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皇家读本资治通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之满,于永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1543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802页
- 文件大小:197MB
- 文件页数:18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皇家读本资治通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1
三皇纪1
太昊伏羲氏1
炎帝神农氏7
黄帝有熊氏11
五帝纪16
帝少昊16
帝颛顼19
帝喾20
帝尧21
帝舜26
第二卷33
夏纪33
大禹33
帝启44
太康45
仲康46
帝相47
少康49
帝泄51
帝芒51
帝槐51
帝杼51
帝不降52
帝扃52
帝?52
孔甲52
帝皋53
帝发53
履癸53
成汤56
商纪56
太甲63
沃丁64
太庚65
小甲65
雍己65
大戊65
盘庚66
阳甲66
南庚66
祖丁66
沃甲66
祖辛66
祖乙66
河亶甲66
外壬66
仲丁66
小辛67
小乙67
武丁68
武乙70
庚丁70
廪辛70
祖甲70
祖庚70
太丁71
帝乙71
帝纣71
第三卷77
周纪77
文王77
武王77
成王97
康王111
周纪111
第四卷111
昭王113
穆王114
共王116
懿王116
孝王116
夷王116
厉王117
宣王120
幽王124
平王126
桓王129
庄王129
?王129
惠王131
襄王131
顷王132
匡王132
定王132
简王133
灵王133
敬王136
景王136
元王138
贞定王141
第五卷143
周纪143
威烈王143
安王153
显王161
赧王165
秦纪173
始皇帝173
二世皇帝182
第六卷191
汉纪191
高帝191
惠帝220
第七卷227
汉纪227
文帝227
第八卷257
汉纪257
景帝257
武帝260
汉纪299
昭帝299
第九卷299
宣帝304
第十卷327
汉纪327
元帝327
成帝333
哀帝338
平帝339
光武帝355
第十一卷355
东汉纪355
明帝383
第十二卷395
东汉纪395
章帝395
和帝404
安帝405
顺帝407
桓帝411
质帝411
冲帝411
灵帝416
献帝416
后汉纪424
昭烈帝424
后帝427
第十三卷433
晋纪433
武帝433
惠帝437
怀帝447
愍帝453
元帝453
明帝456
成帝458
康帝458
穆帝458
哀帝460
废帝460
简文帝460
孝武帝460
恭帝464
安帝464
武帝465
宋纪465
少帝467
文帝467
孝武帝470
明帝472
苍梧王472
顺帝473
武帝475
明帝475
高帝475
齐纪475
东昏侯477
和帝477
梁纪478
武帝478
简文帝485
元帝485
敬帝485
宣帝486
废帝486
后主486
文帝486
武帝486
陈纪486
隋纪492
文帝492
炀帝493
恭帝498
第十四卷505
唐纪505
高祖505
太宗526
第十五卷553
唐纪553
太宗553
第十六卷605
唐纪605
太宗605
高宗636
第十七卷645
唐纪645
中宗645
睿宗645
玄宗660
唐纪693
肃宗693
第十八卷693
代宗706
德宗714
第十九卷721
唐纪721
德宗721
唐纪751
德宗751
第二十卷751
第二十一卷781
唐纪781
宪宗781
第二十二卷825
唐纪825
穆宗825
敬宗830
文宗833
武宗837
宣宗839
昭宗843
僖宗843
懿宗843
第二十三卷855
后梁纪855
太祖855
末帝864
后唐纪871
庄宗871
明宗875
闵帝884
废帝886
高祖887
后晋纪887
齐王890
后汉纪892
高祖892
隐帝893
后周纪896
太祖896
世宗897
恭帝900
宋纪903
太祖903
第二十四卷903
太宗920
第二十五卷939
宋纪939
真宗939
仁宗970
第二十六卷1003
宋纪1003
神宗1003
哲宗1025
徽宗1039
高宗1051
第二十七卷1051
宋纪1051
第二十八卷1101
宋纪1101
孝宗1101
光宗1112
宁宗1115
理宗1127
度宗1143
恭帝1144
端宗1152
帝昺1153
世祖1155
元纪1155
成宗1158
武宗1159
仁宗1159
英宗1161
文宗1162
顺帝1163
反经1169
序言 赵蕤1169
君主为国大体[大体第一]1171
第一卷1171
量才授职 国之根本[大政]1171
驭才之术 弃短用长[任长第二]1175
审察人才 知名知实[品目第三]1178
才有短长 各得其所[量才第四]1183
知人识智 才得其序[知人第五]1190
察人容貌 知其为人[察相第六]1207
得士者得天下[论士第七]1217
合适的国家政治体制是国泰民安的保证[政体第八]1227
以德治国 化流四海[德、行]1239
历代帝王的德行评价[君德第九]1239
第二卷1239
历代臣子的德行评价[臣行第十]1276
立德之本 在于正心[德表第十一]1302
第三卷1309
为国有术 权谋机变[权变]1309
仁义礼乐 可反其道而用之[反经第十三]1309
是非之道 相反相成[是非第十四]1324
治国方略 因时为变[适变第十五]1354
百人百论 纳流归宗[正论第十六]1370
历代霸业兴衰的经验教训[霸纪上]1393
成败之数 盛衰之理[霸图第十七]1393
第四卷1393
第五卷1481
战国七雄 纵横捭阖[霸纪中]1481
纵横之术[七雄略第十八]1481
第六卷1537
三国鼎立中的谋略智慧[霸纪下]1537
三国鼎立时的政治军事谋略[三国权第十九]1537
第七卷1601
居安思危 因时制宜[权宜]1601
安不忘危 存不忘亡[惧戒第二十]1601
审时度势 不拘一格[时宜第二十一]1656
察颜观色 窥其城府[钓情第二十二]1667
谋略智慧杂论[杂说]1667
第八卷1667
诡信之行 见机而作[诡信第二十三]1674
忠而见疑 必有所因[忠疑第二十四]1680
“无用”之用[用无用第二十五]1683
因恩生怨[恩生怨第二十六]1684
委质事人 虽诡实顺[诡顺第二十七]1686
必然之势 亦有反例[难必第二十八]1693
运命之说 在人不在天[运命第二十九]1696
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大私第三十]1708
失败是成功之母[败功第三十一]1710
去私去欲 神清智明[昏智第三十二]1712
从实际出发 不好大喜功[卑政第三十三]1716
积善成德 必有好报[善亡第三十四]1720
世俗好恶 必察其实[诡俗第三十五]1722
听言观行二者相结合(息辩第三十六)1724
考察人物要用适当的标准[量过第三十七]1726
审时度势 把握机遇[势运第三十八]1728
以傲为礼 可以重人[傲礼第三十九]1731
循名责实[定名第四十]1733
第九卷1739
用兵之术[兵权]1739
发动战争的基本原则[出军第四十一]1740
训练军队 让每个士兵都发挥最大作用[练士第四十二]1743
出军征战 安营置阵[结营第四十三]1745
为将要有德行 要体恤军士身先士卒[道德第四十四]1746
从严治军 令行禁止[禁令第四十五]1748
平时多流汗 战时少流血[教战第四十六]1750
顺天行诛 如有神助[天时第四十七]1753
地利之略[地利第四十八]1757
用水火制胜之法[水火第四十九]1761
利用间谍了解敌方情况[五间第五十]1765
为将之才 勇智仁信必[将体第五十一]1770
了解敌情再作出决定[料敌第五十二]1775
缔造有利于己方的战争形势[势略第五十三]1778
攻心为上[攻心第五十四]1780
解散敌方的同盟者[伐交第五十五]1781
调动敌军的方法是攻敌所必救[格形第五十六]1783
在敌人内部制造矛盾[蛇势第五十七]1784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则必胜[先胜第五十八]1786
围师之法 网开一面[围师第五十九]1789
察机在目 因形而作[变通第六十]1792
置之死地而后生[利害第六十一]1794
出奇制胜[奇兵第六十二]1797
掩己锋芒 骄敌之气[掩发第六十三]1798
还师之后当全身而退[还师第六十四]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