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范铸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08965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钱钟书(学科: 学术思想 学科: 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冷静的艺术1
——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周览1
——对中国传统典籍的通观1
——独立的学术1
——现代语文与人生宣言1
——传统语文与思想日记1
目录1
——序言向正文的发展1
——序言的序言1
——钱钟书著述的初阶与序言1
一绪论:钱著的逻辑轨迹与历史发展1
序 苏渊雷1
——现象与因果19
——现象与本质19
——概念认知与存在认知19
——现象与认知之关系的现象学理解19
——现象的破缺和理论的匀称19
——现象的连续和理论的分割19
——现象的不灭和理论的暂时19
——下一转语19
——连类分别19
——不耻支离19
——尊重现象19
二现象论:观察活动与观念体系的根本起点19
——现象与理论之关系的自觉评价19
——文同义异与文反义合56
——本义与今义56
——得力与得所56
——析言与浑言56
——用字有响有应56
——指与旨56
——有指称与无指称56
——词正意负与词负意正56
——用字有正有负56
——虚色而不虚设56
——用字有虚有实56
——字法如兵法56
三字法论:语辞现象的虚实响应56
——喻之两柄78
——叠喻与群喻78
——喻之多边78
——四面围攻与先后消长78
——偏执之假我与正遍之真我78
——博喻78
——千里相会78
——语言眷属78
——奇喻78
四喻象论:语言形象与世界万物的多边两柄78
——分喻78
——眼中金屑103
——人艺即天工103
——天然之天然与人工之天然103
——人工与天然103
——水中盐味103
——能弄韵与臻佳境103
——形式自身的融化103
——备法与入品103
——内容尽化为形式103
五技式论:内容与形式的互融互解103
——天然音吐与人为禁忌117
——雪花般纯洁与火焰般纯洁117
——规范与反规范117
——戒与慧117
——破坏规矩117
——不逾规矩117
——语言田地与语法等级117
——互相妨害与互相借力117
——体用相合与体用分离117
——控名贵实与望文生义117
——文各有体与文无定体117
六文体论:名实体用的对待转化117
——历史与真实117
——由心理探索而透露的喜剧功能思想139
——与生俱来的悲剧境地139
——讽刺伤感的话语调型139
——波折多转的语义结构139
——新颖奇绝的语言形象139
——由哲理思考而贯串的喜剧创作实践139
——“人生讽刺”139
——“不亵不笑”139
——“以文为戏”139
——“谐”训“和谐”139
——“谐”训“不谐”139
——“谐”训“谐合”139
——由语义分析而展开的喜剧结构思想139
——对美学风格传承中喜剧样式的考察139
——对母题迁延变异中谐趣现象的爬梳139
——对古代文化精神中喜剧内涵的发现139
——由历史现象研究而触发的喜剧思想139
七谐谑论:现象的滑稽与观念的打通139
——言行不符未即“心声失真”164
——夸者谄者与欺词诳词164
——作品与署名164
——事实与掩饰164
——风格与文体164
——言词饰伪与语调传真164
——行事之真与可为愿为164
——事实品目与向往楷模164
——文如其人与文本诸人164
——“心”“行”之多因164
——“心”“行”之多绪164
——“心行”与“言词”的分离164
——人格表现的破译164
——成事之说与先见之明164
——心画心声总失真164
八风格论:真伪的认识与现象的发覆164
——语言事实的解读164
——评鉴的观念183
——说与行的分裂183
——叙与论的分合183
——现象真幻的分别183
——材料真伪的对转183
——态度尊卑的变易183
——对象正误的界定183
——评鉴与被评鉴183
——真理与勇气183
——评鉴的人格183
——视界溶化183
——虚静183
——前观察与成见183
——评鉴的视界183
九评鉴论:阐释的虚静与视界的溶化183
——阿世与挟私183
——传承、反传承、创造200
——语言沿用与命意传承200
——相似与相袭200
——心赏与手仿200
——自报所师与实际所承200
——反传承与反仿200
——因陈为新与运古为新200
——传承与创造200
——传承的四种性行200
——“先驱”二柄200
——传承之虚实真伪200
——“涪翁”“西江”二身200
——“拜倒”二义200
——“流派”二解200
——师徒、师承、翻版200
——传承的阐释:感时而发与以古障眼200
——传承的发生:常然、当然、必然200
——对传承的理解与传承制约着的理解200
十传承论:习常连用语辞的分别与观念人为绑索的拆散200
——争鸣语法与理论裁判231
——争鸣与发展231
——所论与所当论231
——唱和与印板231
——唱和效应与争鸣效应231
——然所不可与可所不然231
——纠错未必即正231
——相非与相续231
十一派别论:“彼此”“是非”的辗转与人生区境的超越231
——社团思想与社团领袖思想231
——观念的阐明与观念的创制231
——观念的相异与宗派的相别231
——心同与理同231
——派分与性殊231
——文派之畸与文派之齐231
——论战仇家与理论对家231
——“译”与“讹”253
——泯界去障与熔化253
——“译”与“化”253
——发现之杖与发现之障253
——消灭自己与消灭原作253
——互文见义与一体化253
——借照邻壁与还照邻壁253
——“胡言”与“乱语”253
——“译”与“诱”253
十二翻译论:语言墙壁的凿通与人类文化的互文253
——邻壁与邻时253
——阐释循环273
——钱钟书基本学术观念的发展与呼应273
——“易三义”之圆相273
——双向的“简易—变易—不易”273
——“一与不一”观的“一与不一”273
——鉴古与明今273
——知人与自省273
——单词与全句273
——反“正”之反与反“反”之返273
——返与“创新而似忆旧”273
——反与“旋转日常注意”273
——不易与“多多而益一”273
——变易与“和而不同”273
——易简与“作平等观”273
——易之三义273
十三易三义:“钱学”的核心观念与理想境界273
后记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