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厂系统节电与节电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厂系统节电与节电工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2298893.jpg)
- 周梦公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4508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工厂-用电管理-节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厂系统节电与节电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单体设备节电与系统节电1
0.1.1单体设备节电1
0.1.2系统节电、企业节电的发展方向1
0.2工厂节电工程,系统节电的技术支撑体系2
0.2.1工厂系统节电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工厂节电工程的建立2
0.2.2工厂现代节电技术、节电工程的体系结构元素4
第1章 用电设备与用电负荷9
1.1用电设备及其分类9
1.2用电负荷及其特性10
1.2.1电力负荷分类10
1.2.2用电负荷分类10
1.2.3用电负荷构成11
1.2.4用电负荷特性11
1.2.5工业用电负荷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15
第2章 电力传动设备的节电技术19
2.1电力传动设备19
2.2三相异步电动机节电技术19
2.2.1电动机的节电技术19
2.2.2电动机的损耗20
2.2.3电动机的主要运行参数及其效率、功率因数曲线22
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合理选择25
2.3.1合理选择电动机25
2.3.2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选用29
2.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30
2.4.1电动机的调速节能技术30
2.4.2电力传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31
2.5电动机经济运行的管理34
2.5.1经济运行档案的建立34
2.5.2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34
2.5.3电动机的定期维修34
2.6风机的节电技术35
2.6.1风机节电技术概述35
2.6.2风机的合理选择40
2.6.3风机的经济运行42
2.6.4非经济运行风机的技术改造48
2.6.5风机经济运行的管理51
2.7泵的节电技术51
2.7.1泵节电技术概述51
2.7.2泵的合理选择56
2.7.3泵的经济运行58
2.7.4非经济运行泵的技术改造59
2.7.5泵经济运行的管理61
第3章 电加热设备的节电技术63
3.1电加热及其设备63
3.2炼钢电弧炉64
3.2.1电弧炉炼钢工艺过程64
3.2.2炼钢电弧炉的电气性能参数66
3.2.3炼钢电弧炉的热平衡76
3.2.4炼钢电弧炉的工作特性78
3.3炼钢电弧炉的节电技术80
3.3.1炼钢电弧炉节电技术概述80
3.3.2减少有用热的措施80
3.3.3减少电损失的措施81
3.3.4减少热损失的措施82
3.3.5缩短单位冶炼时间的措施83
3.3.6电弧炉在合理用电制度下的运行84
3.3.7对现有炉子的技术改造91
3.4直流电弧炉91
3.4.1直流电弧炉的供电系统91
3.4.2直流电弧炉的用电制度93
3.5电阻炉的节电技术94
3.5.1电阻炉概述94
3.5.2电阻炉的合理选择97
3.5.3电阻炉的经济运行及其管理98
3.6电焊机的节电技术99
3.6.1电焊机概述99
3.6.2电焊机的合理选择100
3.6.3电焊机的经济运行及其管理104
3.7空调设备的节电技术107
3.7.1空调设备节电技术概述107
3.7.2空调设备的合理选择110
3.7.3空调设备的经济运行113
3.7.4空调设备经济运行的管理117
第4章 电化学工业设备的节电技术118
4.1电化学工业及其设备118
4.2铝电解生产概述119
4.2.1铝电解生产过程119
4.2.2铝电解槽的性能参数123
4.2.3铝电解槽的能量平衡128
4.2.4铝电解槽的供电系统129
4.3铝电解槽的节电技术130
4.3.1铝电解槽的节电措施和途径130
4.3.2提高电流效率的措施130
4.3.3降低槽平均电压的措施131
4.3.4铝电解槽的能量平衡与降低电耗的途径134
4.3.5铝电解槽生产过程自动控制135
第5章 电气照明设备的节电技术137
5.1电气照明设备节电概述137
5.1.1电气照明设备137
5.1.2电气照明设备的节电措施138
5.2电气照明的合理设计139
5.2.1照明方式的选择139
5.2.2高效光源和灯具的选择139
5.2.3照度的选择141
5.2.4电压的选择141
5.2.5供电和控制方式的选择142
5.2.6导线截面的选择143
5.2.7电压损失校验143
5.3电气照明设备的经济运行及其管理145
5.3.1影响电气照明设备经济运行的因素145
5.3.2保证电气照明设备经济运行的措施145
5.3.3电气照明设备经济运行的管理147
第6章 降低供配电网络损耗149
6.1供配电网络损耗概述149
6.1.1供配电网络损耗149
6.1.2线损率151
6.2供配电网络损耗计算和分析151
6.2.1进行线损理论计算的目的151
6.2.2线损理论计算基础152
6.2.3供电网络线损计算154
6.2.4高压配电网络线损计算154
6.2.5低压配电网络线损计算155
6.2.6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的线损计算156
6.2.7供配电网络总线损电量计算159
6.2.8供配电网络线损分析161
6.3降低供配电网络损耗的措施162
6.3.1影响供配电网络损耗的因素及降损的技术措施162
6.3.2合理减少负荷功率的措施162
6.3.3合理提高线路电压的措施164
6.3.4提高负荷功率因数的措施166
6.3.5减少线路电阻的措施166
6.3.6网络结构合理的措施172
6.3.7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179
第7章 无功功率的合理补偿180
7.1无功补偿概述180
7.1.1无功功率补偿与功率因数的提高180
7.1.2企业供配电网络无功功率的平衡182
7.1.3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184
7.2异步电动机的综合经济运行185
7.2.1异步电动机的综合经济运行计算185
7.2.2保证异步电动机综合经济运行的措施187
7.2.3轻载节能技术187
7.2.4非经济运行电动机的技术改造191
7.2.5电动机检修质量的提高194
7.3电力变压器的节电技术195
7.3.1电力变压器节电技术概述195
7.3.2电力变压器的合理选择199
7.3.3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201
7.3.4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的管理207
7.4电力变流器的节电技术207
7.4.1电力变流器概述207
7.4.2电力变流器的经济运行211
7.5同步电动机补偿213
7.5.1同步电动机补偿概述213
7.5.2同步电动机的补偿能力215
7.5.3同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215
7.6并联电容器补偿215
7.6.1并联电容器补偿概述215
7.6.2并联电容器补偿容量的确定216
7.6.3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式217
7.6.4并联电容器的投切方式219
7.6.5并联电容器运行的管理220
7.7静止无功补偿器补偿221
7.7.1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概述221
7.7.2晶闸管相控电抗器型SVC223
7.7.3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型SVC225
第8章 电能质量的改善229
8.1电能质量概述229
8.2频率偏差及其调整措施229
8.2.1频率偏差的允许值229
8.2.2频率偏差对电力系统的影响229
8.2.3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230
8.3电压偏差及其调整措施230
8.3.1电压偏差及其允许值230
8.3.2电压偏差对电力系统的影响233
8.3.3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235
8.3.4用户电压无功管理237
8.4电压波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239
8.4.1电压波动与闪变概述239
8.4.2炼钢电弧炉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241
8.4.3电阻焊机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243
8.4.4电动机起动引起的电压变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243
8.4.5轧钢机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244
8.5谐波及其抑制措施245
8.5.1谐波及其允许值245
8.5.2电力系统的谐波源248
8.5.3谐波的危害248
8.5.4谐波的抑制措施249
8.6三相电压不平衡及其改善措施257
8.6.1三相电压不平衡及其允许值257
8.6.2三相不平衡的危害258
8.6.3三相电压不平衡的改善措施259
第9章 计划用电管理与电力需求侧管理263
9.1计划用电概述263
9.2计划用电管理264
9.2.1电力、电量指标分配与考核264
9.2.2计划用电的法律管理手段265
9.2.3计划用电的经济管理手段266
9.2.4计划用电的技术管理手段267
9.3调整用电负荷268
9.3.1调整负荷的基本概念268
9.3.2调整负荷的经济效益268
9.3.3调整负荷的原则271
9.3.4调整负荷的方法272
9.4电力需求侧管理273
9.4.1需求侧管理(DSM)273
9.4.2需求侧管理与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274
9.4.3我国开展需求侧管理的情况277
第10章 电能平衡管理279
10.1电能平衡概述279
10.1.1电能平衡279
10.1.2电能利用率280
10.1.3电能分布图282
10.2电能平衡管理283
10.2.1电能平衡的原则283
10.2.2电能平衡的内容与步骤283
10.2.3供配电设备电能利用率测定计算283
10.2.4用电设备电能利用率测定计算286
第11章产品电耗定额管理299
11.1电耗定额概述299
11.1.1电耗和电耗定额299
11.1.2电耗定额的分类299
11.1.3电耗定额计算范围300
11.2电耗定额制定303
11.2.1电耗定额制定的原则303
11.2.2电耗定额制定前的准备工作303
11.2.3制定电耗定额的方法303
11.2.4电耗定额的计算305
11.3电耗定额管理307
11.3.1加强电耗定额管理的意义307
11.3.2电耗定额的管理308
第12章 能源管理系统电力部分309
12.1能源管理系统概述309
12.1.1能源管理系统(EMS)309
12.1.2能源管理系统的构成309
12.1.3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任务311
12.2能源管理系统电力部分的功能312
12.2.1数据收集处理功能312
12.2.2监控功能314
12.2.3管理功能321
参考文献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