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https://www.shukui.net/cover/2/32292083.jpg)
- 陈久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4839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6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天文学-科学家-生平事迹-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先秦天文学家1
第一节羲和1
一、羲和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官1
二、羲和是中国最早的天文世家3
三、羲和本义探源4
四、历史上的羲和及其主要天文工作5
第二节石申夫8
一、石申夫活动年代的考定9
二、石申夫的恒星观测13
三、石申夫对行星运动的研究15
四、石申夫的观测仪器及浑天思想17
五、石申夫的历法19
六、石申夫在天文学上的新发现19
七、石申夫星占及其在中国天文发展史上的意义20
第三节甘德21
一、生活年代及著作21
二、甘德的恒星观测及《甘氏四七法》23
三、甘德对五星运动的研究25
四、甘德的历法成就27
第二章两汉天文学家30
第一节司马迁30
一、家世和简历30
二、历法和行星天文学上的贡献31
三、星官的传人32
四、古代奇异天象的索隐34
五、恒星颜色的观测35
六、恒星亮度概念的雏型35
七、关于变星的观测37
八、司马迁的天文学思想37
第二节京房39
一、生平39
二、京房易学简说41
三、京房在声律方面的工作43
四、京房的日占45
五、简评48
第三节刘向48
一、简历48
二、《洪范五行传》的主要成就49
三、《五纪论》的主要成就53
第四节扬雄57
一、生平57
二、对谶纬迷信的批判57
三、对宇宙生成的认识58
四、对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认识60
第五节刘歆65
一、生平65
二、编制三统历67
三、刘歆的历法成就68
四、三统历的行星知识71
第六节郗萌74
一、关于郗萌的身世75
二、宣夜说的内容及其评价79
三、郗萌的其他天文星占工作82
第七节贾逵83
一、倡导用黄道坐标测量日月行度84
二、对月行迟疾规律的认识85
三、主张历法必须不断改进86
四、对冬至点移动的认识87
第八节张衡89
一、生平和主要天文学成就89
二、《灵宪》重考91
三、关于《浑天仪注》的争论98
四、其他有关张衡的争论102
第九节刘洪103
一、刘洪的生平与前人对刘洪的评介103
二、朔望月、回归年长度的测定105
三、月亮运动的研究106
四、关于交食的研究110
五、关于五星的研究115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天文学家117
第一节杨伟117
一、生平简介117
二、关于月亮运动的研究118
三、历元的设置及有关约法119
四、关于交食的研究122
第二节陈卓128
一、生平简介128
二、陈卓的著述130
三、关于陈卓的星占著作130
四、陈卓分野与《浑天论》132
五、甘石巫咸三家星官的整理133
六、巫咸星占的假托146
七、结语148
第三节虞喜148
一、生平简介148
二、创立《安天论》149
三、发现岁差151
四、两次有无岁差的辩论153
五、各家所定岁差值及精度分析155
第四节姜岌158
一、《三纪甲子元历》158
二、用月食测定太阳位置的方法159
三、大气消光现象160
第五节何承天165
一、生平简介165
二、元嘉历的编制和颁行经过166
三、元嘉历的主要成就167
四、其他天文工作172
第六节祖冲之173
一、生平简介173
二、祖冲之对大明历的自我评价及与戴法兴的争论175
三、引进岁差176
四、改革闰周177
五、创立冬至时刻的测算方法178
六、创立以交点月预报交食的计算方法180
第七节李业兴181
第八节张子信186
一、关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187
二、关于交食的研究188
三、关于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190
四、其他若干问题的讨论194
第四章隋唐天文学家197
第一节刘焯197
一、生平简介197
二、刘焯对日月运动的研究198
三、交食计算方法200
四、五星运动的研究202
五、对寸差千里之说的批判204
六、二次差内插法205
七、未完成之著作207
第二节李淳风207
一、生平简介207
二、制作浑天仪208
三、创制麟德历210
四、《天文志》《律历志》的成就215
第三节瞿昙悉达家族216
一、四代服务于唐太史监的天文世家216
二、瞿昙罗和瞿昙撰的天文工作218
三、《开元占经》的编撰及其成就220
四、编译《九执历》222
五、关于“大衍写九*执历其术未尽”的公案224
第四节一行226
一、生平简介226
二、黄道游仪和天象观测227
三、发起天文大地测量228
四、大衍历及其成就229
五、大衍历与《周易》232
六、吸取九执历的科学成就234
第五节南宫说235
一、南宫说的生平梗概235
二、神龙历的编制及其特点236
三、最早的全国性天文测量239
四、十二个半世纪以前纪念周公地中测影的丰碑243
五、从事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测量246
第六节梁令瓒251
一、生平简介251
二、研制黄道游仪252
三、制造浑天铜仪259
第七节曹士?261
一、生平简介261
二、曹士?的天文历法著作261
三、符天历在官方历法中的应用264
四、从《符天*历经日躔差立成》看符天历265
五、符天历的主要特点和成就266
六、符天历广为传播的原因268
第八节徐昂272
一、徐昂的天文工作及其成就272
二、时差与食甚时刻的改正274
三、气差刻差与食分的计算276
四、交食三差在中国历法史上的地位277
五、宣明历在国外的影响279
第九节边冈280
一、对若干天文数据和历表的改进280
二、关于历算捷法281
三、先相减后相乘法——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的应用283
四、三次和四次函数算法的发明与应用286
第五章两宋天文学家289
第一节马依泽289
一、《怀宁马氏宗谱》和《青县马氏门谱》289
二、马依泽的生平事迹290
三、应天历与阿拉伯天文学的关系292
四、马依泽与应天历的关系294
五、马依泽对宋初天文学的贡献295
第二节韩显符299
一、韩显符铜候仪的历史背景300
二、韩显符铜候仪制度301
三、韩显符铜候仪复原探索302
四、《铜浑仪法要》305
第三节燕肃307
一、生平简介307
二、创制莲花漏308
三、燕肃在潮汐学上的贡献311
四、指南车314
第四节刘羲叟314
一、生平简介314
二、《刘氏辑术》315
三、《新唐书·历志》317
四、《新五代史·司天考》319
第五节周琮321
一、制作圭表、浑仪和漏刻321
二、恒星方位的测定324
三、测晷影定冬夏至时刻和回归年长度325
四、调日法的总结和应用325
五、明天历的制订及其评价327
第六节张载328
一、提出“地在气中”的思想328
二、否定有形质的天球壳层存在329
三、地球运动的观念329
四、提出了“以经·星属天·以七政属地”的新见解330
五、对月球的盈亏做出了比较正确的解释332
六、时空观念上的出色见解332
第七节沈括333
一、仪器和观测技术334
二、历法和推步之学339
三、宇宙观和思想方法342
第八节苏颂345
一、生平概略和治学用人的特点345
二、苏颂的天文历法素养347
三、三种天体测量仪器的全面总结348
四、苏颂的浑仪349
五、苏颂的浑象与星图350
六、水运仪象台的重大意义353
七、脱摘板屋、浑*天象和特殊的圭表355
八、苏颂制仪撰书经过及其与政治的关联356
第九节姚舜辅358
一、天文观测359
二、改进计算方法362
三、纪元历对后世的影响363
第十节朱熹364
一、生平简介364
二、对宇宙起源学说的发展366
三、对天地关系与地体形状的认识367
四、对北极和极星的科学阐述370
第十一节杨忠辅370
一、虚设而实废上元积年371
二、精确的回归年长度的考求372
三、“斗分差”概念的提出374
第十二节秦九韶376
一、生平简介377
二、关于秦九韶为人的评价378
三、天文学上的成就380
第六章金元天文学家390
第一节赵知微390
一、重修大明历颁行始末390
二、重修大明历本自纪元历391
三、采用三次差内插法393
四、创立日月食食限辰刻的几何方法395
五、精确的天文数据396
六、评价和影响397
第二节耶律楚材398
一、《庚午·元历》的概貌398
二、创立里差之法400
第三节札马鲁丁403
一、札马鲁丁的生平403
二、关于七件西域仪象406
三、万年历408
四、《元一统志》409
第四节王恂411
一、生平简介411
二、《授·时历》的主要成就412
三、平立定三差术413
四、割圆求矢术418
五、弧矢割圆术420
第五节郭守敬422
一、计时仪器与水力传动机械的连续制作422
二、各种天文仪器的大规模制造423
三、晷影测量和北极出地高度测量的精度分析428
四、突破传统的恒星观测及其数值的校验431
五、《授时历》的完成和一个时代天文成就的整理436
第六节赵友钦438
一、生平事迹438
二、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天文知识的书440
三、赵友钦在天文学上的贡献442
四、王祎和《重修革象新书》445
第七章明代天文学家4
第一节马沙亦黑和马哈麻447
一、明初回回天文学的翻译工作447
二、马德鲁丁等人的事迹及来华年代448
三、马沙亦黑的天文工作及其生平453
四、马哈麻的天文工作及其生平456
第二节贝琳457
一、贝琳的生平和天文工作457
二、《七政推步》在天文学上的贡献461
三、《七政推步》星表的贡献464
四、与《七政算外篇》的对比研究467
第三节朱载堉469
一、回归年长度古今变化的研究470
二、黄钟历和万年历若干天文数据的精度分析472
三、对黄钟历和万年历所做其他修正的评介474
四、用正方案测日定北极高度法475
五、天文历法思想478
第四节徐光启480
一、译编《崇祯历书》480
二、天文仪器的制作和日月食的测算483
三、星象的实测与星图的制作485
四、对徐光启的评价491
第八章清代天文学家493
第一节王锡阐493
一、时代与生平493
二、《晓庵新法》494
三、对西历理论的探讨与评论499
四、对王锡阐工作的评价504
第二节梅文鼎家族505
一、梅文鼎的生平与著述505
二、梅文鼎的科学生涯509
第三节刘智519
第四节李锐529
一、生平简介529
二、李锐在天文学上的主要成就531
三、李锐在数学上的成就535
四、李锐的学术思想536
第五节阮元537
一、涉猎天文学的经学家537
二、编纂《畴人传》538
三、编纂《畴人传》的目的539
四、从阮元对畴人的评论看他的学术思想540
五、阮元的治学态度543
第六节汪曰桢544
一、生平简介544
二、《二十四史月日考》和《历代长术辑要》546
三、《古今推步诸术考》548
四、《甲子纪元表》《疑年表》和《太岁超辰表》549
第七节李善兰550
一、生平简介550
二、李善兰以前中国天文学的状况551
三、《谈天》向中国介绍了近代天文学全貌553
四、中国近代天文学先驱554
五、李善兰和伟烈亚力555
六、对中国天文学名词的贡献557
七、对麟德历二次差内插法的几何解释558
八、对开普勒方程的研究560
总跋564
补记568