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对策略 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对策略 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2297877.jpg)
- 陈艳红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4760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影响-社会结构-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对策略 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研究现状1
国外学者对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2
国内学者对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4
小结6
选题意义7
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对数字鸿沟问题进行分析,是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深化和发展8
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对数字鸿沟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加强对信息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9
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对数字鸿沟问题进行分析,可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思路的调整和确定提供有益的借鉴10
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对数字鸿沟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10
基本架构12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14
创新之处14
研究方法15
“数字鸿沟”词源探流17
数字鸿沟的定义和本质21
数字鸿沟的定义21
数字鸿沟的本质27
数字鸿沟的发展趋势30
乐观论30
悲观论31
理性论32
信息技术与数字鸿沟35
信息技术的发展35
信息技术的作用36
从全球角度看我国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发展状况39
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地区之间信息技术的不平衡发展50
信息资源与数字鸿沟63
信息资源的含义、特征与类型64
中文信息资源匮乏对数字鸿沟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的差异68
我国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对数字鸿沟的影响——空间与内容分布的差异76
信息主体与数字鸿沟85
国内外关于信息能力、信息素质、信息素养研究简述86
信息意识分析89
文化素养分析93
信息技能分析98
信息政策与数字鸿沟101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简述101
我国现有国家信息政策的不足对数字鸿沟形成的影响105
某些现有的国际信息政策对数字鸿沟形成的影响113
我国数字鸿沟作用关系模型的要素构成及作用分析117
各要素作用的综合性118
各要素作用的不等价性120
要素的理想状态描述124
信息主体的发展方向125
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125
信息资源的发展方向125
信息政策的发展方向126
从我国与世界关系的角度看数字鸿沟的影响128
数字鸿沟的存在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上的距离128
数字鸿沟使我国的国家信息主权受到威胁130
数字鸿沟使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受到冲击131
数字鸿沟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134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数字鸿沟的影响135
数字鸿沟影响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现136
数字鸿沟影响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137
数字鸿沟对我国反贫困工作形成新的挑战140
数字鸿沟削弱了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后续推动力,影响社会稳定143
数字鸿沟妨碍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144
数字鸿沟妨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146
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策略150
加强研发攻关,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150
在IT产业发展中实施“以市场换技术”151
积极参与国际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15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54
信息资源建设策略160
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增加信息资源的丰富度160
信息资源建设的信息政策支持165
信息资源在空间和内容上的均衡配置166
教育发展策略171
国民素质教育172
通过高等教育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175
借鉴其他国家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176
各国消除数字鸿沟的行动176
国际组织消除数字鸿沟的行动179
启示181
参考文献182
附录一 部分信息化及数字鸿沟指标体系197
附录二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25
后记242
出版补记244
主要国家软件业产值及全球份额39
软件公司世界前10强40
我国与部分国家每千人电视机数45
我国与部分国家每万人上网主机数50
2006年第三季度我国固定电话普及率与移动电话普及率51
2003—2004年我国CN域名注册地区分布情况55
2003—2004年我国WWW站点数的地域分布情况57
我国域名数、站点数和人口数的地域分布情况60
2001年我国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情况61
CA摘录杂志各文种所占比例68
我国与部分国家和地区每百万人口拥有在美注册专利数70
我国网络用户获取中、英文网站信息的比例73
全球数据库生产的地区分布74
1995年我国和国际上数据库容量比较76
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数和文献收藏数量77
我国各地区图书报刊资源生产情况80
我国各地区视听资源生产情况80
我国各地区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81
不能满足我国用户需求的网上信息种类84
专家对信息资源开发主要内容的看法统计85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情况90
我国与英美公共图书馆利用率比较90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人均信息费比较91
我国不同地区公众对INTERNET的了解情况93
我国大陆与发达国家(地区)公众文化素养指标比较94
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在我国的分布95
我国不同省、市、自治区平均教育年限比较97
中国大陆与部分国家研究开发支出比较107
部分国家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08
全国及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政策指数111
数字鸿沟的不同发展阶段122
我国与部分国家每千人拥有电话主线数46
我国与部分国家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数47
我国与部分国家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47
世界网民语种人口比例构成72
互联网网页语言构成比例72
我国在线数据库的地区分布83
我国在线数据库记录的地区分布83
我国与部分国家和地区2003年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100
我国各地区2003年互联网用户数所占比例100
我国数字鸿沟作用关系模型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