备和分析导言461
方案1用蛋白酶K和苯酚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高分子质量DNA463
·附加方案:用荧光计估计DNA的浓度470
方案2 用甲酰胺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高分子质量DNA471
方案3用缠绕法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DNA474
方案4从96孔微培养板生长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DNA476
·附加方案:适用于PCR的优化基因组DNA分离478
方案5 从鼠尾或其他小样本中制备基因组DNA479
·替换方案:不用有机溶剂从鼠尾分离DNA482
·替换方案:一管法从鼠尾中分离DNA482
·替换方案:从石蜡块中提取DNA483
方案6哺乳动物DNA的快速分离483
方案7酵母DNA的快速分离485
方案8、9、10的导言487
方案8 Southern印迹:毛细管法将DNA转移到膜上492
方案9 Southern印迹:DNA从一块琼脂糖凝胶上同时向两张膜转移499
方案10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与固定在膜上的核酸的Southern杂交502
·附加方案:从膜上洗去探针508
·附加方案:低严谨性杂交509
信息栏509
甲酰胺及其在分子克隆中的应用509
缠绕DNA(历史注脚)511
快速杂交缓冲液512
CTAB512
第7章真核细胞mRNA的提取、纯化和分析导言516
方案1 用酸性酚-硫氰酸胍-氯仿提取法纯化组织和细胞中的RNA518
方案2 用一步法从细胞和组织中同时制备DNA、RNA和蛋白质522
方案3 oligo(dT)-纤维素层析法提取poly(A)+RNA525
方案4批量层析方法筛选poly(A)+RNA529
Northern杂交532
方案5根据大小分离RNA:乙二醛化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537
方案6 按大小分离RNA:在含有甲醛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的RNA的电泳540
方案7变性RNA在膜上的转移和固定544
·替代方案:下行毛细管转移548
方案8 Northern杂交549
方案9纯化的RNA的点杂交和狭线杂交552
方案10用S1核酸酶对RNA作图556
方案11 核糖核酸酶保护:用核糖核酸酶和放射性标记的RNA探针对RNA作图567
方案12 用引物延伸法进行RNA的分析577
信息栏582
如何去除RNA酶582
RNA酶的抑制剂583
DEPC(焦碳酸二乙酯)584
胍盐585
核酸酶S1586
外切核酸酶Ⅶ586
绿豆核酸酶587
识别启动子的噬菌体编码的RNA聚合酶587
放线菌素D588
第8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体外扩增DNA导言597
方案1聚合酶链式反应611
方案2制备克隆用PCR产物的纯化618
方案3通过超滤去除DNA扩增产物中的寡核苷酸及过剩dNTP620
克隆PCR产物的导言(方案4~7)622
方案4 PCR产物的平末端克隆624
方案5克隆化的PCR产物连入T载体627
方案6通过PCR扩增在扩增DNA产物末端引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628
方案7应用PCR的遗传工程633
方案8应用mRNA反转录扩增eDNA(RT-PCR)636
方案9 cDNA 5′末端的快速扩增(5′-RACE)644
方案10 cDNA 3′末端的快速扩增(3′-RACE)651
方案11 应用混合寡核苷酸引物引导的cDNA扩增(MOPAC)657
方案12克隆在原核载体的DNA片段的快速鉴定663
·附加方案:用PCR方法筛选酵母转化子666
·附加方案:筛选λ噬菌体文库666
方案13长距离PCR667
方案14反向PCR671
方案15定量PCR676
方案16差异显示PCR687
信息栏698
多重PCR698
Taq DNA聚合酶700
热启动PCR701
第9章放射性标记DNA探针与RNA探针的制备导言719
方案1 随机引物法:利用寡核苷酸延伸法进行纯化DNA片段的放射性标记721
方案2随机引物法:在融化琼脂糖存在下利用随机寡核苷酸延伸进行DNA的放射标记725
方案3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制备放射性标记的DNA探针730
·附加方案:不对称探针733
方案4从M13噬菌体模板合成固定长度的单链DNA探针734
方案5从M13噬菌体模板合成非固定长度的单链DNA探针739
方案6体外转录合成单链RNA探针742
·附加方案:用PCR法将噬菌体编码的RNA聚合酶启动子加至DNA片段上749
方案7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从mRNA合成cDNA探针750
方案8用寡聚(dT)作引物合成放射性标记的扣除cDNA探针753
方案9用随机寡核苷酸延伸法进行扣除cDNA探针的放射性标记757
方案10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Klenow片段标记双链DNA的3′端761
方案11用T4噬菌体DNA聚合酶标记双链DNA的3′端767
方案12用[a-32P]3′脱氧腺苷5′-三磷酸或[a-32P]双脱氧ATP末端标记双链DNA的3′突出端770
方案13用碱性磷酸酶进行DNA片段的去磷酸化771
方案14含5′突出羟基端的DNA分子磷酸化774
方案15去磷酸化的平端或5′凹端DNA分子的磷酸化778
方案16用交换反应进行5′突出端DNA分子的磷酸化780
信息栏782
核酸的非放射性标记782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和Klenow片段788
体外转录系统794
通过差异筛选和克隆分离差异表达的cDNA796
碱性磷酸酶800
第10章合成寡核苷酸探针导言811
方案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合成的寡核苷酸820
方案2寡核苷酸5′末端磷酸化825
方案3乙醇沉淀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827
方案4CPB沉淀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828
方案5大小排阻层析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830
方案6用Sep-Pak C18柱层析法纯化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833
方案7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标记合成的寡核苷酸834
方案8寡核苷酸探针在溶液中的杂交:用含季铵盐的缓冲液洗涤838
方案9解链温度的实验测定841
信息栏845
寡核苷酸的合成845
解链温度849
纯化合成寡核苷酸的方法851
第11章cDNA文库制备及基因鉴定导言857
方案1 cDNA文库的构建889
阶段1:反转录酶催化合成cDNA第一链890
阶段2:cDNA第二链的合成894
阶段3:cDNA的甲基化898
阶段4:与接头或衔接子相连接901
阶段5:Sepharose CL-4B凝胶过滤分离cDNA906
阶段6:cDNA与λ噬菌体臂的连接909
·替代方案:cDNA与质粒载体的连接913
·附加方案:cDNA文库的扩增914
方案2真核表达文库的构建与筛选917
阶段1:在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cDNA文库917
阶段2:在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的cDNA文库的筛选922
方案3外显子捕获与扩增927
阶段1:文库的构建929
阶段2:电穿孔法将文库转染COS-7细胞932
阶段3:mRNA的提取934
阶段4:反转录PCR936
阶段5:克隆分析942
方案4用大片段基因组DNA克隆直接筛选cDNA944
商品化的cDNA合成与文库构建试剂盒953
信息栏953
Mo-MLV反转录酶955
同聚物加尾956
λgt10和λgt11957
少量细胞制备cDNA文库958
体外包装959
COS细胞960
生物素961
磁珠965
不依赖连接的克隆967
下 册第12章DNA测序导言981
方案1建立随机重叠DNA插入文库986
·替代方案:M13噬菌体小量单链DNA模板制备998
·附加方案:随机克隆用去磷酸化平末端M13噬菌体载体DNA制备999
方案2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用变性模板的制备1000
·附加方案:双链DNA的快速变性1003
·附加方案:聚乙二醇沉淀法小量纯化质粒DNA1004
方案3用T7噬菌体DNA聚合酶(测序酶)进行双脱氧测序反应1005
方案4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及单链DNA模板进行双脱氧测序1011
方案5用Taq DNA聚合酶进行双脱氧测序反应1015
方案6循环测序:利用PCR和引物末端标记进行双脱氧测序1020
·附加方案:使用PCR和[a-32p]dNTP内部标记进行的循环测序反应1027
方案7化学测序法1028
·替代方案:快速Maxam-Gilbert测序法1036
·附加方案:制备化学测序中的末端标记DNA1038
方案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1039
方案9含甲酰胺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1044
方案10配制电解质梯度胶1046
方案11上样并进行DNA测序1047
方案12放射自显影和从测序凝胶上读取DNA序列1051
信息栏1054
自动化DNA测序1054
微量滴定板1061
E.coliDNA聚合酶Ⅰ的Klenow片段1062
用于测序的寡核苷酸引物的贮存液的制备1064
测序酶1065
使用PCR扩增DNA进行传统的链终止测序1067
用于DNA测序的dNTPs和ddNTPs贮存液的制备1068
DNA序列测定中的甘油1069
在DNA测序凝胶中的压缩现象1069
7-脱氮-dGTP1071
二氯二甲基硅烷1072
阅读放射自显影相片1072
DNA的电泳迁移率1073
第13章诱变导言1080
方案1含尿嘧啶的单链噬菌体M13 DNA制备1088
方案2寡核苷酸指导的单链DNA诱变1091
方案3以双链DNA为模板的体外诱变:用DpnI选择突变体1095
方案4通过单一限制位点消除进行寡核苷酸指导的诱变(USE诱变)1101
方案5利用大引物PCR在同一试管中进行高效快速定点诱变1105
方案6重叠延伸产生特异位点诱变1109
方案7 用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杂交筛选定点诱变重组克隆1113
·替代方案: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杂交筛选含噬菌粒的细菌克隆1118
·替代方案:PCR方法检测确定的突变体1119
方案8单链构象多态性和异源双链分析方法检测突变1119
方案9外切核酸酶Ⅲ消化产生多组嵌套缺失突变体1127
方案10 BAL 31核酸酶消化法产生双向缺失突变体1131
BAL311135
信息栏1135
外切核酸酶Ⅲ1140
接头分区诱变1143
随机诱变1144
丙氨酸扫描诱变1148
诱变寡核苷酸1149
排除野生型DNA的定点诱变筛选1151
N6-甲基化腺嘌呤,DAM甲基化酶和甲基化敏感限制酶1154
定点突变的商业试剂盒1156
甘油1156
突变检测1158
第14章表达文库的筛选导言1172
方案1筛选构建于λ噬菌体载体的表达文库1175
方案2筛选质粒载体构建表达的文库1183
方案3去除抗血清中交叉反应的抗体:假筛选1190
方案4从抗血清中去除交叉反应性抗体:与大肠杆菌裂解液共同温育1192
·替代方案:用噬菌体感染细胞裂解液吸收抗体1192
方案5从抗血清中去除交叉反应性抗体:亲和层析法1194
方案6利用λ噬菌体文库筛选DNA结合蛋白1196
方案7 制备含有由λ噬菌体溶源菌所编码融合蛋白质的裂解液:细菌克隆的溶解1201
方案8 含有λ噬菌体编码融合蛋白质裂解液的制备:琼脂板上裂解性感染1205
方案9 含有λ噬菌体编码融合蛋白裂解液的制备:液体培养液中裂解感染1207
信息栏1209
质粒及λ噬菌体表达载体1209
基因组DNA和cDNA表达文库1211
抗体在免疫筛选中的应用1212
第15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克隆化基因导言1217
方案1用IPTG诱导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克隆化基因1228
方案2用T7噬菌体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克隆基因1232
方案3用λ噬菌体PL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克隆基因1236
方案4用碱性磷酸酶启动子(phoA)和信号序列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外源蛋白1241
附加方案:PhoA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1244
方案5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1245
方案6直链淀粉树脂亲和层析纯化麦芽糖结合融合蛋白1248
方案7用固化Ni2+吸收色谱纯化带组氨酸标签的蛋白1252
替代方案:用pH递降的缓冲液从金属亲和柱洗脱多聚组氨酸标签蛋白1255
附加方案:NTA-Ni2+-琼脂糖再生1255
方案8从包涵体中纯化表达蛋白1256
附加方案:重折叠从包涵体提取的溶解蛋白1259
信息栏1260
克隆基因的表达1260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1261
LacZ融合1263
离液剂1265
第16章哺乳动物培养细胞中导入克隆化基因导言1271
方案1脂染介导的DNA转染1276
·附加方案:单层细胞组化染色鉴定β-葡萄糖醛酸酶1282
方案2磷酸钙介导的质粒DNA转染真核细胞1282
·替代方案:高效率的磷酸钙介导的质粒DNA转染真核细胞1286
方案3磷酸钙介导的高分子量基因组DNA转染细胞1287
·替代方案:磷酸钙介导的贴壁细胞的转染1290
·替代方案:磷酸钙介导的悬浮细胞的转染1291
方案4DEAE-葡聚糖介导的高效率转染1291
·替代方案:DEAE介导的转染:增强细胞生存力1295
方案5 电穿孔转染DNA1296
方案6 生物粒子介导的DNA转染1299
·附加方案:单层细胞组化染色鉴定β-葡萄糖醛酸酶1303
方案7利用Polybrene进行DNA转染1303
信息栏1306
共转化1306
稳定转染的筛选试剂1307
脂染1309
磷酸钙-DNA沉淀物转染哺乳动物细胞1311
二磷酸氯喹1312
电穿孔1313
第17章哺乳动物培养细胞的基因表达分析导言1322
方案1 DNA酶Ⅰ足迹法对DNA上的蛋白质结合位点作图1323
·替代方案:羟自由基足迹法对DNA上的蛋白质结合位点作图1331
方案2 DNA结合蛋白的凝胶阻滞分析1332
·附加方案:超迁移分析1335
·附加方案:竞争分析1336
方案3 DNA酶Ⅰ超敏感位点作图1336
方案4连缀转录分析1341
报道分子测定:CAT、荧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方案5、6和7的导言)1347
方案5 薄层层析法测定哺乳动物细胞提取物中氯霉素酰基转移酶含量1350
·替代方案:通过把反应产物分散到闪烁液的方法测量CAT1356
·替代方案:有机溶剂萃取法测量CAT1356
方案6哺乳动物细胞抽提物中荧光素酶的测定1357
·替代方案:用闪烁计数器测量荧光素酶活性1361
·替代方案:测量96孔板上培养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1361
方案7哺乳动物细胞提取物中β-半乳糖苷酶的测定1362
方案8 四环素作为哺乳动物细胞中可诱导基因表达的调控物1366
阶段1:pTet-tTAk稳定转染成纤维细胞1373
阶段2:四环素调控的靶基因稳定转染可诱导表达tTA的NIH-3T3细胞1378
阶段3:分析转染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1381
·替代方案:用tTA自调控系统在瞬时转染细胞中进行四环素调控的基因诱导表达1383
方案9蜕皮激素作为调控物诱导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表达1384
信息栏1388
DNA足迹法1388
凝胶阻滞分析1392
杆状病毒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1395
绿色荧光蛋白1399
抗原表位标记1405
氯霉素酰基转移酶1409
荧光素酶1412
β-半乳糖苷酶1413
第18章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导言1428
方案1双杂交和其他双成分系统1431
第一阶段诱饵-LexA融合蛋白的鉴定1442
·替代方案:通过氯仿覆盖分析β-半乳糖苷酶活性1454
第二阶段筛选一个相互作用子1455
第三阶段阳性相互作用的再次确定1464
·替代方案:相互作用陷阱阳性克隆的快速筛选1473
方案2用GST融合蛋白进行Far Western印迹来检测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1474
·附加方案:膜结合蛋白的再折叠1480
·替代方案:用抗GST抗体检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1480
方案3用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检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1481
方案4通过免疫共沉淀确定结合蛋白1486
方案5采用GFP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测定蛋白质相互作用1495
第一阶段用荧光染料标记蛋白质1506
第二阶段FLIM-FRET分析的细胞制备1510
·替代方案:FILM-FRET分析时固定细胞的制备1512
·替代方案:活细胞的微注射1513
第三阶段FLIM-FRET测量1515
方案6利用BIAcore通过表面胞质基因共振光谱学分析相互作用的蛋白质1520
第一阶段捕获表面的制备和结合试验1527
第二阶段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1531
信息栏1539
丝状噬菌体展示1539
基因组学和相互作用陷阱1548
相互作用陷阱和相关技术1550
附 录附录1分子克隆中使用的缓冲液和试剂的配制1564
附录2培养基1595
附录3载体和细菌菌株1605
附录4分子克隆所用的酶1616
附录5酶的抑制物1651
附录6核酸1661
附录7密码子和氨基酸1673
附录8分子克隆中的常用技术1681
附录9检测系统1727
附录10 DNA阵列技术1775
附录11生物信息学1796
附录12告诫1820
附录13供应商1835
附录14商标1836
索引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