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2303675.jpg)
- 张树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1522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行政法总论1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1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1
一、行政1
二、行政法5
三、行政法的概念7
四、行政法学9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12
一、行政法的形式法源12
二、行政法的实质法源15
第三节 行政法的特点15
一、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典,而是由分散于宪法、法律和法规等为数众多的法律文件中的规范组成15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没有明确的界分,行政法主要是程序法16
三、行政诉讼与行政法规范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16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7
第一节 责任行政原则17
一、责任行政原则的含义17
二、责任行政原则的内容18
第二节 行政合法性原则19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19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20
第三节 行政合理性原则21
一、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21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22
第三章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24
第一节 西方国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24
一、行政法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24
二、行政法的发展26
第二节 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28
一、旧中国行政法状况28
二、新中国的行政法发展状况29
三、行政法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原因30
第三节 中国体制改革与行政法31
一、政府行为方式转化的意义31
二、政府行为方式转化的法律控制31
第四章 行政主体34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34
一、行政组织的法律意义34
二、行政主体的概念35
三、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36
第二节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37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37
二、行政机关的分类38
三、行政主体的种类40
第三节 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41
一、公务组织41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42
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44
第四节 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45
一、国家公务员概念45
二、国家职务关系46
三、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行为47
四、国家职务关系的保障48
第五章 行政公产51
第一节 行政公产概述51
一、行政公产的概念51
二、行政公产的法律性质54
三、行政公产的特征55
第二节 行政公产的成立、处分和转换56
一、行政公产的成立56
二、行政公产的处分57
三、行政公产的转换57
四、行政公产的废止58
第三节 行政公产的管理59
一、公产范围的界定59
二、公产的维护60
三、公产的相邻关系60
四、公产的保护61
第四节 行政公产的使用62
一、使用的方式和原则62
二、公产的使用63
第六章 行政行为概述68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68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68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70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内容71
一、行政行为内容的含义71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72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73
一、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73
二、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74
三、应申请的行政行为和依职权的行政行为75
四、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76
五、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77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生效和有效78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78
二、行政行为的生效78
三、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79
第七章 行政立法82
第一节 行政立法概述82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82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83
第二节 行政法规与规章的制定84
一、行政法规的制定84
二、规章的制定86
第三节 行政立法的效力与监督87
一、行政立法的效力87
二、行政立法的监督88
第八章 行政处理91
第一节 行政处理概述91
一、行政处理的含义91
二、行政处理的特点91
第二节 行政处理的形式92
一、行政许可92
二、行政征收94
三、行政给付95
四、行政强制措施96
五、行政强制执行97
六、行政裁决98
第三节 行政处理的效力100
一、行政处理的效力内容100
二、行政处理的生效、无效、撤销、废止101
第四节 行政处理的程序103
一、行政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103
二、行政处理程序的基本制度104
第九章 行政处罚107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107
一、行政处罚的含义107
二、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08
三、行政处罚的原则108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111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111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114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管辖与适用115
一、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115
二、行政处罚的管辖116
三、行政处罚的适用117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118
一、行政处罚决定程序118
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120
第十章 行政合同122
第一节 行政合同概述122
一、行政合同的含义122
二、行政合同的作用123
三、行政合同的种类124
第二节 行政合同行为125
一、行政合同的缔结125
二、行政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127
三、行政合同的履行129
四、行政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130
第十一章 行政救济132
第一节 行政救济概述132
一、行政救济的含义132
二、行政救济的基础133
第二节 行政救济的特征和途径134
一、行政救济的特征134
二、行政救济的途径135
第十二章 行政复议139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139
一、行政复议的概述139
二、行政复议的性质139
三、行政复议的目的141
四、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42
第二节 行政复议范围144
一、行政复议范围的确定标准144
二、行政复议范围145
三、行政复议的排除范围147
第三节 行政复议主体与管辖149
一、行政复议机关149
二、行政复议的管辖149
第四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152
一、行政复议申请人152
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153
三、行政复议第三人154
四、行政复议代理人155
第五节 行政复议程序及规则155
一、申请复议的条件155
二、受理157
三、行政复议审理157
四、行政复议审理的特殊规则158
五、行政复议的审理依据159
第六节 行政复议决定与执行160
一、行政复议决定160
二、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163
第二编 行政诉讼165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概述165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165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165
二、行政诉讼法166
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联系16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169
一、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69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172
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73
第一节 概述173
一、受案范围的含义173
二、受案范围的确立方式173
三、受案范围的确定标准174
第二节 受理的案件177
一、行政处罚案件177
二、行政强制措施案件178
三、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案件178
四、行政许可案件179
五、人身权、财产权保护案件179
六、抚恤金发放案件180
七、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181
八、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案件181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案件183
第三节 不受理的案件183
一、国家行为183
二、刑事司法行为184
三、不具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184
四、抽象行政行为185
五、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186
六、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186
七、法定行政终局裁决行为187
八、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决定的行为188
九、行政调解行为188
十、法定行政仲裁行为189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190
第一节 级别管辖190
一、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190
二、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191
三、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191
第二节 地域管辖192
一、一般地域管辖192
二、特殊地域管辖192
第三节 裁定管辖194
一、移送管辖194
二、指定管辖194
三、管辖权的转移195
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196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原告196
一、原告的概念和原告资格196
二、原告资格的确认198
三、原告资格的转移202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被告203
一、被告的概念和特征203
二、被告的确定规则204
三、被告的具体确认205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208
一、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208
二、第三人的种类209
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和方式210
四、第三人的法律地位211
第四节 共同诉讼人211
一、共同诉讼人的概念211
二、必要共同诉讼人212
三、非必要共同诉讼人212
四、诉讼代表人212
第五节 诉讼代理人213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213
二、诉讼代理人的分类213
第十七章 诉讼程序216
第一节 起诉与受理216
一、起诉216
二、受理222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225
一、审理前的准备225
二、庭审程序227
三、排除妨害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229
四、案件的移送和司法建议229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230
一、上诉和上诉的受理230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231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审判监督程序232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232
二、再审案件的审理233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与规则234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234
一、行政诉讼证据概述234
二、举证责任235
三、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采信与保全23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241
一、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点241
二、法律适用的规则241
三、行政诉讼法律冲突的适用规则245
第三节 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殊制度246
一、撤诉246
二、缺席判决247
三、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248
四、审理程序延阻249
五、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250
六、合并审理251
七、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52
第十九章 行政诉讼的结案254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254
一、行政诉讼判决254
二、行政诉讼裁定263
三、行政诉讼决定264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执行与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265
一、行政诉讼的执行265
二、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268
第三编 国家赔偿277
第二十章 国家赔偿概述277
第一节 国家赔偿与国家赔偿法277
一、国家赔偿的概念277
二、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277
三、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278
四、国家赔偿法278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279
一、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279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279
第二十一章 国家赔偿的范围281
第一节 国家赔偿范围概述281
一、国家赔偿范围的概念281
二、国家赔偿的范围281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282
一、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282
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范围283
三、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285
第三节 刑事赔偿范围285
一、侵犯人身权的刑事赔偿285
二、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287
三、国家不予刑事赔偿的情形288
第二十二章 国家赔偿主体290
第一节 国家赔偿主体概述290
一、国家赔偿责任主体290
二、赔偿义务机关291
三、追偿权对象291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292
一、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292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93
三、委托与赔偿义务机关293
四、机关撤销与赔偿义务机关293
五、复议与赔偿义务机关294
第三节 刑事赔偿义务机关294
一、刑事赔偿义务机关概述294
二、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的确认295
第二十三章 国家赔偿程序297
第一节 行政赔偿程序297
一、行政赔偿的先行处理程序297
二、行政赔偿诉讼程序299
第二节 刑事赔偿程序299
一、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处理前置程序299
二、刑事赔偿复议程序301
三、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最终决定程序302
第二十四章 国家赔偿方式与计算标准303
第一节 国家赔偿的方式303
一、赔偿方式概述303
二、国家赔偿的几种方式304
第二节 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305
一、侵犯人身权的赔偿标准305
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标准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