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99273.jpg)
- 赵曜主编;严书翰,叶庆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018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加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和研究1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
二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飞跃8
三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目的、意义和方法58
第一章 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理论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66
一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66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70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80
一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80
二 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规律的社会力量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87
一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伟大创举87
二 社会主义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92
第二章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96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96
一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96
二 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99
三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103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107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107
二 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110
三 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类型113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118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118
二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历史任务121
三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24
第三章 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126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26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126
二 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社会主义改造131
三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36
四 过渡时期的历史界限137
第二节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140
一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科学论述140
二 社会主义国家在判断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的历史教训142
三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14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50
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50
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55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理论1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60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160
二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再认识1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166
一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长期探索166
二 科学概括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1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75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75
二 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180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183
一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兴起183
二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原因187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与实践192
一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192
二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成果198
三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204
第三节 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210
一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10
二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213
三 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和基本格局21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理论2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223
一 社会主义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23
二 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基础225
三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227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227
二 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转变230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232
一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232
二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36
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战略部署23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2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民主241
一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241
二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244
三 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及其历史教训247
第二节 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249
一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关键是逐步形成一整套好的制度249
二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251
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252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56
一 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的巨大进步256
二 坚持依法治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57
第四节 “一国两制”是国家结构的伟大创造259
一 通过“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259
二 “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国际意义264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2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269
一 文明和文明时代269
二 资本主义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及其两重性270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方针277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77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280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2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286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86
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88
三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91
四 努力做好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294
第九章 时代问题和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理论300
第一节 科学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300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301
二 我们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306
三 时代主题的转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8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311
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并存311
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对立又合作的关系315
三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319
第三节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319
一 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环境319
二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24
三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27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3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333
一 经济社会形态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333
二 社会主义是对畸形片面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335
三 社会主义能够实现社会全面发展338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340
第二节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344
一 社会主义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45
二 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348
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确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35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359
第一节 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359
一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359
二 坚决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362
三 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67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大团结371
一 民族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371
二 我国各民族相互离不开373
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大团结374
第三节 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77
一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377
二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79
三 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85
第四节 正确对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388
一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388
二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93
第十二章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39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397
一 工人阶级要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独立的政党397
二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401
第二节 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403
一 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03
二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411
第三节 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418
一 执政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418
二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23
结束语 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若干热点和前沿问题428
一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征428
二 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429
三 20世纪末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446
四 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将代替资本主义466
后记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