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老龄化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口老龄化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
  •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人口老龄化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ISBN:97875169042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口老龄化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3

第一章 世界人口发展与老龄化态势3

第二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的相对特征4

第三章 21世纪的“金砖四国”之人口变迁比较4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5

第五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研究的基本框架6

第六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研究的主要难点7

第七章 人口老龄化态势预测的模型设置8

第八章 中方案人口老龄化态势预测主要结果及高中低方案结果比较9

一、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变动趋势9

二、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变动趋势9

三、全国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变动趋势10

四、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比例的变动趋势10

五、全国高中低方案结果的比较10

六、本预测与以往人口预测的差异及原因分析12

第九章 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阶段性特点12

第十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13

第十一章 未来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的预测分析14

一、出生越晚的妇女终生生育数越少,且受生育政策变动影响大14

二、终生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老年妇女规模和比例发展15

第十二章 分省、市、自治区的家庭人口老龄化预测分析16

一、未来我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欧美国家17

二、未来我国各省区人口还将呈高龄化17

三、未来我国各省区老年人家庭呈空巢化和独居化17

四、未来我国各省区老年抚养比将迅速提高18

五、未来我国各省区老年人家庭数量将迅速增加18

六、未来家庭结构老化中,中西部超过东部,农村超过城镇18

七、未来各区域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19

第十三章 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对策19

一、从战略上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19

二、适度放宽生育限制要求20

三、尽早放宽生育限制要求20

四、合理有序地推动人口城镇化20

五、积极推动出生性别比恢复正常21

第十四章 国内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与启示21

第一篇 中国人口老龄化相关因素研究27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视角27

第二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现状29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与老龄社会标准29

二、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30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与中国人口结构变化32

一、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概述32

二、历次人口普查反映出的人口结构变化34

第四章 中国的生育水平37

一、关于生育水平的争议37

二、人口调查数据所反映的生育率下降37

三、在出生漏报和生育率问题上的认识迷茫39

四、中国低生育水平的其他影响因素41

第五章 妇女生育子女数与独生子女状况43

一、妇女终身子女数变化反映生育水平不断降低43

二、中国现有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变化趋势44

第六章 对低生育率的研究与讨论47

一、当前人口统计中的认识问题47

二、必须尊重调查统计结果48

三、关于低生育率问题的讨论49

四、如何兼顾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压力54

五、不应将适度人口的学术观点误解为当然的远期人口目标56

第七章 结语57

第二篇 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预测的模型、评估和主要结果61

第一章 对当前人口态势的预模拟研究61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61

二、人口态势预测的两个阶段及其不同技术路线62

三、第一阶段预模拟的有关数据问题63

四、第一阶段预模拟的基础数据及调整67

五、预测模型与周期68

六、关于人口预测各项参数的说明70

七、探索不同假设参数影响的主要发现75

第二章 当前人口态势预模拟结果的评估78

一、第一阶段人口态势预模拟的基本情况78

二、预模拟结果与历年统计公报结果的对比78

三、预模拟结果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的对比85

第三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分析91

一、“六普”年龄结构比例和以往统计公报结果的比较91

二、“六普”主要数据与本课题预模拟结果的比较92

第四章 标准人口预测的基数调整与参数设置94

一、为什么还要再次进行2010年人口状况的预模拟95

二、标准预测对前次预模拟的调整及具体操作步骤96

三、第二阶段预模拟结果的评价98

第五章 人口老龄化态势标准预测主要结果(2011—2100)102

一、标准人口预测的主要结论102

第六章 本预测与人口发展战略预测的差异比较107

一、本预测与人口发展战略预测的差异及原因分析107

第七章 预测研究的小结与对策建议109

第三篇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及影响因素分析113

第一章 各种因素和过程对老龄化的影响113

一、生育因素是决定老龄化水平的最重要因素113

二、预期寿命高低是影响老龄化水平的重要因素116

三、城镇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很大117

四、出生性别比对老龄化有一定影响120

五、人口年龄结构决定未来老龄化的局部波动121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123

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老化123

第三章 老年人口规模迅速增长,速度因人口结构有所波动130

一、从大的阶段上看,2055年以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此后缓慢下降130

二、根据每年的净增长规模及增长率,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阶段又可以细分为3~4个小的阶段131

三、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口的增长进程有所差异132

第四章 老年人口比例增长迅猛,21世纪下半期稳定难降133

第五章 城乡老龄化发展的比较分析135

第六章 老年人口的更替与结构变化138

一、老年人口的更替过程138

二、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140

三、老年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144

四、老年人口城乡结构的变化146

第七章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与老化147

一、劳动年龄人口的更替147

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急剧减少149

三、城乡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同步减少151

四、年轻劳动年龄人口将首先下降152

五、劳动年龄人口在今后10~20年内有所老化,此后相对稳定153

第八章 育龄妇女的减少和老化154

一、未来中国育龄妇女规模将迅速减少154

二、提高生育率缓解老龄化的时机就在最近156

三、社会抚养比的变化158

四、结论与建议162

第四篇 未来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的预测分析167

第一章 妇女终身平均生育数分析167

一、妇女终身生育数的变动趋势描述169

二、不同调整时机下妇女终身生育数的比较174

三、本章小结178

第二章 各年老年女性(60+)中只生育一孩情况的分析178

一、对不同调整时机下结果的描述179

二、对不同调整时机下结果的比较182

三、本章小结183

第三章 老年人口婚姻家庭状况预测分析的技术说明184

一、研究背景184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185

第四章 中国老年人口婚姻家庭状况分析186

一、婚姻状况186

二、夫妇婚龄差与夫妇年龄差别模式189

三、平均生育子女数192

四、平均代际间隔与分布194

五、本章小结196

第五章 老年人口婚姻家庭预测结果分析196

一、有配偶老年人口总量结构预测197

二、无配偶老年人口总量结构预测199

三、终身未生育老年人口总量结构202

四、终身生育一孩老年人口总量结构203

五、非独生子女老年人口总量结构208

六、无子女老年人口总量结构预测214

七、本章小结218

第五篇 我国21世纪分省、市、自治区家庭人口老化预测分析223

第一章 多区域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新方法概述223

第二章 数据来源和主要基本参数的估算227

一、分省基数家庭人口、分区域标准模式和起点年份分省人口综合参数的估计227

二、未来预测年份人口综合参数的估测228

第三章 分省、市、自治区城乡家庭人口预测主要结果概述237

一、本世纪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65+岁老年人口比例高于欧美届时的平均水平238

二、80+岁高龄老年人口比例将高速增长239

三、空巢/独居高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幅度更大239

四、老年抚养比和老人家庭户比例大幅增长240

五、有的中、西部省区2050年家庭人口老龄化指标名列前茅240

六、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家庭人口老化程度显著高于城镇244

七、各省、市、自治区家庭户规模和代际结构预测结果概述244

第四章 思考和讨论246

第六篇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316

第一章 人口老龄化的年龄标准316

一、稳定人口下两种标准之间无差异317

二、不规则年龄结构下两种标准的比较318

第二章 部分人口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322

一、现有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作用322

二、统计口径对人口老龄化测量的影响作用323

第三章 生育变动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327

一、生育变动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作用的理论分析327

二、历史视野下的各国生育率变化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330

三、低生育国家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状况333

四、生育率变化对人口老龄化变化的影响作用335

第四章 死亡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336

一、死亡模式的转变337

二、死亡率变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作用——国际数据的分析342

三、简单小结345

第五章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345

一、人口迁移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作用346

二、人口城市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349

三、国际历史视野下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作用——基于联合国数据的分析350

第六章 历史视野下的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355

第七章 结论357

第七篇 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特点的国际比较研究363

第一章 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363

第二章 老年人口洲际分布特点及人口因素的作用364

一、老年人口总量大,洲际分布不均364

二、各洲老龄化程度不一,亚洲整体仍未达到老龄社会的水平365

三、不同洲的洲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特点明显366

四、死亡水平部分左右着各洲老龄化的水平368

五、人口转变的特点影响着不同国家老龄化的进程与方向369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与一般人口社会属性特点的关系374

一、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潜在支助比越低374

二、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老年人口性别比越低375

三、老龄化程度越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越低且女性老年人普遍更低375

四、老龄化程度高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也高376

第四章 政府应对的特点377

一、德国377

二、美国378

三、英国379

四、日本379

五、新加坡381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启示382

一、主要结论382

二、主要启示383

第八篇 国际比较中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及特征389

第一章 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389

一、世界人口规模增长389

二、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390

第二章 大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392

一、20世纪“老欧洲”与“新大陆”的人口变迁比较392

二、21世纪的“金砖四国”之人口变迁比较394

第三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特征404

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现状404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406

第四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对策411

一、人口转变理论与人口老化成因411

二、我国人口转变的特征411

三、中国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414

四、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建议415

第九篇 国内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经验与启示425

第一章 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与做法425

一、发达国家养老保障实践425

二、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障实践432

三、小结436

第二章 国内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与实效438

一、我国基本养老政策概况438

二、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养老保障440

三、国内地方特色养老实践441

四、小结443

第三章 国内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经验的主要启示444

一、主要思路444

二、基本原则445

三、主要政策建议446

参考文献449

后记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